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銹鋼何時傳入中國
中國使用抄上不銹鋼絕對在1916年之後,因為第一家生產不銹鋼餐具的企業在本年建立,中國的權貴知道且用上肯定在1916之後到1949年之前。
我們生產不銹鋼是有記錄可查的,1952年9月,太鋼煉出我國第一爐不銹鋼。可以說不銹鋼的冶煉技術傳入中國。
給分吧,查了幾個小時才查到的。
② 中國哪一年引進不銹鋼生產線
日本的三菱、日產、本田、豐田;德國的大眾等等都是中國引進的汽車生產線!
③ 中國不銹鋼起源什麼時候
不銹鋼的應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
④ 中國的不銹鋼發展歷史
我國不銹鋼標準的建立和發展概況
隨著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我過不銹鋼的技術標准在世紀50年代的初期開始建立和發展起來。1952年我國制定了兩個不銹鋼標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銹鋼、耐熱鋼及高電阻合金》和重21--52《不銹及耐酸各種條鋼技術條件》。這兩個標准共列有23個不銹鋼牌號,主要是Cr-Ni不銹鋼。依據這兩個標准,初期,主要是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不銹鋼,如1Cr18Ni9Ti。隨後,根據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又生產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鋼。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我國尚未大量生產鎳、鉻金屬,為了節約鎳資源,只得開展研製或引進國外節鎳不銹鋼的經驗的工作,並取得一定成績。為此,1959年對重20--52和21--52兩個標准進行了修訂,合並為YB10--59《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
YB10--59列有36個牌號,主要特點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節Ni和無Ni的鐵素體不銹鋼。該標准一直執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對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擴大品種、提高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於我國化工及國防等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加上煉鋼技術的進步,一大批新的不銹鋼種,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銹鋼、0Cr17Mn13Mo2N等無Ni的Cr-Mn-N不銹鋼、0Cr17Ni14Cu4Nb等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1Cr25Ni5Ti等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相繼研製或仿製成功,並陸續投入生產和使用。為了更好的適應生產和實用的要求,鞏固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進步的成果,在頒布YB10-59的基礎上,1964~1965年還制定了七個不銹鋼鋼材標准,包括熱軋厚板、薄板,冷軋薄板、熱軋鋼帶及鋼絲等品種。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個不銹鋼材標准,包括航空用冷軋薄板、專用和通用無縫鋼管等品種,並修訂了厚板和薄板的標准。1972年又著手對YB10-59進行了修訂。
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業部標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鋼鐵研究院負責組織,著手對各大鋼類進行鋼種及標準的整頓工作。1973~1974年相繼組建了各大鋼類及標准整頓專業組。不銹及耐熱鋼專業組迅速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統計匯總了冶金廠的不銹鋼品種、產量、質量和技術水平,調研了新鋼種的研製開發情況,走訪用戶,廣泛聽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見。在完成鋼種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訂草案,經廣泛徵求意見,多次開會討論,通過審定,制訂了GB1220-75《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至此,我國共有不銹鋼標准13個,波啊擴65個牌號。
為了貫徹關於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現金標准(簡稱「雙采」)的方針政策,1982年,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標准化研究所組織有關工廠和鋼鐵研究院就不銹鋼標準的「雙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徵求意見。通過對美、日、德、原蘇聯等國家及ISO的有關標准分析論證,認為日本JIS的不銹鋼標准體系為主,結合我國實際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根據現有的標准和水平,進行補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可使我國的不銹鋼標准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這樣一個思想認識的指導下,不銹鋼標准「雙采」工作組在多次召開論證會,反復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就鋼棒(坯)、鋼板、鋼帶、鋼絲四類產品提出了20個標准草案,1983年對這20個標准草案進行審定,新制定標准12個,包括冷加工鋼棒、鍛件用鋼坯、熱軋等邊角鋼、塗層薄鋼板鋼帶、熱軋鋼帶、彈簧用冷軋鋼帶、冷頂鍛鋼絲、惰性氣體保護焊接用鋼棒鋼絲、外科植入物用鋼棒鋼絲和薄板鋼帶;修訂標准6個,包括熱加工鋼棒(GB1220-1984)、熱軋板、冷軋板、冷軋帶、鋼絲、盤條等。共18個標准,其中國標17個,行標1個。這些標准在採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總結吸納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取得的成績,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不銹鋼標准體系。
