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搭建築鋼管外架
建築外架搭設規范
1.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於架高的1/200。立桿接頭除在頂層可採用搭接外,其餘接頭必須採用對接扣件,立桿上的接頭應交錯布置,兩相鄰立桿接頭不應設在同步跨內,兩相鄰立桿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接頭中心距主接點的距離不應大於步距的1/3,同一步內不允許有二個接頭。
2.立桿頂端應高出施工作業層1.5米。
3.腳手架底部必須設置縱、橫連桿。縱向連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工字鋼頂面不大於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連桿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連桿下方的立桿上。
4.縱向水平桿(大橫桿)設於橫向水平桿(小橫桿)之下,在立桿內側,採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大橫桿長度不宜小於3跨,並不大於6米。
5.大橫桿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應符合以下要求:對接接頭應交錯布置,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應小於500mm,並應避免設在縱向水平跨的跨中。
6.架子四周大橫桿的縱向水平高差不超過±50mm,同一排大橫桿的水平偏差不得大於1/300,一根桿的兩端高差不得超過±20mm。
7.小橫桿兩端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橫桿上。
8.每一主節點(即立桿、大橫桿交匯處)處必須設置一小橫桿,並採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桿上,該桿軸線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靠牆一側的外伸長度不應大於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長度以100mm為宜。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撐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於立桿間距的1/2,作業層小橫桿間距為1米。
9.搭設中每一層,外架要及時與結構進行牢固拉結,以保證搭設過程中的安全,要隨搭隨校正桿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適度擰緊扣件螺栓。
10.拉桿必須從第一層與主體結構連接,拉桿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容許向上翹起。保證垂直兩步,水平三跨一直拉接。
11.剪刀撐的接頭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少於1000mm,採用不少於兩個旋轉扣件緊固。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 。.剪刀撐是在腳手架外側交叉成十字形的雙桿互相交叉,並與地面成45°~60°夾角。作用是把腳手架連成整體,增加腳手架整體穩定。
12.用於縱向水平桿對接的扣件開口,應朝向架子內側,螺栓向上,避免開口朝上,以免雨水進入,導致扣件銹蝕、銹腐後強度減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
13.外架施工層應滿鋪腳手板。連牆桿按二步三跨設置。
② 活動腳手架施工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備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優秀的活動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活動腳手架施工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腳手架所使用材料和搭設方法同一般腳手架。
1、立桿應座落在堅實的基礎上,立桿底部設底座,座下鋪2.5m×0.3m×0.05m厚木板。
2、根據《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中表6.1.1-1之規定,採用立桿橫距1.05米,步距為1.8米,立桿縱距1.8米,連牆件的設置為二步三跨;
3、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竹笆的設置;
3.1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其長度大於3跨;均與橫向水平桿扣接;
