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珠澳大橋用的鋼材有哪些特殊地方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於2018年12月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9年建成。
主體橋梁鋼結構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全長約22.9km,東自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築的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於島隧工程結合部非通航孔橋西端,起點樁號為K13+413,經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止於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終點樁號為K29+237,全長約15.824km。其中CB01、CB02合同段施工單位分別為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鐵山橋有限公司。
主體橋梁土建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橋自珠海拱北對開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伸展至粵港分界線,全長29.6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的橋隧結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採用隧道方案,其餘路段約22.9公里採用橋梁方案。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海中人工島。本次簽約的就是其中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兩個隧道人工島部分。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相關專家介紹,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復雜海洋條件下,預制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有41位中外橋梁、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
承擔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的,是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人的聯合體,據介紹,該聯合體由施工團隊和設計團隊兩部分組成,陣容可謂華麗: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組成施工團隊,其中前兩者為世界500強企業,後者為中國建築業500強。設計團隊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丹麥科威國際咨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組成。
據介紹,目前島隧工程開工前的各項工作已准備就緒,上百名管理人員和設計團隊已逐步到位,施工設備已陸續進場,預計將於2018年底建成。
人工島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建成後,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均設在這座工程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的人工填海築成的「人工島」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包括幾大部分,即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及海巡交通船碼頭等。工程填海面積208.87萬平方米,護岸長6079.344米。項目完成後,形成的陸域標高為+4.8米,可抵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設置觀景平台供遊客觀景攬勝。
由於填海工程前一階段水面標志物不多,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缺乏感觀認識,感覺不到海底發生的變化。施工人員介紹,從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島浮出水面後,將一天天「長大」。隨著堤心拋石成功拋出水面,標志著工程重要節點完成,將形成整個護岸初步輪廓,工程也從水下施工逐漸轉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護,為人工島內回填砂階段施工創造條件。
人工島工程自2009年12月動工,總工期為108個月。截至2010年8月4日,人工島東、南護岸挖泥已完成約278萬立方米,拋填堤心石完成約95萬立方米,四腳空心方塊預制約9000塊。並完成分隔圍堰、臨時圍堰鋪設土工布、土工格柵等約17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還充填沙袋約6萬立方米,施打塑料排水板約13萬米。經過施工人員努力,已完成整個人工島工程總量的10%,計劃2018年12月竣工。
㈡ 港珠澳大橋用鋼鐵量相當於60座埃菲爾鐵塔是什麼情況
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這也意味著全球最長的跨海大專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屬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新華社 圖新華網廣州7月7日報道,如長龍卧波,又似蛟龍躍海。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一座長達55公里的鋼鐵大橋飛跨茫茫大海,歷史性地將香港、珠海、澳門連在一起。
