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碳鋼為了便於機加工,通常應先進行何種處理說明熱處理工藝。
退火是加熱完成後隨爐冷卻。
Ⅱ 1 試述退火工藝規范退火種類有哪些分別適用於哪些場合
一、試述退火工藝規范?退火種類有哪些?分別適用於哪些場合?
鋼的退火工藝:指將鋼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目的:消除偏析,均勻化學成分;降低硬度,便於切削加工;消除或減小內應力,消除加工硬化,以便後續冷加工;細化晶粒,改善組織或消除組織缺陷;改善高碳鋼中滲碳體形態和分布,為零件最終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應用:用於鑄、鍛、焊毛坯或半成品件,為預備熱處理。
退火可分為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 火和擴散退火等。
(1)完全退火
工藝:將鋼件完全奧氏體化(加熱至 Ac3+(30~50)℃)後,保溫一段時間,在爐內緩慢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組織的工藝。生產中為提高生產率,實際操作時,工件隨爐緩慢冷卻至500~600℃時出爐空冷。
目的:細化並均勻組織,消除組織缺陷和內應力,降低硬度,為切削加工或後續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應用:完全退火主要用於各種亞共析成分的碳鋼和合金鋼的鑄、緞件,熱軋型材及一些焊接結構件。
由於過共析鋼加熱至奧氏體化後,在緩慢冷卻過程中,二次碳化物會呈網狀形式沿奧氏體晶界析出,嚴重地削弱了晶粒之間的結合力,使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顯著降低,給切削加工和以後的熱處理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完全退火不適用於過共析鋼。
(2)等溫退火
工藝:將鋼件加熱至 Ac3+(30~50)℃或 Ac1+(20~40)℃,保溫一定時間後, 以較快的速度冷卻到稍低於Ar1某一溫度進行等溫轉變,以獲得珠光體組織,然後在空氣中冷卻的工藝方法。
目的:與完全退火相同,但轉變較易控制,所用時間比完全退火縮短約1/3,
應用:等溫退火用於高碳鋼、中碳合金鋼、合金滲碳鋼、合金工具鋼和某些高合金鋼的大型鑄鍛件及沖壓件等
(3)球化退火
工藝:將共析鋼或過共析鋼加熱至 Ac1+(10~20)℃,保溫一定時間後,隨爐緩冷至室溫(或冷卻至略低於 Ar1再保溫一定時間後出爐空冷),使鋼中碳化物球狀化的工藝。
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能,並為後續熱處理做組織准備。
應用: 球化退火主要適用於共析鋼、過共析鋼的鍛軋件 §採用球化退火,使珠光體中的片狀滲碳體和鋼中網狀二次滲碳體均呈球(粒)狀,這種在鐵素體基體上彌散分布著球狀滲碳體的復相組織,稱為粒狀珠光體(或球化體)
(4)去應力退火
工藝:把鋼件加熱到 Ac1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緩慢冷卻的工藝方 法。
目的:去除殘余應力。
應用:由於變形加工、機械加工、鑄造、鍛造、熱處理、焊接等所產生內應力的零件 §去應力退火時組織不發生變化
(5)擴散退火
工藝:將鑄錠或鑄件加熱至 Ac3+(150~300)℃,長時間保溫(10 h以上)後隨爐冷卻的工藝。
目的:擴散退火又稱為均勻化退火,主要用於合金鋼鑄錠和鑄件,以消除枝晶偏析,使成分均勻化。
應用:由於該工藝能耗大、成本高,且易過熱和燒損,往往隨後還需進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來細化晶粒,因此主要用於質量要求高的優質高合金鋼鑄錠和鑄件的退火。
二、試述正火工藝規范?正火適用於哪些場合?為什麼能用正火處理工藝的就盡可能不用退火處理工藝?
鋼的正火工藝:正火是指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型組織的工藝。
目的:正火與退火的不同之處在於,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過冷度稍大,正火後得到的組織比退火細小,強度、硬度略高於退火,通常獲得細珠光體組織。
應用:正火主要用於下列場合:
(1)改善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的切削加工性。採用正火處理可得到細小的珠光體組織,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作為普通結構零件或大型及形狀復雜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3)作為中碳鋼和合金結構鋼重要零件的預備熱處理。也可代替調質處理,為以後高頻感應表面淬火做准備。
(4)消除過共析鋼中的二次網狀滲碳體。正火由於冷卻速度較快,二次滲碳體來不及沿奧氏體晶界呈網狀析出,消除了二次網狀滲碳體,為球化退火做組織准備。
正火與退火相比,不但力學性能高,而且操作簡單、生產周期短、成本低,因此一般應盡量採用正火。
三、共析鋼正火工藝後得到的組織是什麼?亞共析鋼正火後的組織是什麼?