3.2縱向水平桿均採用對接,且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允許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一樣步或不一樣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為小於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接點的距離小於縱距的13;
3.3主接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因本工程採用竹笆腳手板,所以,橫向水平桿應直接扣接在立桿上,且應增設2根縱向水平桿,等間距布置;
3.4施工層竹笆應滿鋪,四個角用鐵絲與縱向水平桿綁扎牢固;
4、立桿的設置;
4.1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或墊板;
4.2縱向掃地桿應處於橫向掃地桿的上方,均與立桿扣接,掃地桿距地面為150mm;
4.3立桿在頂層採用搭接,搭接長度為1.2米,採用兩個回轉扣件固定,且高出建築物檐口1.5米,下方均採用對接,節點布置同縱向水平桿節點要求;
5、連牆件的設置;
5.1連牆件選用軟拉配合頂撐x作,尺寸為5.4×3.6,覆蓋面積為19.44平方米,貼合「規范」中表6.4.1的要求;
5.2拉結點必須靠近立桿設置,距離不應大於300mm,同時,應從底部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
5.3拉筋應呈水平方向設置,配合頂撐使用,實際x作應先定後拉;
6、剪刀撐的設置;
6.1剪刀撐按表6.6.2中要求選用連接6根立桿,由拐角處開始,沿全高度布置,每組剪刀撐的凈間距小於15米,桿件連接採用搭接,兩斷各用一組扣件,距離末端100mm;
6.2無法搭設剪刀撐的位置需設置「之」字形斜撐;
(一)施工方案
1、根據工程實際編制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方案有針對性,能有效地指導施工,明確安全技術措施。
2、搭設高度在25M以下的外架應有搭拆方案,繪制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桿件立面和平面布置圖。
3、搭設高度超過25M且不足50M的外架,應採取雙鋼管立桿或縮小間距等加強措施,除應繪制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桿件立面、平面布置圖外,還應說明腳手架基礎做法。
4、搭設高度超過50M的外架,應有設計計算書及卸荷方法詳圖,繪制架體與建築物拉結詳圖、現場桿件立面、平面布置圖,並說明腳手架基礎做法。
5、外架專項施工方案包括計算書及卸荷方法等必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並簽字蓋章。
(二)立桿基礎
1、毛竹腳手架立桿需深埋地下30cm以上並支在墊木(塊)上,基礎夯實後落地頂撐支設在木板或水泥墊塊上,並設縱橫相連掃地桿。立桿基礎埋深上部分採用砼澆築的可不設掃地桿。
2、鋼管腳手架基礎平整夯實,砼硬化,落地立桿垂直穩放在金屬底座、砼地坪、砼預制塊上,設縱橫相連掃地桿。
3、立桿基礎外側設置截面不小於20×20cm的排水溝,並在外側設80cm寬以上砼路面。
4、外腳手架不宜支在屋面、雨棚、陽台等處,確因工程需要搭設的腳手架,要分別對外架和屋面、雨棚、陽台等部位的結構穩定性進行計算並採取有效安全措施。其設計計算書和安全措施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蓋章。
(三)架體與建築物拉結
1、腳手架與建築物按水平方向不大於7M,垂直方向不大於4M設一拉結點。拉結點在轉角和頂部處加密,即在轉角1M以內范圍按垂直方向不大於4M設一拉結點,頂部80cm以內范圍按水平方向不大於7M設一拉結點。
2、鋼管外架拉結點應剛性拉結;毛竹外架採用2根並聯8號鉛絲加套管的柔性拉結(既拉又撐)。拉結點應保證牢固,防止其移動變形,且盡量設置在外架大、小橫桿接點處。
3、外牆裝飾階段拉結點也須滿足要求,確因施工需要需除去原拉結點時,必須重新補投可靠、有效的臨時拉結,以確保外架安全可靠。
4、拉結點或臨時拉結點必須畫出製作詳圖。
(四)立桿間距與剪刀撐
1、毛竹腳手架步距不大於1.8M,立桿縱距不大於1.5M,橫距不大於1.3M,架子總高度不得超過25M。
2、鋼管腳手架步距底部高度不大於2M,其餘不大於1.8M,立桿縱距不大於1.8M,橫距不大於1.5M。如搭設高度超過25M須採用雙立桿或縮小間距的方法搭設,超過50M應進行專門設計計算。
3、架子轉角處立桿間距應符合搭設要求。
4、腳手架外側設置剪刀撐,由腳手架端頭開始按水平距離不超過9M設置一排剪刀撐,剪刀撐桿件與地面成45-60°角,自下而上、左右連續設置。設置時與其他桿件的交叉點應互相連接(綁扎),並應延伸到頂部大橫桿以上。竹腳手架剪刀撐底部斜桿應深埋超過30cm。
5、毛竹腳手架必須設置頂撐,頂撐能有效地擱在小橫桿上,不得移位、偏離。
6、嚴禁搭設單排腳手架。
(五)腳手板與防護欄桿
1、25M以下建築物的外腳手架除操作層以及操作層的上下層、底層、頂層必須滿鋪外,還應在中間至少滿鋪一層。25M以上建築物的外架應層層鋪設腳手片。裝飾階段必須層層滿鋪腳手片。
