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管焊管 > 低碳鋼金相組織為什麼

低碳鋼金相組織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4 08:55:36

① 低碳鋼金相組織

樣不好,不應該有石墨化。拋光不腐蝕看鑄鐵石墨,現在你可能腐蝕了。做好了再看。

② 碳鋼金相組織是什麼

這需要看是在什麼狀態下,同樣的含碳量在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每種狀態的組織都不一樣,每種狀態使用的溫度不一樣組織也不一樣。你所發的兩張圖太模糊看不清。

③ 金相組織的分析原理是什麼

通俗的說,熱來處理後會自得到不同的組織,每種組織有自己的形貌特徵。每種組織的耐腐蝕性也有差異,因此通過制樣,腐蝕,微觀組織會出現不同的襯度或者說灰度,也就是說腐蝕後的金相試樣微觀表面是坑坑窪窪的,很多溝壑。這樣我們就能在金相顯微鏡下區分和識別各種組織了

④ 低碳鋼7個碳為什麼出裂縫

然後晶核吸附周圍液體的原子進行長大,由於晶體是沿著與導熱方向相反的方向成長,同時它也向著兩側方向成長,但由於受到相鄰的正在生長的晶體所阻擋,因此晶體形成柱狀形態的晶體稱為柱狀晶。

此外,在一定條件下,熔池中的液體金屬在凝固時也會產生自發晶核,如果散熱是沿各個方向進行,則晶體就沿各個方向均勻地長成晶粒狀晶體,這種晶體稱為等軸晶。焊縫中通常見到的柱狀晶,在一定條件下,焊縫中心也會出現等軸晶。

二、焊縫的二次結晶組織有何特徵?

答:焊縫金屬的組織,在一次結晶之後金屬繼續冷卻到相變溫度以下,又發生金相組織的變化,如低碳鋼焊接時,一次結晶的晶粒都是奧氏體晶粒,當冷卻到低於相變溫度時,奧氏體分解為鐵素體和珠光體,所以二次結晶後的組織大部分是鐵素體加少量珠光體。

但由於焊縫的冷卻速度較快,所得珠光體含量一般比平衡組織中的含量大,冷卻速度越快,珠光體含量越高,而鐵素體量越少,硬度和強度也都有所提高,而塑性和韌性則有所降低。經二次結晶後,得到室溫下的實際組織。不同鋼材在不同焊接工藝條件下所得到的焊縫組織是不同的。

三、以低碳鋼為例說明焊縫金屬二次結晶後得到什麼組織?

答:以低塑鋼為例,一次結晶的組織為奧氏體,焊縫金屬固態相變過程稱為焊縫金屬的二次結晶。二次結晶的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和珠光體。

在低碳鋼的平衡組織中,焊縫金屬含碳量很低,其組織為粗大的柱狀鐵素體加少量珠光體。由於焊縫冷卻速度大,鐵素體不能按鐵碳相圖全部析出,結果珠光體的含量一般都較平緩組織中的含量大。冷卻速度大還會使晶粒細化,金屬的硬度和強度也有所提高。由於鐵素體的減少和珠光體的增加也會使硬度增加,而塑性下降。

因此,焊縫最後得到的組織是由金屬的成分和冷卻條件來決定的。由於焊接過程的特點,焊縫金屬組織較細,所以焊縫金屬比鑄造狀態組織性能要好。

四、試述異種金屬焊接的特點有哪些?

答:1)異種金屬焊接的特點,主要在於熔敷金屬和焊縫的合金成分明顯的差異,隨著焊縫的形狀、母材厚度、焊條葯皮或焊劑,保護氣體種類的不同,焊接熔池的行為也不一致,

因此,母材的融化量也也不一樣,熔敷金屬與母材融化區域的化學成分的濃度相互稀釋的作用也將發生變化,由此可見,異種金屬焊接接頭各隨區域化學成分的不均勻程度不僅取決於焊件和填充材料各自的原始成分同時也焊接工藝不同而變化。

⑤ 低碳鋼的微觀組織是什麼

低碳鋼的微觀組織是鐵素體,
鐵素體晶界圓滑,
晶內很少見孿晶或滑移線,
顏色淺綠、發亮,深腐蝕後發暗。
鋼中鐵素體以片狀、塊狀、針狀和網狀存在。

⑥ 低碳鋼組織性能

低碳鋼為塑性材料.開始時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線上升,比例極限以後變形加快,但無內明顯屈服階段。容相反地,圖形逐漸向上彎曲。這是因為在過了比例極限後,隨著塑性變形的迅速增長,而試件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因而承受的載荷也隨之增大。

