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梁內鋼筋的直徑和凈距有哪些方面的構造要求
1、縱向受力鋼筋:框架梁抗震一、二級直徑不得小於14mm,三、四級直徑不專得屬小於12;凈距不得小於25及鋼筋直徑。
2、腰筋:凡腹板高≧450的,直徑不得小於2Φ12間距不大於200兩側配置。
通長筋:框架樑上部不得少於2Φ12。直徑不得大於方柱寬的1/20,圓柱弦長的1/20;
框架梁箍筋:直徑、間距要求根據抗震等級見規范表6.3.4,加密區箍筋肢距抗震一級不得大於200及20d,二、三級不得大於250及20d,四級不得大於300mm.
框架梁拉鉤筋:直徑不小於8,間距不大於400mm。
㈡ 為什麼要控制梁截面鋼筋凈間距 不是問凈間距多少 是為什麼要規定這個凈間距不小於30毫米
混凝土三材級配中,最粗骨料石子大小決定的
㈢ 梁內主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的凈距分別有什麼規定
參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2016年版)
8.2.1 構件中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版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權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鋼筋的公稱直徑d;
2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8.2.1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8.2.1中數值的1.4倍。
9.2.1 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㈣ 梁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距在樑上部和下部各為多少
梁的上部和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凈距根據鋼筋的直徑和鋼筋排數不同而不同,具體如下:
1、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2、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3、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的鋼筋水平方向的中矩應比下面2層的中矩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4)梁鋼筋凈距不能小於多少擴展閱讀
規定梁鋼筋凈距的要求,是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築質量。間距太密,不利於混凝土的澆築和振搗。
根據樑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凈間距的要求,可以確定樑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的最大根數。
如,當梁的寬度為300mm,鋼筋保護層厚度為20mm,箍筋為直徑8mm的2肢箍時,
1、14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6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2、16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3、18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6根。
4、20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5、22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5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6、25mm直徑的鋼筋在樑上部最多放4根,在梁下部最多放5根。
㈤ 鋼筋混凝土梁主筋到梁底的凈距
凈距: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
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2根。
2 梁高不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梁高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區域宜採用並筋的配筋形式。
㈥ 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鋼筋的軸向通常稱為縱向,與軸向垂直的方向為橫向。 橫向凈距是要求鋼專筋綁扎搭接以後要和屬旁邊的其他鋼筋保證有不小於26mm的保護層距離。 鋼筋橫向間距「不應小於鋼筋的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不僅僅是在綁扎搭接中要求,任何位置鋼筋間距都應符合上述要求,如梁的同排鋼筋間距、上下排鋼筋間距,筏板、承台多排鋼筋間距等等,這個要求在施工工藝上考慮的是砼澆築時,鋼筋間要有足夠的空隙使砼中的粗骨料均勻分布其中,同時保證鋼筋見有足夠的砼將其隔開,以符合受力要求。
㈦ 梁的上部鋼筋的凈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大直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鋼筋與鋼筋之間的凈距離應該大於等於3厘米和1.5倍的鋼筋直徑,需取兩者中的較大值。
㈧ 梁的縱向鋼筋間距
梁縱向受力鋼筋間距規范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 2 根。
2、梁高不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l0mm ;梁高小於 300mm 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 8mm。
3、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30mm 和 1. 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 25mm 和 d。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是根據建設部建標1997108號文的要求,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設計、企業單位共同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規范修訂組開展了各類專題研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
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實踐經驗,與相關的標准規范進行了協調,與國際先進的標准規范進行了比較和借鑒。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徵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並進行了試設計,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後經審查定稿。
(8)梁鋼筋凈距不能小於多少擴展閱讀:
混凝土板應按下列原則進行計算:
1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
2四邊支承的板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小於或等於2.0時,應按雙向板計算;
2)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於2.0,但小於3.0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時,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量的構造鋼筋;
3)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於或等於3.0時,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
㈨ 梁縱向鋼筋上下兩排凈間距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當梁的縱向鋼筋有兩層,甚至多層時,這時上下鋼筋應對齊,不能錯列。兩層版的話,各權鋼筋上下、左右之間的距離應大於等於鋼筋直徑,且大於等於25mm就可以了。另外注意鋼筋保護層厚度。如果你說的是第二排鋼筋與第一排鋼筋之間的垂直間距,那麼會影響受力鋼筋的有效截面高度,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排距過小會影響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握裹力,影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力傳遞。
㈩ 鋼筋機械連接時,連接接頭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宜小於多少mm
按下面規范規定,35D或500mm便是鋼筋籠主筋焊接的錯開距離(接頭中線至中線)。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原文:
第 5.4.5條 當受力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及焊接的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2 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於50%;
3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第5.4.6條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ll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
2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
3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