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雕像的製作步驟
1. 如何選料 2. 開料方法 3. 石雕工具 4. 點線機的應用 5. 石雕的工藝過程 6. 石雕粘接材料 7. 石料刻字 8. 石雕像著色
一、選料:選好石料是把石雕作品刻好的不可勿視的重要環節。石質的軟硬、石層的疏密、石質內有否雜質,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藝。根據作品的規格大小,作品的風格造型、作品的置放地點環境,採用不同產地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石料來進行藝術加工、雕刻。公元9世紀,卡拉拉成為義大利主要的大理石開采地。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曾親自到卡拉拉選采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現在卡拉拉的一所美術學校開辦大理石開采學習班,專門學習開采大理石的技術。雕刻經驗豐實的雕塑家或老藝人一般憑實踐經驗鑒定石料的質量。(一)「看」:觀察岩石被砸開的橫斷面,如顏色一致、均勻、質地堅密、細致、屬於好料。反之,顏色不勻,有雜色,能見明顯層次,橫斷面是鋸齒形狀。是石質差。總之,以無裂縫,污點及紅白線等缺點良材為合格。另外,為觀察石料是否合乎上述要求,可用水澆潑在所看的部位上,這樣更易鑒別石料的劣。(二)「聽」:用鐵錘輕輕敲擊石塊,如發出 當當清脆之聲的,石質好;如發聲暗啞,即證明有隱線(如斗漏子、砂眼、石核子等),石質便差。但冬季選料時,注意裂隙內有結冰,就不能單憑敲打聽聲音,必須依靠「看」 進行仔細檢查,才能鑒定石質好壞。 塑泥稿
塑泥稿
二、石料的開料方法:所謂「開料」即是把整塊石料劈成自己要的規格尺寸若干塊。 這項工作在山場地下或山上的石料經過周密的計劃,結合石料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 「開料」,俗稱開山。開山工作有用風槍機眼辦法,也有用人工和炮崩(俗稱放炮)結合進行。一般用手工挖溝開采,炮崩用在清除石料上層雜質石層進行(俗稱所謂蓋,即掩蓋料石層的非料石部分)。開掘大理石礦產是此種情況。在明山(即全部料石都裸露在外面,其表層只是同樣料石經過數年風化形成一層不堅固的料面表層,沒有其他雜石覆蓋),一般多為花崗岩石,此類開采系多用炮崩和人工結合進行。雕刻加工用料的開料是由山場運回到加工廠的已開采出的石料。根據我們雕刻造型所需要進行開料工作。除須要用風槍、電鑽打眼開料或採用切斷電鋸外,一般採用人工開料,所以要掌握不同性質的石料採用不同的辦法進行開料。 石料有它形成結晶體的紋理,要順紋開料。但某些大理石為塊石。河北曲陽石就不能只用楔窩開料辦法,只能用挖溝開料。根據石料大小。薄厚一般用鏨子挖成15厘米的長溝,深淺要視厚度而定。一般花崗岩、青白石即在開料線的中間每隔10厘米左右挖長 5厘米至10厘米寬3厘米至5厘米的楔窩,深度為7厘米左右,在開料線上,沿線排列順直,然後用鋼楔一個一個打入楔窩,卡緊方向,一定不要左右歪斜,再把各個鋼楔用繩連貫綁好。防止打楔時,鋼楔跳出傷人。根據情況使用手錘或磅錘,沿線逐個打,並注意兩側順向開裂情況,一般一遍錘即可達到開料的目的。在開料前放線要留出富餘的開料寬度,防止開料後的兩側百小的粘掛而影響使用規格。如有打眼機械沿開料線打較密的眼孔,然後灌注「膨脹水泥」效果會更好。 分解後分體雕刻
分解後分體雕刻
三、石雕施工工具與安全設施: (一)敲鏨工具:風箱(或電動鼓風機)、鷹嘴鉗子、大鴨嘴鉗子。葫蘆小鴨嘴鉗子、望子、卡扁、刻刀、雙面錘、兩用錘、剁斧。爐條、火勾、蓋火、水桶、蘸鏨盆、鐵勺、鐵簸箕、鐵篩子、敲錘子和八磅錘等。設施:蘸鏨槽、紅煤、盤紅爐、工作棚。(二)做雕刻工具:墨汁、彎尺、晝尺、畫簽、小線、金屬水平尺、線墜、墨斗、金 屬直角尺、大小卡尺、鋼撬棍、木杠、大繩、 花錘子、手錘、各種型號鏨子、笤帚、哈達、 碓子、壓斧、12磅錘子和樁子棍等。(三)磨光工具及其他材料:手握砂輪 機、角磨機、電動拋光機、廢砂輪、金剛石、 白蠟、松香水、川蠟、煤油、細磨石、草酸、 地板蠟等。(四)安全設施:襪罩、圍裙、套褲、套 袖、手套、眼鏡、防塵口罩等。(五)敲鏨淬火:石雕經常使用的主要 工具是大小鏨子,剁斧和花錘等刃鏨尖鋼口 的軟硬和純銳能直接影響工藝的質量和工程 進度。因此敲鏨淬火時,必須掌握好火候, 才能使工具得心應手,發揮更大作用。1.將圓鋼或八角鋼斷成長約22至24厘 米,首先敲成圓形的鏨頂,此時鏨頂不準淬 火。送進爐內過火時鏨尖塞進火內5至6厘 米,待顏色燒到將顯發白時,即可用鉗子夾 出,放在砧子上敲成鏨尖。但這段工序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即一火敲成),迅速夾起蘸水,鏨尖頓時發白,然後由白逐漸變黑 (這種現象叫做迴流)。要注意白色徐徐變成將近鏨尖尚有5厘米時,要及時放進蘸槽內豎起,不可躺倒放置,務需使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猛然放進冷水內使其驟涼,這樣會造成鏨尖過硬、使用時易於斷裂。蘸鏨槽內的水深以不超過4厘米為宜。2.哈達剁斧:是一個兩面斧形。一般兩端刃口方向成垂直交叉形式或兩端刃口方向一致形式的雕刻錘。用45號鋼鍛制淬硬,用以砍剁石面,一般根據雕刻的形體,石材的紋理趨向砍鏨出工整、平行的細線條,能加強體面的方向感、體積感、肌理效果等。第一次過火,要燒到顏色將發白時,用鉗子夾出敲打,必需一火敲成一面,不準翻過重敲將刃敲傷。其刃面不齊時,可用錘子墩齊,將刃修理齊整後,要放在一邊放涼,必須使其溫度自然降低,再送入火內烘燒。 第二次過火,要燒到呈現紫紅色時(不能發白),就可放到蘸槽內去蘸,這次同樣待其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用水浸涼。哈達因系兩面刃,在前刃過火時,為了防止另已蘸好的一面因受熱過高而軟刃,必須在蘸成的一端用刷子蘸水向上擦蹭,即可降低溫度。3.花錘:錘頭面由9、12、16、24個排列規整的方椎體組成,由45號鋼鍛制。是一種特殊專用工具,待石雕作品接近完成做表面效果,用花錘敲擊成粗麻面,能產生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它的製作方法是,第一次過火時,要燒到發白,再用鉗子夾出,鍛打成方椎體,須要頭方面平,再回火去燒,燒到呈發白時,用鉗子夾住放穩,再用劈斧劈成所需要的溝。