從實驗我們知道,低碳鋼試件可以被壓成極簿的平板而一般不破壞。因此,其強度極限一般是不能確定的。我們只能確定的是壓縮的屈服極限應力。

⑦ 低碳鋼基本組織

低碳鋼基本組織主要是鐵素體。
低碳鋼退火組織為鐵素體和少量珠光體,其強度和硬度較低,塑性和韌性較好。因此,其冷成形性良好可採用卷邊、折彎、沖壓等方法進行冷成形。這種鋼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碳含量很低的低碳鋼硬度很低,切削加工性不佳,正火處理可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
低碳鋼有較大的時效傾向,既有淬火時效傾向,還有形變時效傾向。當鋼從高溫較快冷卻時,鐵素體刮碳、氮過飽和,它在常溫也能緩慢地形成鐵的碳氮物,因而鋼的強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這種現象稱為淬火時效。低碳鋼即使不淬火而空冷也會產生時效。低碳鋼經形變產生大量位錯,鐵素體中自碳、氮原子與位錯發生彈性交互作用,碳、氮原子聚集在位錯線周圍。這種碳、氮原子與位錯線的結合體稱歲柯氏氣團(柯垂耳氣團)。它會使鋼的強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韌性降低,這種現象稱為形變時效。形變時要比淬火時效對低碳鋼的塑性和韌性有更大的危害性,在低碳鋼的拉伸曲線上有明顯的上、下兩個屈服點。自上屈服點出現直到屈服延伸結束,在試樣表面出現由於不均勻變形而形成的表面皺褶帶,稱為呂德斯帶。不少沖壓件往往因此而報廢。其防止方法有兩種。一種高預形變法,預形變的鋼放置一段時間後沖壓時也會產生呂德斯帶,因此預形變的鋼在沖壓之前放置時間不宜過長。另一種是鋼中加入鋁或鈦,使其與氮形成穩定的化合物,防止形成柯氏氣團引起的形變時效。

⑧ 低碳鋼滲碳淬火及低溫回火後金相組織最表面應為什麼心部組織為(在滲透情況下)

最表面是碳化物,馬氏體,殘奧。芯部為馬氏體

⑨ 為什麼要做金相實驗

金相組織,用金相方法觀察到的金屬及合金的內部組織.可以分為:1.宏觀組織.2.顯微組織.

金相即金相學,就是研究金屬或合金內部結構的科學。不僅如此,它還研究當外界條件或內在因素改變時,對金屬或合金內部結構的影響。所謂外部條件就是指溫度、加工變形、澆注情況等。所謂內在因素主要指金屬或合金的化學成分。 金相組織是反映金屬金相的具體形態,如馬氏體,奧氏體,鐵素體,珠光體等等。

1.奧氏體 -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體,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較直,呈規則多邊形;淬火鋼中殘余奧氏體分布在馬氏體間的空隙處

2.鐵素體-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體。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

