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合金材料 > 步兵战车装甲为什么是铝合金

步兵战车装甲为什么是铝合金

发布时间:2023-01-16 04:47:46

㈠ 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简介

该车车体为铝合金装甲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和顶装甲采用铝合金,炮塔前上部和顶部对车首前下装甲均为钢装甲,侧部倾斜装甲采用铝合金,车体后部和两侧垂直装甲为间隙装甲。间隙装甲由外向内,第一层系6.35mm厚的钢装甲,第二层为25.4mm的间隙,第三层为6.35mm厚的钢装甲,第四层系88.9mm的间隙,最后一层为25.4mm的铝装甲背板,总厚度152.4mm。车底底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其前部三分之一挂有1层9.52mm的钢装甲,用以防地雷。整个装甲能防14.5mm枪弹和155mm炮弹破片。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4个潜望镜,3个在前部,1个在左侧。中间1个可换成AN/VVS-2微光驾驶仪。 炮塔能旋转360°,位于车辆中央偏右。炮塔内,炮手的位置在左,车长居右,两人各有1个向前开启的单扇窗盖。炮手有昼夜合一瞄准镜,夜间采用热像仪。车长有光学中继显示装置,放大倍率为4×和12×。此外,生产型车辆均有固定电源和备份昼间瞄准镜,一旦昼夜合一的主瞄准镜失灵,可供炮手或车长应急瞄准使用。炮手和车长均有用于前方和侧部观察的潜望镜。

