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合金材料 > 储氢合金与液态储氢比有哪些优势

储氢合金与液态储氢比有哪些优势

发布时间:2022-05-19 15:22:06

㈠ 储氢合金的概念是什么

一种新型合金,一定条件下能吸收氢气,一定条件能放出氢气:循环寿命性能优异,并可被用于大型电池,尤其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高功率应用等等。

20世纪60年代,材料王国里出现了能储存氢的金属和合金,统称为储氢合金(hydrogen storage metal),这些金属或合金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它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分子在合金(或金属)中先分解成单个的原子,而这些氢原子便“见缝插针”般地进入合金原子之间的缝隙中,并与合金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metal hydrides),外在表现为大量“吸收”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量。而当对这些金属氢化物进行加热时,它们又会发生分解反应,氢原子又能结合成氢分子释放出来,而且伴随有明显的吸热效应。

分类
目前储氢合金主要包括有钛系、锆系、铁系及稀土系储氢合金。

主要用途
氢气分离、回收和净化材料。

化学工业、石油精制以及冶金工业生产中,通常有大量的含氢尾气排出,含氢量有些达到50~60%,而目前多是采用排空或者白白的燃烧处理。因此,对这部分加以回收利用,在经济上有巨大的意义。另外,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电子材料和光纤等产业中,需要超高纯氢体。利用储氢合金对氢原子有特殊的亲和力,而对其他气体杂质择优排斥的特性,即利用储氢合金具有只选择吸收氢和捕获不纯杂质的功能,不但可以回收废气中的氢,而且可以使氢纯度高于 99.9999%以上,价格便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意义。

制冷或采暖设备材料。

由于储氢合金具有在吸氢化学反应时放出大量热,而在放氢时吸收大量热的特性,因此,人们可以利用储氢合金的这种放热——吸热循环,可进行热的储存和传输,制造制冷或采暖设备。美国和日本竞相采用储氢合金制成太阳能和废热利用的冷暖房,其原理就是利用储氢合金在吸氢时的放热反应和释放氢时的吸热反应。我国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则利用储氢合金储放氢过程的吸放热循环效应,制造了一台可以制冷到77K的制冷机,该机器可用于工业、医疗等行业需要低温环境的场合。

镍氢充电电池。

由于目前大量使用的镍镉电池(Ni-Cd)中的镉有毒,使废电池处理复杂,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它将逐渐被用储氢合金做成的镍氢充电电池(Ni-MH)所替代。从电池电量来讲,相同大小的镍氢充电电池电量比镍镉电池高约1.5~2倍,且无镉的污染,现已经广泛地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计算机等各种小型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目前,更大容量的镍氢电池已经开始用于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上,利用镍氢电池可快速充放电过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发电机所发的电可储存在车载的镍氢电池中,当车低速行驶时,通常会比高速行驶状态消耗大量的汽油,因此为了节省汽油,此时可以利用车载的镍氢电池驱动电动机来代替内燃机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汽车正常行驶,又节省了大量的汽油,因此,混合动力车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世界各国目前都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

㈡ 储氢材料有哪些

储氢合金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可逆地大量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

水合物储存氢气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储氢和放氢过程完全互逆,储氢材料为水,放氢后的剩余产物也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水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并价格低廉;其次,形成和分解的温度压力条件相对较低、速度快、能耗少。粉末冰形成氢水合物只需要几分钟,块状冰形成氢水合物也只需要几小时;而水合物分解时,因为氢气以分子的形态包含在水合物孔穴中,所以只需要在常温常压下氢气就可以从水合物中释放出来,分解过程非常安全且能耗少。因此,研究采用水合物的方式来储存氢气是很有意义的,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欧洲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

㈢ 储氢合金的简介

别看储氢合金的金属原子之间缝隙不大,但储氢本领却比氢气瓶的本领可大多了,因为它能像海绵吸水一样把钢瓶内的氢气全部吸尽。具体来说,相当于储氢钢瓶重量1/3的储氢合金,其体积不到钢瓶体积的1/10,但储氢量却是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由此可见,储氢合金不愧是一种极其简便易行的理想储氢方法。采用储氢合金来储氢,不仅具有储氢量大、能耗低,工作压力低、使用方便的特点,而且可免去庞大的钢制容器,从而使存储和运输方便而且安全。

