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鋼鐵工業主要使用哪些能源

鋼鐵工業主要使用哪些能源

發布時間:2021-01-22 05:46:26

⑴ 上海鋼鐵工業基地缺少能源的主要分布原因是什麼

上海鋼鐵工業基地是以產品聚集地和進口鐵礦石、進口煤炭和高精尖人才聚集地為優勢條件來布局的,不是以能源聚集地或者鐵礦石聚集地為優勢的鋼鐵產能聚集區。

⑵ 俄羅斯的能源鋼鐵機械化學等工業發達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俄羅斯的能源鋼鐵機械化學港工業發達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本地來說這方面的人才多又可以說實力很醒後。

⑶ 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節能減排方案或方法

按照經濟學家的分析,中國鋼鐵工業要想完成「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任務,其中6%%—8%%可以靠大中型企業內部加強管理和工藝革新等節能措施實現,另外14%%則只能依靠產業結構調整。據此,翁宇慶提出了兩個觀點———

觀點一:苦練內功打牢基礎

他認為,在上述的6%%—8%%中,要重點抓好四件事情,即:加強能源管理、優化工藝系統、運用節能技術和使用含鐵量高的礦石等輔助原料。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情況分析,這四個方面所能發揮的節能作用分別為25%%、41%%、19%%和15%%。

靠觀念、管理把浪費的能源收回來

在很多人眼裡,鋼鐵企業就是生產鋼鐵的,但翁宇慶說,這種觀念其實是錯誤的。鋼鐵工業應該具有三個功能,生產鋼鐵產品是其主功能,同時,還應該兼具將低質燃料轉化為潔凈煤氣和電力的能源轉化功能,以及從固體渣到建築材料以及社會廢鋼、輪胎、塑料的變廢為寶的消納社會廢棄物的功能。把三個功能都發揮出來,就不愁能耗降不下來了。

翁宇慶給記者舉了個例子:用煤進行高爐煉鐵的過程中,煤變成了焦炭,焦炭又產生了煤氣。這樣,固體的煤就成了氣態的煤氣,而煤氣是一種發熱值很高的清潔能源。無論是高爐、焦爐還是轉爐,都會產生相應的煤氣。有人認為,鋼鐵企業的主產品應該是煤氣,副產品才是鋼鐵。「現在很多鋼鐵企業的職工做飯、採暖用的就是這些煤氣。而用煤氣來發電,不會像普通電廠一樣產生二氧化硫的排放,既干凈又便宜,還可以減少污染。」

令人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把煤氣收起來轉化。翁宇慶告訴記者,在煤氣回收利用方面,像寶鋼等做得最好的企業回收率可以達到100%%,最差的則只收集了79.1%%。

翁宇慶還給記者提供了另一組數據:2005年,在大中型鋼鐵企業中,焦爐煤氣放散了4.52%%,高爐煤氣放散了9.26%%,轉爐煤氣放散了17%%。其後果是能源浪費了,溫室效應產生了。因為煤氣是一氧化碳,如果不收集起來使用而隨意釋放,就會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二氧化碳,帶來溫室效應。

他強調說:「在鋼鐵界,節能和環保其實是一個概念。通過加強管理,把二次能源加以收集利用,是當前首先要抓的。實踐證明,在企業內部,1/4的節能是靠管理實現的。」

靠工藝、技術把損耗的能源用起來

翁宇慶提出,在生產製造工程中,如何做到系統優化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以前煉鋼用的是模鑄法,很多熱量都浪費了。如果淘汰模鑄,採用現在的連鑄工藝,就能把三分之二熱量節約下來。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鋼鐵節能的41%%是靠工藝實現的。因此,鋼鐵企業節能和環保工藝的投資至少應該佔20%%左右,不這樣做,看起來省了錢,但製造成本會大幅提高。

技術在節能中作用也不可小視。翁宇慶說,蓄熱式加熱爐技術、鋼坯熱裝熱送等技術的應用,使鋼鐵企業能耗下降了很多。

據了解,去年由中國金屬學會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共同發布了《2006年—2010年中國鋼鐵工業科學與技術發展指南》,對全行業科學技術、自主創新活動提出了方向性、指導性的意見。《指南》提煉了一系列關鍵技術,諸如能源管理中心等節能減排技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觀點二:結構調整決定成敗

對於20%%中剩下的14%%,翁宇慶認為,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是目標能否完成的關鍵。

產品附加值上不去,單位產值能耗下不來

我國2003年進口鋼材3716.85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鋼材進口國;2006年出口鋼材4300.7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鋼材出口國,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一個歷史性變化。

但與此相關聯的數據是:去年,我國出口鋼材與進口鋼材的每噸價格比為1∶1.75。也就是說,我們的出口產品的單價遠遠低於進口產品。而從萬元GDP所消耗的萬噸煤這個數字看,過去5年來始終變化不大:2000年是1.4,2001年是1.33,2002年是1.3,2003年是1.36,2004年1.43。「這說明中國的產品雖然量很大,但總體來講附加值不高。」翁宇慶認為,「產品附加值上不去,單位產值的能耗就降不下來。要提高產品附加值,研發能力必須跟上。」