完成此工序後,要穩放一旁,使溫度自然降低,緊夾在台鉗上,將尖刀或刃用鋼挫打磨成型,務使鋒利,再過火,但這次火不要大,燒到顏色將呈現有紫紅色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入蘸鏨槽內,使溫度自然降低即成。 4.石雕錘 石雕工具,用以敲擊望子,雕鑿石料。兩端錘頭尺寸稍有差別,硬木做把,長約20。厘米,安置位置偏於錘頭大的一方,以適應打擊不同材質所用不同粗細的鏨子用。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號約重1400克左右,為開荒錘,中號為800克左右,為打坯用,小號為600克左右,雕刻細部用。錘身略呈弧狀,用45號鋼鍛制,表層淬硬,錘面向下稍作收分約10。角。5.合金鋼鏨 上面所談淬火望是傳統加工石雕工具,一些地方的石雕藝人仍然採用此法,現代工業發展,科技發達,已把合金鋼頭嵌入鋼棍,做各種樣式的雕刻刀。或把較大的合金鋼板嵌入剁斧一面或兩面。經砂輪機磨,成所用的形狀。此法優點是使用方便,壽命長,不用反復淬火。
組合安裝
點線儀的應用
點線儀的應用
四、 點線機應用:圓雕、浮雕、尤其是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 寫實的裝飾性的,甚至是抽象的雕塑做成石 雕往往應用「點線機」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加 工。點線機是用金屬製作的,一種有三個基 准點(三坐標)的儀器。是以一個可調節,固 定三個基準點的「T」字形金屬管(銅或不銹 鋼管),帶有二個可滑動並可作垂直和水平方 向迴旋的萬向結關節的部件及指針組成。把 點線機固定在石膏模型和准備加工雕刻的石 料上(相同的位置),利用點線機輔助找好各 種造型的輪廓和不同的起伏高低尺寸進行雕 刻,一般分為三遍作成石雕作品:第一遍, 用點線機找好石膏模型的輪廓後,預留l厘 米的荒料,先雕刻出石膏模型的大輪廓;第 二遍,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並預留0.2至 0.3厘米的荒料;第三遍,同樣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做細完成作品。使用點線機輔助進行雕刻,其優點如 下:1.能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人,利用點線 機輔助進行雕刻能較順利地完成作品的雕刻。2.雕刻的各種圓雕、浮雕,其整體、局 部及形體的高低點不會發生很大的誤差,幾乎與石膏模型一樣。須要注意的是,雕塑家一定要參與雕刻 的監制。在作品接近完成階段,雕塑家與雕 刻師博要密切配合進行藝術再加工,必要的話。作品關鍵的部位,雕塑家自己要動手進行雕刻,使作品更完美。弓把系卡鉗雕塑用量具。有兩個可開合的 月牙形卡腳,現在用不銹鋼製造。工作需要時,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測量方法是:用 兩個卡腳對准物體上需要測量部位的兩點, 取下,兩卡腳尖之間的距離便是所測的距離。 用來檢查雕塑的形體尺寸與實物的誤差,糾 正視覺偏差。比例弓把雕塑工具之一。一種對頂的兩個弓把, 中間由兩條重合、刻有固定比例尺度的滑尺 相聯而成之量具。專用於雕塑的放大。因而 弓把的共用中心絞合螺絲可在滑尺中間的滑 軌中隨意改變與兩端的距離,就形成兩個弓 把一定的比例關系,滑尺上刻有固定的比例 尺度。故使用時按需要固定中心絞合螺絲的 比例位置,張開一端弓把的規腳,對准原稿 的兩個點,另一端弓把規腳間的距離,便是 已放大的尺寸。反用便能縮小,故亦稱「縮 放弓把」。
五、石雕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傳統石雕是由石雕藝人,繼承 下來的雕刻技藝,自己設計(往往是畫稿), 自己雕鑿,獨立完成。到目前為止很多石雕 藝人還仍然沿用此法,如雕刻的傳統人物、 動物。也有少數藝人熟知西洋雕塑法、可在 石材上直接雕刻西洋人體的。我國城雕的興起,很多大中型石雕的設 計及模型的製作由雕塑家直接參與,之後才 由工廠的石雕師博進行加工製作,其工藝及 雕刻技藝要求都比較高,其雕刻工序大體分 下面幾個步驟:(一)開荒:也有稱「開大荒」,將石料 粗坯鑿去多餘部分。到初具大體輪廓的階段。 進一步打出體面關系基本形狀的過程叫做 「開中荒」。一般加工打到離石膏模型形體約1厘米左右叫「開小荒」。 三個過程有時交替進行,所使用的工具 為大、中、小鏨子。 (二)打細:將「開小荒」餘下的多餘部分鑿掉,重點是刻畫形象和找准形體的起伏結構等微妙變化。是對石雕像進行藝術處理的重要階段,使用的工具為齒鑿、平鑿、石銼等,這是石雕最後階段,需要耐心精雕、 細刻。(三)打磨:在打細石雕的基礎上,用 研磨材料進行打磨,拋光後能將石質的材料 點顯示出來,使石雕作品增添光彩,提高作 品的藝術感染力。打磨的工具和材料有拋光 機、砂輪、沙布、沙紙、水沙紙、氧化鉻、拋 光膏等。此道工序是根據藝術效果而進行的, 有的是全部通體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 組合安裝
六、石雕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任何室內外大中型石雕像極少用整塊石 料雕刻。(現代依山雕鑿的石窟除外)這樣便 需要用粘接材料進行粘合組裝。下面介紹幾 種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一)舊法粘接1.焊葯粘接(1)材料和配比:白蠟、芸香、松香、 黑炭,重量配比為:2:1:1:33。(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計白蠟二分四厘、芸香、松香各一分二 厘、黑炭四錢。(3)調制方法:將上述幾種材料,按照 重量配比拌合在一起,徐徐加溫後即熔化成 一種粘接劑,用它來粘接石雕可取得較好的 效果。 此粘接辦法用於中型雕刻為妥。2.補石配葯雕刻過程中,石材內部有雜質,或雕刻 技術失誤,造成石料缺損影響作品完整效果, 故採用此法。(1)材料和比例:白蠟、黃蠟、芸香, 石粉、黑炭重量配比為:3:1:1:56:30。(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白蛤一錢五分,黃蠟、丟香各五分,石 粉二兩八錢八分,黑炭1兩五錢。(3)調制方法同1項。3.黃蠟粘接劑(1)材料及比例:黃蠟、松香、白礬。 重量配比為:1.5:1:1。(2)調制辦法同1項。(二)新法粘接1.水泥沙漿粘接一般較大型石雕的粘接,用1:1水泥砂 漿進行粘接。