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鋼筋綁扎技術要求。。
1、 柱、柱箍筋@100,每條柱29個,第一個箍距地面(板面)50mm,柱內主筋排距相對並均勻,拉勾,每隔一道箍筋放置一個,梅花布置。並綁牢。柱主筋在陰角上的必須與箍筋滿綁,其餘部位均同,柱筋在距板面500mm處必須有一個定位箍筋且要與主筋綁牢。柱的保護層為20mm在綁梁之前必須墊好保護層。梁麵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內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每層放線後要進行檢查發現有柱筋占線或保護層大的,或者主筋排距不均的都要及時整改、調整到位後方能進行綁扎。嚴禁錯用或替代箍筋。樑柱節點處必須有加密箍@100.
2、 牆、水平筋@200共15道,拉勾@600梅花狀布置。插筋@200。搭接42d約510,搭接必須單獨綁三道,接頭互相錯開50%,牆體必須滿綁,嚴禁漏綁或松綁水平筋與暗柱筋必須到角牢綁。插筋第一條和最後一條距暗柱50mm,牆保護層20mm,墊塊@800,梅花狀布置,從第二道水平筋開始放置並綁牢。嚴禁錯用或替代水平筋,插筋。各牆距板面500處必須加一道定位筋。
3、 梁、連梁主筋有彎折,綁扎時要順彎放置以保證梁的截面尺寸。梁的箍筋@100兩端靠近柱邊3個加密箍@50,框架箍筋150。梁錨固35d,保護層25,綁扎時注意麵筋必須十字變交叉綁,嚴禁漏綁、松綁。連梁留洞處的加強筋不能漏放。開洞處的梁箍不能錯用。梁主筋要排距均勻,二排筋與一排筋相距不得超出50mm,各梁嚴格按照料表的尺寸,規格、數量施工不得錯用、代用兩端的錨固要一致,不得一端長,而一端短。各門洞在筒體牆上加「2Ф16」長度1500
4、 板、板底筋的間距、尺寸、形狀、規格嚴格按照圖紙結合料表綁扎,各板在筒體山牆、電梯井牆,等的錨固長度為40d,在其它地方的錨固伸過梁的中心線,各洞口的加強筋,板底的加強筋,衛生間的暗梁,廚房的暗梁等均按料表尺寸,結合圖紙放置,嚴禁錯用,亂用或代用。板麵筋在牆體處要加一道定位筋,且要與麵筋,插筋綁牢,馬蹬按各顏色區分高度,無色低馬蹬7mm,用於100厚板,黃色8mm,用於120厚板,紅色9mm,用於130厚板,黑色10mm,用於140厚板,無色高馬蹬12MM,用於160厚板,各色馬蹬嚴禁錯用。板的底筋麵筋必須「八字」滿綁,不得漏綁,松綁,板的保護層15mm,墊塊@800,多餘的墊塊嚴禁倒入梁內或牆內。板梁的箍筋@150根據各塊的高度確定,不得隨意使用。板面在砼澆灌之前必須作一次徹底檢查,若有墊塊遺漏,漏綁或少放錯放鋼筋等現象必須及時補救,以免影響工期。
2. 吊鋼管用繩子怎麼綁最牢
最好用兩根繩子,避免滑繩,繩扣採用活結,越拉越緊
3. 租賃站鋼管打包方法
國內的鋼管打捆包裝主要還是採用人工方式。鋼管捆的成型沒有在專門的成型機構中完成,鋼管捆的外形不能得到保證。這就很容易使捆紮鋼管捆的各道包裝帶受力不均勻,導致包裝帶的破壞,甚至造成鋼管捆的散捆;不能適應於惡劣環境下的鋼管包裝,例如高溫的線管、管線管的打捆包裝;鋼管捆打捆各過程都需要手工完成,自動化水平較低,不能滿足現代化鋼管企業生產的需要。
鋼管自動打包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打包機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因為一種需要人員手工操作,另外一種則不需要。因此,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區別,所以在很多工廠中都會選擇使用鋼管自動打包機。
鋼管自動打包機的因為採用的是自動打包,所以工作效率都比普通的打包機工作效率高。因為原理不同,工作效率不同,所以兩者之間的價格也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也要考慮到價格的因素。
4. 集裝箱如何綁扎鋼管防止在海上移動
如果鋼管的長度有集裝箱長,直接裝滿全面箱體,如下圖:
5. 鋼管垂直起吊怎麼樣捆綁鋼絲繩
最好做一個桶狀吊具,把鋼管裝進去,否則,鋼管極易滑脫發生事故。
吊車常用鋼絲繩有錳系磷化塗層鋼絲繩、鍍鋅鋼絲繩和不銹鋼絲繩,僅供參考
6. 搭竹架系法,就是綁法
工具:繩子(膠篾更好)、竹竿(鋼管)。
1、取兩根竹竿(鋼管)設置位置系緊,竹竿有最佳位置。
7. 12米鋼管打包怎麼打
12米長的鋼管 可以在鋼管生產車間直接打包,一般是打包成六角包。
鋼管鋼帶打包機機頭部位
8. 鋼管裝車如何捆綁
很簡單,用手拉葫蘆,最小選擇3噸的,兩個,兩條尼龍帶,5噸的,再買兩條長度一米兩頭插口的鋼絲繩,就OK了。用繩子捆綁鋼管一點用也沒有。你的車廂要是有插杠就更好了,我們都是這樣運輸鋼管的
9. 建築施工鋼筋的綁扎要求
梁、柱鋼筋必須全部綁扎,只有部分現澆板網在綁扎時允許部分·梅花綁扎。圖紙和規范有要求時,必須全部綁扎。
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
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5、柱箍筋綁扎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