2、滿鋪層腳手片必須垂直牆面橫向鋪設,滿鋪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滿鋪處必須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3、腳手片須用不細於18#鉛絲雙股並聯綁扎不少於4點,要求綁扎牢固,交接處平整,無探頭板。腳手片完好無損,破損的要及時更換。
4、腳手架外側必須用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應將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桿里側,不宜將網圍在各桿件的外側。安全網應用不小於18#鉛絲張掛嚴密。
5、腳手架外側自第二步起必須設1.2M高同材質的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頂排防護欄桿不少於2道,高度分別為0.9M和1.3M。腳手架內側形成臨邊的(如遇大開間門窗洞等),在腳手架內側設12M高的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
6、腳手架的高度,里立桿低於檐口50cm,平屋面外立桿高於檐口1-1.2M,坡屋面高於1.5M以上。
(六)交底和驗收
1、腳手架搭設前應對架子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要有針對性,交底雙方履行簽字手續。
2、腳手架搭設後由公司組織分段驗收(一般不超過3步架),辦理驗收手續。驗收表中應寫明驗收的部位,內容量化,驗收人員履行驗收簽字手續。驗收不合格的,應在整改完畢後重新填寫驗收表。腳手架驗收合格並掛合格牌後方可使用。
3、腳手架應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並按要求填寫檢查表,檢查內容量化,履行檢查簽字手續。對檢查出的問題應及時整改,項目部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
(七)小橫桿設置
1、外架子按立桿與大橫桿交點處設置小橫桿,兩端固定在立桿,確保安全受力。
2、小橫桿應設置在大橫桿的下方,頂撐的上端(僅指毛竹腳手架)。
3、小橫桿兩端各伸出立桿凈長度不少於10cm並應盡量保持一致。
(八)桿件搭接
1、鋼管腳手架立桿必須採用對接,大橫桿可以對接和搭接,剪刀撐和其他桿件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於40cm,且不少於二隻扣件緊固。
2、竹腳手架立桿、剪刀撐、大橫桿和其他桿件均採用搭接,其中立桿、剪刀撐搭接長度不小於1.5M,大橫桿不小於2M,且均用不細於10#鉛絲雙股並聯綁扎3道以上。
3、相鄰桿件搭接、對接必須錯開一個檔距,同一平面上的接頭不得超過50%。
4、竹腳手架頂撐設置到位、有效、與立桿綁扎不小於10#鉛絲雙股並聯綁扎3道。
(九)架體內封閉
1、腳手架的架體里立桿距牆體凈距一般不大於20cm,如大於20cm的必須鋪設站人片,站人片設置平整牢固。
2、腳手架施工層里立桿與建築物之間應進行封閉。
3、施工層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應用密目網或其他措施進行封閉。
(十)腳手架材質
1、鋼管腳手架應選用外徑48mm,壁厚3.5mm的A3鋼管,表面平整光滑,無銹蝕、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新用鋼管有出廠合格證。搭設架子前應進行保養、除銹並統一塗色,顏色應力求環境美觀。
2、搭設竹腳手架的竹竿要求挺直、質地堅韌,不得使用青嫩、枯脆、腐爛、蟲蛀及裂紋連通兩節以上的竹桿。竹桿有效部分小頭直徑必須符合:A.立桿、大橫桿、頂撐、剪刀撐等不小於75mm;B.小橫桿不得小於90mm;C.擱柵、欄桿不得小於60mm。
3、鋼管腳手架搭設使用的扣件應符合建設部《鋼管腳手扣件標准》要求,有扣件生產許可證,規格與鋼管匹配,採用可鍛鑄鐵,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砂眼等鍛造缺陷,貼和面應平整,活動部位靈活,夾緊鋼管時開口處最小距離不小於5mm。
4、竹腳手架綁扎用的鉛絲無銹蝕,雙股並聯捆紮。
5、底排立桿及掃地桿均漆紅白相間色。
(十一)通道
1、外腳手架應設置上下走人斜道,附著搭設在腳手架的外側,不得懸挑。斜道的設置應為來回上折形,坡度不大於1∶3,寬度不小於1M,轉角處平檯面積不小於3m2。斜道立桿應單獨設置,不得借用腳手架立桿,並應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個縱距設一連接。
2、斜道兩側及轉角平台外圍均應設1.2M高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並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
3、斜道側面及平台外側應設置剪刀撐。
4、斜道腳手片應採用橫鋪,每隔20-30cm設一防滑條,防滑條宜採用40×60mm方木,並多道鉛絲綁扎牢固。
5、外架與各樓層之間應設置進出通道,坡度不大於1∶3,寬度不小於1M,通道宜採用木板鋪設,兩邊設1.2M高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並固定牢固。