那麼,中國鋼鐵業的研發水平如何呢?記者注意到,談起這個問題時,在鋼鐵研究領域工作了40餘年的翁宇慶多少顯得有些激動。

他告訴記者,我國鋼鐵企業的研發能力依然薄弱。研發工作現在主要還是大學和研究院所在做,由於實驗室技術在生產中會碰到很多新問題,要想真正應用,必須在企業進行二次開發。這導致研發周期變長,費用增高。

據統計,在81個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有20個以上沒有研發系統。即使有研發系統的,也多是在搞生產現場技術,只有極少數企業會從事立足長遠的技術研發。

翁宇慶喜歡用數據說明問題。從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看,韓國為1.75%%,日本為1.25%%—2%%,而中國大企業則不足1%%。如果去除人員工資、基本建設等支出,我國企業真正用於科研的投入還不到0.5%%。

「再說研究隊伍。日本的鋼鐵公司每1萬個職工,有330人從事研發,中國平均不到100人。在年人均科研經費方面,日本相當於200萬元人民幣,中國大企業加上工資也不到30萬元人民幣。」翁宇慶憂心忡忡地說:「這就是我們的現狀。因此,搞鋼鐵開發體系,必須強調以企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落後產能淘汰不掉,全行業能耗任務完成不了

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在召開的2006年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鋼鐵行業現有落後產能約1億噸。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不久前也表示,鋼鐵企業聯合重組進展緩慢,體制改革明顯滯後,全行業存在總體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且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總量擴張仍在繼續,落後產能佔全行業總產能的20%%左右,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艱巨,難度加大。

翁宇慶介紹說,應該淘汰的小鋼鐵企業的能耗佔全國鋼鐵行業總能耗的30%%。據悉,在煉鋼產能中,落後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爐、20噸及以下的小轉爐和小電爐能力分別占總能力的27%%和13.1%%。這部分落後產能規模小、效率低、污染重、無綜合利用設施,不但產品質量和成本難以在未來市場變動中保持競爭力,而且加重了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壓力。但由於鋼鐵產品利潤空間大,小企業仍然有利可圖,目前各地淘汰落後產能效果並不理想。翁宇慶認為,政府必須下決心,必須用法律和政策的手段,把落後的產能淘汰掉,否則,將很難完成全行業的節能降耗任務。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消息,納入統計的81戶大中型鋼鐵企業2006年噸鋼綜合能耗645.12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7.06%%;噸鋼可比能耗623.04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6.19%%。當眾多行業都在為沒能完成2006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任務而發愁時,總能耗佔到全國能源消費比例14.96%%的中國鋼鐵業的答卷實在令人艷羨。

然而,國家2005年發布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提到: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和噸鋼可比能耗,到2010年要降到0.73噸標煤和0.685噸標煤;2020年要分別降到0.7噸標煤、0.64噸標煤。難道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已經提早完成了2020年的節能降耗任務?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冰生在介紹鋼鐵行業去年上半年節能降耗情況時曾表示:納入鋼協統計的76戶大中型鋼鐵企業上半年噸鋼綜合能耗658.56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6.62%%(未考慮電力折標煤系數的影響)。這括弧內的「電力折標煤系數」是不是那隻神秘的「上帝之手」呢?

網上一篇名為《鋼鐵業能耗數字帶來困惑》的文章,其作者常年從事鋼鐵研究。他指出,近期,有關部門把電力能源折標系數從0.404公斤標煤/度電調整到了0.1229公斤標煤/度電,這對能源指標對比的連續性產生了負面作用,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可比性。鋼鐵工業能源消耗中電力佔26%左右。如今,電力折標系數調整下降了69.57%,由此對鋼鐵工業能耗的影響率達18%。

用電力折標系數調整後的絕對值去比調整前的2005年的絕對值,並沉溺於噸鋼綜合能耗降幅7.06%%的巨大驚喜中,並非科學的態度。

鋼協有關領導也於近日坦陳,鋼鐵行業是全國耗能、污染物排放的大戶,能源和環境因素明顯制約著鋼鐵工業發展。我國噸鋼綜合能耗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近20%%的差距,節能減排任重而道遠。今後將改變以前用噸鋼綜合能耗與噸鋼可比能耗的考核指標,採用「單位產值能耗」作為新的考核指標。

