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中,滲碳體可能有幾種存在方式和組織形式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中,滲碳體可分為:一次滲碳體、二次滲碳體、三次滲碳體、共晶滲碳體、共析滲碳體5種
㈡ 鐵碳合金的室溫組織有什麼組成.死者碳含量的增加什麼相對量增多.且形狀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形成什麼組織
鐵碳合金的室溫平衡組織由兩個相組成:鐵素體(F)、滲碳體(cem),所有的組織都是由他們組成,但是由於結晶反應不同又定義了兩種組織:共析反應組織稱為珠光體(F+cem),共晶反應組織稱為高溫萊氏體(A+Cem,Ld),由於萊氏體中的A(奧氏體)不穩定,冷卻過程中要發生相變,所以把由奧氏體轉變後的組織稱為低溫萊氏體.所以隨著含碳量的增加,滲碳體增多,且形狀和分布也有所不同,隨著含碳量的增加形成的組織按下面發生變化:
漢字:鐵素體——鐵素體+三次滲碳體——鐵素體+珠光體——珠光體——珠光體+二次滲碳體——珠光體+二次滲碳體+低溫萊氏體——低溫萊氏體——一次滲碳體+低溫萊氏體.
代號:F——F+FeC111——F+P——P——P+FeC11——P+FeC11+Ld'——Ld'——Ld'+FeC1
㈢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中,滲碳體可能有幾種存在方式和組織形態
鐵碳合金的室溫平衡組織由兩個相組成:鐵素體(F)、滲碳體(cem),所有的組織都是由他們組成,但是由於結晶反應不同又定義了兩種組織:共析反應組織稱為珠光體(F+cem),共晶反應組織稱為高溫萊氏體(A+Cem,Ld),由於萊氏體中的A(奧氏體)...
㈣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
實驗四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觀察
一 實驗目的
1、了解金相顯微鏡的基本原理、金相試樣的制備原理,掌握常用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研究和了解鐵碳合金(碳鋼及白口鑄鐵)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
3、分析成分(含碳量)對鐵碳合金顯微組織的影響,從而加深理解成分、組織與性能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 概 述
鐵碳合金的顯微組織是研究和分析鋼鐵材料性能的基礎,所謂平衡狀態的顯微組織是指合金在極為緩慢的冷卻條件下(如退火狀態,即接近平衡狀態)所得到的組織。我們可根據Fe-Fe3C相圖來分析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如下圖所示)。
按組織分區的Fe-Fe3C相圖
鐵碳合金的平衡組織主要是指碳鋼和白口鑄鐵組織,其中碳鋼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材料,它們的性能與其顯微組織密切有關。此外,對碳鋼和白口鑄鐵顯微組織的觀察和分析,有助於加深對Fe-Fe3C相圖的理解。
從Fe-Fe3C相圖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鋼和白口鑄鐵的室溫組織均由鐵素體(F)和滲碳體(Fe3C)這兩個基本相所組成。但是由於含碳量不同,鐵素體和滲碳體的相對數量、析出條件以及分布情況均有所不同,因而呈現各種不同的組織形態。
用浸蝕劑顯露的碳鋼和白口鑄鐵,在金相顯微鏡下具有下面幾種基本組織組成物。
(1)鐵素體(F)——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體。鐵素體為體心立方晶體,具有磁性及良好塑性,硬度較低。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後,在顯微鏡下呈現明亮的等軸晶粒;亞共析鋼中鐵素體呈塊狀分布;當含碳量接近於共析成分,鐵素體呈斷的網狀分布於珠光體周圍。
(2) 滲碳體(Fe3C)——是鐵與碳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其碳含量為6.69%,質硬而脆,耐腐蝕性強,經3~4%硝酸酒精溶液浸蝕後,滲碳體呈亮白色,若用苦酸鈉溶液浸蝕,則滲碳體能被染成暗黑色或棕紅色,而鐵素體乃為白色,由此可區別鐵素體與滲碳體。按照成分和形成條件的不同,滲碳體可以呈現不同的形態:一次滲碳體(初生相)是直接由液體中析出的,故在白口鑄鐵中呈粗大的條片狀;二次滲碳體(次生相)是從奧氏體中析出的,往往呈網路狀沿奧氏體晶界分布;三次滲碳體是由鐵素體中析出的,通常呈不連續薄片狀存在於鐵素體晶界處,數量極微,可忽略不計。
㈤ 鐵碳合金相組成怎麼全都是F和FeC3
這句話是有條件的,條件有二,其一是在室溫下條件,其二是必須是平衡組織.