6、斜道和進出通道的欄桿、踢腳桿統一漆紅白相間色。
(十二)卸料平台
1、外腳手架吊物卸料平台和井架卸料平台應有單獨的設計計算書和搭設方案。
2、吊物卸料平台、井架卸料平台應按照設計方案搭設,應與腳手架、井架斷開,有單獨的支撐系統。
3、卸料平台要求採用厚4cm以上木板統一鋪設,並設有防滑條。外架吊物卸料平台應採用型鋼做支撐,預埋在建築物內,不得採用鋼管搭設。井架卸料平台可以由鋼管從基礎上搭設,但基礎必須採用砼,地立桿墊型鋼或木板。
4、吊物卸料平台必須設置限載牌。
5、卸料平台臨邊防護到位,設置1.2M高防護欄桿和30cm踢腳桿,四周採用密目式安全網封閉。
1、工程概況
景信商務樓工程位於華山路1532號,建築面積19000平方米,地下三層,地上12層,為框架-剪力牆結構。工期為500天;
本工程質量管理目標為:爭創上海市「標化工地」
爭創上海市「文明工地」
2.施工部署
2.1安全防護領導小組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達到無重大傷亡事故的必然保障,也是我項目部創建「文明工地」、「標化工地」的根本要求。為此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防護領導小組,其機構組成、人員編制及現任分工如下:
組長:陳建華(項目經理)——全面負責
副組長:黃衛星(項目工程師)——技術總部署
陸建春(生產負責人)——現場施工指揮
組員:袁飛蔣松輝(施工負責人)——方案編制,技術交底
(施工員)——現場施工協調
顧志榮(安全員)——現場指揮、質量檢查
2.2設計總體思路
結合本工程結構形式、實際施工特點,外腳手架採用落地式雙立桿外腳手架。外腳手均為一架三用,既用於結構施工和裝修施工,同時兼作安全防護。荷載按裝修荷載考慮,要求三層同時作業。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頂板承受極限值(活荷載5KN/m2)、恆荷載6KN/m2)。
腳手架技術參數:
立桿距結構外沿0.35m,
架寬:1.1m,橫距
立桿間距:1.5m,縱距
大橫桿步距:1.8m
雙立桿高度:30米
3.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
3.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
3.1.1基礎處理:
本工程外腳手架直接坐落在地下室頂板,基礎底座下設置槽鋼墊板,
3.1.2立桿:
腳手架下面30米採用雙排雙立桿,上部採用雙排單立桿。立桿頂端高出結構女兒牆1.5m,立桿接頭採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採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並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於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距離不大於60cm。
3.1.3大橫桿:
大橫桿置於小橫桿之上,在立柱的內側,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其長度大於3跨、不小於6.0m,同一步大橫桿四周要交圈。
大橫桿採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交錯布置50cm,各接頭距立柱的距離不大於50cm。
3.1.4小橫桿:
每一立桿與大橫桿相交處(即主節點),都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並採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桿上,小橫桿間距應與立桿柱距相同,且根據作業層腳手板搭設的需要,可在兩立柱之間在等間距設置增設1—2根小橫桿,其最大間距不大於75cm。
小橫桿伸出外排大橫桿邊緣距離不小於lOcm;伸出里排大橫桿距結構外邊緣15cm,且長度不大於44cm。上、下層小橫桿應在立桿處錯開布置,同層的相臨小橫桿在立柱處相向布置。
3.1.5縱、橫向掃地桿:
縱向掃地桿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處的立柱上,橫向掃地桿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上方的立柱上。
3.1.6剪刀撐:
腳手架採用剪刀撐與橫向斜撐相結合的方式,隨立柱、縱橫向水平桿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布置,單立桿部位則採用單桿通長剪刀撐。
剪刀撐每6步4跨設置一道,斜桿與地面的夾角保持在45°—600之間。斜桿相交點處於同一條直線上,並沿架高連續布置。剪刀撐的一根斜桿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別用旋轉扣件固定,在其中間增加2~4個扣結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點距離不大於15cm。最下部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以內。