■國外經驗ABC

日本:注重材料的高效生產

日本鋼鐵工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明確了「靈活適應變化的資源、能源,建立兼顧環境、再生利用的生產技術、產品設計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發展思路,提出了旨在擴大資源、能源適應能力的新一代焦爐技術、下一代煉鋼技術(包括下一代電爐煉鋼、電磁連鑄生產無缺陷連鑄坯);確立了旨在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到極小值及處理鋼廠周邊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同利用鋼廠低溫余熱能源供應城市的「城市型鋼廠」、打造工業生態聯合體的設想,並積極致力於探索利用製取廉價的氫煉鐵、生物碳資源煉鐵、利用鋼渣吸附固定二氧化碳等技術的發展;在循環型新型鋼鐵材料的發展上,則強調從傳統的注重材料性能成本向注重材料的高效生產、充分利用資源、循環再生、極限性能和考慮用戶使用性的發展思路的轉變,政府出巨資啟動了旨在不含妨礙材料循環再生的合金元素、通過晶粒細化實現鋼鐵材料的強度、壽命提高一倍的新世紀結構材料計劃、新一代材料接合技術、計算機材料設計技術等,以確保日本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南非:實現「綠色」鋼鐵生產工藝

1999年建成的南非薩爾達尼亞鋼鐵廠則實現了新一代的「綠色」鋼鐵生產工藝。它集多項鋼鐵生產新工藝為一體,即將熔融還原、直接還原、電爐煉鋼、薄板坯連鑄形成一條龍,大幅降低了工藝的投資成本和能耗,替代了高爐-轉爐法煉鋼,形成了無焦爐,無高爐的友好工廠環境,建成了新一代的「綠色」鋼鐵工廠。從鐵礦石進爐作業至最終產品出爐只需16小時,而且所有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中間無需任何儲存、緩存設備,形成一套連續作業的生產線。它的建成與運行是全新型鋼鐵生產工藝工業化的極好範例。

歐洲:發展新型鋼鐵產業

在歐洲,鋼鐵業還把發展新型鋼鐵產業及節能降耗與其他行業緊密掛鉤,實現雙贏。如與汽車製造、建築及基礎設施部門形成夥伴關系。由於建築業與基礎設施要適應可持續化、城市化、人口老齡化、建築材料的循環使用、防止地震與其他災害的發展趨勢,歐洲鋼鐵業的策略是與建築業合作,致力於建築業從以建築功能為導向到以建築使用性能為導向的轉變,積極促進安全、健康鋼建築與可持續性鋼建築的發展,具體技術重點有開發先進的鋼結構安全計算技術與模型、具有高塑性和焊接性的耐火鋼、鋼結構在使用過程中機械性能退化機理研究,具有自我診斷、主動響應外力作用和適應環境特性變化的智能鋼解決方案、清潔無污染的「乾式建築」材料與技術、先進的預制建築構件、發展有利於改善城市環境及促進循環利用的鋼基建築等。本報記者趙亞萍整理

■成功案例·寶鋼作為我國第一個躋身世界500強的鋼鐵企業,寶鋼始終注重節能降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2006年,寶鋼股份萬元產值能耗為1.19噸標煤(電力折標系數為4.04噸標煤/萬千瓦時,下同),比2005年下降11.85%,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去年,寶鋼股份鋼鐵生產噸鋼綜合能耗734千克標煤,比2005年的749.4千克標煤/噸鋼下降2.1%%。其中,寶鋼分公司噸鋼綜合能耗686千克標煤,繼續居世界先進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寶鋼總經理艾寶俊告訴記者,寶鋼去年在節能降耗方面重點採取了四項措施,即:開創寶鋼股份一貫制管理模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並不斷開發新技術;調整產業結構;開展節能技術的推廣。

這一系列措施為寶鋼發展和節能降耗提供了基礎。在2005年增資收購以後,加快一體化管理的推進,迅速提升收購的鋼鐵生產單元的能源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效果。

在技術創新方面,寶鋼在國內率先引進干法熄焦(CDQ)、高爐爐頂煤氣壓差發電(TRT)、轉爐煤氣乾式除塵回收利用等先進技術裝備,並不斷開發創新,形成了高爐富氧大噴吹、低熱值全燒高爐煤氣燃氣輪機等諸多節能新技術,促進了能耗指標的穩步下降。

在重組兼並老企業後,寶鋼對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先後淘汰落後煉鐵能力188萬噸、落後煉鋼能力375萬噸、落後軋鋼能力405萬噸,顯著提高了這些企業的能源效率。(來源:科技日報)

⑷ 遼中南地區發展鋼鐵工業有哪些優勢,試從原料,燃料,市場,水源,交通等方面分析。謝謝!

一。原料:靠近原料產地,有充足的原材料來源。
二。燃料:煤炭等發展鋼鐵工回業所需的能源燃料充足答。
三。市場:市場廣闊。是我國北方工業基礎雄厚的鋼鐵工業區,產品面向國內外市場,需要量大。
四。水源:河網密布,有豐富的水資源,為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五。交通:交通網密集,便於產品和原料的運輸和流通。

純手打,希望能幫到你。

⑸ 20世紀50年代開始,德國魯爾區鋼鐵工業開始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紀年代以後,傳統工業區經濟開始衰落,而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如下。

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藉助其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可從附近運入鐵礦,依據其主要的區位條件,魯爾區的工業自然就是以煤炭、鋼鐵為主,最終形成了魯爾區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以鋼鐵工業為主導,並高度集中了電力、機械、化工等工業生產,即魯爾區形成了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勘探技術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廣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所佔比重逐漸減少,石油、天然氣的比重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由於科技的進步,冶煉鋼鐵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漸降低,這樣,煤炭的能源地位開始下降,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下降,隨後則影響了鋼鐵工業,最終使全區的生產產生連鎖反應,生產衰落。