㈣ 什么是储氢合金储氢

20世纪60年代,材料王国里出现了能储存氢的金属和合金。

储氢合金储氢,比氢气瓶的本领大多了。它储氢量大,使用方便,还可免去庞大的钢制容器。用氢时,将储氢合金加热,氢就能及时释放出来,而且还可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和合金的成分来控制合金释放氢的快慢和数量。

㈤ 储氢装置如何选择

氢能体系主要包括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3个环节。而氢能的储存是关键,也是目前氢能应用的主要技术障碍。大家知道,所有元素中氢的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克/升,为水的密度的万分之一。在-252.7℃ 时,可以为液体,密度70克/升,仅为水的1/15。所以氢气可以储存,但是很难高密度储存。
氢气输送也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氢气生产厂和用户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存在氢气输送的需求。按照氢在输运时所处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气氢输送、液氢输送和固氢输送。其中前两者是目前正在大规模使用的两种方式。
高压气态储存
气态氢可储存在地下仓库里,也可装入钢瓶中。为了提高其储存空间利用率,必须将氢气进行压缩,尽可能使氢气的体积变小,因此就需要对氢气施加压力,为此需消耗较多的压缩功。氢气重量很轻,即使体积缩小、密度增大,重量仍然如此。一般情况下,一个充气压力为20兆帕的高压钢瓶储氢重量只占总重量的1.6%,供太空用的钛瓶储氢重量也仅为总重量的5%。
为提高储氢量,目前科技工作者们正在研究一种微孔结构的储氢装置,它是一种微型球床。微型球的球壁非常薄,最薄的只有1微米。微型球充满了非常小的小孔,最小的小孔直径只有10微米左右,氢气就储存在这些小孔中。微型球可用塑料、玻璃、陶瓷或金属制造。
高压气态储存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减压阀的调节就可以直接将氢气释放出来。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即能耗较高。
低温液化储存
随着温度的变化,氢气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将氢气降温,当冷却到-253℃时,氢气就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由气态变成液态,也就是液氢。然后,再将液氢储存在高真空的绝热容器中,在恒定的低温下,液氢就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再发生变化。这种液氢储存工艺已经用于宇航中。这种储存方式成本较高,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不适合广泛应用。低温储存液氢的关键就在于储存容器,因此高度绝热的储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现在一种间壁间充满中孔微珠的绝热容器已经问世。这种二氧化硅的微珠直径在30~150微米,中间是空心的,壁厚只有1~5微米,在部分微珠上镀上厚度为1微米的铝。由于这种微珠导热系数极小,其颗粒又非常细,可以完全抑制颗粒间的对流换热;将3%~5%的镀铝微珠混入不镀铝的微珠当中,可以有效地切断辐射传热。这种新型的热绝缘容器不需抽真空,其绝热效果远优于普通高真空的绝热容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液氢储存罐,美国宇航局已广泛采用这种新型的储氢容器。
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液氢储存必须先制备液氢,将气态氢变成液态氢。生产液氢一般可采用3种液化循环方式,其中,带膨胀机的循环效率最高,在大型氢液化装置上被广泛采用;节流循环方式效率不高,但流程简单,运行可靠,所以在小型氢液化装置中应用较多;氦制冷氢液化循环消除了高压氢的危险,运转安全可靠,但氦制冷系统设备复杂,因此在氢液化中应用不多。
金属氢化物储存
曾经有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在一间部队的营房里,史密斯中士把弯曲的镍钛合金丝拉直,放到工作台上,转过身忙别的事情。过了一会儿,等他再回到台子边,看到刚才拉直的镍钛合金丝又变成原来弯曲的形状了,史密斯中士对此感到很奇怪。
