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淬火冷卻時,碳鋼和合金鋼哪個更容易獲得馬氏體為什麼淬火後在相
合金鋼更容易。合金鋼中的合金元素使C曲線右移,降低了鋼的馬氏體臨界冷卻速度。淬火後的強度應該是和含碳量有關吧?
㈡ 碳鋼淬火後得到的組織是什麼
鋼在淬火後得到馬氏體類型的組織,也可簡單認為是馬氏體組織
㈢ 碳鋼淬火,高溫回火後是什麼金相組織
1) 在心部組織評定標准中,大多數標准都是按照鐵素體的大小、形狀和數量評定級別的,低碳馬氏體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現粗大馬氏體時, 選用哪種標准難以確認。 實際工藝條件下, 心部鐵素體和粗大馬氏體一般不會同時出現, 因此在以後制定標准時是否採用獨立評級圖需要加以考慮。
2) 對於心部組織的評定級別數和評級方法, 各相關行業標准中,級別數最少的為 5 級, 大部分為 6 級,最多達 8 級。 而且在實際檢驗中, 使用不同標准對同一圖片評定級別不同。 實際上檢驗的目的只是為保證產品質量,反映工藝水平,以便熱處理工藝員更好地調整工藝做出合格產品。 所以,在一般工藝規范內,心部組織的差異對最終性能的影響是否有必要分為 8 級還值得商榷,對於超出標准級別的組織, 可用大( 小) 於某級表示。 在所有的標准中均採用了 標准圖片比對法,這是目 前最適用、 最實用的方法。 有的標準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對各級的鐵素體和馬氏體含量給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規定, 這對臨界狀態組織評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標准中對各組織的臨界數量的規定是必要的。
3) 縱觀各行業標准對滲碳淬火回火齒輪件心部組織的評級,各有其特點及優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車行業的兩個標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沒有心部組織的明確規定及相關圖譜。 中國汽車業現在發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業滲碳淬火工藝質量標准精華的基礎上, 制定細化的汽車行業滲碳淬火回火金相檢驗標准, 以減小技術交流時的障礙,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熱處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鑒國外標准 ISO 6336- 5 2003,只對心部硬度及強度進行規定。
㈣ 碳鋼淬火的冷卻速度是否越快越好,舉例說明
冷卻是淬火的關鍵工序,它直接影響到鋼淬火後的組織和性能。冷卻時應使冷卻速版度大權於臨界冷卻速度,以保證獲得馬氏體組織;在這個前提下又應盡量緩慢冷卻,以減少鋼中的內應力,防止變形和開裂。可使淬火工作在過冷奧氏體最不穩定的溫度范圍(650~550℃)進行快冷而在較低溫度(300~100℃)時冷卻速度則盡可能小些。
為了保證淬火效果,應選用合適的冷卻方法(如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不同的冷卻介質在不同的溫度范圍內的冷卻速度有所差別。
㈤ 碳素鋼淬火應選擇什麼作冷卻介質
可以用水和油。
水
水是冷卻能力較強的淬火介質。來源廣、價格低、成分穩定不易變質。缺點是在C曲線的「鼻子」區(500~600℃左右),水處於蒸汽膜階段,冷卻不夠快,會形成「軟點」;而在馬氏體轉變溫度區(300~100℃),水處於沸騰階段,冷卻太快,易使馬氏體轉變速度過快而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致使工件變形甚至開裂。當水溫升高,水中含有較多氣體或水中混入不溶雜質(如油、肥皂、泥漿等),均會顯著降低其冷卻能力。因此水適用於截面尺寸不大、形狀簡單的碳素鋼工件的淬火冷卻。
鹽水和鹼水
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鹼,使高溫工件浸入該冷卻介質後,在蒸汽膜階段析出鹽和鹼的晶體並立即爆裂,將蒸汽膜破壞,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也被炸碎,這樣可以提高介質在高溫區的冷卻能力。其缺點是介質的腐蝕性大。一般情況下,鹽水的濃度為10%,苛性鈉水溶液的濃度為10%~15%。可用作碳鋼及低合金結構鋼工件的淬火介質,使用溫度不應超過60℃,淬火後應及時清洗並進行防銹處理。