3.世界性鋼鐵過剩。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相繼獨立後,積極發展各自的民族工業,使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量又相繼下降。隨後,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的替代產品(如鋁合金、塑鋼等)的廣泛使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導致魯爾區鋼鐵工業生產萎縮。

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會促進工業生產的飛躍發展,既產生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也改變傳統的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魯爾區誕生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中,在經歷了約一個世紀的繁榮之後,遭遇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使魯爾區工業企業傳統的生產和組織方式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這也是使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在魯爾區,20世紀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時期,當時工業布局已達到一定的密度和規模,基本呈現「飽和狀態」,如再建設新的工業部門,就會出現爭地、爭水、爭動力、爭公共設施,加劇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在新的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中出現的那些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等),則不願意到此設置廠礦基地,它們在環境及條件適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產,進而形成新的工業地域,削弱老工業區的經濟實力。

⑹ 下列不屬於高科技產業的是() A.新能源 B.鋼鐵工業 C.新材料 D.生物技術類產

鋼鐵工業屬於重工業,也屬於基礎工業;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術類產業均屬於高科技產業,選項ACD錯誤.
故選:B.

⑺ 鋼鐵工業布局要綜合考慮礦產、能源、交通和市場等因素,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布局主要是因為這里有豐富的

鋼鐵工業布局要綜合考慮礦產、能源、交通和市場等因素,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布內局主要是因為這里既容有豐富的原料鐵礦,又有豐富的燃料煤礦,還有豐富的水能資源;而上海鋼鐵工業基地的布局主要是因為這里有便利的交通運輸和廣大的消費市場.
故答案為:鐵;煤;交通運輸;消費市場.

⑻ 煉鋼、煉鐵中的原料、輔料、燃料是如何區分的

2.鋼鐵成本分析

2.1.鋼鐵工藝流程

鋼鐵生產工藝主要包括:煉鐵、煉鋼、軋鋼等流程。

1、煉鐵:就是把燒結礦和塊礦中的鐵還原出來的過程。焦炭、燒結礦、塊礦連同少量的石灰石、一起送入高爐中冶煉成液態生鐵(鐵水),然後送往煉鋼廠作為煉鋼的原料。

2、煉鋼:是把原料(鐵水和廢鋼等)里過多的碳及硫、磷等雜質去掉並加入適量的合金成分。

3、連鑄:將鋼水經中間罐連續注入用水冷卻的結晶器里,凝成坯殼後,從結晶器以穩定的速度拉出,再經噴水冷卻,待全部凝固後,切成指定長度的連鑄坯。

4、軋鋼:連鑄出來的鋼錠和連鑄坯以熱軋方式在不同的軋鋼機軋製成各類鋼材,形成產品。

2.2.成本構成分析

煉鐵工藝的生產成本構成主要為原材料(球團、鐵礦石等)、輔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動力(焦炭、煤粉、煤氣、氧氣、水、電等)、直接工資和福利、製造費用、成本扣除(煤氣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篩下物回收等)。根據高爐冶煉原理,生產1噸生鐵,需要1.5-2.0噸鐵礦石、0.4-0.6噸焦炭以及0.2-0.4噸熔劑。

煉鋼工藝的生產成本構成主要為生鐵、廢鋼、合金、電極、耐火材料、輔助材料、電能、維檢和其他等費用。中國目前主要的煉鋼設備為轉爐和電爐,基於冶煉原理的不同,轉爐和電爐在主要的原料(生鐵、廢鋼)配比有一定的差異,轉爐工藝一般需配置10%的廢鋼,而電爐工藝廢鋼的使用量則佔到80%。

結合國內鋼鐵企業的平均情況,煉鐵工藝中影響總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鐵礦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輔料、燃料、人工費用在內的其他費用與副產品回收進行沖抵後僅占總成本的10%左右,而煉鋼工藝中因為耗電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維檢費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費用佔到煉鋼總成本的18%左右。煉鐵、煉鋼工藝中的其他費用波動不大。

本文以1噸鋼生鐵需要1.6噸鐵礦石、0.45噸焦炭為計算依據,並參照2007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平均鐵鋼比(0.96)和廢鋼單耗(0.15噸)作為測算依據,形成以下模型:

生鐵噸製造成本=(1.6×鐵礦石+0.45×焦炭)/0.9

粗鋼噸製造成本=(0.96×生鐵+0.15×廢鋼)/0.82

鋼鐵企業的粗鋼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工藝、不同的爐況、冶煉不同的產品均會使成本發生很大變化。上述模型僅是從行業研究角度,對整個鋼鐵行業所測算的一個平均水平。

在實際研究時,考慮到煉鐵、煉鋼工藝中其他費用波動不大,一般僅對價格波動大且對成本有較大影響的鐵礦石、焦炭、廢鋼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粗鋼成本的變動值進行測算。

