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判斷:接閃桿可以用鍍鋅鋼管焊成,其長度應在1M以上,鋼管直徑不得小於20MM
這道題是錯誤的。接閃桿可以用鍍鋅鋼管焊成,其長度應在1m以上,鋼管直徑不得小於20mm,管壁厚度不得小於2.75mm。
接閃桿:
1、桿長 1 m以下時,圓鋼不應小於 12 mm,鋼管不應小於為20mm。
2、桿長 1~2 m時,圓鋼不應小於16 mm;鋼管不應小於25 mm。
3、獨立煙囪頂上的桿,圓鋼不應小於20 mm;鋼管不應小於 40 mm。其厚度要求不小於2mm。
4、獨立避雷針與被保護物之間應有不小於5m距離,以免雷擊避雷針時出現反擊。獨立避雷針宜設獨立的接地裝置,與接地網間地中距離不小於3m。
5、35kV及以下高壓配電裝置構架及房頂上不宜裝設避雷針。裝在構架上的避雷針應與接地網相連,並裝設集中接地裝置。
6、變壓器的門型構架上不應安裝避雷針。
7、避雷針及接地裝置距道路及出口距離應大於3m,否則應鋪碎石或瀝青面5~8cm厚,以保人身不受跨步電壓危害。
8、嚴禁將架空照明線、電話線、廣播線、天線等裝在避雷針或構架上。
9、如在獨立避雷針或構架上裝設照明燈,其電源線必須使用鉛皮電纜或穿入鋼管,並直接埋入地中長度10m以上。
(1)鍍鋅管接地直徑不應小於多少擴展閱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已經放棄了這一稱呼,而代之以『接閃桿』。接閃桿與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用以接閃的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統稱為接閃器;
接閃器和引下線、接地裝置共同組成了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外部防雷裝置,用以避免或減少閃電擊中建築物(構築物)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損害和人身傷亡。
Ⅱ 局部接地極的要求標准
法律分析:1、每個低壓配電點或裝有3台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裝設一個局部接地極。
2、無低壓配電點的採煤工作面的機巷、回風巷、集中運輸巷(膠帶運輸巷)以及由變電所單獨供電的掘進工作面,至少要分別裝設一個局部接地極。
3、局部接地最好設於巷道水溝內,無水溝時應埋設在潮濕的地方。
4、每台設備均必須用獨立的連接導線與接地網直接相連,禁止將幾台設備串聯接地,也禁止將幾個接地部分串聯。
5、連接導線、接地導線應採用斷面不小於25㎜2的祼銅線,斷面不小於50㎜2鍍鋅鐵絲或厚度不小於4㎜、斷面不小於50㎜2鍍鋅扁鋼,額定電壓低於或等於127V的電氣設備的接地導線、連接導線,可採用斷面不小於6㎜2祼銅線。
6、嚴禁採用鋁導體作為接地極、接地母線、輔助接地母線、連接導線和接地導線。
7、局部接地裝置所測得的總接地網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Ω。
8、局部接地極可採用鍍鋅鐵管。鐵管直徑不得小於35㎜,長度不得小於1.5m,管子上至少要鑽20個直徑不小於5㎜的透眼,鐵管垂直於地面(偏差不大於150),並必須埋設在潮濕的地方。如果埋設有困難時,可用兩根長度不得小於0.75m、直徑不得小於22㎜的鍍鋅鐵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鑽10個直徑不小於5㎜的透眼,兩根管子均垂直於地面(偏差大於150),並必須埋設於潮濕的地方。如系乾燥的接地坑,鐵管周圍應用砂子、木碳和食鹽混合物或長效降阻劑埋滿,砂子和食鹽的比例按體積比約6:1。
9、煤電鑽綜保和信號照明綜保必須安裝局部接地極和輔助接地極。局部接地極的安裝技術規格及標准同上;輔助接地極連接導線、接地導線採用162祼銅線,接地極技術規格及標准同上;局部接地極和輔助接地極必須大於5m。
10、接地線的連接和加固:
接地母線與主接地極的連接要用焊接。接地導線和接地母線(或輔助接地母線)的連接最好也用焊接,無條件時,可用直徑不小於10㎜的鍍鋅螺栓加防松裝置(彈簧墊、螺帽)擰緊連接。連接處用鍍錫或鍍鋅。用裸銅線綁扎時,沿接地母線軸向綁扎的長度不得小於100㎜。
11、移動電氣設備的接地方法:
移動電氣設備的接地,是利用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實現的。接地芯線的一端和移動電氣設備進線裝置內的接地端子相連,另一端和起動器出線裝置中的接地端子相連。接地芯線和接地端子相連時,務必使接地芯線比主芯線長一些,以免使接地芯線承受機械拉力。啟動器外殼應與總接地網或局部接地極相連。
移動變電站的接地,應先將高、低壓側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分別接到進線裝置的內接地端子上,用連接導線高壓側電纜引入裝置上的外接地端子與高壓開關箱的外接地端子連接牢固;再將高、低壓側開關箱和乾式變壓器上的外接地螺釘分別用獨立的連接導線接到接地母線(或輔助接地母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第十四條 電力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電力發展規劃,符合國家電力產業政策。電力建設項目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電力設備和技術。