此辦法材料便宜,調配容易, 省工時,用得普遍。2.環氧樹脂粘接劑 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許多種高分子化工材料,近年來在建築業和城市雕塑的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經實踐經驗證明,下列三種用環氧樹脂等合成的粘接劑,是行之有效的。其配方,比例(重量比)如下:(1)環氧樹脂(#6101):乙二胺,其比例為100:6-8。(2)環氧樹脂(#6101):乙烯三胺:二甲苯。100:10:10。(3)環氧樹脂(#6101):活性稀釋劑 (#501):多乙烯多胺。其比例為:100:10: 130此辦法適於大、中型石雕的粘接。 以上所述粘接辦法拼縫總會出現縫隙,尤其是異型的石雕粘接,保證不了嚴絲合縫。那麼在縫隙部分再用原來石質的石粉拌合粘接劑(常用的有502膠),勾抹嚴實。待干後,用鏨子或扁子將縫剔鑿隨型。使其看不出粘接的痕跡。
七、石料刻字: 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在石料上刻字,在技法上和字形上有所不同。有的在雕刻完字體要著色。有的要求自然古樸體現雕鑿的功力。一般是將石料經過粗加工或細雕打磨平整,再過譜刻字。有的依山雕出平面、就崖刻字。1.常見的字形字體:有仿宋、手寫字體、隸書、草書、美術字體、外文字,篆字較少,但偶有遇到。刻字的主要要求在於不失真,邊棱挺拔、保持原字的精神,要氣勢貫串,能體現出書法名家的真跡為高手。在雕刻手寫字體之前要仔細研究,理解用筆起落關系,與書法家共同確定如何歸並、增減,雕刻筆畫的外輪廓要明確,有些疑問均須在原字稿上解決。 2.書寫字放大、縮小:常用的有九宮格 放大法、放大尺、幻燈放大、照像放大等方 法。目前用復印機放大、縮小極為方便,並 很准確。書寫字與要求雕刻字的大小相差倍 數太大可分幾次縮放。3.過譜:將放大好的字譜,或書寫好的 字譜檢查字的間距、行距、上、下、左、右 關系,行的橫平堅直,留出天(上面),地 (下面)的尺寸,找出垂直的中線(做出記 號)。然後與石料刻字面上的十字線,完全吻 合後即可過譜。傳統的方法是採用銀砧單勾或雙勾。在 字譜的背面按字劃用毛筆勾出雙線或單線, 在石面上徐上白膠水,找好十字線,把字譜 鋪正,用木錘沿線輕錘打,這樣把銀砧過到 石面上,過譜完成。此法費事但優點是穩妥、 准確。現在一般採用復寫紙過譜。為保存原件 不損壞,事先復印。將區別於石料顏色的復 寫紙墊其背面在石面上過譜。最好勾勒時一 氣呵成,最後要仔細對照原件,進行必要的 修改。4.刻字:雕刻的字底形式不同,其刻法 也不同。基本分為三大類即陰字、陽字、群 陽,而每類由於字底處理不同又派生出許多 刻法,分述如下:(1)尖底字:一般字小、筆畫細,阿拉 伯數字、外文字,採用尖底字為多。 雕刻的辦法是按字體的要求,選擇合適 的雕刻刀,開始下刀要留半線逐步加深,使 用快刀刻字口,兩坡要求一致,尖底居中, 深度根據字的大小,筆畫的寬窄而定,字口 棱線、硬挺順直,不能刻成鋸牙狀,更不能 有驚活棱和掉棱粘補情況。(2)半圓底:字底是半圓弧形,弧度大 小深淺根據字體而定,開始與上面做法相 似,字底弧線要圓滑一致,遇到筆畫轉折、頓筆時,要適當加深區別,先後筆順重合要能感覺出來,但不能太明顯,如果要求貼金或銅箔時,底子要打平拋光,不能留有刀痕。(3)群陽字:刻法要求基本一致,形體有所不同。即從外線輪廓刻出字口,有的垂直刻下,一般放出小坡,筆畫中間是凸起弧狀,從弧狀兩邊緩緩放坡與棱底邊相接。字畫形成中間平緩向兩邊坡下,兩棱有溝。還有一種刻法即中間弧狀形的高點不與石面相平,有的中間弧狀形較窄形成寬溝,這三種形狀以前音效果較好。 4)平底字:從字口邊棱垂直下挖,上、下筆基本等寬,這種刻法一般深度須達到是筆畫寬度的一半或再深些,視效果而定。這種字一般是噴砂刻成,遠效果很好。(5)陽字:是凸出石面的字,有圓頂平頂之分,較為費工、費料,在特殊環境刻字還有使用的。字刻完之後,還需要在字的表層進行各種處理。其方法,根據不同用途和要求有所不同,現在概述一般常用的石刻字表面的幾種處理方法。 1.塗漆上色:為了使刻在石面上的字、醒目、鮮明突出。可以在字刻完後,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塗以反差較大的色漆。這種辦法操作簡便,省工料。但是缺點尤其在室外的石刻字塗漆保存時間有限。它的另一個特點可以隨時塗掉另塗新漆。2.徐金粉:用金粉調以清漆(硝基清漆加適量稀料,硝基清漆優點是不怕水浸)。刷到字上,干後金色效果。其優點省工省料易操作。缺點是不能持久,日光久曬,易氧化變暗、變黑。3.徐礦物質顏料:眾所周知礦物質顏料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經久不褪色。敦煌彩塑便是有力的證明。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採用石青、石綠調和膠塗於所雕字上效果甚佳。但要注意,用在室內或避雨水的環境中為妥。4.貼金:(1)字底雕刻要求平、光、滑、順,否則貼金後達不到光、亮、平整的效果,貼金 的字顯得富麗堂皇、高貴典雅,要注意在淺色石料上貼金,易產生靠色,尤其在直接陽 光照射下易串色,不能突出字,效果不佳。(2)貼金方法:工具毛筆、小剪刀、小鑷子、竹夾子及小刷棉球等。操作時先把字底刷干凈,在避風塵的環境中刷金膠油,注意厚薄一致。待似干又不幹時開始貼金箔。刷金膠油的薄厚對貼金效果關系很大。金膠油何時能貼金箔這與操作時的季節、氣候、干濕程度,油製作的火候有著密切的關系。貼好金箔要壓實趕亮,最後用快刀去掉毛邊。如果貼一層金箔達不到要求,還可以按上面辦法貼第二次,或第三次。 (3)過去也有用大漆底貼金的,貼完的效果底色好,有厚重的感覺。操作起來和要求業的環境要嚴格。(4)金膠油是桐油兌料加熱的再加工粘結料,做好後要妥善保管,否則會逐漸凝固。 貼金面積不大,又無金膠油也可以用清漆代替。(5)在室內乾燥的環境中貼金,也可以採用化開冰糖水,以此代替膠水,用來貼金。(6)金箔罩漆:為防止氧化、長時間保持金箔效果,有用封閉塗料,塗在金箔上,其效果比沒封閉前發暗。(7)金箔:金箔是金子錘制而成,分為庫金(含金98%)、赤金(含金74%)兩種,後音較前音金色偏黃而淺。金箔一般規格為9.33×9.33厘米,赤金為8.33×8.33厘米。近期有前音四分之一張規格的金箔,一般是一百張一捆,一千張為一巨,一般是兩張同規格薄綿紙夾一張金箔,近年有一張紙一張金箔的。5.銅箔:做法基本與貼金相似。因金箔價格貴,又不好買到,故以銅箔代替,其效果比不上真金的,但比金粉(市場上賣的稱金粉,實力銅粉)效果要好。
