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子6根縱向鋼筋用四肢箍怎樣布筋
可以採取兩種箍筋布置方式:一是柱子四個角分別布置四根鋼筋,另兩個鋼筋布置在主要受力側;二是靠柱子外側兩角各布置兩根縱向鋼筋。提高柱子外側的抗壓能力。
2. 6根主筋的梁怎麼布置四肢箍
如圖首先取一個大的套在外圍然後取兩個十字交叉套在主樑上
3. 梁的上部和下部都是6跟鋼筋,四肢箍,箍筋怎麼綁
單排6根,則第2、5根在大小箍之間,1、6根與大箍彎部綁扎到位,3、4根與小箍彎部綁扎到位,彎折部位左右交錯;2排6根一般2+4,類同。
4. 6支箍是什麼樣的,是不是箍筋是幾個就是幾只箍啊
6支箍筋,就是沿某個方向有6個箍筋,其實它是由3個完整的環箍組成的,相互套在一起組成的六支箍。
5. 六支箍鋼筋怎麼算量
箍筋根數的演算法: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向上取整)+1]+ (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向上取整)-1) 。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用三級抗震的建築為例,梁的高度為500,凈跨為6000,加密區長度=500*1.5。
非加密區長度=凈跨-2*加密區長度=6000-2 一個加密區箍筋根數=(500*1.5-50)/100+1=7.5(向上取整)非加密區箍筋根數=[(6000-2*500*1.5)/200-1]=22.5(向上取整為23)所以箍筋根數為:兩個加密區箍筋根數+非加密區箍筋根數=2*9+22=40。
(5)四肢箍上層6支鋼筋怎麼放擴展閱讀: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6. 上面6根16的,下面6根16的鋼筋4支箍怎麼布置
用組合箍筋,也就是外面一個大箍套一個小箍筋。如圖
7. 六根鋼筋的四肢箍構造
這個在901圖集上有詳細的說明
8. 鋼筋四肢箍和六肢箍怎樣知道做多大的
與上部下部鋼抄筋的根數及排布有關。
辦法一:
計算公式沒有統一的式子,都是上述的排布後標上尺寸,然後計算所要的尺寸。
辦法二:
實在計算不出來,則在地上或紙上放一下實樣,直接量取這個尺寸。
辦法 三:
也可以在CAD軟體上畫出來,直接量取尺寸,還可以同時得到鋼筋的下料長度,相當的方便
不明請電18072803639
追問或補充在電中解決。
明了請採納
採納只是對我的幫助的一個
小小的回報。而非按此去執行
9. 基礎樑上部鋼筋六支下部四支,四肢箍怎麼布置
按上部6根平均分布,套四根鋼筋,下面中間兩根之間的距離稍大點。
10. 四肢箍和六肢箍筋長度怎麼計算啊
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
說明: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
(10)四肢箍上層6支鋼筋怎麼放擴展閱讀: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盡管兩個雙肢箍交錯布置(等箍互套)曾經有過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夠更好地保證梁的整體性。
在03G101-1標准圖集中明確規定,復合箍筋應採用大箍套小箍,「應"就是「必須」的意思,盡管在11G101-1中沒有強調「大箍套小箍」,這主要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平法推廣,「大箍套小箍」已經深入人心。
舉例說明: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制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制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