共析鋼正火工藝後得到的組織是:細珠光體組織。也稱為索氏體組織
亞共析鋼正火後的組織是:細珠光體組織+鐵素體組織
Ⅲ 1. 為什麼中、低碳鋼的預先熱處理多採用正火,而高碳鋼多採用球化退火
目的為了便於加工。
低碳鋼硬度低,軟,加工起來效率低;高碳鋼硬度高,同樣難於加工,退火後硬度降低。粗加工之後根據性能要求分別採取相應的熱處理工藝。
Ⅳ 高碳鋼通常應採取何種淬火處理,其溫度范圍是什麼為什麼
你好,高碳鋼的硬度、強度主要取決於鋼中固溶的碳量,並隨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專碳量超過屬0.6%時,
淬火後硬度不再增加,只是過剩的碳化物數量增多,鋼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韌性和彈性有所降低。為此,常根據使用條件和對鋼的強度、韌性匹配來選用不同的鋼號。例如,製造受力不大的彈簧或簧式零件,可選擇較低碳量的65鋼。
一般高碳鋼可用電爐、平爐、氧氣轉爐生產。要求質量較高或特殊質量時可採用電爐冶煉加真空自耗或電
渣重熔。冶熔時,嚴格控制化學成分,特別是硫和磷的含量。為減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鋼錠可進行高溫擴散退火(對工具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過共析鋼的停鍛(軋)溫度要求低(約800℃),鍛軋成材後應避
免粗大網狀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應注意緩冷,以防熱應力造成裂紋。熱處理或熱加工過程中要防止表面脫碳(對彈簧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要有足夠的壓縮比,以保證鋼的質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Ⅳ 常用碳鋼應常用什麼熱處理請舉幾個例子謝謝
鍛鋼和鑄鋼復的毛胚出來後制,要經過:正火,或根據材料不同採用不同的退火。
低碳鋼:可採用,滲碳、滲氮、碳氮共滲。
中碳鋼:可採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調質(淬火+高溫回火)。
高碳鋼:可採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
Ⅵ 退火為什麼能降低高碳鋼的硬度
樓主想問的是比正火硬度降低吧,因為退火冷卻速度慢,得到組織相對正火片層更粗,得到是平衡組織,所以能降低硬度。但如果用完全退火也容易產生網狀滲碳體,一般高碳鋼用球化退火。
Ⅶ 為改善滲碳體為片狀的高碳鋼的切削性能,應採用什麼退火
為改善滲碳體為片狀的高碳鋼的切削性能,應採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將珠光體中的片狀滲碳體球化,球化後的內部鋼組織是鐵素體和球狀滲碳體,,不但組織比較均勻,而且可以減少變形開裂傾向,同時也降低了硬度以利於機加工。
Ⅷ 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分別用什麼熱處理
一般來說淬火溫度不同,高碳鋼的淬火溫度要比中碳鋼低一些,當然要看具體材料;
在不知道具體要求的情況下,中碳鋼一般是調質狀態使用,回火當然是高溫回火,而高碳鋼一般是淬火+回火狀態使用,回火是低溫回火。
Ⅸ 改善高碳鋼切削加工性能的熱處理
1、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產中應用很廣泛的預備熱處理工藝,主要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對於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機器零件,也可以做為最終熱處理。
等溫退火將奧氏體化後的鋼快冷至珠光體形成溫度等溫保溫,使過冷奧氏體轉變為珠光體,空冷至室溫。
球化退火 將過共析碳鋼加熱到Ac1以上20~30℃,保溫2~4h,使片狀滲碳體發生不完全溶解斷開成細小的鏈狀或點狀,彌散分布在奧氏體基體上,在隨後的緩冷過程中,或以原有的細小的滲碳體質點為核心,或在奧氏體中富碳區域產生新的核心,形成均勻的顆粒狀滲碳體 均勻化退火(擴散退火) 將工件加熱到1100℃左右,保溫10~15h,隨爐緩冷到350℃,再出爐空冷。
工件經均勻化退火後,奧氏體晶粒十分粗大,必須進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來細化晶粒,消除過熱缺陷. 去應力退火 將工件隨爐緩慢加熱到500~650℃,保溫,隨爐緩慢冷卻至200℃出爐空冷。
主要用於消除加工應力。
再結晶退火 將材料加熱至再結晶溫度以上,保溫後緩慢冷卻的工藝方法。
完全退火用於亞共析碳鋼和合金鋼的鑄、鍛件;等溫退火用於奧氏體比較穩定的合金鋼;球化退火用於共析鋼、過共析鋼和合金工具鋼;均勻化退火用於高質量要求的優質高合金鋼的鑄錠和成分偏析嚴重的合金鋼鑄件;去應力退火用於鑄件、鍛件、焊接件、冷沖壓件及機加工件;再結晶退火主要用於去除加工硬化。
2、正火: 將亞共析碳鋼加熱到Ac3以上30~50℃,過共析碳鋼加熱到Accm以上30~50℃,保溫,空氣中冷卻的方法稱為正火。
適用於碳素鋼及中、低合金鋼,因為高合金鋼的奧氏體非常穩定,即使在空氣中冷卻也會獲得馬氏體組織。
對於低碳鋼、低碳低合金鋼,細化晶粒,提高硬度(140~190HBS),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對於過共析鋼,消除二次網狀滲碳體,有利於球化退火的進行。
Ⅹ 高碳鋼如何退火,使其接頭處仍保持原有的柔韌性
可以用氧氣焊槍或者割槍加熱需要退火的部位,待到加熱溫度到時,停止加熱,把加熱部位迅速埋入乾熱石灰裡面,直到溫度降下來後再拿出來。這樣就可以降低高碳鋼的硬度,柔韌性當然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