一、工程概況:
1、建築物的平面尺寸、層數、層高、總高度、建築面積、結構形式、地質情況、工期;外腳手架方案選擇等。
2、編制依據
(1)《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J84―2001(2002年版)
(2)《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JGJ59―99
(3)地質勘察報告
(4)本工程施工圖紙
二、腳手架設計
1、確定腳手架鋼管、扣件、腳手板及連牆件材料;
2、確定腳手架基本結構尺寸、搭設高度及基礎處理方案;
3、確定腳手架步距、立桿橫距、桿件相對位置;
4、確定剪刀撐的搭設位置及要求;
5、確定連牆件連接方式、布置間距;
6、確定上、下施工作業面通道設置方式及位置;
7、擋腳板的設置。
三、設計計算
1、確定並繪制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圖及設計計算簡圖;
2、確定腳手架設計荷載(4.1條、4.2條、4.3條);
3、立桿基礎承載力計算(5.5條);
4、縱向、橫向水平桿等受彎構件的強度及連接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5.2條);
5、立桿穩定性及立桿段軸向力計算(5.3條);
6、連牆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計算(5.4條);
7、模板支架立桿穩定性及立桿段軸向力計算(5.6條)。
四、施工組織與管理
1、搭設腳手架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施工;確定施工單位時應同時明確技術負責人及專職安全員。
2、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准《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
3、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
五、腳手架施工質量要求及驗收
1、施工准備。
(1)單位負責人向架設和使用人員交底;
(2)對鋼管、扣件、腳手板、安全網等構配件進行檢查及驗收;
(3)清理、平整場地,保證排水暢通。
2、腳手架地基與基礎施工、基礎驗收、放線定位。
3、腳手架搭設的進度控制。
4、腳手架搭設的技術要求、允許偏差與檢查驗收方法。
5、腳手架安全防護做法與要求。
6、腳手架拆除。
活動腳手架拆除方法
(1)拆除作業按搭設作業的相反程序進行,遵循自上而下,先搭後拆,後搭先拆的原則,即先拆欄桿、腳手板、剪刀撐,後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按照一步一清的原則依次進行;
(2)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除作業;
(3)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後兩個扣。拆大橫桿、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然後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
(4)連牆桿在其上部桿件拆除完畢後(伸上來的立桿除外)後方能拆除;
(5)松開扣件的平桿件應隨時撤下,不得松掛在架上;
(6)拆除長桿件時應兩人協同作業,以免單獨作業時出現閃失。
(7)拆下的桿件應吊運至地面,不得向下拋擲;
(8)運至地面的桿配件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碼放,當天拆當天清。
③ 門式鋼管腳手架的搭設要求有哪些
門式腳手架是一種工廠生產、現場組拼的腳手架,是當今國際上應用最普遍的腳手架之一。它不僅可作為外腳手架,也可作為移動式里腳手架或滿堂腳手架。門式腳手架具有幾何尺寸標准化、結構合理、受力性能好、施工中裝拆容易、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等特點。門式腳手架是由2個門式框架、2個剪刀撐、1個水平梁架和4個連接器組合而成一個基本單元。由若干個基本單元通過連接器在豎向疊加,組成一個多層框架。在水平方向,用加固桿和水平梁架使相鄰單元連成整體,加上斜梯、欄桿柱和橫桿組成上下步相通的外腳手架。1-門式框架;2-剪刀撐;3-水平梁架;4-調節螺栓;5-連接器;6-梯子;7-欄桿;8-腳手板;9-交叉斜桿,門式腳手架的搭設順序:鋪放墊木→設立門架→安裝剪刀撐→安裝水平梁架→安裝梯子→安裝水平加固桿→安裝連牆桿→……逐層向上……→安裝交叉斜桿。
門式腳手架高度一般不超過45m,每5層至少應架設水平架一道,垂直和水平方向每隔4~6m應設一個連牆件,在轉角處應用鋼管通過扣件緊在相鄰兩個門式框架上。搭設後,應用水平加固桿(鋼管)加強,通過扣件將水平加固桿扣在門式框架上,形成水平閉合圈。一般在10層框架以下,每3層設一道;在10層以上,每5層設一道。最高層頂部和最底層底部應各架設一道,同時還應設置交叉斜撐。框架超10層時,還應加設輔助支撐,高度方向每8~ 11層,寬度方向5個門式框架之間加設一組,使腳手架與牆體可靠連接。
