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力牆水平筋位置
剪力牆的水平鋼筋布置在豎向鋼筋的外側。
這是03G101-1上的規定,但在03G101-1上沒有找到允許在地下室的外牆,可以把水平鋼筋放在豎向鋼筋的內側。
牆根據受耐姿悶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牆和剪力牆,前冊掘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牆;後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牆有時也稱為抗震牆。
(1)剪力牆水平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剪力牆的類別:
1、整體牆
沒有門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時,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這種剪力牆即稱為整體剪力牆,簡昌彎稱整體牆。
當門窗洞口的面積之和不超過剪力牆側面積的15%,且洞口間凈距及孔洞至牆邊的凈距大於洞口長邊尺寸時,即為整體牆。
2、小開口整體牆
門窗洞口尺寸比整體牆要大一些,此時牆肢中已出現局部彎矩,這種牆稱為小開口整體牆。
3、連肢牆
剪力牆上開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對較大,此時剪力牆的受力相當於通過洞口之間的連梁連在一起的一系列牆肢,故稱連肢牆。
4、框支剪力牆
當底層需要大空間時,採用框架結構支撐上部剪力牆,就形成框支剪力牆。在地震區,不容許採用純粹的框支剪力牆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剪力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03G101-1
B. 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怎麼配筋
剪力牆的水平來分布鋼筋和自豎向分布鋼筋見gb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6.4節抗震牆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6.4.4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置,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300mm,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落地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
抗震牆厚度大於140mm時,其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應雙排布置,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宜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
3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直徑,均不宜大於牆厚的1/10且不應小於8mm
豎向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0mm。
C. 剪力牆水平筋的規范要求
剪力牆水平筋的規范要求:
1、厚度大於160毫米的剪力牆應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當其厚度不大於160毫米時,也宜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雙排分布鋼筋網應沿牆的兩個側面布置,且應採用拉筋連系;拉筋直徑不宜小於6毫米,間距不宜大於600毫米。
2、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8毫米,間距不應大於300毫米。
3、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百分之十後截斷。
4、剪力牆洞口上下兩邊的水平縱向鋼筋截面面積分別不宜小於洞口截斷的水平分布鋼筋總面積的二分之一。縱向鋼筋自洞口邊伸入牆內的長度不應小於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5、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宜適當提高。剪力牆中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可適當提高。
D. 剪力牆鋼筋如何布置
剪力牆,一般分為暗柱與牆體。暗柱一般為兩端,垂直向貫通整個牆體高度,鋼筋大內小多為容12mm鋼筋,具體詳設計圖紙,暗柱應設置箍筋,受力筋較多應根據數量設置多支箍。中間牆體設置雙向鋼筋,多為8mm大小,且應≥8mm。牆體鋼筋應根據設計間距掛設拉鉤,牆體的水平筋長度為包括暗柱的剪力牆長度,兩端設垂直彎鉤,拉鉤應在綁紮好牆體鋼筋後設置在最外層。
暗柱的鋼筋搭接或焊接區域不應設置在梁下500或板面上500范圍,牆體鋼筋搭接區域沒有限制,一般在板面上搭接,有利於鋼筋的綁扎。
E. 剪力牆水平鋼筋和豎向鋼筋應如何設置
剪力友扮牆水平鋼筋和豎向鋼筋根據部位的不同,水平筋的放置也不同。
1、一般地下室擋土牆豎向筋在外側,水平筋在內側;地面以上的則反過來,水平筋在外側,豎向筋在內側。
2、最根本的一個原則是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定的,即受力筋放在外側。
3、地下室剪力牆主要是受土的側阻力受彎,而地上主要是受地震剪力,所以受力不同,放置位置也就不同。
4、其實鋼筋放置內外側的問題,還是力學問題,主謹畢要看哪個因素是控制因素。
地上部分的剪力牆,豎向鋼筋一般都是構造配筋,而水平筋因為抗裂的原因,在相同鋼筋量的情況下,放外側對結構會更有利;
對於地下結構,放內側和外側都有,如果地下室較長,水平抗裂也可能起控製作用,這個時候就看是水平抗裂還是擋土哪個起控製作用,如果按純彎和水土分算擋土牆時,可以考慮地下室的水平筋也放外側。
(5)剪力牆水平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剪力牆水平鋼筋和豎向鋼筋的類別:
一般按照剪力牆上洞口的大小、多少及排列方式,將剪力牆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整體牆:沒有門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時,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這種剪力牆即稱為整體剪力牆,簡稱整體牆。
當門窗洞口的面積之和不超過剪力牆側面積的15%,且洞口間凈距及孔洞至牆邊的凈距大於洞口長邊尺寸時,即為整體牆。
2、小開口整體牆:門窗洞口尺寸比整體牆要大一些,此時牆肢中已出現局部彎矩,這種牆稱為小開口整體牆。
3、連肢牆:剪力牆上開有一列或多列洞口,且洞口尺寸相對較大,此時剪力牆的受力相當於通過洞口之間的連梁連在一起的一系列牆肢,故稱連肢牆。
4、框支剪力牆:當底層需要大空間時,採用框架結構支撐上部剪力牆,就形成框支剪力牆。在地震區,不容許採用純粹的框支剪力牆結構。
5、壁式框架:在連肢牆中,如果洞口開的再大一些,使得牆肢剛度較弱、連梁剛度相對較強時,剪力牆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於剪力牆的厚度較框架結構樑柱的寬度要小一些,故稱壁式框架。
6、開有不規則洞口的剪力牆:有時由於建築使用的要求,需要在剪力牆上開有較大的洞口祥告芹,而且洞口的排列不規則,即為此種類型。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剪力牆的類型劃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劃分,嚴格劃分剪力牆的類型還需要考慮剪力牆本身的受力特點。
7、根據受力性能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獨立牆肢
(2)整體小開口剪力牆
(3)整截面剪力牆
(4)壁式框架
(5)連肢剪力牆
F. 剪力牆轉角水平筋做法
剪力牆轉角都有邊緣構件(如『轉角牆』),牆的水平分布筋始終應包圍在邊緣構件的豎向鋼筋和牆身的豎向分布鋼筋且形成可靠封閉的,和邊緣構件的箍筋平豎向面。這里所謂的可靠封閉包含著轉角陰角的構造是末端深入到對邊彎折15d。
(6)剪力牆水平鋼筋如何布置擴展閱讀:
剪力牆平面布置:
剪力牆結構中全部豎向荷載和水平力都由鋼筋混凝土牆承受,所以剪力牆應沿平面主要軸線方向布置。
1、矩形、L形、T形平面時,剪力牆沿兩個正交的主軸方向布置;
2、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個方向布置;
3、正多邊形、圓形和弧形平面,則可沿徑向及環向布置。
單片剪力牆的長度不宜過大,長度很大的剪力牆,剛度很大將使結構的周期過短,地震力太大不經濟;
剪力牆以處於受彎工作狀態時,才能有足夠的延性,故剪力牆應當是高細的,如果剪力牆太長時,將形成低寬剪力牆,就會易受剪破壞,剪力牆呈脆性,不利於抗震。
故同一軸線上的連續剪力牆過長時,應用樓板或小連梁分成若干個牆段,每個牆段的高寬比應不小於2。每個牆段可以是單片牆,小開口牆或聯肢牆。
每個牆肢的寬度不宜大於8m,以保證牆肢是由受彎承載力控制,和充分發揮豎向分布筋的作用。內力計算時,牆段之間的樓板或弱連梁不考慮其作用,每個牆段作為一片獨立剪力牆計算。
G. 剪力牆水平筋怎麼做
1.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300mm。
2.厚度大於160mm的剪力牆應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當其厚度不大於160mm時,也宜配置雙排分布鋼筋網。
雙排分布鋼筋網應沿牆的兩個側面布置,且應採用拉筋連系;拉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600mm。
3.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同排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以及上、下相鄰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於500mm。
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la。
4.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後截斷(d為水平分布鋼筋直徑)。
當剪力牆端部有翼牆或轉角牆時,內牆兩側的水平分布鋼筋和外牆內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翼牆或轉角牆外邊,並分別向兩側水平彎折15d後截斷。在轉角牆處,外牆外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在牆端外角處彎入翼牆,並與翼牆外側水平分布鋼筋搭接。
帶邊框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宜分別貫穿柱、梁或錨固在柱、梁內。
5.剪力牆牆肢兩端的豎向受力鋼筋不宜少於4φ12的鋼筋或2φ16的鋼筋;沿該豎向鋼筋方向宜配置直徑不小於6mm、間距為250mm的拉筋。
6.剪力牆洞口上、下兩邊的水平縱向鋼筋截面面積分別不宜小於洞口截斷的水平分布鋼筋總面積的1/2。縱向鋼筋自洞口邊伸入牆內的長度不應小於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剪力牆洞口連梁應沿全長配置箍筋。箍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150mm。在頂層洞口連梁縱向鋼筋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應設置相同的箍筋。
門窗洞邊的豎向鋼筋應接受拉鋼筋錨固在頂層連梁高度范圍內。
7.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0.2%。結構中重要部位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宜適當提高。
剪力牆中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可適當提高。
H. 剪力牆鋼筋怎麼布置
計算方法:
以牆體或者板面計算為例,間距300*300梅花布置和矩形布置,面積尺寸取0.6*0.9米為算例:
(1). 梅花布置個數:(0.6/0.3+1)*0.9/0.3*2=18個 ,注意這個計算順序0.6和0.9中取小的放入括弧內,順序一變,計算結果就不對。
(2). 矩形布置個數:(0.6/0.3+1)*(0.9/0.3+1)=12個。
註:S—彎起鋼筋斜斷長度L—彎起鋼筋斜段水平投影長度
h—彎起鋼筋彎起的垂直高度,這里指外包尺寸
參考資料:
梅花形布置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