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綁扎驗收規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Ⅱ 基礎筏板鋼筋綁扎的驗收規范是什麼
筏板基礎鋼筋驗收的規范:
1、鋼筋出廠合格證
2、力學性能檢測報版告或化學分析(要求在有資權質檢測單位檢測)
3、按圖紙要求對綁扎的鋼筋進行檢驗
4、檢查筏板上下保護層預留厚度
5、檢查鋼筋加工質量(主要是焊接或搭接)
筏板基礎: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 筏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筏型基礎又叫筏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而且筏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 筏板基礎施工,混凝土澆築完畢,應灑水養護的時間為(底板混凝土為抗滲混凝土,養護周期不少於14天)
Ⅲ 板面鋼筋綁扎規范有什麼要求
操作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見圖10.6.2-1和圖10.6.2–2。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10.6.2-1圖10.6.2-2所示。圖10.6.2-1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5)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6) 獨立基礎、為雙向彎曲,其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
(7)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柱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
(8)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0mm。
(9) 鋼筋的連接:
1)鋼筋連接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若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送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LL);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 3)當鋼筋的直才能d>16mm時,不宜採用綁扎接頭;
4)縱向受力的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值)且不小於50mm。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②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基礎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10)基礎鋼筋的若干規定:
1)當條形基礎的寬度B≥1600mm時,橫向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
2)當單獨基礎的邊長B≥3000mm(除基礎支承在樁上外時,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至0.9B,交錯布置。
(11)基礎澆築完畢後,把基礎上預留牆柱插筋扶正理順,保證插筋位置准確。 (12)承台鋼筋綁扎前,一定要保證樁基伸出鋼筋到承台的鋪固長度。
10.7質量標准
10.7.1主控項目
基礎鋼筋綁扎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10.7.2一般項目
基礎鋼筋綁扎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0.7.2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筏板基礎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於3面。 構件綁扎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表10.7.2 項 目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綁扎鋼筋網 長、寬 ±10 鋼尺檢查 網眼的尺寸 ±20 鋼尺量連續3檔,取最大值 綁扎鋼筋骨架 長 ±10 鋼尺檢查 寬、高 ±5 鋼尺檢查 受力鋼筋 間距 ±10 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護層厚度 ±10 鋼尺檢查 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20 鋼尺量連續3檔,取最大值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鋼尺檢查 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預埋件 水平高差 +3,-0 鋼尺和塞尺檢查
綁所缺扣、松扣數量 不超過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觀察和手扳檢查
彎鉤和綁扎接頭 彎鉤朝向應正確。任一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應小於規定值,且不應大於規定值的5% 觀察和尺量檢查
箍 筋數量符合設計要求,彎鉤角度和平直長度符合規定
10.8成品保護
10.8.1鋼筋綁扎完後,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鋼筋的變形、位移。 10.8.2澆築混凝土時,應搭設上人和運輸通道,禁止直接踩壓鋼筋。 10.8.3澆築混凝土時,嚴禁碰撞預埋件,如碰動應在設計位置重新固定牢 10.8.4各工種操作人員不準任意掰動切割鋼筋。
建築工程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內容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Ⅳ 鋼筋綁扎安裝的要求 驗收的規范有哪些
一、准備工作
