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材常見質量問題有哪些
1、表面裂紋:指鋼材表面呈直線形的裂紋現象,一般應與鍛造或軋制方向一致。
形成原因:專主要屬是因為在加工(鍛造、軋制、熱處理調質)過程中因表面過燒、脫碳、疏鬆、變形和內應力過大以及表面硫、磷雜質含量較多而產生的發紋、熱裂紋和冷裂紋。
2、重皮與折疊:鋼材表面黏結的呈舌狀或鱗狀的金屬薄片,在局部表面形成重疊,有明顯的折疊紋。
形成原因:在熱加工過程中由於鋼坯上的飛邊、毛刺、凹陷、夾雜物、皮下氣孔和表面疏鬆等,在熱變形時金屬流變,開口於表面形成重皮與折疊。
3、耳子:指鋼材表面沿軋制方向延伸的凹起。
形成原因:軋機孔型間隙過大,使鋼材表面沿孔隙形成凸起。
(1)國內鋼材質量為什麼差擴展閱讀:
防治措施
1、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采購鋼材,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鋼材,更需要了解其性能和特點。如對厚度方向性能有要求的鋼板,不僅要求沿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有一定的力學性能,而且要求厚度方向有良好的抗層狀撕裂的性能。
2、凡是在控制范圍內的缺陷,可採用打磨等措施作修補。
3、應重視材料的保管工作。鋼材堆放應注意防潮,避免雨淋結冰,有條件的應在室內(或棚內)堆放,對長期露放不用的鋼材宜作表面防腐處理。
⑵ 為什麼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特種鋼材仍依賴進口
中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年產量全球第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
例如日本的鋼材,有很多是國內沒有能力生產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鋼,只要你想製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買他們的鋼材。我們已經是鋼產量第一大國,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而我們進口的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
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雲雲,但是很少有新聞里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
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中國出原料、資金、人力還要承受污染,卻只拿了一個小頭。
(2)國內鋼材質量為什麼差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⑶ 中國的鋼材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為何特種鋼材仍需進口
剛才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並不表示特種鋼材產量也很多,因為我國的鋼鐵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所以對於這種特種鋼材還是依賴於外國。
中國雖然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這就相當於有些生產漲價,雖然生產出來的產品量很多,但是質量不好是一個道理,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的鋼鐵質量不好,只是一般生產出來的鋼材都是普通鋼材,但是像特種鋼,中國目前的產量還不足以滿足自需。所以一般中國使用的特種鋼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中國每年所生產的鋼鐵都是中低級鋼材,特種鋼由於技術不過關,操作達不到要求,所以沒有辦法大量產出,依舊只能依靠進口。那為什麼中國一般都從日本進口特種鋼呢?
為什麼我國沒有辦法去生產特種鋼呢?這是因為我們不具有高精度的模具鋼,如果你想要製造特種鋼,那麼你一定要有精細的模具作為模板,但是這種模具只有日本才有,所以沒有辦法,你只有去買他們的鋼材,所以就算我們如今已經是產量的第一大國,但依舊每年都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的各種鋼材,造成這種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本國沒有辦法生產這種鋼材。
⑷ 國產的優質鋼材和日本的鋼材,在質量上有什麼差距,如何追趕
..這么簡單的鋼材復加工品...
這可制不簡單啊!
國內的技術起步都很晚,而且不成熟,市場也不成熟,不能很好有效的帶動發展.
需要國家的重視,
但中國歷來先重視國防,所以國內能產的好鋼材幾乎都用於國防軍事了,
等技術成熟發展後可能會投放市場吧,但也只是可能,這技術可關系國家的命脈.
國內原材料質量不高,技術也沒有國外先進,怎麼會造出質量比國外還好的東西!
追趕
要加強這方面的科研進度,提高自己的技術,精選原料...
但成本會很高,
在經濟利益上不劃算,
所以目前依賴進口的東西很多.
⑸ 國內外金屬材料差距在哪同樣的材料為什麼加工性能差這么遠呢
工藝達不到要求,成分含量也沒有國外嚴格,加之鋼廠都是國有化,沒競爭力,也不求上進,上上下下都在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德國和日本的鋼材,人家怎麼做出來的?唉,汗顏
⑹ 中國的鋼材問題
朋友,這個問題有點復雜。
一、不是中國的鋼材質量差,而是我們屬於民用專,不需要那麼好的材屬質,而且中國的現狀是用好的材質做的東西就會貴,有些技術會非常貴。這樣企業就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後果不說你也能想到。說到刀子,如果你去過藏族地區,那你的想法會完全改變,那裡民間就能做出號稱「削鐵如泥」的刀,說削鐵如泥可能有點過,可是用來砍鋼板,鋼管肯定沒問題。我們再用腦筋想一想,民間就有的東西國家會沒有?這完全不合邏輯。
二、再說說技術,我國真正的煅造技術有可能跟發達國家有點點差距,但也並非像許多國人說的那樣用「中國的技術就是落後」一語概括。那種想法是錯誤的,國家領導人及許許多多的科研人員不是光坐著喝茶聊天的,他們都在為國家的方方面面努力著,他們很辛苦。(那些貪官污吏不算哈)
⑺ 中國號稱鋼鐵之王,為什麼優秀的鋼鐵甚至不如瑞士
我們國家生產的來鋼鐵以普通的自建築用鋼為主,高級鋼鐵較少,一是之前在這方面的需求不多,所以開展研究也就不夠;二是我國的特種鋼產業發展時間不長,技術不夠成熟;三是生產特種鋼或部分高級鋼材需要一些特種設備,而我國在這方面有缺陷,比如萬噸水壓機等設備;四是國外對我們再一些特種鋼材生產方面的技術封鎖一直持續。相信隨著我國對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技術積累不斷增加,相關設備配套越來越到位,我們的鋼鐵產業必然向高端發展,但需要時間,給自己一點耐心。
⑻ 為什麼現在的鋼材掉價的這么快
鋼材掉價快的原因是:
1、前期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基建行業也發展蓬勃,所以需要大量的回鋼材。答各鋼鐵公司極力擴大產能。但是中國經濟放緩以後,需求減少,就出現了大量鋼材積壓。廠家都降價拋售,所以價格降得很快。
2、中國的鋼鐵公司,普遍存在同質性的問題,所生產鋼材的規格一樣,且質量參差不齊,通過壓價而惡性競爭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價格降得很快。
3、缺乏能夠生產高精尖的特種鋼的企業。除了鞍鋼、武鋼等國有大企業,其餘的鋼鐵公司都是生產一些水平不高,哪裡都能買到的鋼鐵,附加值很低,所以一旦需求量降低,這種鋼材很難出手。所以價格會降低。
鞍鋼集團公司(簡稱鞍鋼集團或鞍鋼):成立於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簡稱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攀鋼)聯合重組而成。鞍山鋼鐵始建於1916年,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
⑼ 為什麼中國鋼材下滑
原因一:經濟增長壓力不小 房地產銷售不振
國內鋼材市場信心再一次遭受打擊與國內外低迷的經濟增長形勢有關。
世界經濟仍然低迷前行。美國經濟數據雖然呈上揚態勢,但其就業問題仍然嚴峻;日本二季度經濟折算成年增長率萎縮6.8%,是該國經濟自2011年大地震後遭遇的最大降幅;歐元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零增長。
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克強指數」的三個構成指標均出現回落。1~7月,全國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4.9%,相比上半年用電量5.3%的增幅有所回落。鐵路貨運量方面,7月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同比下降4.37%。銀行信貸方面,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不僅同比少增3145億元,也降至2009年11月以來的最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認為「鋼材用量最大的房地產業低迷,以及其他一些產業用鋼量減少,是導致鋼材需求量回落的直接原因。」5月份,全國房地產銷量環比下降11%,6月份環比下降4%,7月份更是環比下降18%。
原因二:鋼材供應增加 庫存繼續上升
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鋼材資源的供應卻在增加,這也是造成鋼材價格走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1~7月,全國粗鋼產量48076萬噸,同比增長2.7%;鋼材產量64723萬噸,增長5.8%。8月上旬,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日產量181.99萬噸,比7月下旬增加6.3萬噸,創下兩個月來新高。
庫存方面,8月上旬末,國內重點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456.88萬噸,旬環比上漲3.44%,顯示後期市場供應壓力較大。
「從7月下旬到8月上旬,鋼鐵業增產了60萬噸鋼,48萬噸直接變成了鋼材庫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說。
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存貨中產成品佔用資金同比增長2.95%,比年初增長10.45%,這表明企業產成品庫存偏高。同時,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周轉效率進一步降低。
與此同時,鋼企負債水平處於高位。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銀行借款同比增長6.39%,平均資產負債率69.27%。
某銀行的大宗商品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前幾年鋼材企業融資過度,現在銀行對鋼材企業基本都是在『去杠桿』,對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業不再支持。」
原因三:鋼材原料市場陰跌不止
國內鐵礦石市場弱勢盤整、小幅走低,尚無止跌跡象。進口礦市場持續下跌,遠期現貨價格再次逼近90美元關口,8月25日普氏鐵礦石指數跌至89.25美元/噸。目前大部分貿易商對後期市場看跌,低價出貨現象頻現。
鋼坯方面,國內市場持續弱勢運行,主導市場唐山地區鋼坯價格再創近7年新低。由於多數廠商對後市信心不足,再加上終端市場持續疲軟,使得鋼坯價格屢創新低。即便如此,實際成交也未見起色。
鋼市短期難翻身
廣州鋼材貿易商柯智耀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增加需求,提振經濟。然而,這些舉措對於身處「嚴冬」中的鋼市來說,似乎均未顯效,甚至帶來了國內鋼產量的逆市增長。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量不降,價格必跌。然而,由於有11億噸以上的年產能做「墊後」,鋼鐵產業集中度又如此之低,降低產量談何容易。
不僅如此,在下游需求方面問題也很嚴重。房地產市場不好,鋼材下游需求總量必受重創,加上其他行業需求釋放遲緩,供需矛盾短期內無法化解。與此同時,鐵礦石價格跌勢不止,且下降幅度超過鋼材價格降幅。此外,鋼鐵行業前期較差的信貸和融資數據也一直在困擾著企業。專家認為,在整體行業盈利水平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鋼企的資金風險日益加大。
對策
部分鋼企減產限產
柯智耀表示:「鐵礦石價格還會不斷下降,客戶需求也在下降,金融機構也不支持鋼材行業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行業資源應進行整合,比如可以利用鋼材的網路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以此減少交易、物流、倉儲成本。」
也有一些鋼鐵企業試圖改變當前困境,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產」。今年上半年,包鋼粗鋼生產累計減少8.5%。酒鋼以正現金流作為生產運營的底線,對負現金流的生產線限產或停產,上半年鋼鐵產業限產100萬噸。
沈建光認為,鋼材價格如要提高,必須要實現穩增長,應著重落實已有的微刺激政策,同時必須重視房地產市場走勢,從多個途徑採取措施對沖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⑽ 中國那麼多鋼鐵廠,為什麼就造不出好鋼來
主要是鋼抄鐵規模生產以後管理襲不嚴格出現的質量瑕疵太多。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中國什麼鋼材都可以生產,質量都是不錯的。但是,一旦交付批量生產,每一個環節的一點點質量問題都會被帶到下一個工序,造成最終的剛才質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