Ⅰ 微生物实验中,移液枪,移液管和培养皿怎么包扎 如果有视频和图示更好。
市场上有现成的销售,可用于移液管和培养皿灭菌的金属圆筒,将移液管和培养皿装在里面盖上盖就可以直接灭菌,非常方便。移液枪只需要灭菌前面的枪头就可以。
Ⅱ 空气培养皿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培养箱使用及日常保养
二氧化碳培养箱为细胞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细胞在培养箱中培养数月甚至数年,如果培养不当导致细胞死亡可能造成极大的科研成果损失。培养箱本身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固然重要,另外,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对实验结果也是至关重要。
今天天美为大家介绍减少实验室细胞污染的三种途径:
1.正确的使用培训;
2.持续的日常保养;
3.适当的摆放位置。
1
正确的使用培训。
实验室内往往众多实验人员共用一台培养箱,难免有人为操作失误,都会增大交叉污染的风险,因此应对所有实验人员进行培养箱的使用培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设备使用培训
使用培养箱前必须着个人防护装备,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要求实施实验室管理规范、无菌操作方法、标准操作流程(SOP)。
实验服袖口需扎进手套内(如图A),未扎进的袖口可能接触到洁净的培养基,会增加交叉污染的风险(如图B),另外裸露皮肤上的可能潜在的污染源也会增加交叉污染的风险(如图C);
手套使用前用70%常用消毒剂消毒;
培养瓶、培养盘、培养皿等在放入培养箱前需做好标记;
从箱子后部依次往前摆放培养基,以免最早放置的被过多干扰。
近期需要取出的材料放至靠近箱门处并做好标记;
带盖的长颈瓶应远离箱门以避免交叉污染;
避免堆叠太多培养基;
避免干扰细胞生长尽量少开箱门。
人员操作培训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范;
新进实验员应建立培训流程;
实验室内应定期或不间断进行操作培训;
做好详尽的文件记录,文件记录不仅单纯的记录实验室事件,对设备定期维护、实验数据查找都能起到很好的提示和记录,比如提示每周检查过滤器、记录开门频率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2
持续的日常维护保养
培养箱日常维护保养对其性能的保障非常重要,甚至比操作技术失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大。做好培养箱的日常维护不仅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能延长培养箱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室成本。
完善的文件管理
厂商提供的操作维护说明书是很好的参考文件,会列举日常使用及保养需注意的要点,可以作为实验室培养箱维护文件的参考。制定维护保养文件时需全面考虑培养箱使用频率、实验室环境洁净度、使用人员的数量、以及培养细胞的类型等,综合各方面情况列出合理的方案。
箱体的定期清洁
培养箱内外部的定期清洁频率取决于培养细胞的类型和实验室环境。
外部清洁必须定期去除灰尘及长期附着在表面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开门时很可能随空气流动潜入箱体内。培养量大的实验室建议每周清洁一次,培养量小的实验室建议每月清洁一次。使用较温和的家用清洁剂或蒸馏水清洁即可。
不锈钢内胆建议每月清洁一到两次,圆角的设计(图D)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使用70%异丙醇、酒精或其它无腐蚀性的消毒剂擦拭,切记不可使用卤素类消毒剂(次氯酸、漂白粉)。门口垫圈处(图E)很易滋生污染物,需注意加强清洁,或拆下进行高温灭菌。
Ⅲ 培养皿灭菌 桶生锈还能用吗
桶生锈了就不可以用了。
如果这个桶是铁汽油桶并且生锈了,是万不可以在用的。
汽油总体而言不溶于水, 但其中不是一点水分都没有的, 所以 汽油桶时间长了依然会生锈,只是比装水的桶锈蚀速度慢的多而已。
另外, 由于汽油里水分含量非常低, 油桶从外向内锈穿的可能性更大。
Ⅳ 培养皿放入干燥箱的使用方法
控制器上电,显示窗上排显示“InP”,下排显示“量程值”约3秒后进入到正常显示状态。
培养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染菌。倒放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菌落蔓延,好形成单个菌落,利于计数。
(4)培养皿怎么放入不锈钢桶中扩展阅读:
细胞培养的环境:
无毒和无菌是体外培养细胞的首要条件。细胞在活体内,解毒系统和免疫系统可抵抗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入侵。
但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而丧失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和对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
Ⅳ 不锈钢吸管中的Φ6T*0.6什么意思
外径6毫米,壁厚0.6毫米
Ⅵ 简请述一种检测空气微生物的方法,急用·····
沉降菌、浮游菌监测.
4.1.7培养基平皿的制备:将直径9cm的培养皿经160℃干燥灭菌2小时备用。按培养基的管理及培养基的配制使用和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取已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并冷却至45℃时,在无菌操作区将约15-20 ml培养基注入培养皿。待凝固后,倒置平皿培养,30℃-35℃培养48小时。检查有无菌生长。无菌生长的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待用。
4.2测试方法
4.2.1沉降菌测定时,培养皿应放置在有代表性和气流扰动极小的地方。
4.2.2采样点的位置: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m~1.5 m左右(略高于工作区);送风口检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
4.2.3培养皿数与采样点数根据房间面积放置,见洁净室监测程序SOP 02-QA-02-029后附表: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测试点分布图(JZ-PM-002-01)
4.2.3.1最低限度采样点数及最少培养皿数
面 积(m2)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10 3
≥200~<400 80 20 6
≥400~<1000 160 40 13
(注:表中面积指: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区,是指送风面面积;对于乱流(非单向流)洁净区,是指房间面积。)
4.2.4将培养皿放置在采样点处,打开盖子,将盖子口朝下,靠在皿上,放置30min,盖上盖子,放于不锈钢桶中或用铝箔包好。将培养皿放置培养箱中,30℃-35℃、48小时培养记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结果按平皿菌落数的最大值计数。
4.2.5对照:在各洁净区的做沉降菌检测时,取空白培养基做阴性对照。
4.3检测标准: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标准(菌落数最大允许值)
个/(Φ90mm·0.5h) 平均≤1 平均≤3 平均≤10
4.4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培养基及培养皿有变质、破损或污染的不能使用。
Ⅶ 培养皿里面是什么标本
1对照
2 B左右上下都反一下就是了;
3 应该要写2.70,因为还要估读一位 .
4 凹形
5读书时,就应该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6 不是,因为质量是不变的,虽然可能你觉得天平会飘起来,但你两边都用绳子固定.不过这种题目考的都是质量是不变的这种题型
7,正确的是第二次,第一次,第三次可能正确,因为温度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未甩的话),然后你根据这个想想就知道了
Ⅷ 培养皿必须用封口膜封口吗尤其是组培养时,并且请说明封口膜的使用方法
基本不会,但如果是用完要保存的,还是封上比较好,毕竟还是有污染的可能
Ⅸ 用钢桶灭培养皿时透气孔要开着吗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干热灭菌,这样就不必考虑水汽的问题,而且也很方便。
如果必须使用湿热灭菌,那么这个透气孔实际上开与不开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关着的也会有很多水汽进入,而一些小孔也对空气流通起不到多大作用,当然为了保证灭菌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在里面放一片灭菌指示纸片。至于那个小孔,它的作用主要是进行湿热灭菌后,放在温箱内的时候易于进行烘干。
Ⅹ 培养皿放在灭菌桶里湿热灭菌效果好不好
挺好的啊,用报纸或者牛皮纸包好,我们都是这样灭的,不会因为这个有污染的。就是注意要把平皿包好哦,反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