发现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史密斯中士,巴克勒教授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他发现被他拉直的镍钛合金丝又恢复到原来弯曲的形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巴克勒教授走到镍钛合金丝的旁边,看到周围并没有什么异常,他再试了一下看看是不是磁场作用的结果,可是经过检测,周围根本没有磁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他无意中用手摸了摸放金属的台子,发现台子很烫,难道是热量在作怪吗?巴克勒教授决定亲自试一试。他把镍钛合金丝一根一根地拉直,然后又把它们放到台子上,结果和刚才一样。他又将这些镍合金丝拉直放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金属并没有弯曲,还保持原来的样子。也就是说,放在高温地方的镍钛合金丝会恢复到原来弯曲的样子,而放在其他地方的镍钛合金丝没有改变形状。巴克勒教授从而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现象,即合金在上升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它会恢复到原来弯曲的状态。巴克勒教授由此得到一个结论: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力。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力,那么其他金属有没有记忆力呢?巴克勒教授并没有浅尝辄止,放过对其他事物研究的机会。他做了许多实验,最后他发现合金大都具有记忆力。
根据合金的这一特性,近年来,一种新型简便的储氢方法应运而生,即利用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这是一种金属与氢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而将氢储存和固定的技术。氢可以和许多金属或合金化合之后形成金属氢化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会大量吸收氢而生成金属氢化物。而反应又有很好的可逆性,适当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力即可发生逆反应,释放出氢气。金属氢化物储存,使氢气跟能够氢化的金属或合金相化合,以固体金属氢化物的形式储存起来。金属储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受到了重视。
储氢合金具有很强的储氢能力。单位体积储氢的密度,是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也就是说,相当于储存了1000个大气压的高压氢气。储氢合金都是固体,需要用氢时通过加热或减压将储存于其中的氢释放出来,因此是一种极其简便易行的理想储氢方法。目前研究发展中的储氢合金主要有钛系储氢合金、锆系储氢合金、铁系储氢合金以及稀土系储氢合金。
储氢合金具有高强的本领,不仅具有储存氢气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采暖和制冷。炎热的夏天,太阳光照射在储氢合金上,在阳光热量的作用下,它便吸热放出氢气,将氢气储存在氢气瓶里。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起到空调制冷的效果。到了寒冷的冬天,储氢合金又吸收夏天所储存的氢气,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就可以供取暖了。利用这种放热—吸热循环可进行热的储存和传输,制造制冷或采暖设备。此外,储氢合金还可以用于提纯和回收氢气,它可将氢气提纯到很高的纯度。采用储氢合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得纯度高于99.9999%的超纯氢。
储氢合金的飞速发展,给氢气的利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了一种氢能汽车,它使用储氢材料90千克就可以连续行驶40千米,时速超过50千米。
碳材料储存
碳材料储氢也是一种重要的储氢途径。做储氢介质的碳材料主要有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由于材料内孔径的大小及分布不同,这三类碳材料的储氢机理也有区别。活性炭储氢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该材料储氢面临最大的技术难点是氢气需先预冷吸氢量才有明显的增长,且由于活性炭孔径分布较为杂乱,氢的解吸速度和可利用容积比例均受影响。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储氢材料,如果选用合适催化剂,优化调整工艺过程参数,可使其结构更适宜氢的吸收和脱附,用它做氢动力系统的储氢介质有很好的前景。
石墨纳米纤维来自含碳化合物,由含碳化合物经所选金属颗粒催化分解产生,主要形状有管状、飞鱼骨状、层状。其中,飞鱼骨状的石墨纳米纤维吸氢量最高。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主要由碳通过电弧放电法和热分解催化法制得。电弧放电法制得的碳纳米管通常比较长,结晶性能比较好,但纯化较困难。而用催化法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大小比较容易调节,纯化也比较容易,但结晶性能要比电弧放电法制备的差一些。
碳纳米管的孔径分布比石墨纳米纤维的孔径分布更为有序,选用合适的金属催化颗粒和晶状促长剂,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管径的大小及管口的朝向。微孔中加入催化金属颗粒和促长剂,可增加碳纳米管强度,并使表面微孔更适宜氢分子的储存。