Ⅲ 關於接地用的鍍鋅角鋼與扁鋼的執行標準是什麼
(1)接地線一般用40mm×4mm的鍍鋅扁鋼。
(2)接地體用鍍鋅鋼管或角鋼。鋼管直徑專為50mm,管壁厚屬不小於3.5mm,長度2~3m。角鋼以50mm×50mm×5mm為宜。
(3)接地體的頂端距地面0.5~0.8m,以避開凍土層,鋼管或角鋼的根數視接地體周圍的土壤電阻率而定,一般不少於兩根,每根的間距為3~5m
(4)接地體距建築物的距離在1.5m以上,與獨立的避雷針接地體的距離大於3m。
(5)接地線與接地體的聯接應使用搭接焊。
Ⅳ 室外接地干線上部分採用鍍鋅圓鋼時,其直徑不得小於多少毫米
使用鍍鋅圓鋼,直徑不得小於50毫米。
Ⅳ 塔吊防雷接地預埋圓鋼直徑不小於多少
一般的接地是要求用2寸的鍍鋅鋼管2.5米直接打入地面,接地電阻不能大於4歐姆。
Ⅵ 接地棒宜鍍鋅,截面不應小於()mm2。答案:1、10;2、16;3、25;4、30。
接地棒宜鍍鋅,截面不應小於2、16mm^2。
因為土壤中的電流密度趨向於均勻分布,所以每條電流線專都屬可以認為是從接地極發出並與其表面垂直。接地極和土壤的接觸面。
由於接觸可能不良,夯實不夠,土壤乾燥或冰凍,以及導電率不良等原因,是按地系統中最關鍵的部位。距離接地極愈遠,通過土壤的傳導通路截面積就愈大,因此電流密度愈低,直到趨近於零。
(6)鍍鋅管接地直徑不應小於多少擴展閱讀: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與大地接觸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屬導體成為接地極。各類直接與大地接觸的金屬構件、金屬井管、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的基礎、金屬管道和設備等用來兼作接地的金屬導體稱為自然接地極。
如果自然接地極的電阻能滿足要求並不對自然接地極產生安全隱患,在沒有強制規范時就可以用來做接地極。
Ⅶ 局部接地極安裝標准
法律分析:1、埋設在巷道水溝或潮濕地方的局部接地極,可採用面積不小於0.6 m2、厚度不小於3mm的鋼板。 2、埋設在其它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採用鍍鋅鐵管。 鐵管直徑不得小於35mm,長度不得小於1.5m。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第五條: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應當依法保護環境,採用新技術,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國家鼓勵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
Ⅷ 接地標准國家規范
法律分析:保護接地概念: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在絕緣損壞時有可能帶電。漏電危及人身安全,將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連接稱為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要求:電壓在36V以上和由於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鋼絲)、鉛皮或屏蔽護套等必須有保護接地。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Ω。
保護接地標准:1、主接地:(1)、所有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包括電纜的鎧裝、鉛皮、接地芯線)和局部接地裝置,應與主接地極連成1個接地網。主接地極應在主、副水倉中各埋設1塊。主接地極應用耐腐蝕的鋼板製成,其面積不得小於0.75㎡、厚度不小於5mm。在鑽孔中敷設的電纜不能與主接地極連接時,應單獨形成以分區接地網,其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2)、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及變電所的輔助接地母線,應採用斷面不小於50mm2的裸銅線、斷面不小於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於4mm、斷面不小於100mm2的鍍鋅扁鋼。