1985年以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不銹鋼生產技術不斷取得進展。為了適應生產、使用和進出口貿易的需求,又對上述標准體系進行了調整和補充,陸續制訂了不銹鋼復合板、鋼絲繩、機械結構用焊接管和無縫管、流體輸送用焊接管和無縫管、鍋爐及熱交換器用無縫管以及彩色顯象管用冷軋鋼帶等多個標准,並對GB1220-84及一些原有標准陸續進行了修訂。目前,我國已有不銹鋼產品標准33個,還有不銹鋼專用理化實驗方法國家標准13個,一個品種齊全、結構合理、視屏較為先進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基本形成。
⑤ 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春秋時期。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通過金相檢驗,結果證明是鋼制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制實物。它說明從春秋晚期起中國就有煉鋼生產了,煉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的兵器聞名天下。《史記·禮書》和《苟子·議兵篇》中都談到楚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出產的兵器刃鋒象蜂刺三樣厲害,這肯定是鋼制的。因為鐵制的刀劍過於柔軟,不可能達到象蜂刺一樣的銳利程度。
(5)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生產不銹鋼的擴展閱讀:
在人類發明煉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鋼可以鑄成不銹鋼去味皂來出售。不銹鋼去味皂是一種用不銹鋼打造的特殊鋼塊,永遠不會變小,使用時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這種不銹鋼去味皂來自於德國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滿腥味的手,用不銹鋼去味皂洗過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
⑥ 中國不銹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1965
⑦ 中國的不銹鋼產業發展歷史
中國不銹鋼的發展歷史
1、從「一九九七年由當時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冶金工業部」組成聯合調研組進行調研,就促進我國不銹鋼發展並制定長遠規劃起,至今已有十個年頭了,十年中我國不銹鋼產業得到飛速的發展,特別是近五年,年增長速度超過30%, 2006年我國產不銹鋼561萬t,鋼材644萬t,表觀消費量達到711萬t 左右。 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6年全世界不銹鋼產量估計在2600萬t,我國的產量佔了1/4。特別是2006年又是近幾年我國不銹鋼增幅最大的一年,從2005年的370萬t增到561萬t,凈增近200萬噸,其中太鋼和上鋼一廠增產75萬t,太鋼由92.5萬t達到110.9萬t,上鋼一廠由56萬t達到113萬t。
張家港浦項當年投產即產鋼23萬t,酒鋼2006年進入正常生產,產鋼17萬t ;此外原有上鋼五廠、東北特鋼集團、長城、西寧等特殊鋼廠也比2005年增產15%,僅就上述重點國營企業不銹鋼的增產即達120萬t,至於民營不銹鋼企業遠不止增產70萬t,所以2006年全國不銹鋼增產近200萬t數字統計偏低,尤其是民營企業,也就是說2006年全國生產不銹鋼遠不止560萬t,大概在560-600萬t之間。2006年我國不銹鋼的大增產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不銹鋼消費以進口鋼材為主的局面。
2、一大批現代化的不銹鋼企業建成投產。由於我國不銹鋼產業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僅有太鋼及幾個老的特殊鋼廠生產少量不銹鋼,數量品種都不能滿足需要,主要用在軍工及化工等方面,使用范圍也很有限。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國內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不得不大量依靠進口解決,特別是板材,在近15年的不銹鋼材進口統計中,板帶材的比例一直達到80%以上,2005年進口不銹鋼材達到了創紀錄的305萬t。(當然其中包括了部分國內合資、獨資企業生產冷軋板進口的熱軋原板在內)。 為了擺脫長期依賴進口不銹鋼解決國內需求的被動局面,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冶金工業部,通過調研製定了鼓勵發展我國不銹鋼產業的政策,並在1999年起的具體建設項目安排上支持了太鋼、上鋼一廠兩個國內重點不銹鋼企業,隨著當時國內不銹鋼市場需求的不斷上漲和不銹鋼產品的高效益,同時吸引了不少國內資金投入到不銹鋼建設中,先後有上海克虜伯、張家港浦項、寶新、聯眾、酒鋼等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不銹鋼廠,這批企業以板材為主,從冶煉到冷軋,設備先進,工藝完整,可以說配置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批企業今年即將建成,總能力超過700萬t。它們的建成投產將基本上解決我國不銹鋼板材數量和品種問題。特別是一些高質量、高檔次的光亮板、拋光板、花紋板以及特殊用途的板材等等。由於這些企業工藝裝備配套完整,除生產300系列產品外將會大大提高我國400系列及雙相不銹鋼材品種的比例。廣州聯眾的冶煉部分在試生產中,酒鋼的熱軋、冷軋不銹鋼板酸洗退火線今年建成。