㈥ 金属氢化物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储氢容量大,储氢密度大,安全性高

㈦ 无机化合物储氢材料特点

特点:

1、活化容易;
2、平衡压力适中且平坦,吸放氢平衡压差小;
3、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
4、适合室温操作。

储氢材料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最早发现的是金属钯,1体积钯能溶解几百体积的氢气,但钯很贵,缺少实用价值。

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1、气态储氢
气态储氢的 缺点: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态储氢
液态储氢的缺点: 能耗高;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3、固态储氢
固态储氢的优点:体积储氢容量高;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常见储氢材料:
目前储氢材料有金属氢化物、碳纤维碳纳米管、非碳纳米管、玻璃储氢微球、络合物储氢材料以及有机液体氢化物。下面仅就合金、有机液体以及纳米储氢材料三个方面对储氢材料加以介绍。
1、合金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氢气压力下,能可逆的大量吸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原理是金属与氢形成诸如离子型化合物、共价型金属氢化物、金属相氢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等结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氢释放出来。
2、液态有机物储氢材料
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是借助不饱和液体有机物与氢的一对可逆反应, 即加氢和脱氢反应来实现的。加氢反应时贮氢,脱氢反应时放氢, 有机液体作为氢载体达到贮存和输送氢的目的。
3、纳米储氢材料
纳米储氢材料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原有的储氢材料纳米化,还有一种就是开发新的纳米材料作为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纳米化提高储氢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对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连续的能带分裂为分立的能级,并且能级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使得氢原子容易获得解离所需的能量;
(2)纳米颗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电子的输送将受到微粒表面的散射,颗粒之间的界面形成电子散射的高势垒,界面电荷的积累产生界面极化,而元素的电负性差越大,合金的生成焓越负,合金氢化物越稳定。金属氢化物能够大量生成,单位体积吸纳的氢的质量明显大于宏观颗粒;
(3)纳米贮氢合金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氢原子有效吸附面积显著增多,氢扩散阻力下降,而且氢解反应在合金纳米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率增加,纳米晶具有高比例的表面活性原子,有利于反应物在其表面吸附,有效降低了电极表面氢原子的吸附活化能,因而具有高的电催化性能。;
(4)晶粒的细化使其硬度增加,贮氢合金的整体强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强,这对于抗酸碱及抗循环充放粉化,以及抵抗充放电形成的氧压对贮氢基体的冲击大有裨益,并且显著提高了贮氢合金耐腐蚀性。

㈧ 储氢材料概述

Fuel Cell R&D Center
Seminar I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储氢材料概述
报告人: 赵 平
指导教师: 张华民 研究员
Fuel cell R&D center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2004年4月
Seminar I
一,绪言
氢-二十一世纪
的绿色能源
1.1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石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枯竭!!!(科技日报,2004年2月25日,第二版)
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在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威胁地球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的出路何在 -新能源研究势在必行!!!
1.2 氢能开发,大势所趋
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零排放,无污染 ,可循环利用
氢能的利用途径多-燃烧放热或电化学发电
氢的储运方式多-气体,液体,固体或化合物
1.3 实现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
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
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当务之急
车用氢气存储系统目标:
IEA: 质量储氢容量>5%; 体积容量>50kg(H2)/m3
DOE : >6.5%, > 62kg(H2)/m3
二,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气态储氢:
能量密度低
不太安全
液化储氢:
能耗高
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二,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固态储氢的优势:
体积储氢容量高
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
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
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2.1 体积比较
2.2 氢含量比较
三,储氢材料技术现状
3.1 金属氢化物
3.2 配位氢化物
3.3 纳米材料
金属氢化物储氢特点
反应可逆
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
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
Abs.
Des.
M + x/2H2
MHx + H
Position for H occupied at HSM
Hydrogen on Tetrahedral Sites
Hydrogen on Octahedral Sites
3.1 金属氢化物储氢
目前研制成功的:
稀土镧镍系
钛铁系
镁系
钛/锆系
稀土镧镍系储氢合金
典型代表:LaNi5 ,荷兰Philips实验室首先研制
特点:
活化容易
平衡压力适中且平坦,吸放氢平衡压差小
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
适合室温操作
经元素部分取代后的MmNi3.55Co0.75Mn0.47Al0.3(Mm混合稀土,主要成分La,Ce,Pr,Nd)广泛用于镍/氢电池
PCT curves of LaNi5 alloy
钛铁系
典型代表:TiFe,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发明
价格低
室温下可逆储放氢
易被氧化
活化困难
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差
实际使用时需对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PCT curves of TiFe alloy
TiFe(40 ℃)
TiFe alloy
Characteristics:
two hydride phases;
phase (TiFeH1.04) & phase (TiFeH1.95 )
2.13TiFeH0.10 + 1/2H2 → 2.13TiFeH1.04
2.20TiFeH1.04 + 1/2H2 → 2.20TiFeH1.95

镁系
典型代表:Mg2Ni,美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首先报道
储氢容量高
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
放氢温度高(250-300℃ )
放氢动力学性能较差
改进方法:机械合金化-加TiFe和CaCu5球磨,或复合
钛/锆系
具有Laves相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原子间隙由四面体构成,间隙多,有利于氢原子的吸附
TiMn1.5H2.5 日本松下(1.8%)
Ti0.90Zr0.1Mn1.4V0.2Cr0.4
活性好
用于:氢汽车储氢,电池负极Ovinic

3.2配位氢化物储氢
碱金属(Li,Na,K)或碱土金属(Mg,Ca)与第三主族元素(B,Al)形成
储氢容量高
再氢化难(LiAlH4在TiCl3, TiCl4等催化下180℃ ,8MPa氢压下获得5%的可逆储放氢容量)
金属配位氢化物的的主要性能