八、石雕像著色:史前時期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地區一個山洞裡的中帽上的著名石質浮雕《勞塞爾的維納斯》,還殘留著原來塗上的赭色顏料。 遠在紀元前埃及時代的雕刻,很多是上了色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全身像,半身像。圓雕、浮雕,都用土紅、土黃、黑和綠色彩繪。希臘大理石雕像,當年很多都是著彩的。年代久遠,色彩剝落了。最著名的雅典巴底農神殿額上三角破風內相傳出自菲底亞斯之手的一組雕像(現收藏在博物館內),還可以從那衣紋的深處,窺見到剝落餘存的彩色痕跡。河北有一座南北朝時期高約5米的菩薩像,它是』 由漢白玉雕成,雖坐落在露天的農田裡經千百年風吹日曬,到今天仍然可以從衣紋深處看到石青、石綠的顏色。中國很多古代石窟更不難找到裝蠻的例證。 今天為了美化生活環境,創作室內外大、中、小型石雕除了利用石質本身具備的天然色澤紋理,進行藝術加工、處理外,仍然可以挖掘古今中外人類創造的在石雕著色優秀遺產為人民服務。旅遊事業的發展,名勝古跡石窟廟宇的石雕修復,以及仿古旅遊產品的開發,往往要求做舊,使作品產生古色古香的藝術效果,才能引起遊客的注目、鍾愛。現就石雕做舊,仿古表現處理分述如下:一)將石雕表面用硝酸水或鹽酸水刷之。因化學反應已將石面腐蝕。放於夏季露天中雨淋,放久頗與文物相似,因硝酸水或 鹽酸水所致呈黑色而且亮渾然一體,況且其 上猶有一皺皮之狀。但是真正文物並無此等 之物。(二)將石雕用火烤熱,用白礬水調黃 土塗抹其上,待干後做出土文物狀。(三)將石雕用大煙水略加白礬煮之數 日。再將石雕取出,乾燥後,呈似鐵屑銹之 色。(四)用滕黃白礬水煮石雕數日,同 (三)之效果。(五)用香頭將石雕熏上一層原胎,置 於向陽處,每日噴水數次,經數月再將浮煙 灰浮土用涼水刷去,所剩煙釉與石雕凝結之物與真正黃土銹所差無幾。(六)用「高錳酸鉀」開水沖好,塗到 石雕像上,挨高錳酸鉀向里浸潤後,按照顏 色的深淺要求,再將表面浮色用清水沖刷干 凈,隨後用少許黃泥漿擦一遍,即能達到仿古作品的效果。這里需知真正石雕文物,若用鹼水刷之其銹不會剝落。若造假之銹,呈逼真,但以鹼水刷之其銹不復存在.
❷ 女兒牆鑄鐵簸箕雨水口怎麼安裝
第一條、側入式雨水斗僅用於建築物女兒牆外排水,主體施工時先預留洞口。
第二條、主體施工時可以先預埋兩根φ6鋼筋頭,作為鋼質篦子(或鑄鐵篦子)的安裝掛鉤。
第三條、落水口外沿一做200mm寬防水附加層,內側做一圈120mm寬防水附加層。
第四條、雨水斗安裝完畢後,其與女兒牆之間空隙用1:3防水砂漿填實。
第五條、安裝篦子前,先將防水卷材粘牢,再將篦子壓入,必須對口嚴密。
第六條、鋼制水斗及連接管採用3mm厚Q235-A鋼板焊制。水斗製作完成後,先刷防銹漆兩遍,再刷面漆兩遍。面漆種類及顏色由設計確定。
第七條、根據《屋面工程技術規程》(GB50207-94)第4.3.10條規定,一個側入式雨水斗允許屋面最大匯水面積宜小於200m2。
❸ 油氈防水附加層需要多寬
卷材搭接寬度
搭接方向 短邊搭接寬度(mm) 長邊搭接寬度(mm)
鋪貼方法
卷材種類 滿粘法 空鋪、點粘、條粘法 滿粘法 空鋪、點粘、條粘法
瀝青防水卷材 100 150 70 100
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80 100 80 10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膠粘劑 80 100 80 100
膠粘帶 50 60 50 60
單焊縫 60,有效焊接寬度不小於25
雙焊縫 80,有效焊接寬度10×2+空腔寬
屋面特殊部位的附加增強層和卷材鋪貼要求
(1)檐口
將鋪貼到檐口端頭的卷材裁齊後壓入凹槽內,然後將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實。如用壓條(20mm寬薄鋼板等)或用帶墊片釘子固定時,釘子應敲入凹槽內,釘帽及卷材端頭用密封材料封嚴。
(2)天溝、檐溝及水落口
天溝、檐溝卷材鋪設前,應先對水落口進行密封處理。在水落口杯埋設時,水落口杯與豎管承插口的連接處應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實,防止該部位在暴雨時產生倒水現象。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用防水塗料或密封材料塗封作為附加增強層,厚度不少於2mm,塗刷時應根據防水材料的種類採用不同的塗刷遍數來滿足塗層的厚度要求。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10mm、深1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由於天溝、檐溝部位水流量較大,防水層經常受雨水沖刷或浸泡,因此在天溝或檐溝轉角處應先用密封材料塗封,每邊寬度不少於30mm,乾燥後再增鋪一層卷材或塗刷塗料作為附加增強層。
天溝或檐溝鋪貼卷材應從溝底開始,順天溝從水落口向分水嶺方向鋪貼,邊鋪邊用刮板從溝底中心向兩側刮壓,趕出氣泡使卷材鋪貼平整,粘貼密實。如溝底過寬時,會有縱向搭接縫,搭接縫處必須用密封材料封口。
鋪至水落口的各層卷材和附加增強層,均應粘貼在杯口上,用雨水罩的底盤將其壓緊,底盤與卷材間應滿塗膠結材料予以粘結,底盤周圍用密封材料填封。水落口處卷材裁剪方法見圖16-15。
圖16-15 水落口處卷材剪貼方法
(3)泛水與卷材收頭
泛水是指屋面的轉角與立牆部位。這些部位結構變形大,容易受太陽曝曬,因此為了增強接頭部位防水層的耐久性,一般要在這些部位加鋪一層卷材或塗刷塗料作為附加增強層。
泛水部位卷材鋪貼前,應先進行試鋪,將立面卷材長度留足,先鋪貼平面卷材至轉角處,然後從下向上鋪貼立面卷材。如先鋪立面卷材,由於卷材自重作用,立面卷材張拉過緊,使用過程易產生翹邊、空鼓、脫落等現象。
卷材鋪貼完成後,將端頭裁齊。若採用預留凹槽收頭,將端頭全部壓入凹槽內,用壓條釘壓平服,再用密封材料封嚴,最後用水泥砂漿抹封凹槽。如無法預留凹槽,應先用帶墊片釘子或金屬壓條將卷材端頭固定在牆面上,用密封材料封嚴,再將金屬或合成高分子卷材條用壓條釘壓作蓋板,蓋板與立牆間用密封材料封固或採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將整個端頭部位埋壓。
(4)變形縫