3、民營不銹鋼企業在我國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受市場的刺激,近幾年它的發展非常快,應該說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由於民營機制的靈活性已走在了大企業的前面,在上述幾個以板材為主的大企業建成之前,民營不銹鋼產量基本上保持在全國產量50%的比例。市場急需不銹鋼,國營大廠項目遲遲上不來,民營廠抓住機遇,先以窄帶鋼、無縫管、焊管等品種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反過來又促進自身的滾動發展和產品工藝裝備的升級換代。我們不能求全責備民營不銹鋼企業落後,應該說在我國不銹鋼快速發展中,民營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先解決有無,再進一步提高質量。
4、原材料漲價,加大了不銹鋼的生產成本,致使不銹鋼企業在品種開發和原料來源上另闢蹊徑。
隨著世界不銹鋼產量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近幾年中國不銹鋼的飛速發展,在去年世界不銹鋼增產的大約200多萬噸中,中國增產量最少佔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鎳、鉻、不銹鋼廢鋼等生產不銹鋼原料供需緊張的情況,除人為的市場炒作因素外,資源短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國生產不銹鋼的鎳、鉻資源有限,主要依靠進口,2006年進口鉻礦432萬t,鉻鐵25萬t,鎳鐵6.05萬t,進口金屬鎳超過10萬t,而世界原有生產硫化鎳礦石為主的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生產的金屬鎳年產量約在120-130萬t,而近期沒有新的礦石生產能力投產。而以不銹鋼廢鋼為主要原料的歐美國家(國外一般占原料用量40%,日本、歐洲為50-60%)隨著自身不銹鋼的增產,已沒有更多不銹鋼廢鋼可供出口,按海關統計,2006年進口的不銹鋼廢料僅21.8萬t,另有鋼錠、鋼坯21.86萬t,我國不銹鋼廢鋼供應緊缺的原因除社會積累少外,不像國外有正常規范的回收渠道,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保證了不銹鋼數量、質量成分的穩定。再者有些生產偽劣產品的不銹鋼小廠直接通過感應爐熔化不銹鋼廢鋼,浪費了不少寶貴的資源。
5、加強對不銹鋼品種開發、生產工藝、市場營銷等問題的引導。我國大量使用和生產不銹鋼還是近幾年的事,無論是企業還是廣大消費者對不銹鋼還有個認識的過程;在不銹鋼生產技術、產品開發、產品合理使用方面和國外比均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⑧ 歷史上不銹鋼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不銹鋼是具有60年發展歷程的現代材料
自本世紀初發明不銹鋼以來,不銹鋼就把現代材料的形象和建築應用中的卓越聲譽集於一身,使其競爭對手羨慕不已。
只要鋼種選擇的正確,加工適當,保養合適,不銹鋼不會產生腐蝕、點蝕、銹蝕或磨損。不銹鋼還是建築用金屬材料中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於不銹鋼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所以它能使結構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設計的完整性。含鉻不銹鋼還集機械強度和高延伸性於一身,易於部件的加工製造,可滿足建築師和結構設計人員的需要。
在建築、大樓和結構的行業中,不銹鋼成功的關鍵是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
不銹鋼牌號分組
200 系列—鉻-鎳-錳 奧氏體不銹鋼
300 系列—鉻-鎳 奧氏體不銹鋼
型號 301—延展性好,用於成型產品。也可通過機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勞強度優於304不銹鋼。
型號 302—耐腐蝕性同304,由於含碳相對要高因而強度更好。
型號 303—通過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號 304—通用型號;即18/8不銹鋼。GB牌號為0Cr18Ni9。
型號 309—較之304有更好的耐溫性。
型號 316—繼304之後,第二個得到最廣泛應用的鋼種,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添加鉬元素使其獲得一種抗腐蝕的特殊結構。由於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蝕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鋼」來使用。SS316則通常用於核燃料回收裝置。18/10級不銹鋼通常也符合這個應用級別。[1]
型號 321—除了因為添加了鈦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縫銹蝕的風險之外其他性能類似304。
400 系列—鐵素體和馬氏體不銹鋼
型號 408—耐熱性好,弱抗腐蝕性,11%的Cr,8%的Ni。
型號 409—最廉價的型號(英美),通常用作汽車排氣管,屬鐵素體不銹鋼(鉻鋼)。
型號 410—馬氏體(高強度鉻鋼),耐磨性好,抗腐蝕性較差。
型號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號 420—「刃具級」馬氏體鋼,類似布氏高鉻鋼這種最早的不銹鋼。也用於外科手術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型號 430—鐵素體不銹鋼,裝飾用,例如用於汽車飾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溫性和抗腐蝕性要差。
型號 440—高強度刃具鋼,含碳稍高,經過適當的熱處理後可以獲得較高屈服強度,硬度可以達到58HRC,屬於最硬的不銹鋼之列。最常見的應用例子就是「剃須刀片」。常用型號有三種:440A、440B、440C,另外還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熱鉻合金鋼。
600 系列—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
型號 630—最常用的沉澱硬化不銹鋼型號,通常也叫17-4;17%Cr,4%Ni。
⑨ 國內最早生產不銹鋼產品的時間
如果是專門出口的不銹鋼餐具廚具的話,應該是在香港,後由大陸人士從內香港引入其家鄉容-廣東新興縣,第一家叫新港城不銹鋼,後發展多家,現比較出名的是新興凌豐、新興歐亞、萬事泰,三A等。但具體什麼時候開始的不太清楚,大概是在2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