㈡ 士兵突击里战车问题

钢7连用的是85式装甲输送车和86式步战车。战斗全重13.6t
85式履带式装甲战车

载 员6.125m
车 长6.125m
车 宽3.06m
车体顶高1.914m
车全高(枪呈水平状态)2.59m
最大爬坡度32度
越壕宽2.2m
武器1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
方向射界360度
高低射界-5度-+85度
弹药基数1050发
最大速度65km/h
最大行程500km
射程1600m
观瞄红外或微光,能在公路上行驶。86式步兵战车主要性能参数:
乘/载员:3+8人
战斗全重:13.3吨
单位功率:22马力/吨
单位压力:62千帕/平方厘米
车 长:6.74米(防浪板不打开)
车 宽:2.97米
车 高:1.92米(至炮塔顶) 2.154米(至炮塔探照灯顶)
车底距地高:0.38-0.40米
履带着地长:3.57米
最 大 时 速:65公里(公路)、7公里(水上)
平 均 时 速:40-45公里(公路)、31-35公里(越野)
最 大 行 程:460-510公里(公路)、100公里(水上)
爬 坡 度:58%
侧 倾 坡 度:46%
越垂直墙高:0.6-0.8米
越 壕 宽:>2米
三 防 装 置:有
灭 火 装 置:有
电气系统电压:26±4伏
蓄电池数量:2
86式步兵战车采用的是动力舱前置结构,中部为炮塔,后部为载员舱。由于86式步兵战车为轻型装甲车辆,在设计中又强调火力和机动性,因此其装甲防护力较弱。为了尽可能提高防护力,该车在车体结构上进行改造,如其外形低矮、流线型好,本身就具有较一般车辆更好的防护力。车体根据受攻击的可能性,不同部位按不同角度和厚度设计,材料选用的是不同厚度的特种合金钢板,局部地方采用了特种铝合金;整个车体共用77块装甲板焊接而成。车首倾斜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大,动力舱盖板为带7条横筋的铝合金板。除注意提高装甲防护力外,该车还配有可靠的毒剂和r射线警报器、自动关闭机和滤毒通风装置等三防系统;同时车上设有热烟幕装置、灭火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该车的生存力。
86式步兵战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行动系统和操纵系统,发动机及传动装置位于车辆前部右侧。发动机采用V型120度夹角、4 冲程6V150水冷直喷式高速柴油机,功率293马力。该发动机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高度仅770毫米,为整车实现外形低矮创造了条件,单位功率约22 马力/吨。同时采用纵向安装,通过主离合器与安轴式常啮合变速箱相连,二级行星转向机安装在变速箱端头,使整个动力传动装置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和调整。主离合器为单片式摩擦离合器,液压操纵;必要时也可用压缩空气操纵。变速箱为定轴式、同步器换档的机械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其中2到3 档和4到5档有同步器,采用液压伺服助力操纵;1档和倒档无同步器,用机械操纵。二级行星转向机的离合制动器通过转向杆和液压系统进行操纵,可实现无级滑动转向,侧减速器为一级行星式,可保证在结构紧凑的条件下实现增大主动轮扭矩。
乘员为3名,包括车长、炮长和驾驶员。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一个向右转动开启的舱盖,上面装有3具昼间观察潜望镜。夜间驾驶时可将中间1 具潜望镜换为红外夜间驾驶仪。操纵系统采用液、气、机械联合式,转向操纵为方向盘式。在行驶过程中,如果油路产生故障,气路可通过电磁阀立即进入工作状态,避免车辆失控。如果油、气路都发生故障,则可用机械方式操纵车辆,从而做到万无一失。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有1个向前开启的车长门,可旋转,不开启部分装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为昼夜合一微光观察镜(也可用昼夜合一红外观察镜,此时应带红外灯)。
86式步兵战车的中部为炮塔,其外形非常低矮。炮塔回转和火炮俯仰均由操纵台用电操纵,并有手动操纵装置。炮塔最大俯仰速度大于6度/秒,炮塔最大回转速度大于20度/秒。炮塔装有1门短身管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86式步兵战车的主要火力来源),火炮全重为110公斤,全长2.185米,最大俯仰角为-3度30分~+30度30分,由于膛压低,所以火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特点;在火炮右方装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备弹2000发;在火炮炮身与火炮防盾上装有1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炮塔底部有吊篮;炮塔顶部右方装有1个白光探照灯。
炮长位于炮塔内,配有4具炮长用潜望镜和1具昼夜合一微光夜视瞄准镜。其中瞄准镜昼间系统视场为15度,放大倍率6X;夜间系统视场为6度,放大倍率6.7X,夜视距离约为400~900米。瞄准镜中有破甲弹和榴弹两种分划。
车体后部为载员舱,可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以背靠背坐在载员舱内;中间为主柴油箱及电器支架。载员舱内有4个顶盖,左右各2个,通过铰链与车体顶甲板相连。步兵下车作战的主要出入口为两扇车后门,这两扇后门同时也作为柴油箱,左后门容积为60升,右后门容积为70升。搭载步兵既可以下车作战,也可以乘车作战。为便于步兵乘车作战,在车体两侧及左后门上共设有9个射击孔并有观察瞄准装置,供步兵班射击用。两侧最前面第一个射孔用于班用机枪,可向车前方30度方向射击。其他6个射孔用于突击步枪或冲锋枪射击,射孔内有球形支座,可使枪上下俯仰±12度左右,左右转动15度。废弹壳收集在弹壳袋内,火药气体可经抽气风扇排除车外。此外,该车还备有1具40毫米火箭筒、10枚手榴弹。
86式步兵战车可不经任何准备直接浮渡江河、湖泊,水上行驶用履带划水,时速为7-8公里。水上行驶前应关好门窗,打开防浪板和升起进气筒,驾驶员中间潜望镜应换上高潜望镜。水上行驶条件为浪高不大于25厘米,流速不大于1.2米/秒。该车还装有陀螺半罗盘方向指示器,以便于在沙漠地区和水上行驶时判别方向。
◎ 作战武器
73毫米主炮的装填方式以自动装填为主,自动装弹机由输弹机、抓弹提弹机和推弹机3部分组成,全部装填过程由电操纵。装填时火炮必须回复到装填位置,此时相当于火炮成3度30分仰角,由角度控制器自动对准,射速为7~8发/分。如果自动装弹机发生故障,可用手工装填。炮塔内装有73毫米尾翼稳定火箭增程破甲弹和尾翼稳定钢珠榴弹各20发,当然也可根据战斗任务需要而定。其中破甲弹重3.5公斤,初速为410米/秒,直射距离780米,有效射程 1300米;榴弹重3.86公斤,最大射程2900米。
红箭-73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对付3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车内备弹4枚,采用有线制导方式,通过炮塔顶前部的装填窗口装填,届时需将火炮抬高至接近最大仰角(约28度)位置。射程为500-5000米(5000米指红箭-73的改进型)。此外,每3-4辆步兵战车还配有1枚红缨-5防空导弹,有效射程4200米,有效射高50-2300米,具有一定的对空自卫能力。