本文以2008年鐵礦石長協礦價格變動而引發粗鋼成本的增加值為例,做簡單測算。

2.3.長協礦價格上漲對粗鋼成本的影響中國鋼鐵生產企業中,鐵礦石來源主要有進口長協礦、現貨礦(包含進口現貨礦和國內礦)和企業自有礦山。因企業情況不同,上述三種礦所佔的企業采購比例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長協礦價格上漲對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影響。

為了保證鐵礦石的供應和穩定運費,一些鋼企與船運公司簽訂了長期租船協議(COA),該價格遠遠低於海運費的現價。不同的企業與不同船運公司簽訂了不同COA,統計起來難度較大。

為簡便計算,本文以全部採用長協礦且海運費完全是現貨價的企業為例分析長協礦價格的上漲對粗鋼成本的影響。

2.3.1.長協礦漲價的影響

長協礦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和巴西,印度等國家大部分為現貨礦,因此計算長協礦變動時只需考慮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價格波動即可,且將澳礦與巴西礦的比例粗定為0.6:0.4。

巴西CVRD南方系統的粉礦價格上漲65%,VALE-Carajas粉礦因體現優質優價上漲幅度為71%。中國大部分使用的是來自南方系統的粉礦,且兩種漲幅相差不大,故巴西CVRD的漲幅按65%來計算。

中國鋼鐵企業高爐生產主要採用粉礦進行燒結後入爐冶煉,少數爐況較好的大型高爐會混合少量塊礦入爐,寶鋼新式的Corex熔融還原爐採用新技術省去了煉焦、燒結流程,全部塊礦入爐。但這些冶煉裝置在國內的比重依然偏少,粉礦仍占據了進口礦主導地位。

2.3.2.海運費的影響

中國鋼鐵企業采購的外礦通常採用海運,因此海運費是外礦成本構成的重要部分。由於受高油價、旺盛需求及投機者的炒作等影響,2007年國際鐵礦石海運費一路高歌,屢創新高,最高點與2002年相比翻了8-13倍,比鐵礦石價格上漲更加迅猛。雖然近期鐵礦石海運價格從高點處有所回落,但仍舊保持小幅向上的態勢。

2008年1-7月巴西圖巴朗-北侖/寶山、西澳-北侖/寶山的平均海運費分別為80美元/噸、32美元/噸。海運費上漲幅度與油價的上漲幅度幾乎同步,雖然目前海運費價格處於調整狀態,但整體上仍會處於高位運行。基於此以08年1-7月的平均海運費估算為全年的平均運費。

2.3.3.匯率的影響

進口的鐵礦石結算時,一般以美元計價。自2006年起,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2008年6月已經突破6.9:1。

人民幣升值能夠緩解進口鐵礦石成本上升的壓力。根據央行的預測,08年人民幣升值將達到8%,即7.00:1。升值需要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因此取最大升幅的一半為平均升幅,即08年平均匯率為7.31:1。

08年長協礦平均漲價為384.24元/噸,可得由於長協礦價格的上漲,

△生鐵成本=1.6×384.24=614.78元/噸

△粗鋼成本=0.96×614.78=590.19元/噸

3.鋼鐵行業與宏觀經濟的周期關系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行業,與宏觀經濟、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密切相關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進入了一個較快的增長周期,帶動了鋼鐵工業的迅速成長,同時鋼鐵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同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1.高度相關的GDP

作為典型的經濟周期性行業——鋼鐵行業景氣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高度正相關。具體來說,當經濟強勁復甦和增長時,必然會帶動鋼鐵行業進入較高景氣狀態;反之當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時,鋼鐵工業景氣度也相應進入下降軌道。

近年來中國GDP增長率與粗鋼產量的增速、消費增長率之顯示出較強的正相關性。

自2001年起,粗鋼產量以大於GDP增速約一倍以上的高速增長。鋼消費彈性系數在(1,2)之間波動,顯示出鋼鐵行業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需求的持續增長勢頭明顯。

2000-2003年,鋼材消費增長率大於生產增長率,表現為需求拉動型的增長態勢。這種高速增長是由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大背景對基礎原材料需求激增的性質所決定,鋼鐵生產與消費以大於GDP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長。

2004年起國家對鋼鐵行業進行宏觀調控,行業景氣度大幅度振盪,中國的鋼鐵消費從高速增長時期遠高於GDP的增長,下降至基本與GDP的增長同步,鋼材需求彈性系數一度降為1。

3.2.領先性指標-行業固定資產投資

宏觀和產業政策的調整通常都將對鋼鐵行業的周期與行業經濟指標產生重要影響。其中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作為行業周期性變化的主導性因素對鋼鐵需求的影響較為顯著。

2001-2003年投資高漲:鋼價自1993年以來,經歷了連續7年的下滑。2000年在需求增長和供給控制的復合作用下,鋼價出現了明顯回升,在2001年和2002年一路上漲,鋼鐵企業利潤率大增,由此也導致鋼鐵行業的投資大量增加,並在2003年達到歷史高點。