屋面變形縫處附加牆與屋面交接處的泛水部位,應作好附加增強層;接縫兩側的卷材防水層鋪貼至縫邊;然後在縫中填嵌直徑略大於縫寬的襯墊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棒、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為了使其不掉落,在附加牆砌築前,縫口用可伸縮卷材或金屬板覆蓋。附加牆砌好後,將襯墊材料填入縫內。嵌填完襯墊材料後,再在變形縫上鋪貼蓋縫卷材,並延伸至附加牆立面。卷材在立面上應採用滿粘法,鋪貼寬度不小於100mm。為提高卷材適應變形的能力,卷材與附加牆頂面上宜粘結。
高低跨變形縫處,低跨的卷材防水層應鋪至附加牆頂面縫邊。然後將金屬或合成高分子卷材蓋板上、下兩端用帶墊片的釘子分別固定在高跨外牆面和低跨的附加牆立面上,蓋板兩端及釘帽用密封材料封嚴。
(5)排氣孔與伸出屋面管道
排氣孔與屋面交角處卷材的鋪貼方法和立牆與屋面轉角處相似,所不同的是流水方向不應有逆槎,排氣孔陰角處卷材應作附加增強層,上部剪口交叉貼實或者塗刷塗料增強。
伸出屋面管道卷材鋪貼與排氣孔相似,但應加鋪兩層附加層。防水層鋪貼後,上端用細鐵絲扎緊,最後用密封材料密封,或焊上薄鋼板泛水增強。附加層卷材裁剪方法參見水落口做法。
(6)陰陽角
陰陽角處的基層塗膠後要用密封材料塗封,寬度為距轉角每邊100mm,再鋪一層卷材附加層,附加層卷材剪成圖16-16所示形狀。鋪貼後剪縫處用密封材料封固。
圖16-16 陰陽角卷材剪貼方法
(a)陽角做法;(b)陰角做法
(7)高低跨屋面
高跨屋面向低跨屋面自由排水的低跨屋面,在受雨水沖刷的部位應採用滿粘法鋪貼,並加鋪一層整幅的卷材,再澆抹寬300~500mm、厚30mm的水泥砂漿或鋪相同尺寸的塊材加強保護。如為有組織排水,水落管下加設鋼筋混凝土簸箕,應坐漿安放平穩。
(8)板縫緩沖層
在無保溫層的裝配式屋面上鋪貼卷材時,為避免因基層變形而拉裂卷材防水層,應沿屋架、梁或內承重牆的屋面板端縫上,先干鋪一層寬為300mm的卷材條作緩沖層。為准確固定干鋪卷材條的位置,可將干鋪卷材條的一邊點粘於基層上,但在檐口處500mm內要用膠結材料粘貼牢固。
❹ 石雕是怎樣雕出來的
就是跟你說了你也不怎麼好,石雕難度也是不小的哦。我現在就是學這個。我就讀於河北曲陽雕刻學校。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上學
石雕像製作
簡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製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它與建築、繪畫、工藝美術並稱為造型藝術。雕塑一般分圓雕和浮雕兩種。按其尺寸、形制又分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兩大類;按其不同功能則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碑雕塑、裝飾性雕塑、園林雕塑、噴泉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製作材料有泥、木、石、磚、銅、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屬、化工材料雕塑等。雕塑不論採用哪種材料製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採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
雕塑的歷史悠久:
雕塑幾乎和人類本身同樣古老。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重要標志便是製造工具,而更為重要的便是創造形象。實際上在石器年代的石頭工具已是一種雕塑形式,而當人類知道可以把思想和願望用固體的實物來表現時,也就導致了從磨製石斧到雕塑石像的一大進步。 世界上被發現最早的雕塑之一,至少已有二萬五千年歷史的「維侖多夫的維納斯」 像,是用石灰石雕成的。在我 國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與建築雕 刻,絕大多數是石材雕刻。如秦代的石鯨魚、 現存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雕刻材料為大 理石、花崗石、青石、砂岩石等。因中國石 材蘊藏量極為豐富,且能長期保存,故石雕 已成為大型紀念碑、城市雕塑、園林雕塑、 裝飾性雕刻的主要藝術品種。
雕刻學習: 1. 如何選料 2. 開料方法 3. 石雕工具 4. 點線機的應用 5. 石雕的工藝過程 6. 石雕粘接材料 7. 石料刻字 8. 石雕像著色
一、選料:選好石料是把石雕作品刻好的不可勿視的重要環節。石質的軟硬、石層的疏密、石質內有否雜質,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藝。根據作品的規格大小,作品的風格造型、作品的置放地點環境,採用不同產地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石料來進行藝術加工、雕刻。公元9世紀,卡拉拉成為義大利主要的大理石開采地。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曾親自到卡拉拉選采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現在卡拉拉的一所美術學校開辦大理石開采學習班,專門學習開采大理石的技術。雕刻經驗豐實的雕塑家或老藝人一般憑實踐經驗鑒定石料的質量。(一)「看」:觀察岩石被砸開的橫斷面,如顏色一致、均勻、質地堅密、細致、屬於好料。反之,顏色不勻,有雜色,能見明顯層次,橫斷面是鋸齒形狀。是石質差。總之,以無裂縫,污點及紅白線等缺點良材為合格。另外,為觀察石料是否合乎上述要求,可用水澆潑在所看的部位上,這樣更易鑒別石料的劣。(二)「聽」:用鐵錘輕輕敲擊石塊,如發出 當當清脆之聲的,石質好;如發聲暗啞,即證明有隱線(如斗漏子、砂眼、石核子等),石質便差。但冬季選料時,注意裂隙內有結冰,就不能單憑敲打聽聲音,必須依靠「看」 進行仔細檢查,才能鑒定石質好壞。
