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煉鋼鐵的影響
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擊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進傾向,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各地逐步展開。
工業方面的大躍進以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為中心。
在農業方面,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糧食生產計劃指標,農村中開始大辦人民公社。
B. 大煉鋼鐵是哪一運動中的場景,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人民公社運動。使中國鋼鐵行業在國際地位上升。促進經濟發展
C.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現象這一現象出現在哪一運動中原因是什麼
「大躍進」時期的工業生產「大煉鋼鐵」、農業生產「放衛星」運動。
這些運動的產生,是由於當時的極左思想,強調人的主觀作用無限,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要「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帶來的慘痛教訓主要有兩點:
首先,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去抓經濟建設是不可取的。
大躍進對一個曾經因為落後挨打的中國人來說,本來是個美妙的字眼。中國又是個大國窮國,不躍進行嗎?國家領導人明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就企圖通過幾個運動、幾場人海戰術,就可以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用幾年的時間,就可以超過英、美等國家。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放手發動群眾,搞個大躍進。放手發動群眾,在戰爭年代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但是,轉入經濟建設階段後,再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顯然是不適用了。因為經濟是按照規律發展的,要有科學的管理,嚴格的工藝要求,還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生產出來合格的產品,才能夠持續的發展。否則,採用大轟大嗡的辦法,則會是得其反。在當時的情況下,放手發動群眾,過分的強調發揮職工的積極性,打亂了各種規則制度。進入1959年後,各個工業企業廢品增多,事故頻出,火災不斷,事實證明,良好的願望,並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尊重和掌握經濟發展規律,尊重科學技術,靠先進的管理,才能高速發展經濟。
其次,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實事求是。
1958年大躍進,最慘痛的教訓是脫離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說大話搞弄虛作假。農業放高產「衛星」,畝產萬斤糧,甚至12萬斤糧食,又有那個是真實的呢?群眾心裡早就明白。天津市新立村把幾十畝的稻秧苗,快成熟的時候都移植到一畝地中,這樣明顯的造假行為,不但不加以批評,反而各大媒體卻爭先恐後的報道,豈不是怪哉!其結果是浮誇風四起,各地報喜不報憂的事情,甚囂塵上。全民大煉鋼鐵,浪費了大量的能源,砍伐了樹木,所煉出來的鋼鐵都是豆腐渣形狀的廢物,根本沒有用處。就是這樣的廢鐵有300多萬噸,都統計到全年的鋼產量中去了。在農業方面,糧食產量比1957年只提高3.4 %,比前五年的平均產量增幅 3.8 % 還略少了一些,這樣的產量怎麼能夠談上大躍進呢?
這些事情老百姓心裡都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有誰敢於發表個人的意見呢?因為1957年反右派運動剛剛過去。如果說錯了話,不知道又要扣上一頂什麼名稱的「帽子」呢?老百姓只好「唯上是聽」、「唯上是從」罷了!
D. 大煉鋼鐵是哪年大煉鋼鐵歷史上是什麼時候
大煉鋼鐵,是在大躍進時代的1958年。1958年8月17日,中央北戴河會議提出:實現1070萬噸鋼的目標,至此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鐵高潮。
E. 1956一1958年泉州在開展什麼運動
泉州1956~1958年的運動如下:
1956年年初開始,首先就是開展除四害運動。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是從1953年11月開始至1956年底結束;公私合營運動略晚於手工業改造運動開始,基本同時結束。在文藝界,1956年搞的「百花運動」。
1957年5月黨內開展整風運動;6月開展反右運動;1957年春到1957年中期,開展的合作化運動。
1958年春,開展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活動;1958年下半年開展大躍進運動;8月下旬開始,開始人民公社化運動;幾乎同期,全民大辦食堂運動。9月開始,「全民大煉鋼鐵運動」至年底;同期,農村先後開展農業畝產放衛星運動、興修水利運動。
大煉鋼鐵運動遍地開花
F. 大煉鋼鐵的簡介
1957年11月,毛澤東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並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斗,開展空前規模的大煉鋼鐵運動。
G. 大煉鋼鐵是哪年
大煉鋼鐵發生在1958年8月17日。
這次事件的發生源於我國的鋼鐵產量要超上英國,在僅僅十五年內,所以為了追求鋼鐵的產量,全民開始煉鋼。
1958年9月至12月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大躍進」中盲目追求鋼鐵生產高速度發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其結果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這次全民大煉鋼鐵運動
是從「十五年趕超英國」的口號提出之後,由鋼鐵生產高指標開始搞起來的。1957年11月,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期間,提出了15年內要在鋼鐵和其他主要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
從此黨對國民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逐漸轉向「以鋼為綱」,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
H. 大躍進是哪一年發生的
「大躍進」運動是指從1958年至1960年,全國在經濟建設中開展的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主要特徵的群眾運動。這場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挫折。
I. 大煉鋼鐵是哪年的
大煉鋼鐵是1958年。
195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躍進」之年,大煉鋼鐵是這年「大躍進」運動的顯著的特徵。1958年的全民大煉鋼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成為1959年至1961年國民經濟遭受嚴重困難的直接誘因。
1957年,我國的鋼產量為535萬噸,由於「大躍進」的發動和人民群眾生產熱情的高漲,人們的頭腦開始不冷靜了,趕超英國的時間一再被縮短,1958年鋼鐵產量的指標不斷被拔高。
1958年1月24日,國家經委擬定的1958年經濟計劃(草案)提出,1958年全國鋼產量計劃為624.8萬噸,比1957年增長19.2%。這個計劃得到了這年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的批准。
做法:
1、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
2、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高爐土法煉鋼。
3、對原有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致使基本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戰線越拉越長。
4、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以致拆東牆補西牆,打亂了正常的資金流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煉鋼鐵
J. 大煉鋼鐵是哪年
大煉鋼鐵發生在1958年8月17日。
這次事件的發生源於我國的鋼鐵產量要超上英國,在僅僅十五年內,所以為了追求鋼鐵的產量,全民開始煉鋼。
1958年9月至12月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大躍進」中盲目追求鋼鐵生產高速度發展的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其結果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
過程
在社會主義改造與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偉大勝利的情況下,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通過了15年趕超英國的目標,通過了提前5年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目標,通過了「苦幹三年,基本改變面貌」等口號。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
1958年8月,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確定了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要在1957年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會議還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會後,全國開始了全民煉鋼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同時,交通、郵電、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也都開展「全民大辦」,把「大躍進」運動推向了高潮。這就使經濟建設中的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泛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