该车有三防能力,车辆能整体密封,以集体防护为主,步兵可携带防毒面具供下车作战时使用。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1.NFV-1步兵战车
1986年6月该公司与美国食品机械化学(FMC)公司协商,同意利用86式履带步兵战车底盘和美国食品机械化学公司2.5mm(M242型)单人电驱动炮塔,共同研制NFV-1步兵战车。样车于1986年在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上正式展出,随后在北京试验场进行了行驶和实弹射击表演。1987年9月应埃及邀请,参加了1987年11月埃及举办的国际防务展览,会后进行了全面的整车性能和射击试验。
该车主要武器为25mm的M242丛林之王(Bushmaster)高平两用机关炮,布置在炮塔右侧,双向单路供弹,可单发、短点射、长连射(每分钟200发),可发射榴弹和脱壳穿甲弹。M240式7.62mm并列机枪在炮塔左方。炮塔方向旋转和火炮高低俯仰为电驱动,也可手动,炮塔可旋转360°,火炮俯仰范围为-7°~+47°,炮手瞄准镜为M36昼夜合一瞄准镜,可安装稳定器。战斗全笪为13.6t,除3名乘员外,可载全副武装士兵8名。在不需任何准备的条件下有浮渡能力,水上速度为7~8km/h。
2.WZ503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于1987年在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基础上研制而成,已经设计定型,并于1988年参加了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
该车主要零部件均可与基型车通用,通用率达86%。由于总体设计合理,该车继承了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机动性好、越野能力强、操纵轻便、乘坐舒适等特点;承载能力和水上浮渡储备系数有很大提高,更适合改装和变型其他用途的车辆。
该车战斗全重为12.8t,乘员2人,载员13人,车长6.74m,车宽2.97m,车高至最高点为2.415m、至顶甲板为1.710m,浮力储备系数为37%。车上装有1挺W-85型12.7mm机枪,两侧各有3个射孔,可使载员乘车战斗,后门也有1个射孔。有集体三防装置,可保证车辆在原子、化学、生物战条件下运送步兵和物资。
3.WZ504内置式红箭-73B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该车于1988年制成,并于198年11月参加了北京国际防务展览会。
该车战斗全重13.6t,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手),载员4人,炮塔可360°旋转,有吊篮、液压升降式发射平台(也可用手动油泵控制升降)。平台上安装有4枚红箭-73B导弹,中间安装有红外测角仪,平台上升后由高低机操纵俯仰,俯仰范围为-2°~+10°。战斗时将车开至预定位置,然后将平台升起,回转平台用测角仪搜寻和瞄准目标,操纵按钮发射导弹。平台上右左各2枚的导弹发射时应对称进行,以保证平台平衡。整车有导弹16枚。战斗后放下平台,此时整车可密封,以便于通过原子、化学、生物沾染地区。
该车保持了水上性能,能浮渡江河,水上行驶速度为7~8km/h。
4.WZ505步兵战车
该车于1988年在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的基础上研制而成,采用25mm高、平两用机关炮外置式单人炮塔。战斗全重为13.6t,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手),载员8人,采用顶置式单人炮塔,全重为1500kg。安装25mm机关炮,高平两用,能变换射速和弹种,可首发自动装填,电击发,为双向单路弹链供弹,有爆破榴弹和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200发(吊篮内放置),射速为单发、100发/min、200发/min。炮塔由电驱动,水平向速度为o.05°~+45°/s,最大加速度为40°/s2,高低向速度为10.05°~40°/s,最大加速度为40°/s2。并列机枪为59式7.62mm机枪,弹药基数为1000发。炮手采用可见光高平潜望瞄准镜,能变倍率,对地射击时为6×,对空视场大于40°。设有余弹计数器,可同时显示两条弹链上的剩余弹数,并能在需要补充弹药时发出信号并终止射击。
炮塔两侧装有84式76mm烟幕弹发射器,每侧各4具,发烟时间为5s,持续时间为2min,烟幕弹在100m左右距离上离地面5m左右炸开时形成的烟幕宽为110m。该车还有热烟幕施放装置。
该车还具有水上浮渡性能,水上最大速度为7~8km/h。有三防装置,能在原子、化学、生物战条件下作战或行驶。
5.外置式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该车于1985年制成,利用86式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改装,可携带12枚导弹,发射装置利用基型车的炮塔座圈、电传动系统和高低方向机,因而发射平台可360°旋转,俯仰范围为-3°~+33°,发射平台上安装4枚红箭-73导弹,用昼夜合一瞄准镜进行观察和瞄准。
该车战斗全重为13.3t,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手),载员4人。有射孔以保证载员乘车战斗。具有三防性能、水上浮渡能力和有热烟幕施放装置等。
性能数据
型号 86式步兵战车
乘员 3+8人
战斗全重 13300kg
净重 12100kg
单位功率 16.2kW/t
单位压力 62.0kPa
车长(防浪板不打开) 6.740m
车宽 2.970m
车高
至炮塔顶 1.920m
至炮塔探照灯顶 2.154m
车底距地高 0.380~0.400m
履带着地长 3.570m
最大速度
公路 65km/h
水上 7~8km/h
平均速度
公路 40~45km/h
越野 31~35km/h
最大行程
公路 460~510km
水上 100km
爬坡度 58%
侧倾坡度 46%
攀垂直墙高 0.6~0.8m
越壕宽 >2m
发动机型号 6V150
类型 4冲程6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215kW/2600r/min
传动装置类型 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转向装置类型 液压操纵的二级行星转向机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73mm/低压滑膛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反坦克制导武器型号/数量 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1具
热烟幕 有
弹药基数
炮弹 40发
7.62mm枪弹 2000发
导弹 4枚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和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火炮俯仰范围 -3°30′~+30°30′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6°/s
炮塔最大回转速度 >20°/s
三防装置 有
灭火装置 有
电气系统电压 26±4V
蓄电池数量 2个