二、石料的開料方法:所謂「開料」即是把整塊石料劈成自己要的規格尺寸若干塊。 這項工作在山場地下或山上的石料經過周密的計劃,結合石料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 「開料」,俗稱開山。開山工作有用風槍機眼辦法,也有用人工和炮崩(俗稱放炮)結合進行。一般用手工挖溝開采,炮崩用在清除石料上層雜質石層進行(俗稱所謂蓋,即掩蓋料石層的非料石部分)。開掘大理石礦產是此種情況。在明山(即全部料石都裸露在外面,其表層只是同樣料石經過數年風化形成一層不堅固的料面表層,沒有其他雜石覆蓋),一般多為花崗岩石,此類開采系多用炮崩和人工結合進行。雕刻加工用料的開料是由山場運回到加工廠的已開采出的石料。根據我們雕刻造型所需要進行開料工作。除須要用風槍、電鑽打眼開料或採用切斷電鋸外,一般採用人工開料,所以要掌握不同性質的石料採用不同的辦法進行開料。 石料有它形成結晶體的紋理,要順紋開料。但某些大理石為塊石。河北曲陽石就不能只用楔窩開料辦法,只能用挖溝開料。根據石料大小。薄厚一般用鏨子挖成15厘米的長溝,深淺要視厚度而定。一般花崗岩、青白石即在開料線的中間每隔10厘米左右挖長 5厘米至10厘米寬3厘米至5厘米的楔窩,深度為7厘米左右,在開料線上,沿線排列順直,然後用鋼楔一個一個打入楔窩,卡緊方向,一定不要左右歪斜,再把各個鋼楔用繩連貫綁好。防止打楔時,鋼楔跳出傷人。根據情況使用手錘或磅錘,沿線逐個打,並注意兩側順向開裂情況,一般一遍錘即可達到開料的目的。在開料前放線要留出富餘的開料寬度,防止開料後的兩側百小的粘掛而影響使用規格。如有打眼機械沿開料線打較密的眼孔,然後灌注「膨脹水泥」效果會更好。
三、石雕施工工具與安全設施: (一)敲鏨工具:風箱(或電動鼓風機)、鷹嘴鉗子、大鴨嘴鉗子。葫蘆小鴨嘴鉗子、望子、卡扁、刻刀、雙面錘、兩用錘、剁斧。爐條、火勾、蓋火、水桶、蘸鏨盆、鐵勺、鐵簸箕、鐵篩子、敲錘子和八磅錘等。設施:蘸鏨槽、紅煤、盤紅爐、工作棚。(二)做雕刻工具:墨汁、彎尺、晝尺、畫簽、小線、金屬水平尺、線墜、墨斗、金 屬直角尺、大小卡尺、鋼撬棍、木杠、大繩、 花錘子、手錘、各種型號鏨子、笤帚、哈達、 碓子、壓斧、12磅錘子和樁子棍等。(三)磨光工具及其他材料:手握砂輪 機、角磨機、電動拋光機、廢砂輪、金剛石、 白蠟、松香水、川蠟、煤油、細磨石、草酸、 地板蠟等。(四)安全設施:襪罩、圍裙、套褲、套 袖、手套、眼鏡、防塵口罩等。(五)敲鏨淬火:石雕經常使用的主要 工具是大小鏨子,剁斧和花錘等刃鏨尖鋼口 的軟硬和純銳能直接影響工藝的質量和工程 進度。因此敲鏨淬火時,必須掌握好火候, 才能使工具得心應手,發揮更大作用。1.將圓鋼或八角鋼斷成長約22至24厘 米,首先敲成圓形的鏨頂,此時鏨頂不準淬 火。送進爐內過火時鏨尖塞進火內5至6厘 米,待顏色燒到將顯發白時,即可用鉗子夾 出,放在砧子上敲成鏨尖。但這段工序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即一火敲成),迅速夾起蘸水,鏨尖頓時發白,然後由白逐漸變黑 (這種現象叫做迴流)。要注意白色徐徐變成將近鏨尖尚有5厘米時,要及時放進蘸槽內豎起,不可躺倒放置,務需使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猛然放進冷水內使其驟涼,這樣會造成鏨尖過硬、使用時易於斷裂。蘸鏨槽內的水深以不超過4厘米為宜。2.哈達剁斧:是一個兩面斧形。一般兩端刃口方向成垂直交叉形式或兩端刃口方向一致形式的雕刻錘。用45號鋼鍛制淬硬,用以砍剁石面,一般根據雕刻的形體,石材的紋理趨向砍鏨出工整、平行的細線條,能加強體面的方向感、體積感、肌理效果等。第一次過火,要燒到顏色將發白時,用鉗子夾出敲打,必需一火敲成一面,不準翻過重敲將刃敲傷。其刃面不齊時,可用錘子墩齊,將刃修理齊整後,要放在一邊放涼,必須使其溫度自然降低,再送入火內烘燒。 第二次過火,要燒到呈現紫紅色時(不能發白),就可放到蘸槽內去蘸,這次同樣待其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用水浸涼。哈達因系兩面刃,在前刃過火時,為了防止另已蘸好的一面因受熱過高而軟刃,必須在蘸成的一端用刷子蘸水向上擦蹭,即可降低溫度。3.花錘:錘頭面由9、12、16、24個排列規整的方椎體組成,由45號鋼鍛制。是一種特殊專用工具,待石雕作品接近完成做表面效果,用花錘敲擊成粗麻面,能產生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它的製作方法是,第一次過火時,要燒到發白,再用鉗子夾出,鍛打成方椎體,須要頭方面平,再回火去燒,燒到呈發白時,用鉗子夾住放穩,再用劈斧劈成所需要的溝。完成此工序後,要穩放一旁,使溫度自然降低,緊夾在台鉗上,將尖刀或刃用鋼挫打磨成型,務使鋒利,再過火,但這次火不要大,燒到顏色將呈現有紫紅色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入蘸鏨槽內,使溫度自然降低即成。 4.石雕錘 石雕工具,用以敲擊望子,雕鑿石料。兩端錘頭尺寸稍有差別,硬木做把,長約20。厘米,安置位置偏於錘頭大的一方,以適應打擊不同材質所用不同粗細的鏨子用。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號約重1400克左右,為開荒錘,中號為800克左右,為打坯用,小號為600克左右,雕刻細部用。錘身略呈弧狀,用45號鋼鍛制,表層淬硬,錘面向下稍作收分約10。角。5.合金鋼鏨 上面所談淬火望是傳統加工石雕工具,一些地方的石雕藝人仍然採用此法,現代工業發展,科技發達,已把合金鋼頭嵌入鋼棍,做各種樣式的雕刻刀。或把較大的合金鋼板嵌入剁斧一面或兩面。經砂輪機磨,成所用的形狀。此法優點是使用方便,壽命長,不用反復淬火。
四、點線機(點線儀)的應用:圓雕、浮雕、尤其是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 寫實的裝飾性的,甚至是抽象的雕塑做成石 雕往往應用「點線機」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加 工。點線機是用金屬製作的,一種有三個基 准點(三坐標)的儀器。是以一個可調節,固 定三個基準點的「T」字形金屬管(銅或不銹 鋼管),帶有二個可滑動並可作垂直和水平方 向迴旋的萬向結關節的部件及指針組成。把 點線機固定在石膏模型和准備加工雕刻的石 料上(相同的位置),利用點線機輔助找好各 種造型的輪廓和不同的起伏高低尺寸進行雕 刻,一般分為三遍作成石雕作品:第一遍, 用點線機找好石膏模型的輪廓後,預留l厘 米的荒料,先雕刻出石膏模型的大輪廓;第 二遍,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並預留0.2至 0.3厘米的荒料;第三遍,同樣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做細完成作品。使用點線機輔助進行雕刻,其優點如 下:1.能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人,利用點線 機輔助進行雕刻能較順利地完成作品的雕刻。