它使用的42萬噸鋼鐵足夠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它使用的108萬立方米混凝土,每一粒都可以溯源;它使用的建造方式,是像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搭上去的……
這座在中國交通建設史上被稱為「技術最復雜」的「世紀工程」,一次次挑戰著工程師的智慧和建設者的勇氣。在挑戰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收獲「中國標准」,填補世界空白,成為中國邁入橋梁強國的里程碑。
㈢ 跨海大橋用了多少噸沙子
42噸。全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海域,將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連為一體,建造用鋼量達到42萬噸。
㈣ 如何評價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橋隧工程。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作驗收,10月24日開通運營。橋隧長55千米,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港口岸41.6千米。其中橋面為雙向六道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橋有空前絕後的建築規模,建築團隊,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築技術。獲得了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理念有戰略性、創新性、功能性、安全性、文化性、景觀性和環保性等幾個方面。港珠澳大橋的每座主橋都有獨特的藝術構思。青州航道橋塔頂吸收中國結文化;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主塔塔冠造型是白海豚;九州航道橋主塔造型為白帆。這座大橋不僅設計造型美觀,還是一座多功能的大橋它的交通工程就包括收費、通信、照明、消防、供電、排水、給水、監控和防雷等多個子系統。整座大橋跨徑大、橋塔高、結構穩定。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灣區的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通車極大地縮短了去香港、澳門和珠海之間的時間,是中國橋梁發展史中的一個巨作,是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這不僅體現出中國建造堅固,多功能橋梁的實力,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熱愛人民的體現。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推動了當地很多工程的發展,推動了很多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體現了國家對一國兩制政策的重視。這座大橋折射出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挑戰不可能,不斷拼搏的精神。
㈤ 港珠澳大橋一共多長
港珠澳大橋一共55km。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志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港珠澳大橋是目前內地建設標准最高的橋梁,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台風16級,主梁用鋼達42萬噸(可建60座埃菲爾鐵塔),橋墩共計224個,淺水區橋墩間距85米,深水區橋墩間距110米。
在港珠澳大橋上,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和管理,均位於各自屬地內。其中,因為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珠海和澳門口岸在同一人工島上,由廊橋相連,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
路面的設備設施:
港珠澳大橋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壽命標准為15年,瀝青混凝土厚約7厘米,且分為澆築式層和表面層兩層,其中3厘米的澆築式瀝青為重要成分。
該部分瀝青為國外進口的天然湖底瀝青,由石料按不同比例與瀝青混合而成;孔隙小,水分不會對鋼板產生侵蝕,對鋼板形成二次保護;協同變形能力好,可隨著鋼箱梁進行同步變形,與上層的普通瀝青粘結;鋪設時由攪拌車邊加熱邊攪拌,使其溫度不低於230℃。
㈥ 向中國製造致敬!「國之重器」港珠澳大橋是如何煉成的
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九時正式通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它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國之重器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這樣一座雄偉的工程,作為我們的國之重器,是值得我們民族驕傲的,中國製造不再是低端的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這個詞再一次創新了世界建造史,開創了另一項豐功偉績。
㈦ 海水很深,那麼跨海大橋的橋墩究竟是怎麼修建的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就在中國,它就是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為了方便船隻通行,特意修建了一條在兩個人工島之間延伸的海底隧道,長度為6.7公里,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跨海大橋。這么長的一座橋,為了抵禦地震和台風,使用40萬噸鋼材建造,足以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然而想要保證整座橋的穩定性,往往靠的是深入海底的橋墩支撐,可是有人就疑惑了,大海這么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修建的呢?難道是浮在水中嗎?