3.3碳纳米管(CNTs)
1991年日本NEC公司Iijima教授发现CNTs
纳米碳管储氢-美学者Dillon1997首开先河
单壁纳米碳管束TEM照片
多壁纳米碳管TEM照片
纳米碳管吸附储氢: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ies of CNTs and LaNi5 for comparison (data deternined by IMR,RT,10MPa)
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
开口多壁MoS2纳米管及其循环伏安分析
循环伏安曲线
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壁纳米碳管电极循环充放电曲线,经过100充放电后_ 保持最大容量的70%
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电曲线,经过100充放电后 保持最大容量的80%
碳纳米管电化学储氢小结

__
_
纯化处理后多壁纳米碳管最大放电容量为 1157mAh/g,相当于4.1%重量储氢容量.经过100充放电后,其仍保持最大容量的70%.
单壁纳米碳管最大放电容量为503mAh/g,相当于1.84%重量储氢容量.经过100充放电后,其仍保持最大容量的80%.
____
____
纳米材料储氢存在的问题:
世界范围内所测储氢量相差太大:0.01(wt ) %-67 (wt ) %,如何准确测定
储氢机理如何
四,结束语-氢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年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
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
氢能汽车商业化的障碍是成本高,高在氢气的储存
液氢和高压气氢不是商业化氢能汽车-安全性和成本
大多数储氢合金自重大,寿命也是个问题;自重低的镁基合金很难常温储放氢,位氢化物的可逆储放氢等需进一步开发研究,
碳材料吸附储氢受到重视,但基础研究不够,能否实用化还是个问号
氢能之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㈨ 固态储氢相对于气态和液态储氢而言有何优点其基本原理如何

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1气态储氢
气态储氢的
缺点能量密度低不太安全
2液态储氢
液态储氢的缺点
能耗高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
3固态储氢
固态储氢的优点体积储氢容量高无需高压及隔热容器安全性好无爆炸危险可得到高纯氢提高氢的附加值
2.1
体积比较
2.2
氢含量比较

㈩ 将氢气冷凝成液体并储存在储罐中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储氢是氢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低温液化储氢由于其储氢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优点和有哪些不足。
就三种主流的储氢方式而言,高压储氢技术较为成熟,未来将朝着更高压力,更轻质的方向发展,目前在燃料电池车中已有应用,金属氢化物储氢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也表现出巨大潜力,低温液态储氢由于氢液化耗能巨大,且对低温绝热容器性能要求极高,导致其储氢成本昂贵,目前多用于航天方面,绝热技术是低温容器的核心技术。传统的被动绝热技术在低温系统中均有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变密度多层绝热技术目前主要用于航天,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基于低温制冷机技术,通过主动耗能来实现热量转移的主动绝热技术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低温压力容器在选材上要考虑工程材料的低温性能,及材料与储存介质的相容性。
随着氢燃料电池的迅猛发展,对民用氢提出了更大需求,低温液态储氢存在从军工向民用转移的趋势,但目前由于氢液化过程耗能巨大、且液氢储存对容器绝热性能要求极高,导致其经济性很差,氢液化较困难,仅通过被动绝热技术在存储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绝热,浪费不可避免,且有一定危险性,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低导热率,高强度,良好低温性能的材料将不断应用于低温容器中,此外,氢安全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未来氢能取得大规模应用之际,对氢爆炸,泄露相关机理及模型的研究至关重要,如何保障用氢安全则是重中之重。

阅读全文

与储氢合金与液态储氢比有哪些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有卖磨床模具 浏览:111
青海西矿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
余姚去哪里学模具 浏览:707
外架钢管一吨要多少扣件 浏览:168
铬钒钢与铬镍合金钢哪个好 浏览:924
铆钉为什么用低碳钢 浏览:988
隔热断桥铝合金多少钱一平 浏览:744
装饰用的彩钢板怎么安装 浏览:369
不锈钢锅黑印怎么去掉 浏览:399
14mm螺纹钢一吨有多少根 浏览:982
dnf钢铁之臂宝珠叫什么 浏览:706
国内钢筋的直径最大是多少 浏览:38
窗边线条模具怎么用 浏览:122
焊接应力应用是什么 浏览:468
专业电器模具大概多少钱 浏览:117
外架钢管与扣件的比例是多少钱 浏览:977
钢材运输费每公里每吨什么价格 浏览:837
钢板桩机械设备采用什么是 浏览:58
25不锈钢阀门多少钱 浏览:317
彩成不锈钢锅是什么材质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