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铝型材是怎样加工的
整个流程是这样的:熔铸 ,挤压,时效,锯切,深加工,质检,包装,入库。
❷ 铝合金门窗生产流程一般是怎样的
生产流程如下:
1、断料
断料,又称“下料”,是铝合金门窗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的工序。断料主要使用切割设备,材料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并参考门窗施工大样图来确定,要求切割准确;否则,门窗的方正难以保证,断料尺寸误差值应控制在2mm范围内。一般来说,推拉门窗断料宜采用直角切割;平开门窗断料宜采用45°角切割;其它类型应根据拼装方式来选用切割方式。
2、钻孔
铝合金门窗的框扇组装一般采用螺丝连接,因此不论是横竖杆件的组装,还是配件的固定,均需要在相应的位置钻孔。型材钻孔,可以用小型台钻或手枪式电钻,前者由于有工作台,所以能有效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度;而后者是因为操作方便。
钻孔前应根据组装要求在型材上弹线定位,要求钻孔位置准确,孔径合适,不可在型材表面反复更改钻孔,因为孔一旦形成,则难以修复。
3、组装
将型材根据施工大样图要求通过连接件用螺丝连接组装。铝合金门窗的组装方式有45°角对接、直角对接和垂直对接三种。横竖杆的连接,一般采用专用的连接件或铝角码,再用螺钉、螺栓或铝角码固定。
此外,铝合金门窗的组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门窗装饰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损伤。每樘门窗局部擦伤、划伤,不应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
②门窗上相邻构件着色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色差。
③门窗表面应无铝屑、毛刺、油斑或其它污迹存在。装配连接处不应有外溢的胶粘剂。
(由美之选门窗提供)
❸ 铝型材是如何加工出来的
熔铸是铝材生产的首道工序。主要过程为:配料:根据需要生产的具体合金牌号,计算出各种合金成分的添加量,合理搭配各种原材料。熔炼: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手段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铸造:熔炼好的铝液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深井铸造系统,冷却铸造成各种规格的圆铸棒。挤压:挤压是型材成形的手段。先根据型材产品断面设计、制造出模具,利用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圆铸棒从模具中挤出成形。常用的牌号6063合金,在挤压时还用一个风冷淬火过程及其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以完成热处理强化。
不同牌号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热处理制度不同。上色 (此处先主要讲氧化的过程)氧化:挤压好的铝合金型材,其表面耐蚀性不强,须通过阳极氧化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铝材的抗蚀性、耐磨性及外表的美观度。其主要过程为:表面预处理: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型材表面进行清洗,裸露出纯净的基体,以利于获得完整、致密的人工氧化膜。还可以通过机械手段获得镜面或无光(亚光)表面。阳极氧化:经表面预处理的型材,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基体表面发生阳极氧化,生成一层致密、多孔、强吸附力的AL203膜层。封孔:将阳极氧化后生成的多孔氧化膜的膜孔孔隙封闭,使氧化膜防污染、抗蚀和耐磨性能增强。氧化膜是无色透明的,利用封孔前氧化膜的强吸附性,在膜孔内吸附沉积一些金属盐,可使型材外表显现本色(银白色)以外的许多颜色,如:黑色、古铜色、金黄色及不锈钢色等。
❹ 铝合金型材是怎么做的
1、 首先是铝棒铸造:铝锭加热熔化,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镁、硅),由铸造机铸造成一根根直径不同的圆棒。
2、 铝型材挤压:铝棒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达到铝液化的临界点,然后切割、热剪,送挤压机挤压,通过模具挤压出想要的截面形状。然后,淬火,淬火的方式有风冷和水冷。风冷出来的状态就是T5,水冷的状态是T6。