我們在進行綁扎之前一定要首先了解和熟悉工程圖紙,檢查配回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答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必須要採用20號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號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以固定鋼筋的間距;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二、安裝
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綁扎接頭在鋼筋混凝土構件是承受外力比較薄弱的部位,因此要注意把綁扎接頭放在構件應力比較小的截面里;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三、驗收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准規定,所用鋼筋具有出廠質量證明,對各鋼廠的材料均進行抽樣檢查,並附有復試報告,未經驗收不得使用,並且做好鋼筋的待檢、已檢待處理、合格和不合格的標識;驗收重點為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綁扎牢固、搭接長度等,並認真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交監理驗收。
Ⅳ 鋼筋驗收有哪些規范
鋼筋在我們生活當中並不陌生,我們住的房子、辦公室、公共場所等大大小小的建築物都離不開鋼筋,它是一頓大樓的骨架,整頓大樓的安全鋼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既然鋼筋對我們大家的安危如此的重要,那麼鋼筋的驗收規范及標準是值得大家去探討的,接下來小編將系統完整地介紹一下鋼筋驗收的規范及標准。
鋼筋驗收規范詳情
第一條鋼筋所用材料類型必須符合工程項目的施工要求和規范,產品的物理性能以及合格證書符合國家的相關規范,進口鋼筋必須進行相關化學性能實驗,化學檢定合格後才可以投放到工程項目中使用。
第二條鋼筋的基本規格,間距、形狀、接頭位置、尺寸、保護層的厚度符合相關規定的設計要求和施工項目規則的規范。
第三條施工過程中如果進行鋼筋的更換,新的鋼筋必須了解其材料的基本性能,嚴格執行國標中鋼筋設計的各種規定,不能使用等尺寸和低強度的鋼筋來代替高強度的鋼筋,施工項目中重要部位的鋼筋替換,必須取得相關設計單位的批准,有相關內容的書面材料證明即可。
第四條利用鋼尺檢測鋼筋受力時的彎折小於九十度角時,在彎折的九十度處彎弧內的直徑至少是鋼筋直徑5倍以上。同一類型的鋼筋應在同一生產設備中抽查大於3次以上。
第五條在加工鋼筋過程中保證其尺寸和形狀符合國家的基本設計要求,受力鋼筋長度尺寸允許偏差在10mm以內,彎起鋼筋彎折范圍的允許誤差在20mm以內,用鋼尺檢測是至少抽查3個。
第六條鋼筋在每一個檢驗批次內要求每一個標准都要求符合標准,在每一個隨機的抽樣檢測中必須符合真實性。
鋼筋的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保障,現如今的鋼筋質量有待考證,在鋼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不符合國家規范的情況也並不少見,施工項目和驗收工作不是協調配合的,這樣的項目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隱患。對於這種嚴重的安全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鋼筋驗收規范及標准,嚴禁不符合標準的鋼筋流入每一個施工項目中,從源頭抓管理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安全負責。
Ⅵ 鋼筋綁扎方法及驗收規范,要具體的
下面是一份非常詳來細的建築工程源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內容,對實際工作有非常強的指導作用: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接頭處必須擰緊,使兩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或鎖母鎖緊。綁扎順序為由上而下先梯段後平台,先綁扎樓梯梁鋼筋後綁扎梯段和及平台鋼筋,先主筋後分布筋。
17
吊運鋼筋時信號工應在保證堆放處無人員時方可指揮下料。
19 安裝班多餘的剩料必須退還製作班,並履行簽字手續。
Ⅶ 鋼筋綁扎規范
1、鋼筋綁抄扎搭接長度規范要求不得小餘300mm。
2、最小搭接長度應滿足規范要求,根據搭接率計算,25%,系數為1.2。
3、剪力牆豎向鋼筋綁扎搭接位置在本層的樓板混凝土澆搗後,上翻1m左右設置鋼筋接頭。
4、剪力牆豎向鋼筋綁扎搭接位置應該按12G901-1,它是經過徵求意見後的變動,這有利於施工,且因並不涉及結構安全。
(7)鋼筋綁扎驗收用什麼規范擴展閱讀: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綁扎
Ⅷ 鋼筋綁扎規范有哪些
鋼筋綁扎要求:
1、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
2、綁扎結專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屬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鋼筋扎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
3、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區段;
4、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接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
5、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還宜大於50%;
6、當工程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拓展資料:
驗收重點為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綁扎牢固、搭接長度 等,並認真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交監理驗收。
鋼筋骨架的寬度、高度±5
鋼筋骨架的長寬度 ±10
受力筋間距 ±10
受力筋排距 ±5
箍筋、構造筋間距 ±20
受力筋保護層(梁、拄) ±5
受力筋保護層(牆、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