油
冷卻介質一般採用礦物質油(礦物油)。如機油、變壓器油和柴油等。機油一般採用10號、20號、30號機油,油的號越大,黏度越大,閃點越高,冷卻能力越低,使用溫度相應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種。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溫區冷卻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獲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選取不同類型和不同黏度的礦物油,以適當的配比相互混合,通過提高特性溫度來提高高溫區冷卻能力;另一種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劑,在油中形成粉灰狀浮游物。添加劑游磺酸的鋇鹽、鈉鹽、鈣鹽以及磷酸鹽、硬脂酸鹽等。生產實踐表明,高速淬火油在過冷奧氏體不穩定區冷卻速度明顯高於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溫馬氏體轉變區冷速與普通淬火油相接近。這樣既可得到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減少了變形,適用於形狀復雜的合金鋼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後保持光亮表面。在礦物油中加入不同性質的高分子添加物,可獲得不同冷卻速度的光亮淬火油。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劑,其作用是將不溶解於油的老化產物懸浮起來,防止在工件上積聚和沉澱。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劑中還含有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和催冷劑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於真空熱處理淬火的冷卻介質。真空淬火油必須具備低的飽和蒸汽壓,較高而穩定的冷卻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熱穩定性,否則會影響真空熱處理的效果。
2.加熱溫度 以鋼的相變臨界點為依據,加熱時要形成細小、均勻奧氏體晶粒,淬火後獲得細小馬氏體組織。碳素鋼的淬火加熱溫度范圍如圖1所示。由本圖示出的淬火溫度選擇原則也適用於大多數合金鋼,尤其低合金鋼。亞共析鋼加熱溫度為Ac3溫度以上30~50℃。
3.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㈥ 為什麼單介質淬火形狀簡單的碳鋼件放在水中淬火,合金
為什麼單介質淬火形狀簡單的碳鋼件放在水中淬火,合金
看你用什麼材料,常用的有水、水溶液、礦物油、熔鹽、熔鹼等
淬火介質 - 水
水是冷卻能力較強的淬火介質。來源廣、價格低、成分穩定不易變質。缺點是在C曲線的「鼻子」區(500~600℃左右),水處於蒸汽膜階段,冷卻不夠快,會形成「軟點」;而在馬氏體轉變溫度區(300~100℃),水處於沸騰階段,冷卻太快,易使馬氏體轉變速度過快而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致使工件變形甚至開裂。當水溫升高,水中含有較多氣體或水中混入不溶雜質(如油、肥皂、泥漿等),均會顯著降低其冷卻能力。因此水適用於截面尺寸不大、形狀簡單的碳素鋼工件的淬火冷卻。
淬火介質 - 鹽水和鹼水
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鹼,使高溫工件浸入該冷卻介質後,在蒸汽膜階段析出鹽和鹼的晶體並立即爆裂,將蒸汽膜破壞,工件表面的氧化皮也被炸碎,這樣可以提高介質在高溫區的冷卻能力。其缺點是介質的腐蝕性大。一般情況下,鹽水的濃度為10%,苛性鈉水溶液的濃度為10%~15%。可用作碳鋼及低合金結構鋼工件的淬火介質,使用溫度不應超過60℃,淬火後應及時清洗並進行防銹處理。
淬火介質 - 油
冷卻介質一般採用礦物質油(礦物油)。如機油、變壓器油和柴油等。機油一般採用10號、20號、30號機油,油的號越大,黏度越大,閃點越高,冷卻能力越低,使用溫度相應提高。
目前使用的新型淬火油主要有高速淬火油、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三種。