鋼鐵行業從投資到產能釋放一般需要兩年時間。2005年是新增產能的集中釋放期,產能過剩問題凸現,鋼價大幅下挫,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極低的利潤率阻礙了鋼鐵行業新的投資,投資的同比增長到2006年放緩至-2.5%,顯著低於2003年的89.7%,2004年的39.3%以及05年的27.5%的增長率。06年行業投資增速的大幅減緩是成為08年產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0-2006年經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周期走勢。歷史可以作為判斷今後走勢的有效參考,但歷史不會重演,目前中國鋼價井噴式的暴漲,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除了成本上升之外,鋼鐵企業產量增速下降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力量。

在產能擴張放緩與淘汰落後產能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鋼鐵供給將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低速增長。在2006、2007年鋼鐵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兩年低增長之後,2008年呈現明顯加快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1-5月全國城鎮鋼鐵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為965.5億元,同比增長20.9%,比去年同期上升16.0百分點,但若扣除通脹因素後,增幅不到15%,仍徘徊在低位。在嚴控產能增長的政策限制下,可以預計鋼鐵行業未來幾年的投資增速不會出現大幅回升。

4.中國鋼鐵行業競爭力分析

4.1.競爭強度

4.1.1.完全競爭的鋼鐵行業

中國鋼鐵行業擁有上千家鋼鐵生產企業和十幾萬家流通企業,產業集中度偏低。

近年來國內寶鋼、鞍本、武鋼等龍頭企業不斷通過自身擴張及兼並重組提高企業產量,但總體而言,行業集中度並未改善。2007年前十大鋼鐵集團粗鋼產量佔全國比例僅為35.75%。2007年國內年產粗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23家,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10家。

雖然行業生產規模快速發展,但集中度並沒有實質上的改善,距離產業政策的要求還有明顯差距。競爭的市場產業集中度低意味著長期盈利不夠穩定,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鋼鐵市場秩序混亂,對於上遊行業的話語權小,國家和行業的政策執行力差。長遠的影響是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進程被延緩,給國外鋼企發展和搶佔中國市場留下了時間和空間。

4.1.2.資產的專用性

鋼鐵行業的投資中,固定資產的比例將近70%,大部分是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資產的高度專用性提高了行業的退出成本,導致在宏觀經濟不景氣時,企業也很難做出市場化的理性選擇,退出行業的選擇幾乎不能成為現實,因此在行業低迷時,便會導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4.1.3.產品的同質性

隨著中國鋼鐵行業的不斷壯大,鋼鐵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但中國鋼鐵企業的產品雷同度較高,大部分企業均主要生產需求量較大的建築用鋼和板材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而一些高附加值的汽車用鋼、大型設備用鋼、橋梁用鋼等精品鋼材僅局限在寶鋼、武鋼等少數企業,國內對此類產品的需要進口依賴度較高。

對於所含比例較高的普鋼類產品,質量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尋求將價格作為競爭的有效手段,因此中國鋼鐵行業處於激烈的價格競爭狀態;而高附加值的產品直面來自國際鋼企的競爭,在國內的市場上則處於相對價格領導者的競爭態勢。

近年來煉鋼、鋼加工項目投資完成額相對於煉鐵項目投資完成額的比例提高,進一步表明鋼鐵工業更加註重鋼鐵產品的深加工,注重鋼鐵產品的多元化,同時表明更多的鋼鐵企業正在努力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產品。

4.2.供給者力量

隨著全球鋼鐵產能的擴大,鋼鐵生產原料的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產出國,原料的需求日益成為制約鋼鐵行業發展的瓶頸。

4.2.1.瘋狂的石頭-鐵礦石

中國是一個鐵礦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鐵礦資源品味低、雜質含量高,采礦、選礦成本高。隨著鋼鐵工業的的發展,國內鐵礦石資源難以撐起中國現有鋼鐵工業規模。鐵礦資源呈現嚴重不足的狀態。

鐵礦石已成為中國生鐵規模的制約因素。中國的鐵礦以貧礦為主,鋼企往往青睞優質低價的外礦。近幾年來,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逐年遞增,國際鐵礦石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很多鋼企不得不加大了對國內鐵精粉的配比,使得內礦價格逐漸攀升。可以預見在鋼鐵生產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的情況下,原料的供給狀況將成為鋼鐵行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2.2.稀缺的資源-煉焦煤

中國是煤炭大國,但焦煤資源相對不足(焦煤僅佔全國煤炭保有儲量的5.88%),並過於集中在山西省(可采儲量佔全國的50%),造成中國焦煤供應與鋼鐵工業需求日益不均衡。一方面是國內需求旺盛,焦煤使用量持續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行業整頓及國內運輸瓶頸制約,焦煤供應量難以明顯增加。因此,中國焦煤進口量在不斷上升,對外依賴程度加深。