④ 雙排腳手架如何搭設
第一步:擺放掃地大橫桿→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掃地大橫桿扣緊) →裝掃地小橫桿(隨即與立回桿或掃地大橫桿扣緊答) →安第一步大橫稈(隨即與各立桿扣緊) →安第一步小橫桿。
(4)鋼管架雙立桿怎麼做擴展閱讀
設計:
1、對重型腳手架應該有清楚的認識,一般如果樓板厚度超過300mm,就應改考慮按照重型腳手架設計,腳手架荷載超過15KN/㎡,則設計方案應該組織專家論證。
要分清楚那些部位的鋼管長度變化對承載影響較大,對於模板支架應該考慮:最上面一道水平桿的中心線距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不宜過長,一般小於400mm為宜(在新規范中可能要進行修訂),立桿計算時一般最上面一步和最下面一步受力最大,應該作為主要計算點。
當承載力不滿組要求時應增加立桿減少縱橫間距,或者增加水平桿減小步距。
2、國內腳手架普遍存在鋼管、扣件、頂托及底托等材料質量不合格,實際施工中理論計算沒有考慮到這些,最好在設計計算過程中取一定的安全系數。
⑤ 雙排雙立桿腳手架有什麼規范要求
一般25-30米就需要搭設雙立桿,墊層是10cm混凝土,外架總高度45米。雙立桿副桿高度18米,立桿間距1.5米,安全驗算合格,使用中也沒有出現問題。另外一個關鍵就是和主體結構的拉結點要多,按兩步三跨不能省。
由於中心立桿自身的變形和位移,對其相鄰橫桿以及相鄰立桿的變形和位移影響較大,對周圍其他桿件的影響卻很小,所受荷的中心立桿以及受其影響周圍其他桿件的豎向位移均隨荷載的增加基本呈線性增加。
在中心立桿承受豎向載入過程中,以所載入的中心立桿的頂端為中心,模架各桿件上點的豎向位移的大小呈現向周圍擴散衰減的趨勢,而且衰減得很快。
(5)鋼管架雙立桿怎麼做擴展閱讀:
與牆的連接點,對腳手架的約束性變異較大。 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積累和統計資料,不具備獨立進行概率分析的條件,故對結構抗力乘以小於1的調整系數其值系通過與以往採用的安全系數進行校準確定。
因此,本規范採用的設計方法在實質上是屬於半概率、半經驗的。腳手架滿足本規范規定的構造要求是設計計算的基本條件。
⑥ 腳手架中立桿雙鋼管是什麼
搭設落地腳手架時,高度越高立桿的穩定性就越差,為了增強立桿穩定性需設置雙立桿,即你所說的雙鋼管;甚至有三管、四管。
⑦ 腳手架雙立桿的高度指什麼
一般25-30米就需要搭設雙立桿,墊層是10cm混凝土,外架總高度45米。雙立桿副桿高度18米,立桿間距1.5米,安全驗算合格,使用中也沒有出現問題。另外一個關鍵就是和主體結構的拉結點要多,按兩步三跨不能省。
根據《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規定,雙立桿腳手架允許搭設的最大高度為24米,架體搭設高度超過24m,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未並按規定組織專家論證,經批准後方可實施。
(7)鋼管架雙立桿怎麼做擴展閱讀:
不同類型的工程施工選用不同用途的腳手架。橋梁支撐架使用碗扣腳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門式腳手架的。主體結構施工落地腳手架使用扣件腳手架的居多,腳手架立桿的縱距一般為1.2~1.8m;橫距一般為0.9~1.5m。
腳手架與一般結構相比,其工作條件具有以下特點:
1、所受荷載變異性較大;
2、扣件連接節點屬於半剛性,且節點剛性大小與扣件質量、安裝質量有關,節點性能 存在較大變異;
3、腳手架結構、構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彎曲、銹蝕,搭設尺寸誤差、受荷偏心 等均較大;
4、與牆的連接點,對腳手架的約束性變異較大。 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積累和統計資料,不具備獨立進行概率分析的條件,故對結構抗力乘以小於1的調整系數其值系通過與以往採用的安全系數進行校準確定。
因此,本規范採用的設計方法在實質上是屬於半概率、半經驗的。腳手架滿足本規范規定的構造要求是設計計算的基本條件。
⑧ 如何搭設鋼管架
一般規定
1、腳手架地基與基礎的施工,必須根據腳手架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土質情況與現行國家標准《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的有關規定進行。
2、腳手架底座底面標高宜於自然地坪50MM。
3、腳手架基礎經驗收合格後,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放線定位。
4、鋼管外徑應為48-51MM,壁厚3-3.5MM,長度以4-6.5M和2.1-2.8M為宜,有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裂紋的不得使用。
5、鋼管、扣件應有出廠合格證明,脆裂,變形、滑絲的不得使用。