高速淬火油是在高溫區冷卻速度得到提高的淬火油。獲得高速淬火油的基本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選取不同類型和不同黏度的礦物油,以適當的配比相互混合,通過提高特性溫度來提高高溫區冷卻能力;另一種是在普通淬火油中加入添加劑,在油中形成粉灰狀浮游物。添加劑游磺酸的鋇鹽、鈉鹽、鈣鹽以及磷酸鹽、硬脂酸鹽等。生產實踐表明,高速淬火油在過冷奧氏體不穩定區冷卻速度明顯高於普通淬火油,而在低溫馬氏體轉變區冷速與普通淬火油相接近。這樣既可得到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又大大減少了變形,適用於形狀復雜的合金鋼工件的淬火。
光亮淬火油能使工件在淬火後保持光亮表面。在礦物油中加入不同性質的高分子添加物,可獲得不同冷卻速度的光亮淬火油。這些添加物的主要成分是光亮劑,其作用是將不溶解於油的老化產物懸浮起來,防止在工件上積聚和沉澱。另外,光亮淬火油添加劑中還含有抗氧化劑、表面活性劑和催冷劑等。
真空淬火油是用於真空熱處理淬火的冷卻介質。真空淬火油必須具備低的飽和蒸汽壓,較高而穩定的冷卻能力以及良好的光亮性和熱穩定性,否則會影響真空熱處理的效果。
鹽浴和鹼浴淬火介質一般用在分級淬火和等溫淬火中。 淬火溫度均勻。
淬火介質 - 新型淬火劑
有聚乙烯醇水溶液和三硝水溶液等。聚乙烯醇常用質量分數為0.1%~0.3%之間的水溶液,共冷卻能力介於水和油之間。當工件淬入該溶液時,工件表面形成一層蒸汽膜和一層凝膠薄膜,兩層膜使加熱工件冷卻。進入沸騰階段後,薄膜破裂,工件冷卻加快,當達到低溫時,聚乙烯醇凝膠膜復又形成,工件冷卻速度又下降,所以這種溶液在高、低溫區冷卻能力低,在中溫區冷卻能力高,有良好的冷卻特性。
三硝水溶液由25%硝酸鈉+20%亞硝酸鈉+20%硝酸鉀+35%水組成。在高溫(650~500℃)時由於鹽晶體析出,破還蒸汽膜形成,冷卻能力接近於水。在低溫(300~200℃)時由於濃度極高,流動性差,冷卻能力接近於油,故其可代替水-油雙介質淬火
㈦ 碳鋼熱處理後的硬度能達到多少
1、滲層深度對表面硬度檢測有影響,一般滲層在0.8以上的硬度在52-60之間 ,取決於選擇的內回火溫度。
2、鋼的容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1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碳鋼淬火的硬度隨碳含量的變化不同,隨著碳含量的增加,淬火硬度逐漸增加,但是當碳含量達到0.7%左右以後,隨著碳含量增加,其淬火硬度會有所下降。T8鋼水淬的話應該達到60HRC以上。
鐵分子中摻有碳分子後,經過淬火後型成一種被稱為馬氏體的晶格,硬度達到HRC60-70度。但碳含量太多,過飽和了也會從鐵中釋出,生成了石墨,變成鑄鐵。
㈧ 確定碳鋼淬火溫度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B、鐵碳相圖,
因為A、C曲線看的是冷卻速度
C、鋼Ms線是馬氏體轉變開始溫度
㈨ 高碳鋼的淬火溫度是多少
你好,高碳鋼的硬度、強度主要取決於鋼中固溶的碳量,並隨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碳量超過0.6%時, 淬火後硬度不再增加,只是過剩的碳化物數量增多,鋼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韌性和彈性有所降低。為此,常根據使用條件和對鋼的強度、韌性匹配來選用不同的鋼號。例如,製造受力不大的彈簧或簧式零件,可選擇較低碳量的65鋼。 一般高碳鋼可用電爐、平爐、氧氣轉爐生產。要求質量較高或特殊質量時可採用電爐冶煉加真空自耗或電 渣重熔。冶熔時,嚴格控制化學成分,特別是硫和磷的含量。為減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鋼錠可進行高溫擴散退火(對工具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過共析鋼的停鍛(軋)溫度要求低(約800℃),鍛軋成材後應避 免粗大網狀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應注意緩冷,以防熱應力造成裂紋。熱處理或熱加工過程中要防止表面脫碳(對彈簧鋼尤為重要)。熱加工時要有足夠的壓縮比,以保證鋼的質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㈩ 碳鋼經過淬火處理一定會提高硬度和強度嗎
不一定,淬火處理的加熱溫度主要取決於鋼的含碳量,若加熱溫度不足,則淬火組織中將出現鐵素體而造成強度和硬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