㈢ 美国AIFV履带式装甲步兵战车的特点是什么

AIFV部兵战车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并披挂有FMC公司研制的间隙钢装甲,用螺栓与主装甲连接。这种间隙装甲中充填有网状的聚氨酯泡沫塑料,重量较轻,并有利于提高车辆水上行驶时的浮力。

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在其前方和左侧有4个M27昼间潜望镜,中间一个可换成被动式夜间驾驶仪。车长在驾驶员后方,有5个潜望镜,4个为标准的M17潜望镜,1个为M20A1潜望镜,放大倍率为1和6。如果需要,该镜可换成被动式夜间潜望镜。

密闭式焊接的单人炮塔在车体右侧发动机后面,也披挂有类似车体上的间隙装甲。在炮手两侧各有2个M27昼间潜望镜和1个菲利普昼夜瞄准镜,菲昨普瞄准镜的昼间放大倍率为2和6;夜间放大倍率为6,此外,还有1个对付空中目标及应急用的瞄准镜。

主要武器为1门厄利空25毫米的KBA-B02机关炮,双向单路供弹,有待发弹180发,备份弹144发。在主炮左侧有1挺7.62毫米的FN并列机枪,有待发弹230发,另在车体内有备份弹1610发。在车体前部有6具烟幕弹发射器。

炮塔用电流人操纵装置控制自身旋转和主炮俯仰,俯仰范围为-10°~+50°,俯仰速度为60°/秒。虽然该车是美国FMC公司研制与生产的,但荷兰生产的该车的一些炮塔则由荷兰DAF公司制造与组装,并对车辆内部进行了某些改进。

发动机在驾驶员右侧,借助分动箱与3速自动变速箱连接。通过车体前部的舱门可以更换整个动力装置和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车辆通常是用带式油冷制动器转向与制动。

在差速器输出轴上还有一组油冷盘式制动器,用于地面低速紧急转向和水上行驶。在动力舱的顶部有一个较大的散热器和皮带驱动的风扇,以便于在高温条件下冷却。

动力传动装置与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相似,但作了一些改进,诸如发动机增装了涡轮增压器,高散热的散热器;变速箱改装了耐大负荷的零部件,重负荷万向节以及采用M548履带式运货车的侧传动等。