在室溫下,平衡狀態下,鐵碳二元合金的所有平衡組織,當然都是由鐵素體+滲碳體兩個相組成,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合金的術語,組元、相、組織是有關聯而又完全不同的概念,組元是合金的基礎,組元組成了相,而不同大小、數量、分布不同的相又組成了組織,這就跟混凝土都是由水泥+沙子組成的類似.不同的混凝土是由不同牌號的、不同比例的水泥,加上不同大小、數量、分布(細沙子、粗砂子、石頭子、石頭塊)不同的「沙子」構成.所以說:所有的混凝土都是由水泥+沙子組成.
㈥ 在室溫下,共析成分鐵碳合金的平衡組織是什麼,其組成相是什麼
共析成分鐵碳合金的平衡組織是什麼?,
答:是珠光體,
其組成相是什麼?
答:鐵素體+共析滲碳體
㈦ 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結構中哪些是固溶體
碳合金(iron—carbon alloy)
以鐵和碳為組元的二元合金。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於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於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另外,還在於可採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鐵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與純鐵的晶體結構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關。純鐵有三種同素異構狀態:912℃以下為體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α-Fe;912~1394℃為面心立方晶體結構,稱γ-Fe;1394~1538℃(熔點),又呈體心立方,稱δ-Fe。在液態,在低於7%碳范圍,碳和鐵可完全互溶;在固態,碳在鐵中的溶解是有限的,並且溶解度取決於鐵(溶劑)的晶體結構。與鐵的三種同素異構物相對應,碳在鐵中形成的固溶體有三種:α固溶體(鐵素體)、γ固溶體(奧氏體)和δ固溶體(8鐵素體)。這些固溶體中,鐵原子的空
㈧ Fe-C合金的平衡組織有哪些並說明其特點
摘要 鐵碳合金的顯微組織是研究和分析鋼鐵材料性能的基礎,所謂平衡狀態的顯微組織是指合金在極為緩慢的冷卻條件下(如退火狀態,即接近平衡狀態)所得到的組織。我們可根據Fe-Fe3C相圖來分析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如下圖所示)。
㈨ 在鐵碳合金的平衡組織中,常見的三個單相組織為什麼
1,鐵素體:碳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體,符號是α或F。
2,奧氏體:碳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體,符號是γ或A。
3,滲碳體:是鐵和碳的化合物(Fe3C),其含碳量為6.69%
㈩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中,滲碳體可能有幾種存在方式和組織
鐵碳合金平衡組織中一共有5種滲碳體:
1、一次滲碳體,是直接從含碳量為4.30~6.69%的鐵碳合金液態結晶出來的,其形態大多為長的片狀。
2、二次滲碳體,是超出碳在奧氏體的溶解度而從奧氏體晶粒中析出的,由於奧氏體已經是固態,故只能夠沿著奧氏體晶粒的外圍即晶界析出,故為網狀,含碳量大於0.77%的鐵碳合金均可析出二次滲碳體。
3、三次滲碳體,是超出碳在鐵素體的溶解度而從鐵素體晶粒中析出的,同樣由於鐵素體已經是固態,故只能夠沿著鐵素體晶粒的外圍即晶界析出,含碳量大於0.0006%的鐵碳合金均可析出三次滲碳體。由於鐵素體含碳量很低,故不能夠像二次滲碳體那樣稱為網狀,往往是斷續的沿著鐵素體晶界分布。
4、共晶滲碳體:是發生共晶反應直接結晶的滲碳體,凡是含碳量大於2.11%的鐵碳合金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共晶滲碳體,其形態多樣。其中含碳量為4.30%的鐵碳合金為100%的共晶反應,共晶滲碳體含量最高。
5、共析滲碳體,是發生共析反應直接析出的滲碳體,凡是含碳量大於0.0218%的鐵碳合金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共析出滲碳體,其形態為層片狀。其中含碳量為0.77%的鐵碳合金為100%的共析反應,共析滲碳體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