3、 型材挤出后的加工处理:牵引机将型材引出,达到所需长度由热切锯锯断,由移动冷床将型材移至校直机校直。(铝型材刚挤出来的时候是软的)校直后用定尺锯切割,装转运架进入时效程序。
4、 人工时效:把材料放入时效炉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2-3小时,能显著提高铝型材的机械性能,特别是硬度。
5、 表面处理:阳极氧化——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源阳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再表面生成一层致密多孔的氧化膜,然后封孔,铝型材将更加耐磨和耐腐蚀。静电喷涂——利用电流电场的法拉第效应,让粉末涂料微小粒子均匀吸附在材料表面。起到保护铝型材的作用。
经过表面处理的铝型材更加的抗腐蚀、耐磨、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❺ 工业铝型材生产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
工业铝型材是一种以铝为主要成份的合金材料,铝棒通过热熔,挤压从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工业铝型材熔铸是铝材生产的首道工序。
工业型材厂
1配料:工业型材厂根据需要生产的具体合金牌号,计算出各种合金成分的添加量,合理搭配各种原材料。
2熔炼:工业型材厂将配好的原材料按工艺要求加入熔炼炉内熔化,并通过除气、除渣精炼手段将熔体内的杂渣、气体有效除去。
3铸造:熔炼好的铝液在铸造工艺条件下,通过深井铸造系统,冷却铸造成各种规格的圆铸棒。
4、挤压:挤压是型材成形的手段。先根据型材产品断面设计、制造出模具,利用挤压机将加热好的圆铸棒从模具中挤出成形。常用的牌号 6063、6061合金,在挤压时还用一个风冷淬火过程及其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以完成热处理强化。
工业型材厂
信从义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工业铝型材订制方案。满足客户特殊要求 ,并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❻ 铝合金是如何制造的
铝型材的表面是广大客户在选择时,重点检查的部位,但是在生产时,不管再怎么小心,都会使表面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各种铝型材表面问题,是许多生产厂家都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市面上工业铝型材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铝型材,在表面处理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不同铝型材有不同的处理表面处理方法:磨砂面型材:此种型材可以避免光亮的铝合金型材在建筑装饰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光的干扰,它的表面很细腻柔和。但是目前的磨砂型材必须要克服表面砂粒不均匀。多色的表面铝型材:目前单调的颜色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师在装饰上的搭配,新型的不锈钢色,再加上彩色玻璃可以使装饰效果锦上添花。但是这些型材都必须经过化学或机械抛光之后再氧化,效果更佳。粉末静电喷涂铝型材:其特点是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电泳涂漆铝型材:表面光泽柔和,能够抵抗水泥、泥浆酸雨的侵蚀。铝合金铬化处理是铝制品一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增强产品的耐腐蚀性能和涂层的附着力。目前常用的铬化种类有三价铬铬化和六价铬铬化。因铬化膜对环境污染严重,残留的铬化物对人体有害。所以三价铬和六价铬处理将逐步被无铬转化取待。目前的铝合金生产方法主要以熔配法为主。由于铝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能,所以通过锻、铸、轧、冲、压等方法生产板、带、箔、管、线等型材。
❼ 铝型材制造原理是什么
先溶铸,再模具挤压,最后表面处理。
❽ 工业铝型材有什么加工方式
不知道您说的铝材加工是不是挤压加工?我这边有些铝材挤压机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您可以参考一下,
一.铝型材挤压机的工作流程
1.检查油压系统是否漏油,空气压力是否正常。
2.检查传输带,冷床,储料台是否有破损和擦伤型材之处。