行动部分采用了套管式的扭杆,扭杆弹簧有效长度是M113A1车上的两倍。履带、负重轮和大部分悬佳元件与M113A1相似,有5对双负重轮,无托带轮,在第一、第二和第五负重轮上有液压减振器。履带为T130E1钢质履带,有橡胶衬套和可更换的橡胶衬垫。

载员舱在车体后部,可载步兵7人,有一人在车长和炮塔之间,面向后,其余6人分成两排,在两侧背靠背乘坐。在顶部有一个单盖舱口用于通风,两侧各有2个射孔,另外还有一个在跳板式后门上。

为减少在车内发生意外伤害,单兵武器在射击时都有支架。舱内有废弹壳搜集袋,以防止射击后抛出的弹壳伤害邻近的步兵。车后有动力操纵的跳板式大门,步兵通过此门出入。大门左侧有安全门,两侧有燃油箱,并用装甲板与车内隔开。

该车能用履带划水在水中行驶,入水前将车前折叠式防浪板升起。

任选设备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直升机公司的25毫米链式炮,或者用以取代25毫米机关炮的M2HB式12.7毫米机枪;放大倍率为1和7的M36炮手瞄准镜,载员舱或货舱用的加温器以及加温发动机冷却液与蓄电池用的加温器。

㈣ 坦克伴侣,M2步兵战车是使用复合装甲还是压制钢装甲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是铝合金装甲,原型车是M2A0,服役型号从M2A1,改进型有A2,A2ODS(海湾战争之后针对沙漠有所改进),A3。

车体首上和顶装甲是5083铝合金;
炮塔前上部和顶部还有车体首下是钢装甲;
侧面的倾斜装甲是7039铝合金,后面和侧面垂直装甲是间隙装甲,间隙装甲由外向内,第一层系6.35mm厚的钢装甲,第二层为25.4mm的间隙,第三层为6.35mm厚的钢装甲,第四层系88.9mm的间隙,最后一层为25.4mm的铝装甲背板,总厚度152.4mm;
车底底装甲也是5083铝合金,前三分之一挂1层9.52mm的钢装甲,防地雷。

整车装甲能防全方向14.5mm枪弹和155mm炮弹破片。

A2加挂了炮塔和车体外部披挂附加装甲,全车能防30mm炮弹。

M2系列步兵战车在A2基础上还试验过改进为复合材料装甲和玻璃纤维装甲;

最后一点,铝合金装甲不耐火,被击中后极易起火,是M2步战防御的一大弱点。

㈤ 89式步兵战车的防护系统

89式步兵战车的防护处于较低水平。该车在研制时,世界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车体都趋于采用铝合金,如美国“布雷德利”、英国“武士”、意大利“标枪”等,只有89式采用了防弹钢板。当时有种看法认为铝合金在中弹时有燃烧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此危险,89式选用了钢制装甲。尽管铝合金的燃烧危险性属于杞人忧天的问题,但是该车能够置时代潮流于不顾,断然放弃水上机动性,通过采用钢制车体来确保防护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89式步兵战车是值得圈点的。
从海湾战争时起,也就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他国家的步兵战车都掀起了加强防护力的高潮,“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采用了重型装甲,“武士”安装了“挑战者”主战坦克上采用的“乔巴姆装甲,法国AMX-10P和意大利“标枪”步兵战车都增装了附加装甲,就连最初采用钢装甲的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最终也增强了装甲,其重量也由最初的28.2吨增加到了33.5吨。西班牙和奥地利共同研制的ASCOD(即西班牙的“皮萨罗”、奥地利的“枪骑兵”)步兵战车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在世界各国步兵战车不断加强装甲防护能力的情况下,日本89式步兵战车自服役以来从未增强过装甲,完全落后于同时代车辆。但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既不是不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并非不想增强89式战车的防护力,他们一直认为该车的装备数量很少,如果加装不适宜批量生产的附加装甲会导致成本更高,就这样犹豫不决最终没能向财政省提出来,只能放弃对89式步兵战车装甲防护能力的增强计划。