2.雕刻的各種圓雕、浮雕,其整體、局 部及形體的高低點不會發生很大的誤差,幾乎與石膏模型一樣。須要注意的是,雕塑家一定要參與雕刻 的監制。在作品接近完成階段,雕塑家與雕 刻師博要密切配合進行藝術再加工,必要的話。作品關鍵的部位,雕塑家自己要動手進行雕刻,使作品更完美。弓把系卡鉗雕塑用量具。有兩個可開合的 月牙形卡腳,現在用不銹鋼製造。工作需要時,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測量方法是:用 兩個卡腳對准物體上需要測量部位的兩點, 取下,兩卡腳尖之間的距離便是所測的距離。 用來檢查雕塑的形體尺寸與實物的誤差,糾 正視覺偏差。比例弓把雕塑工具之一。一種對頂的兩個弓把, 中間由兩條重合、刻有固定比例尺度的滑尺 相聯而成之量具。專用於雕塑的放大。因而 弓把的共用中心絞合螺絲可在滑尺中間的滑 軌中隨意改變與兩端的距離,就形成兩個弓 把一定的比例關系,滑尺上刻有固定的比例 尺度。故使用時按需要固定中心絞合螺絲的 比例位置,張開一端弓把的規腳,對准原稿 的兩個點,另一端弓把規腳間的距離,便是 已放大的尺寸。反用便能縮小,故亦稱「縮 放弓把」。
五、石雕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傳統石雕是由石雕藝人,繼承 下來的雕刻技藝,自己設計(往往是畫稿), 自己雕鑿,獨立完成。到目前為止很多石雕 藝人還仍然沿用此法,如雕刻的傳統人物、 動物。也有少數藝人熟知西洋雕塑法、可在 石材上直接雕刻西洋人體的。我國城雕的興起,很多大中型石雕的設 計及模型的製作由雕塑家直接參與,之後才 由工廠的石雕師博進行加工製作,其工藝及 雕刻技藝要求都比較高,其雕刻工序大體分 下面幾個步驟:(一)開荒:也有稱「開大荒」,將石料 粗坯鑿去多餘部分。到初具大體輪廓的階段。 進一步打出體面關系基本形狀的過程叫做 「開中荒」。一般加工打到離石膏模型形體約1厘米左右叫「開小荒」。 三個過程有時交替進行,所使用的工具 為大、中、小鏨子。 (二)打細:將「開小荒」餘下的多餘部分鑿掉,重點是刻畫形象和找准形體的起伏結構等微妙變化。是對石雕像進行藝術處理的重要階段,使用的工具為齒鑿、平鑿、石銼等,這是石雕最後階段,需要耐心精雕、 細刻。(三)打磨:在打細石雕的基礎上,用 研磨材料進行打磨,拋光後能將石質的材料 點顯示出來,使石雕作品增添光彩,提高作 品的藝術感染力。打磨的工具和材料有拋光 機、砂輪、沙布、沙紙、水沙紙、氧化鉻、拋 光膏等。此道工序是根據藝術效果而進行的, 有的是全部通體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
六、石雕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任何室內外大中型石雕像極少用整塊石 料雕刻。(現代依山雕鑿的石窟除外)這樣便 需要用粘接材料進行粘合組裝。下面介紹幾 種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一)舊法粘接1.焊葯粘接(1)材料和配比:白蠟、芸香、松香、 黑炭,重量配比為:2:1:1:33。(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計白蠟二分四厘、芸香、松香各一分二 厘、黑炭四錢。(3)調制方法:將上述幾種材料,按照 重量配比拌合在一起,徐徐加溫後即熔化成 一種粘接劑,用它來粘接石雕可取得較好的 效果。 此粘接辦法用於中型雕刻為妥。2.補石配葯雕刻過程中,石材內部有雜質,或雕刻 技術失誤,造成石料缺損影響作品完整效果, 故採用此法。(1)材料和比例:白蠟、黃蠟、芸香, 石粉、黑炭重量配比為:3:1:1:56:30。(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白蛤一錢五分,黃蠟、丟香各五分,石 粉二兩八錢八分,黑炭1兩五錢。(3)調制方法同1項。3.黃蠟粘接劑(1)材料及比例:黃蠟、松香、白礬。 重量配比為:1.5:1:1。(2)調制辦法同1項。(二)新法粘接1.水泥沙漿粘接一般較大型石雕的粘接,用1:1水泥砂 漿進行粘接。此辦法材料便宜,調配容易, 省工時,用得普遍。2.環氧樹脂粘接劑 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許多種高分子化工材料,近年來在建築業和城市雕塑的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經實踐經驗證明,下列三種用環氧樹脂等合成的粘接劑,是行之有效的。其配方,比例(重量比)如下:(1)環氧樹脂(#6101):乙二胺,其比例為100:6-8。(2)環氧樹脂(#6101):乙烯三胺:二甲苯。100:10:10。(3)環氧樹脂(#6101):活性稀釋劑 (#501):多乙烯多胺。其比例為:100:10: 130此辦法適於大、中型石雕的粘接。 以上所述粘接辦法拼縫總會出現縫隙,尤其是異型的石雕粘接,保證不了嚴絲合縫。那麼在縫隙部分再用原來石質的石粉拌合粘接劑(常用的有502膠),勾抹嚴實。待干後,用鏨子或扁子將縫剔鑿隨型。使其看不出粘接的痕跡。
七、石料刻字: 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在石料上刻字,在技法上和字形上有所不同。有的在雕刻完字體要著色。有的要求自然古樸體現雕鑿的功力。一般是將石料經過粗加工或細雕打磨平整,再過譜刻字。有的依山雕出平面、就崖刻字。1.常見的字形字體:有仿宋、手寫字體、隸書、草書、美術字體、外文字,篆字較少,但偶有遇到。刻字的主要要求在於不失真,邊棱挺拔、保持原字的精神,要氣勢貫串,能體現出書法名家的真跡為高手。在雕刻手寫字體之前要仔細研究,理解用筆起落關系,與書法家共同確定如何歸並、增減,雕刻筆畫的外輪廓要明確,有些疑問均須在原字稿上解決。 2.書寫字放大、縮小:常用的有九宮格 放大法、放大尺、幻燈放大、照像放大等方 法。目前用復印機放大、縮小極為方便,並 很准確。書寫字與要求雕刻字的大小相差倍 數太大可分幾次縮放。3.過譜:將放大好的字譜,或書寫好的 字譜檢查字的間距、行距、上、下、左、右 關系,行的橫平堅直,留出天(上面),地 (下面)的尺寸,找出垂直的中線(做出記 號)。然後與石料刻字面上的十字線,完全吻 合後即可過譜。傳統的方法是採用銀砧單勾或雙勾。在 字譜的背面按字劃用毛筆勾出雙線或單線, 在石面上徐上白膠水,找好十字線,把字譜 鋪正,用木錘沿線輕錘打,這樣把銀砧過到 石面上,過譜完成。此法費事但優點是穩妥、 准確。現在一般採用復寫紙過譜。