鐵礦石、焦炭等鋼鐵生產企業的原料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需求旺盛,價格剛性強,自05年起,鐵礦石、焦炭等價格一路走強,並屢創新高。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引發鋼鐵企業成本不斷上升,鋼企面對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只能被動接受,議價能力偏弱。
4.3.購買者力量

中國正在進入工業化中期,正在形成一批高增長產業鏈,如基礎建設、汽車、機械、化工等產業,這些產業群大多是鋼鐵消費大戶,其快速增長將帶來鋼材消費的快速增長。同時這些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使得鋼鐵廠商面臨價格上的壓力。

由於購買者對鋼材等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在不斷升級,並且大批量、同質化的產品逐漸向小批量優質化發展。為使鋼材產品能針對下游生產要求進行生產,鋼企與下遊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出現。

4.4.替代品

現階段,很多材料的應用與鋼鐵材料的競爭程度變得很激烈,如鋁材、塑料等都在很多行業中凸顯他們的性能優勢。但是鋼鐵作為工業產品、民用、建築骨架等的主要原材料,從強度、韌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經濟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材料可替代鋼鐵,鋼鐵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材料的地位不可替代。

現階段鋼鐵材料的使用量沒有因替代品的出現而下降,替代品目前還尚未成為影響行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5.新侵入者

鋼鐵行業是資金、資源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為大宗生產資料,鋼鐵行業的過熱或過冷都會引發上下遊行業的劇烈波動,所以鋼鐵行業一直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新侵入者存在以下的壁壘:

4.5.1.資金壁壘

鋼鐵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規模經濟的效用非常明顯。鋼鐵企業的投資對資金需求非常大,巨大的投資產生的退出壁壘對新進入者會產生深層次的威脅。

4.5.2.技術壁壘

鋼鐵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鋼材的產出,需要經過復雜的作業流程,每一個流程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鋼鐵行業的的工藝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競爭越來越多的集中在高質量高性能的產品領域。這也勢必要求企業的科研技術實力相應提高,對新進入者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

4.5.3.政策壁壘

中國鋼鐵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宏觀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影響很大,隨著建立節約型、環保型社會意識的提高,鋼鐵行業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對工藝落後、產品質量不高等缺乏競爭力的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國家進行了嚴厲控制,陸續關停了一批不適合發展趨勢的落後產能。2005年《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頒布,進一步限制了市場的准入。

5.供需分析

5.1.經濟增長趨緩,長期需求強勁

作為經濟發展和工業的主要原材料,鋼鐵需求與全球經濟增長高度相關,自2001年以來在中國和美國經濟的帶動下,全球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期。

美、日、歐洲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界70年代均出現了階段性的消費高峰,人均鋼材消費量都達到了峰值,從而實現了工業化向後工業化轉移的進程。而中國則處於工業化中期,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鋼材等高物耗的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中國2007年人均鋼材消費量為370公斤/年,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尚在進行中,鋼材需求量仍處於上漲階段,遠沒有達到需求的頂峰。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強勁,受政府換屆效應以及對奧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等因素影響,發改委預測2008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保持25%左右的增長。

房地產行業:建築用鋼約占鋼材消費總量的55%,其中約有70%主要用於房地產行業,因此房地產行業的增長速度是影響鋼材需要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房地產投資增速依然高漲,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預計未來5年,房地產行業仍然能保持15%左右的增速。

機械行業:「十一五規劃」提倡自主創新、中國製造、裝備中國,把機械行業中的裝備製造業提高到了戰略高度,未來5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在數控機床、大型石化成套設備、火電空冷設備、重型礦山成套設備等領域將實現突破,同時高速鐵路和城軌設備、大型船舶及配件、農業機械等也會獲得較快發展。

鐵路行業將受益於國家加大鐵路建設投資的力度,造船與集裝箱行業受益於全球製造中心向中國的轉移,汽車行業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維持一定的增長仍然是可以預期的。

近期由於美國經濟的衰退引發了全球的經濟的減速,據IMF最新預測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減緩,到2009年才逐漸恢復。

今年以來國際需求的萎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初步顯現,建築、汽車、家電行業雖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有效需求明顯下降。需求的下滑將成為供需中最不確定的因素,並將較大程度的影響後期走勢。

5.2.鋼鐵生產由高速增長轉入適度增長

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及鋼鐵產業政策的影響,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幾年來逐步下滑,粗鋼產量的增速放緩趨勢明顯。

5.2.1.產能擴張放緩

近年來,新增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多集中於下游的鋼延項目,煉鐵項目所佔比重逐步萎縮,這必將影響到生鐵的產能增量,進一步限制粗鋼、鋼延產品的增長能力。

生鐵、粗鋼、熱軋產能增速的逐年下滑,勢必導致後期產量增速的放緩。

5.2.2.淘汰落後加速供求關系轉變

中國落後的煉鐵和煉鋼能力分別達到1億噸和5500萬噸,政府將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的工作列為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一。自2007年起發改委分兩批與全國28個省市政府簽訂了關停、淘汰落後產能的責任書,到2010年,將關停和淘汰全部的落後煉鐵、煉鐵能力,涉及企業573家,幾乎包括了中國所有的鋼鐵主產區。