6、鋼管腳手架的立桿,應按設計要求,垂直穩放在金屬底座或墊木上,立桿底座的排水要保持暢通,禁止長期浸泡在水中。
7、鋼管立桿、大橫桿的接頭應錯開,搭接長度不小於1M,承插式的管接頭不得小於5CM,水平承插或接頭應穿銷,並用扣件連接,擰緊螺栓,不得用鐵絲綁扎。
8、挑式腳手架的斜撐上端必須連接牢固,下端應固定在立柱或建築物上。
9、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位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於步距的1/3
10、用鋼管搭設井架、相鄰兩低桿接頭錯開不得少於50CM,橫桿和剪刀撐應同時安裝,滑軌必須垂直,兩軌間距誤差不得超過10MM。
11、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方不大於20MM處的立桿上。
12、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茶不應大於1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
13、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應採用不少與2個旋轉扣件固定。
14、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於150MM。
15、三級以上高處作業使用的腳手架應安裝避雷裝置。附近有配電線路時,應予切斷電源或採取其他安全措施。
16、鋼制腳手架應採用厚2-3MM的3號鋼鋼板,以長度1.5-3.6M,寬度23-25CM ,肋高5CM為宜,兩端應有連接裝置,板面應有防滑孔,凡是裂紋、扭曲的不得使用。
17、其他要求按照<<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實施。
(8)鋼管架雙立桿怎麼做擴展閱讀;
安全
1、搭設高層腳手架,所採用的各種材料均必須符合質量要求。
2、高層腳手架基礎必須牢固,搭設前經計算,滿足荷載要求,並按施工規范搭設,做好排水措施。
3、腳手架搭設技術要求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
4、必須高度重視各種構造措施:剪刀撐、拉結點等均應按要求設置。
5、水平封閉:應從第一步起,每隔一步或二步,滿鋪腳手板或腳手笆,腳手板沿長向鋪設,接頭應重疊擱置在小橫桿上,嚴禁出現空頭板。並在里立桿與牆面之間每隔四步鋪設統長安全底笆。
6、垂直封閉:從第二步至第五步,每步均需在外排立桿里側設置1.00m高的防護樣欄桿和擋腳板或設立網,防護桿(網)與立桿扣牢;第五步以上除設防護攔桿外,應全部設安全笆或安全立網;在沿街或居民密集區,則應從第二步起,外側全部設安全笆或安全立網。
7、腳手架搭設應高於建築物頂端或操作面1.5m以上,並加設圍護。
8、搭設完畢的腳手架上的鋼管、扣件、腳手板和連接點等不得隨意拆除。施工中必要時,必須經工地負責人同意,並採取有效措施,工序完成後,立即恢復。
9、腳手架使用前,應由工地負責人組織檢查驗收,驗收合格並填寫交驗單後方可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應有專業管理、檢查和保修,並定期進行沉降觀察,發現異常應及時採取加固措施。
10、腳手架拆除時,應先檢查與建築物連接情況,並將腳手架上的存留材料,雜物等清除干凈,自上而下,按先裝後拆,後裝先拆的順序進行,拆除的材料應統一向下傳遞或吊運到地面,一步一清。不準採用踏步拆法,嚴禁向下拋擲或用推(拉)倒的方法拆除。
11、搭拆腳手架,應設置警戒區,並派專人警戒。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和惡劣氣候,應停止腳手架搭拆工作。
12、對地基的要求,地基不平時,請使用可掂底座腳,達到平衡。地基必須有承受腳手架和工作時壓強的能力。
13、工作人員搭建和高空工作中必須系有安全帶,工作區域周邊請安裝安全網,防止重物掉落,砸傷他人。
14、腳手架的構件、配件在運輸、保管過程中嚴禁嚴重摔、撞;搭接、拆裝時,嚴禁從高處拋下,拆卸時應從上向下按順序操作。
15、使用過程注意安全,嚴禁在架上打鬧嬉戲,杜絕意外事故發生。
16、工作固然重要,安全、生命更加重要,請務必牢記以上內容。
⑨ 49.6米高的落地鋼管腳手架,雙立桿要搭設多少高度才能滿足要求
1、49.6米高加上操作層的保護欄桿1.5米,超過JGJ130-2011構造規定的50米限制,屬於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必須編制安全專項方案經專家組論證通過;
2、應根據立桿的間距、橫桿步距、操作層荷載、當地風載及鋼管規格、舊損狀況等進行力學計算才能確定雙立桿要搭設高度。
此並非明智方案,建議改設一層懸挑架,剩下高度搭落地架,安全不揪心。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⑩ 鋼管腳手架立桿的基礎做法
立桿的基礎做法?你是指吧架子立起來還是豎向立桿?如果是低於5米的四面架子就做硬基礎也就是磚底就行。如果是高於5米或者三面或者算面一下的架子需要連牆件。你還是說的具體點要不沒法說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