㈥ M980机械化步兵战车的结构特点

M980机械化步兵战车车体采用钢板焊接结构,但有的非关键性部位采用了铝合金。车体前装甲能在100m距离上防20mm穿甲弹,其他部位能在同样距离上防7.62mm穿甲弹。除车长、炮手和驾驶外,还可容载全副武器士兵7名。驾驶员的位置在车体前部左侧,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红外或微光夜间驾驶仪。
车长的位置紧靠驾驶员的后面,有1个指挥塔,能旋转360°,在其前方只有1个潜望镜。红外探照灯位于车长指挥塔前方,可由车长从车内开半。
单人炮塔位于动力舱后部离车辆中心线稍稍偏右。炮塔内装有1门20mm的HS 804机关炮,射速800发/min,采用50发弹鼓供弹。配用的弹种有榴弹和穿甲弹,榴弹重0.122kg,初速为880m/s;穿甲弹重0.142kg,其初速也是880m/s,在500m距离上的穿甲厚度为18mm/0°,最大射程对空中目标为1500m,对地面目标为2000m。
在主炮右侧有1挺7.62mm的M55并列机枪,射速为1200发/min,可用50发或300发的弹带供弹。车内还可存放2~4枚。再装弹时,炮手的身体需暴露在车外。
炮塔有对付地面目标的昼间瞄装镜,放大倍率为1.1×,视场40°;夜间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5.3×,视场10°;被动式夜间瞄准镜视距800m,放大倍率为7.3×,视场7°。在炮塔左侧和后部有3个潜望镜,在顶部左侧有2个面向前方的潜望镜。
发动机位于驾驶员右侧。进出气百叶窗均在车体顶部,排气管在车体右侧。与发动机匹配的是带液力变矩器的预选式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有5对单负重轮,与法国的AMX-10P步兵战车相似,有2个托带轮。上支履带有裙板防护。第一和第五负重轮处有液压减振器。
载员舱在车体后部,人员通过车后两扇门上下车。每扇后门上有1个射孔和观察镜。在车体两侧各有3个射孔和观察镜。在车体顶部中央有2个椭圆形的顶舱盖。
M980机械化步兵战车可浮渡,用履带划水推进,入水前将车首防浪板升起。标准设备有三防装置、烟幕施放装置以及自动操纵和手动操纵的中央灭火装置。三防装置能使车辆在沾染地区停留并持续工作10h。有加温装置,当舱外温度为-15℃时,舱内温度可保持+15℃。

㈦ “步兵战车”(IFV)多采用什么材质

战斗车辆(不管是不是步兵用的车辆),防护力当然是愈坚强愈好。IFV如果和坦克协同作战或采取和坦克相同的运用方式,那么它所面对的危险程度将和坦克没有两样。IFV如果采用与坦克相同程度的装甲防护,至少在理论上不会产生矛盾。其实IFV由于搭乘的人员比坦克多,更应该比坦克实施更坚强的防护才对。

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一种理论基础薄弱的观念认为IFV应该比主战坦克轻而便宜。

由于这种观念作祟,IFV的装甲防护力比坦克脆弱得多。惟一的例外是以色列的“加伯列”战车(严格地说,此型战车不能称为IFV)。“加伯列”的车厢内可以容纳五至六名步兵,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卸下主炮的预备弹药。事实上“加伯列”并不是常常兼当主战坦克与IFV(或APC)的战斗车辆。

如果车辆要减少重量,往往会考虑使用铝合金的装甲。铝合金的装甲是APC(M113)的主要装甲材料。现在的IFV的大部分使用这种材料。

所谓铝合金装甲是以铝为基础,熔合亚铅及镁以后,经过热处理而完成的产品。具有代表性的是铝5083,这是现在美国陆军最新型的IFV当中,生产的M2的基本材料。

M2车体重要部分的表面上,另外再铺上一层弹性较好的铝7039。比M2稍后制造的英国MCV80,车身上使用此种7039铝合金的部分更多。

也有些IFV以防弹钢板为主体。例如前苏联的BMP-1/2前上部驾驶室的舱盖为铝和镁的合金,其他部分是钢板。而且容易中弹部位与不容易中弹部位的材料品质有所区别,以便降低制造成本。