2、局部接地: 在下列地點應裝設局部接地極:(1)、每個采區變電所(包括移動變電站和移動變壓器)。(2)、每個裝有電氣設備的硐室和單獨裝設的高壓電氣設備。(3)、每個低壓配電點或裝有3台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4)、無低壓配電點的採煤工作面的機巷、回風巷、集中運輸巷(膠帶運輸巷)以及由變電所單獨供電的掘進工作面,至少要分別裝設一個局部接地極。(5)、連接動力鎧裝電纜的每個接線盒以及高壓電纜連接裝置。要求: 埋設在巷道水溝或潮濕地方的局部接地極,可採用面積不小於0.6m2、厚度不小於 3mm的鋼板。埋設在其它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採用鍍鋅鐵管。鐵管直徑不得小於35mm,長度不得小於1.5m。管子上至少要鑽20個直徑不小於5mm的透眼,鐵管垂直於地面(偏差不大於15?),並必須埋設於潮濕的地方。如果埋設有困難時,可用兩根長度不得小於0.75m、直徑不得小22mm的鍍鋅鐵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鑽10個直徑不小於5mn的透眼,兩根鐵管均垂直於地面(偏差不大15?),並必須理設於潮濕的地方,兩管之間相距5m 以上。如系乾燥的接地坑,鐵管周圍應用砂子、木炭和食鹽混合物或長效降阻劑填滿;砂子和食鹽的比例,按體積比約6 : l。 采區配電點及其它機電硐室的輔助接地母線,應採取斷面不小於25 mm2的裸銅線、斷面不小於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於4 mm、斷面不小於50mm2的鍍鋅扁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第五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及其有關輔助設施。在電力設施周圍進行爆破及其他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作業的,應當按照國務院有關電力設施保護的規定,經批准並採取確保電力設施安全的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
Ⅸ 主接地極的要求標准
一、井下主接地極應用耐腐蝕鋼板製成,其面積不得小於0。75m2、厚度不得小於5mm;局部接地極用兩根長度不得小於1m、直徑不小於22mm的鍍鋅鐵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鑽10個直徑不小於5mm的透孔,兩根鐵管均垂直於地面(偏差不大於15°),並必須埋設於潮濕的地方。
二、兩管之間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於0。75m;如接地極周圍比較乾燥,應用砂子、木炭和食鹽混合物或長效降阻劑填滿;砂子和食鹽的比例,按體積比約6:1。
三、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用的接地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應採用截面不小於50mm2銅線,或截面不小於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於4mm,截面不小於100mm2的扁鋼;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
應採用截面不小於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於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於4mm、截面不小於50mm2的扁鋼;高壓金屬連接器必須安裝接地極,冷縮管連接器、環氧樹脂連接器不需要安裝接地極,新安裝設備接地保護不滿足要求不得通電使用。
四、內、外接地螺栓的直徑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當導電芯線截面不大於35mm2時,應與接地螺栓直徑相同;
2、當導電芯線截面大於35mm2時,應不小於連接導線芯線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徑,但至少等於連接35mm2芯線的螺栓直徑;
3、外接線螺栓的規格,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功率大於10KW設備,不小於M12;
(2)功率為5KW至10KW的設備,不小於M10;
(3)功率為250W至5KW的設備,不小於M8;
(4)功率不大於250W,且電流不大於5A的設備,不小M6;
(5)本質安全型設備和儀器儀表類,外接地螺栓壓緊接地芯線即可。
五、接地螺栓應採用不銹蝕材料製成,或進行熱鍍鋅等防銹處理。
六、接地線與電氣設備或接地母線應用線爪連接,接點處應防腐處理,不應銹蝕。
七、接地電阻要定期測定(每季度一次),對阻值超標的要查明原因並立即整改,做好記錄備查;
八、凡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有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交接班時必須由值班人員和專職司機對保護接地進行一次表面檢查,其它設備的保護接地,則由維護人員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表面檢查。
九、每年至少要將主接地極和局部接地極從水倉或水溝中提出來詳細檢查一次,主接地極應是一個檢查、一個工作,不能同時提出,以免影響安全,如礦井水含酸性較大時,應適應增加檢查次數。
十、使用中銹蝕的接地扁鐵,必須將銹除凈並用銀粉漆粉刷。
Ⅹ 接地體採用鍍鑄圓鋼時,直徑不小於多少
接地體採用鍍鑄圓鋼時,直徑不小於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