為保存原件 不損壞,事先復印。將區別於石料顏色的復 寫紙墊其背面在石面上過譜。最好勾勒時一 氣呵成,最後要仔細對照原件,進行必要的 修改。4.刻字:雕刻的字底形式不同,其刻法 也不同。基本分為三大類即陰字、陽字、群 陽,而每類由於字底處理不同又派生出許多 刻法,分述如下:(1)尖底字:一般字小、筆畫細,阿拉 伯數字、外文字,採用尖底字為多。 雕刻的辦法是按字體的要求,選擇合適 的雕刻刀,開始下刀要留半線逐步加深,使 用快刀刻字口,兩坡要求一致,尖底居中, 深度根據字的大小,筆畫的寬窄而定,字口 棱線、硬挺順直,不能刻成鋸牙狀,更不能 有驚活棱和掉棱粘補情況。(2)半圓底:字底是半圓弧形,弧度大 小深淺根據字體而定,開始與上面做法相 似,字底弧線要圓滑一致,遇到筆畫轉折、頓筆時,要適當加深區別,先後筆順重合要能感覺出來,但不能太明顯,如果要求貼金或銅箔時,底子要打平拋光,不能留有刀痕。(3)群陽字:刻法要求基本一致,形體有所不同。即從外線輪廓刻出字口,有的垂直刻下,一般放出小坡,筆畫中間是凸起弧狀,從弧狀兩邊緩緩放坡與棱底邊相接。字畫形成中間平緩向兩邊坡下,兩棱有溝。還有一種刻法即中間弧狀形的高點不與石面相平,有的中間弧狀形較窄形成寬溝,這三種形狀以前音效果較好。 4)平底字:從字口邊棱垂直下挖,上、下筆基本等寬,這種刻法一般深度須達到是筆畫寬度的一半或再深些,視效果而定。這種字一般是噴砂刻成,遠效果很好。(5)陽字:是凸出石面的字,有圓頂平頂之分,較為費工、費料,在特殊環境刻字還有使用的。字刻完之後,還需要在字的表層進行各種處理。其方法,根據不同用途和要求有所不同,現在概述一般常用的石刻字表面的幾種處理方法。 1.塗漆上色:為了使刻在石面上的字、醒目、鮮明突出。可以在字刻完後,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塗以反差較大的色漆。這種辦法操作簡便,省工料。但是缺點尤其在室外的石刻字塗漆保存時間有限。它的另一個特點可以隨時塗掉另塗新漆。2.徐金粉:用金粉調以清漆(硝基清漆加適量稀料,硝基清漆優點是不怕水浸)。刷到字上,干後金色效果。其優點省工省料易操作。缺點是不能持久,日光久曬,易氧化變暗、變黑。3.徐礦物質顏料:眾所周知礦物質顏料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經久不褪色。敦煌彩塑便是有力的證明。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採用石青、石綠調和膠塗於所雕字上效果甚佳。但要注意,用在室內或避雨水的環境中為妥。4.貼金:(1)字底雕刻要求平、光、滑、順,否則貼金後達不到光、亮、平整的效果,貼金 的字顯得富麗堂皇、高貴典雅,要注意在淺色石料上貼金,易產生靠色,尤其在直接陽 光照射下易串色,不能突出字,效果不佳。(2)貼金方法:工具毛筆、小剪刀、小鑷子、竹夾子及小刷棉球等。操作時先把字底刷干凈,在避風塵的環境中刷金膠油,注意厚薄一致。待似干又不幹時開始貼金箔。刷金膠油的薄厚對貼金效果關系很大。金膠油何時能貼金箔這與操作時的季節、氣候、干濕程度,油製作的火候有著密切的關系。貼好金箔要壓實趕亮,最後用快刀去掉毛邊。如果貼一層金箔達不到要求,還可以按上面辦法貼第二次,或第三次。 (3)過去也有用大漆底貼金的,貼完的效果底色好,有厚重的感覺。操作起來和要求業的環境要嚴格。(4)金膠油是桐油兌料加熱的再加工粘結料,做好後要妥善保管,否則會逐漸凝固。 貼金面積不大,又無金膠油也可以用清漆代替。(5)在室內乾燥的環境中貼金,也可以採用化開冰糖水,以此代替膠水,用來貼金。(6)金箔罩漆:為防止氧化、長時間保持金箔效果,有用封閉塗料,塗在金箔上,其效果比沒封閉前發暗。(7)金箔:金箔是金子錘制而成,分為庫金(含金98%)、赤金(含金74%)兩種,後音較前音金色偏黃而淺。金箔一般規格為9.33×9.33厘米,赤金為8.33×8.33厘米。近期有前音四分之一張規格的金箔,一般是一百張一捆,一千張為一巨,一般是兩張同規格薄綿紙夾一張金箔,近年有一張紙一張金箔的。5.銅箔:做法基本與貼金相似。因金箔價格貴,又不好買到,故以銅箔代替,其效果比不上真金的,但比金粉(市場上賣的稱金粉,實力銅粉)效果要好。
八、石雕像著色:史前時期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地區一個山洞裡的中帽上的著名石質浮雕《勞塞爾的維納斯》,還殘留著原來塗上的赭色顏料。 遠在紀元前埃及時代的雕刻,很多是上了色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全身像,半身像。圓雕、浮雕,都用土紅、土黃、黑和綠色彩繪。希臘大理石雕像,當年很多都是著彩的。年代久遠,色彩剝落了。最著名的雅典巴底農神殿額上三角破風內相傳出自菲底亞斯之手的一組雕像(現收藏在博物館內),還可以從那衣紋的深處,窺見到剝落餘存的彩色痕跡。距雕刻之鄉一一河北曲陽縣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南北朝時期高約5米的菩薩像,它是』 由漢白玉雕成,雖坐落在露天的農田裡經千百年風吹日曬,到今天仍然可以從衣紋深處看到石青、石綠的顏色。中國很多古代石窟更不難找到裝蠻的例證。 今天為了美化生活環境,創作室內外大、中、小型石雕除了利用石質本身具備的天然色澤紋理,進行藝術加工、處理外,仍然可以挖掘古今中外人類創造的在石雕著色優秀遺產為人民服務。旅遊事業的發展,名勝古跡石窟廟宇的石雕修復,以及仿古旅遊產品的開發,往往要求做舊,使作品產生古色古香的藝術效果,才能引起遊客的注目、鍾愛。現就石雕做舊,仿古表現處理分述如下:一)將石雕表面用硝酸水或鹽酸水刷之。因化學反應已將石面腐蝕。放於夏季露天中雨淋,放久頗與文物相似,因硝酸水或 鹽酸水所致呈黑色而且亮渾然一體,況且其 上猶有一皺皮之狀。但是真正文物並無此等 之物。(二)將石雕用火烤熱,用白礬水調黃 土塗抹其上,待干後做出土文物狀。(三)將石雕用大煙水略加白礬煮之數 日。再將石雕取出,乾燥後,呈似鐵屑銹之 色。(四)用滕黃白礬水煮石雕數日,同 (三)之效果。(五)用香頭將石雕熏上一層原胎,置 於向陽處,每日噴水數次,經數月再將浮煙 灰浮土用涼水刷去,所剩煙釉與石雕凝結之物與真正黃土銹所差無幾。(六)用「高錳酸鉀」開水沖好,塗到 石雕像上,挨高錳酸鉀向里浸潤後,按照顏 色的深淺要求,再將表面浮色用清水沖刷干 凈,隨後用少許黃泥漿擦一遍,即能達到仿古作品的效果。這里需知真正石雕文物,若用鹼水刷之其銹不會剝落。若造假之銹,呈逼真,但以鹼水刷之其銹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