3.滲碳體-碳與鐵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在液態鐵碳合金中,首先單獨結晶的滲碳體(一次滲碳體)為塊狀,角不尖銳,共晶滲碳體呈骨骼狀。過共析鋼冷卻時沿acm線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滲碳體)呈網結狀,共析滲碳體呈片狀。鐵碳合金冷卻到ar1以下時,由鐵素體中析出滲碳體(三次滲碳體),在二次滲碳體上或晶界處呈不連續薄片狀。
4.珠光體-鐵碳合金中共析反應所形成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
珠光體的片間距離取決於奧氏體分解時的過冷度。過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體片間距離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體片層較厚,在金相顯微鏡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寬條鐵素體和細條滲碳體,稱為粗珠光體、片狀珠光體,簡稱珠光體。在650~60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從珠光體的滲碳體上僅看到一條黑線,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索氏體。在600~55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體片層,僅看到黑色的球團狀組織,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屈氏體。
5.上貝氏體-過飽和針狀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滲碳體在鐵素體針間。過冷奧氏體在中溫(約350~550℃)的相變產物,其典型形態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為6~8od鐵素體板條,並在各板條間分布著沿板條長軸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貝氏體呈羽毛狀,晶界為對稱軸,由於方位不同,羽毛可對稱或不對稱,鐵素體羽毛可呈針狀、點狀、塊狀。若是高碳高合金鋼,看不清針狀羽毛;中碳中合金鋼,針狀羽毛較清楚;低碳低合金鋼,羽毛很清楚,針粗。轉變時先在晶界處形成上貝氏體,往晶內長大,不穿晶。
6.下貝氏體-同上,但滲碳體在鐵素體針內。過冷奧氏體在350℃~ms的轉變產物。其典型形態是雙凸透鏡狀含過飽和碳的鐵素體,並在其內分布著單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內呈針狀,針葉不交叉,但可交接。與回火馬氏體不同,馬氏體有層次之分,下貝氏體則顏色一致,下貝氏體的碳化物質點比回火馬氏體粗,易受侵蝕變黑,回火馬氏體顏色較淺,不易受侵蝕。高碳高合金鋼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鋼高,針葉比低碳低合金鋼細。
7.粒狀貝氏體-大塊狀或條狀的鐵素體內分布著眾多小島的復相組織。過冷奧氏體在貝氏體轉變溫度區的最上部的轉變產物。剛形成時是由條狀鐵素體合並而成的塊狀鐵素體和小島狀富碳奧氏體組成,富碳奧氏體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為殘余奧氏體;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珠光體或貝氏體);最可能部分轉變為馬氏體,部分保留下來而形成兩相混合物,稱為m-a組織。
8.無碳化物貝氏體-板條狀鐵素體單相組成的組織,也稱為鐵素體貝氏體。形成溫度在貝氏體轉變溫度區的最上部。板條鐵素體之間為富碳奧氏體,富碳奧氏體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中也有類似上面的轉變。無碳化物貝氏體一般出現在低碳鋼中,在硅、鋁含量高的鋼中也容易形成。
9.馬氏體-碳在a-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
板條馬氏體:在低、中碳鋼及不銹鋼中形成,由許多相互平行的板條組成一個板條束,一個奧氏體晶粒可轉變成幾個板條束(通常3到5個)。
片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常見於高、中碳鋼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針葉中有一條縫線將馬氏體分為兩半,由於方位不同可呈針狀或塊狀,針與針呈120o角排列,高碳馬氏體的針葉晶界清楚,細針狀馬氏體呈布紋狀,稱為隱晶馬氏體。
10.回火馬氏體-馬氏體分解得到極細的過渡型碳化物與過飽和(含碳較低)的a-相混合組織 它由馬氏體在150~250℃時回火形成。
這種組織極易受腐蝕,光學顯微鏡下呈暗黑色針狀組織(保持淬火馬氏體位向),與下貝氏體很相似,只有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極細小的碳化物質點。
11.回火屈氏體-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馬氏體在350~500℃時中溫回火形成。其組織特徵是鐵素體基體內分布著極細小的粒狀碳化物,針狀形態已逐漸消失,但仍隱約可見,碳化物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分辨,僅觀察到暗黑的組織,在電鏡下才能清晰分辨兩相,可看出碳化物顆粒已明顯長大。
12.回火索氏體- 以鐵素體為基體,基體上分布著均勻碳化物顆粒。
它由馬氏體在500~650℃時高溫回火形成。其組織特徵是由等軸狀鐵素體和細粒狀碳化物構成的復相組織,馬氏體片的痕跡已消失,滲碳體的外形已較清晰,但在光鏡下也難分辨,在電鏡下可看到的滲碳體顆粒較大。
13.萊氏體- 奧氏體與滲碳體的共晶混合物。呈樹枝狀的奧氏體分布在滲碳體的基體上。
14.粒狀珠光體-由鐵素體和粒狀碳化物組成。
它是經球化退火或馬氏體在650℃~a1溫度范圍內回火形成。其特徵是碳化物成顆粒狀分布在鐵素體上。
15.魏氏組織- 如果奧氏體晶粒比較粗大,冷卻速度又比較適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針狀(片狀)形態與片狀珠光體混合存在,稱為魏氏組織 。亞共析鋼中魏氏組織的鐵素體的形態有片狀、羽毛狀或三角形,粗大鐵素體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現在奧氏體晶界,同時向晶內生長。過共析鋼中魏氏組織滲碳體的形態有針狀或桿狀,它出現在奧氏體晶粒的內部。

⑩ Q235 金相組織是什麼

q235退火後的金相組織為鐵素體加珠光體組織。
q235淬透性很差,一般水冷或鹽版水冷能淬得馬氏體,退火再淬火後的金權相組織為板條馬氏體。
q235是低碳的碳素結構鋼,淬硬性不高,一般採取高淬低回的工藝,所以退火後淬火然後再回火的金相組織是回火馬氏體
應力腐蝕只發生在特定的介質環境和材料下,氯化鈉對q235鋼的應力腐蝕並不敏感,氯化鈉主要針對奧氏體不銹鋼容易引起「氯脆」,低碳鋼主要對氫氧化鈉介質中的應力腐蝕比較敏感
ps:文字就說這么多了,需要金相圖片請站內信聯系我

閱讀全文

與低碳鋼金相組織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雄心4海戰為什麼打不起來 瀏覽:689
光學玻璃鋼化後解水參數 瀏覽:641
成都模具加工多少錢 瀏覽:667
彎頭鉤怎麼掛泥鰍 瀏覽:246
什麼是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瀏覽:326
刺客信條4黑旗怎麼獲得鋼鐵 瀏覽:318
不銹鋼對夾蝶閥使用溫度多少 瀏覽:146
spc是什麼材質的鋼材 瀏覽:215
宋瑤鋼管舞全國多少家分校 瀏覽:542
如何算鋼筋量的噸數 瀏覽:220
12毫米螺紋鋼每米多少公斤 瀏覽:905
腳踝取鋼板後吃什麼比較好 瀏覽:747
不銹鋼雙人鍋怎麼清洗 瀏覽:379
不銹鋼方管碰焊視頻 瀏覽:502
防城港萬鑫鋼鐵廠目前有多少人 瀏覽:10
24伏的燈帶如何焊接 瀏覽:94
鋼鐵廠需要什麼冷卻塔 瀏覽:109
不銹鋼拉伸怎麼處理 瀏覽:866
不銹鋼和全鋼哪個艾灸盒好 瀏覽:1000
鋁合金板吊頂縫怎麼處理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