各地將有一批落後產能被淘汰,而新建的項目不能及時投產,消失的產能不能完全替換,將進一步加劇供求增長的不均衡。

2010年前計劃關停和淘汰的煉鐵能力比煉鋼能力要高出近4500萬噸,關停和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中雖然會遇到一定的阻力,但可以預見的是:煉鐵能力低於煉鋼能力會在一段時間內顯現,生鐵的供應將進一步趨緊。

5.2.3.原材料的短缺導致中小企業減產

國內礦石、焦炭、廢鋼等原材料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持續上漲,同時煉鐵環節由於近兩年投資不足,產能增長緩慢,造成生鐵、鋼坯價格大幅上漲。

鐵礦石:進入2008年以來,國內鐵礦石價格上漲趨緩。長協礦的大幅上漲並沒有引起現貨礦的連鎖反應,只是進一步拉近了長協礦和現貨礦的價差。

08年以來,中國鐵礦石產量持續增長,增速遠遠超過生鐵的增速,港口庫存和鋼廠庫存大幅增加。新增的鐵礦石產量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今年以來新增的高爐產能,無需通過進口來補充。

鐵礦石高額利潤激發了礦山投資的快速增長,上半年礦山的投資增長率達到50%,可以預計鐵礦石的供求關系今後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足,下行的風險較大。

焦炭:受國際焦煤價格上漲及原料資源短缺影響,08年焦炭價格大幅上漲。煉焦煤的稀缺性是此輪價格上漲的根源。

煉焦煤的資源儲量僅佔中國煤炭總儲量的26.3%,其中強粘結性的肥煤和焦煤更為稀有,二者合計僅占煤炭總儲量的9.34%。

近年來鋼鐵產量的劇增,拉動了對焦炭和煉焦煤的需求。2007年以來,各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礦增產,小煤窯關停力度加大,煉焦煤供應大幅減少。煉焦精煤產量的增速一直低於生鐵產量增速,使煉焦煤的稀缺性更加突出。

進入2008年,煉焦煤價格的增速強於焦炭價格的上漲。按照平均水平,生產1噸焦炭約需1.4噸煉焦精煤,考慮到焦化企業存貨成本的滯後效應,價差在初期有明顯的放大,隨著存貨的耗盡,新采購的焦煤成本的上漲已經侵蝕了焦化企業的利潤空間。

由於資源的稀缺,煉焦煤價格的高位運行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近期鋼價大幅調整,獨立焦化企業、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迫切需要原料價格的理性回歸,一味瘋漲的勢頭會得以遏制。預計焦炭價格在後期將趨於平緩,高位運行。

廢鋼:廢鋼主要是用於短流程電爐的煉鋼主料或是長流程轉爐中的煉鋼填料。廢鋼具有節能和環保的雙重功效,同採用礦石煉鐵後再煉鋼相比,用廢鋼直接煉鋼可節約能源60%,減少廢物排放80%。

中國廢鋼資源主要有企業內部回收量,企業社會采購量和進口廢鋼量。

參考網址:http://hi..com/mengzhongdexueye/blog/item/e006fb3f190173c47c1e714e.html

滿意加分紅旗.

⑼ 下列不屬於高科技產業的是A.新能源B.鋼鐵工業C.新材料D.生物技術類產業

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分析:鋼鐵工業需要煤鐵,用於建築,橋梁,造船,設備製造等專等,帶動的產業多,屬也是耗能較大的工業,該工業屬於重工業,也屬於基礎工業;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術類產業均屬於高科技產業.
解答:鋼鐵工業屬於重工業,也屬於基礎工業;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術類產業均屬於高科技產業,選項AC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種類,屬於基礎題,理解著解答即可.

閱讀全文

與鋼鐵工業主要使用哪些能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擠壓模具氮化什麼顏色 瀏覽:389
方管30x50理論重量表 瀏覽:899
鋼鐵雄心4怎麼繳獲 瀏覽:596
鋼筋檢測都檢測哪些項 瀏覽:906
不銹鋼激光焊管 瀏覽:415
現在帶鋸條斷裂用什麼方法焊接 瀏覽:586
方管手工怎麼做圓弧 瀏覽:834
模具曬紋要留多少餘量 瀏覽:855
168鋼管什麼意思 瀏覽:969
手工焊管板焊接視頻 瀏覽:130
焊接彎頭面積怎麼求 瀏覽:925
長三角鋼鐵集團怎麼樣 瀏覽:898
徐州月餅模具在哪裡買 瀏覽:656
鋼管r19是什麼意思 瀏覽:738
鋼材模具密度是多少 瀏覽:327
沒有焊接筆如何自己製作焊接筆 瀏覽:399
不銹鋼和銅哪個更吸熱 瀏覽:273
200w蕊片如何焊接 瀏覽:351
鋼筋擠壓連接技術有什麼和什麼區別 瀏覽:890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鋼鐵長城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