IFV的装甲无法像坦克那样,做成几十毫米的厚度,因此必须尽量形成倾斜,以增加等效厚度,如果倾斜度够的话,还可造成跳弹的现象。因此在打造车身装甲时,常常会考虑到避弹的功能。在这一方面,设计最好的可能是苏联的BMP。它前面的装甲虽然只有七毫米的厚度,可是由于形成80度的倾斜,对于水平飞来的炮弹,却可以形成相当于37毫米装甲的防护力。

在车身上安装二层或三层装甲,并且在各层装甲之间保持空隙,也是不增加太多重量而提高装甲防护力的好办法。最近有很多IFV纷纷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会造成车体的大型化。虽然可以使用层压的装甲或复合装甲来改善这个缺点,但是由于重量与成本的限制,目前几乎还没有被采用。

最近用飞机、大炮、导弹等武器由车顶正上方攻击坦克的情形相当多,因此从前比较受到轻视的车顶,现在也必须注意它的防护功能。IVF的装甲,就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愈来愈强化的倾向。

这种装甲强化的倾向使得车辆的重量逐渐增大。事实上谁也没有理由去反对IVF达到和主战坦克相同的重量。阿根廷的TAM坦克和VCTP的结合是重量相似的主战坦克和IFV结合的例子。但是一般基于价格及补给运输的考虑,往往把IFV的重量制造得比主战坦克轻。

现在IFV当中最重的是28.2吨的德国造MICV,其次是23.5吨的MCV80,接下来是22.3吨的M2。这些型号的IFV的重量相当于以前中型坦克的重量。但是在其他国家,十二至十四吨左右的重量则比较受欢迎(例如荷兰的YPR-765、前南斯拉夫的M80等)。

㈧ 什么是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指专门用于步兵机动和作战的装甲战斗车辆。其主要任务是协同坦克作战,消灭敌方轻型装甲战斗车辆、火力支撑点、软目标以及各种反坦克武器,必要时还可用来对付敌坦克及低空飞行目标。步兵战车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履带式步兵战车越野性能好,生存力强,是现装备的主要车型。步兵战车由推进系统(动力、传动、操纵、行动装置)、武器系统(武器及火控系统)、防护系统(装甲壳体及其他特种防护装置与器材)和通信、电气设备组成。炮塔安装在车顶中部,步兵战斗室设在车体后部。步兵战斗室两侧和后车门通常开有射击孔,每个射击孔的上方装有观察镜,便于步兵乘车战斗。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2-28吨,乘员2-3人,载员6-9人。步兵战车在越野行驶时速度与坦克差不多,在公路上行驶时比坦克速度快,最大时速为70-80千米。多数步兵战车为水陆两用,水上时速为6-8千米。最大爬坡度为31度。越壕宽1.5-2.5米,过垂直墙高0.6-1米。步兵战车的装甲厚度为10-15毫米,其炮塔正面能防20毫米或25毫米炮弹,车体能防机枪弹或炮弹片。车身采用铝合金或钢复合装甲。车上通常装有1门20-3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1-2挺机枪和1具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机关炮最大射速为1000发/分,有效射程可达2000米,可发射榴弹、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等。反坦克导弹射程为3000-4000米,破甲厚度400-800毫米。

㈨ 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该车车体为铝合金装甲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和顶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炮塔前上部和顶部对车首前下装甲均为钢装甲,侧部倾斜装甲采用7039铝合金,车体后部和两侧垂直装甲为间隙装甲。

间隙装甲由外向内,第一层系6.35毫米厚的钢装甲,第二层为25.4毫米的间隙,第三层为6.35毫米厚的钢装甲,第四层系88.9毫米的间隙,最后一层为25.4毫米的铝装甲背板,总厚度152.4毫米。车底底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其前部三分之一挂有1层9.52毫米的钢装甲,用以防地雷。整个装甲能防14.5毫米枪弹和155毫米炮弹破片。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4个潜望镜,3个在前部,一个在左侧。中间一个可换成AN/VVS-2微光驾驶仪。炮塔能旋转360°,位于车辆中央偏右。炮塔内,炮手的位置在左,车长居右,两人各有一个向前开启的单扇窗盖。

炮手有昼夜合一瞄准镜,夜间采用热像仪。车长有光学中继显示装置,放大倍率为4和12。此外,生产型车辆均有固定电源和备份昼间瞄准镜,一旦昼夜合一的主瞄准镜失灵,可供炮手或车长应急瞄准使用。炮手和车长均有用于前方和侧部观察的潜望镜。