3.拉伸前要确认铝型材的长度,在预定拉伸率,即主夹头移动位置,通常6063T5拉伸率为0.5%-1%,6061T6拉伸率为0.8%-1.5%。
4.根据铝型材的形状确认夹持方法,大断面空心型材,可塞入拉伸垫块,但尽量要确保足够的夹持面积。
5.当铝型材冷却至50度以下时,才能拉伸型材。
6.当型材同事存在弯曲和扭拧时,应先矫正扭拧后拉伸。
7.第一根和第二跟进行拉试,确认预定拉伸率和夹持方法是否合适。目视弯曲,扭拧,检查型材的平面间隙,扩口,并口,如不合适要适当进行调整拉伸率。
8.正常拉伸率仍不能消除弯曲,扭拧,或不能是几何尺寸合格时,应通知操作手停止挤压。
9.冷却台上的型材不能互相摩擦,碰撞,重叠堆放,防止擦花。
二.铝型材挤压模具注意事项
1.铝型材截面本身就千变万化,并且铝型材挤压行业发展到今天,铝合金,铝型材截面本身就千变万化,有机身清,强度好等重要优点, 目前已经有许多行业采用铝型材来代替原有材料。 由于部分型材的特殊导致模具由于型材截面特殊,设计和制作难度较大。如果还是采用常规的挤压方法往往难于达到模具额定产量,必须采用特殊工艺,严格控制各项生产工艺参数才能正常进行生产
2.选择合适的挤压机进行生产。进行挤压生产前,型材截面的尺寸,根据型材截面的复杂程度,壁厚大小以及挤压系数来确定挤压机吨位大小,
3.合理选择锭坯及加热温度,对锭坯进行均匀化处理,要严格控制挤压锭坯的合金成分。企业要求铸锭晶粒度达到一级标准,以增强塑性和减少各项异性。当铸锭中有气,孔,组织疏松或有中心裂纹时,挤压过程中气体的突然释放类似"放炮",使得模具局部工作带突然减载又加载,形成局部巨大的冲击载荷,对模具影响很大。
4.优化挤压工艺延长模具寿命,在挤压生产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模具的组织性能,采取适宜的挤压速度。在挤压过程中,挤压速度一般应控制在 25mm/s 以下,当挤压速度过快时,会造成金属流动难于均匀,致使模具工作带磨损加速,合理选择挤压温度,挤压温度是由模具加热温度、盛锭筒温度和铝棒温度来决定的。铝棒温度过低容易引起挤压力升高或产生闷车现象, 模具容易出现局部微量的弹性变形或在应力集中的部位产生裂纹而导致模具早期报废。铝棒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组织软化, 而使得黏附于模具工作带表面甚至堵模 (严重时模具在高压下崩塌)未均匀铸锭合理加热温度在 460-520°C,经过均匀化的铸锭合理加热温度在 430-480°C。
5.挤压模具使用前期必须对模具进行合理的表面渗氮处理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渗氮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在模具服役期间必须进行3-4次的反复渗氮处理,一般要求渗氮层厚度达到0.15mm左右。 模具腔内要清理干净,不可残留碱渣或异物颗粒。一般情况下模具的氮化次数不超过4-5次,要注意的是前期氮化时要经过合适的生产过程方能进行氮化,氮化次数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工作带易脱层。
6.模具上机前工作带必须经过研磨抛光,工作带一般要求抛光至镜面。 模具上机前工作带必须经过研磨抛光,工作带一般要求抛光至镜面对模具工作带的平面度和垂直度装配前要进行检查。 氮化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带抛光的光洁度。模具腔内必须用高压气以及毛刷清理干净,不得有粉尘或杂质异物,否则极易在金属流的带动下拉伤工作带,使挤压出来的型材产品出现表面粗糙或划线等缺陷。
7.挤压生产时模具保温时间一般在2-3小时左右,使用模具时要有与模具相配套的模支撑,模套和支承垫,避免因支承垫内孔过大而导致模具出口面与支承垫接触面太小,使得模具变形或破裂。
8.采用正确的碱洗(煮模)方法。模具卸模后,此时模具温度在 500°C 如果模具温度下 降迅速,模具极易发生开裂现象。正确方法是等卸模后将模具在空气中放置到 100°-150°C 再浸入碱水中。挤压结束后,挤压杆先于挤压筒后退,压余留在挤压筒中,然后挤压筒后退,可同时将模具分流孔中的部分残铝 随同压余拔出,然后再进行碱煮。
9.模具使用上采用由低到高再到低的使用强度。模具使用中期,由于模具的各项性能已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可适当提高使用强度。到后期,模具的金属组织已经开始恶化,疲劳强度,稳定性和韧性经过长期的生产服役已经开始走入下降曲线,此时应适当降低模具的使用强度直至模具报废。
10.加强模具在挤压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维护记录,完善每套模具的跟踪记录,加强模具在挤压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维护记录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