海水淺一點的可以用圍堰法,那海水深的怎麼辦呢?其實可以用第二種沉箱法。這個方法的原理就像是把一個水杯倒扣在水裡,然後把裡面的水全部排出,海底那麼深,那要怎麼排呢?這就需要不斷的往箱里輸送高壓空氣,因為壓力,裡面的水分就會被迅速擠開,沉入到海底後,工人在到達箱子底部的工作室開始挖土,然後通過特殊的裝置井將土運出去,讓沉箱逐漸下沉,整個沉箱邊挖邊沉,到達指定深度後,再將箱子的底部封死,最後注入混凝土填滿整個工作室,一根完美的橋墩就破水而出了墩。這種方法是由一位中國人發明的,他就是茅以申,錢塘江大橋的橋墩就是用這么方法修建的。不過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工人要在高壓的環境施工,這對人體是有害的,甚至會得「潛水病」,得了這種病很可能會全身癱瘓,所以至今很少用種方法。
㈧ 港珠澳大橋怎麼建成的 港珠澳大橋是怎麼建成的
1、港珠澳大橋怎麼建成的 :人工島的建設不僅涉及到外海無掩護條件下在深厚軟土地基上構築島壁結構、形成陸域以及加固軟基等大量復雜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同時需要提供穩固的深基坑支護結構,優質快速地現澆島上段隧道形成沉管隧道安裝對接條件,其建設難度挑戰巨大,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創造性的採用了「深插鋼圓筒快速築島成套技術」。
2、製造鋼圓桶:兩個島總計要製造120個巨型鋼桶,每個直徑22米、高度最高55米、重500噸。由於體積過大,一個鋼桶又要分成72個模塊,一組一組的拼裝,最終誤差必須限制在3厘米以內。
3、運輸鋼圓桶:製作好的鋼圓筒及振動錘等動力系統,裝船運輸至珠海附近海域。
4、鋼圓桶振沉入海:振沉入海的意思就是把鋼圓筒連放帶砸,安放到大海里。振沉系統由8台美國APE-600型振動錘組成,自重達500T,用1600T起重錘吊振沉系統,通過設置在共振樑上的24個液壓夾頭起吊鋼圓筒到設計位置進行振沉。
5、鋼圓筒填注砂:鋼圓筒下沉完成後,早已整裝待命的運砂船,向鋼圓筒內注砂,鋼圓筒一個接著一個被振沉入海,然後一個接著一個注砂。為了密閉止水,鋼圓筒之間還要填充「副格」,也就是片狀的鋼圍擋。副格高30米、弧長10.846米,單體重60噸。這樣,鋼圓筒和副格就共同圍出了一個封閉的海域。
6、島內降水:對封閉的海域進行降水,形成小島的樣子。
7、島內填砂:向島內填砂,並推平壓實打樁等等。
8、島內建設:島內建設工作量很大,有隧道預埋段、島上的道路、房屋等各種建築等等。
㈨ 港珠澳大橋花了幾年時間建好的
港珠澳大橋花了9年時間建好的。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台風16級,主梁用鋼達42萬噸(可建60座埃菲爾鐵塔),橋墩共計224個,淺水區橋墩間距85米,深水區橋墩間距110米。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由海中部分主體工程、兩個口岸人工島、三條連接線組成。兩個口岸人工島分別是珠澳口岸人工島和香港口岸人工島,三條連接線分別是珠海連接線、澳門連接線和香港連接線。
(9)港澳珠大橋用了多少噸鋼材擴展閱讀
港珠澳大橋彰顯中國奮斗精神:
從早期設想到最終落成,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正是中國國力不斷向上攀升的過程。從中國高鐵邁入350公里時速,到中國大飛機「三兄弟」藍天聚首;從神舟九號「上九天撈月」,到蛟龍號「下五洋捉鱉」,十年之間,中國在航空、鐵路、橋梁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成果。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由33節巨型沉管組成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深達40米的水下,每一次沉管對接猶如「海底穿針」。
受基槽異常回淤影響,E15節在安裝過程中經歷三次浮運兩次返航。緊要關頭,廣東省政府果斷下令在附近水域採取臨時性停止采砂,為大橋建設保駕護航,彰顯了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㈩ 港珠澳大橋長約多少千米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於2017年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8年建成。
2010年,一位港老太就大橋港段環評報告申請司法復核,大橋在建工程被延遲。
2013年4月21日,位於桂山牛頭島的預制廠順利完成首個海底隧道標准管節。
2013年5月6日,首節沉管隧道海底安裝。
2013年7月30日,首節180米管節海底安裝,標志著深海隧道安裝全面開啟。
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橋E11沉管安裝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
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裝成功,建成2565米海底隧道。
2015年6月27日,E18沉管安裝成功,標志著港珠澳大橋隧道段總共已3105米。
港珠澳大橋是東亞建設中的跨海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
港珠澳大橋,屬於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一部分,設計時速每小時100-120公里。工程路線起自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接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珠海連接線,止於珠海洪灣,路線總長為55公里。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整座大橋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一百公里。
據透露,港珠澳大橋往珠海方向通過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區域,最先將與規劃建設中的京港澳高速廣珠西線相連,再通過延長線接駁,將與珠海境內現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等一系列幹道連通,直貫整個珠江西岸地區乃至泛珠三角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