主要武器为1门25毫米的M242链式机关炮,俯仰范围为-10°~+60°,系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直升机公司生产,采用双向单路供弹,可以选择不同的弹种,该炮既可发射厄利空25毫米炮弹,也可发射美国M790系列弹药,其中包括M791曳光教练弹,可单发也可连发。连发的射速有两种:一种为100发/分钟;另一种为200发/分钟。

废弹壳可自动抛出炮塔外。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弹种还有XM919和XM881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后者采用贫铀弹芯。

辅助武器有一挺7.62毫米的M240C并列机枪,位于主炮右侧。车载武器还有陶式坦克导弹,采用双管箱式发射架,内装待发弹两枚。发射架为升降式,行军时撤收放在炮塔左侧,俯仰范围为-20°~+30°。该导弹可3750米距离上击毁对方装甲。

为便于炮塔旋转、武器俯仰与操作,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炮塔驱动和稳定系统,该系统能使武器在越野时行进间射击。整个系统由炮塔定位和控制用的旋转驱动总成、武器定位和控制用的武器俯仰驱动总成、陶式反坦克发射架定位和控制用的俯仰驱动总成、陶式反坦克发射架的升降装置、电子控制总成、3个陀螺装置、炮手和车长用的各种仪表和电缆等组成。

动力舱在驾驶员右侧,与发动机匹配的为通用电气公司的HMPT-500液压机械传动装置,有2个液压泵和马达总成。利用径向球形活塞和独特的齿轮排列保证所需要的转向比和传动比。HMPT-500有3个速度范围,在此范围内均能无级变速。舱内有3个固定式的哈隆灭火器。

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双负重轮、两个单托带轮和一个双托带轮,单托带轮仅仅用于支撑履带内侧。履带为单销式,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负重轮处均有液压减振器。

该车载员7人,一人坐炮塔前部左侧,面向后;一人在炮塔左侧,面向前;一人在车体后方左侧,面向车内;还有4人位于炮塔后方,两人面向前,两人面向后。

车内载员通过车后跳板式大门出入,大门用液压装置操纵。大门的左侧还开有小门,以备应急出入。载员舱顶部有1舱口,两侧和后部各有两个射孔,每个射孔上方均有潜望镜,便于车内步兵射击。

该车在水上采用履带划水推进。浮渡时,如果由受过训练的乘员操作,装在车辆四周的折叠式围帐5分钟即可升起。

该车披挂附加装甲时会使车辆过重,影响浮渡。为提高浮渡性能,拟在车辆每侧裙板上增挂3个气囊,平时装在用铝装甲板制成的箱中。浮渡前由乘员从车内乘用简易的压气机充气,充气所需时间不到4分钟。浮渡时,所有气囊均潜入水下,如果有的被轻武器击中,还可立即重新充气。

在炮塔前部火炮两侧各有1组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4具。此外,还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和故障诊断装置,前者与苏联坦克装甲车辆上的相似,后者用以检测发动机、传动装置、电气设备和火控系统中的故障,以便于及时排除。

阅读全文

与步兵战车装甲为什么是铝合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刻在钢筋条上代号什么意思 浏览:923
弯头半经怎么算 浏览:676
哪里招不锈钢纵剪师傅 浏览:802
铝合金门用钥匙扣打不开怎么办 浏览:53
检测员钢筋检测现场怎么做 浏览:65
注塑模具工厂大约多少钱 浏览:29
钢铁侠是什么时候死的 浏览:1000
仿砖模具价格多少 浏览:691
高层楼梯护栏多少钱一米 浏览:96
现在202不锈钢管多少钱一吨 浏览:359
请问16螺纹钢长9米丶每吨多少根 浏览:65
dn250无缝钢管多少钱一米 浏览:997
钢材q345b密度多少 浏览:383
方特的管培生 浏览:196
上海钢材每年消耗多少吨 浏览:212
亳州有几家玻璃钢化厂 浏览:572
今年钢材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300
不锈钢锅盖怎么好评 浏览:541
生产钢铁没有许可证怎么处罚 浏览:296
模具京东方助理工程师做什么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