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kpm钢结构设计中的固定铰支座怎样定义
pkpm钢结构设计中的固定铰支座
工程上将结构或构件连接在支承物上的装置,称为支座。在工程上常常通过支座将构件支承在基础或另一静止的构件上。支座对构件就是一种约束。支座对它所支承的构件的约束反力也叫支座反力。支座的构造是多种多样的,其具体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加以简化,归纳成几个类型,才便于分析计算。建筑结构的支座通常分为固定铰支座,滑移支座,固定(端)支座和辊轴支座四类。
(1)滑移支座:垂直方向不能移动,可以转动,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
(2)固定铰支座:可以转动,水平、垂直方向不能移动。
(3) 固定(端)支座
(4)辊轴支座
⑵ PKPM中特殊梁补充定义在什么情况下定义成铰接
铰接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的连接方式,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大家算次梁和主梁连接的地方时,若准确计算那里的弯矩的话工作量太大,就按铰接处理,这时可以理解为次梁梁端可以出现裂缝。后来有了计算机,又有了PKPM,那么就可以让电脑解决了。但是在手算年代留下的习惯还在有些地方延续,主要是因为手算过的工程师现在都做了总工,说得算,呵呵。
其实是否按铰接取决于设计者的意图。你允许这里出现裂缝,那就设铰接,否则不设。比如有的连梁抗剪不够,怎么调整模型都不够,那就把它搞成两端铰接,即为地震时,此梁两端立刻裂掉,对整体结构刚度没有丝毫贡献,即不考虑其刚度。
是否设为铰接其实各有利弊。不设的话计算比较准确,梁端会有弯矩。但一旦梁端出现裂缝(有可能是人为因素,比如野蛮装修),跨中立刻吃紧,会有安全隐患,则还要加大跨中钢筋,造成不必要浪费。而设了铰接,按实际的主梁抗扭刚度来说,次梁梁端就会有裂缝出现,可能会有业主投诉。
我的做法是不设铰接,一半是嫌麻烦(呵呵),一半是怕出裂缝,然后再把跨中加大5%配筋。
你的问题应该是问梁和墙垂直相连吧,我认为和主梁相连是一样的,因为墙的平面外刚度也不大。
⑶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 刚接 和铰接 详细
一、通过弯曲上不同
1、铰接:铰接可自由转动,就是不能承担弯矩,只能抗剪力专和轴力。
2、刚接:弯矩离形心属轴越远的地方,弯矩贡献越大,所以翼缘离形心最远弯矩贡献大。剪应力在形心处最大,所以腹板主要受剪。
二、观察传递对象上不同
1、铰接:铰接则只能传递剪力,起不到传递弯矩的作用。随着铰链的转动受剪,其力主要作用在铰链的中心,使其两端的结构四面受压,能起到很好的分压作用。
2、刚接:刚接能通过钢筋之间力的作用传递弯矩和剪力,依靠弯矩的作用很好的和钢板衔接。使钢板不容易产生破坏,结构裂缝通过钢接聚集到一块,能起到很好的破坏预兆作用,增加安全性。
三、观察构造上不同
1、铰接:铰接则只需腹板有连接构造即可,不需要与钢板有太多的接触面积。因为铰接的材料普遍较容易转动,但因此耐用性与刚接相比稍差。铰接如为H型钢则只需腹板有连接构造即可。
2、刚接:钢结构刚接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需有连接构造,连接面积相对较大。一般采用搭接的方法将钢筋配置在一起,使结构更具稳定性。刚接如为H型钢则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需有连接构造。
⑷ pkpm怎么人工干预设定铰接端或刚接端
satwe默认的是刚接,如果要改为铰接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里面定义,特殊柱、特殊梁里面有~~最后祝你成功~~~
⑸ pkpm里将板与梁定义为铰接,施工中是如何实现此定义的呢那为什么还在支座处设置负筋呢
你这个问题提得不错。确实设计计算是和实际情况不一致的。
如果按照铰接设计,那么支座处确实不需要布置很多钢筋,按照旧规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新版还未出),铰接支座的钢筋长度只需要达到短跨的1/7,而不是一般的1/4。这种钢筋的作用无非是加强一下抗裂的性能,对于受力其实已经不考虑了。而新的混凝土规范GB50010-2010中是要求上部钢筋直接根据负弯矩图来配筋,这限制就更加小了。
但是呢,实际工程中习惯还是按照短跨的1/4长度配置支座筋,这是一种偏向于安全的设计,并且对于挠度和裂缝的控制更好一些,只是会多放置一些钢筋,除了浪费一点,并无其他不妥。当然你依照规范和手册的做法也是安全可以的。
反过来说,如果明明不能达到完全刚接的,却偏要按照刚接计算,那就不好啦,尤其是裂缝和挠度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通常都把非连续板设置为铰接,就是这个原因了。
⑹ pkpm钢框架结构建模如何实现梁柱铰接
在satwe,的接PM生成satwe数据里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可以定义铰接~
⑺ PKPM中如何定义梁柱的刚接和铰接
刚接指构件与构件之间既能传递垂直和水平作用,又能传递转动力矩的连接方式。刚接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力、水平力和弯矩。
铰接,指用铰链连接。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人们常见的门扇和门框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们是不可以分离的,但它们还是可以具有有条件的相对运动。
这主要是连接它们的铰链使它们具有门扇和门框的运动特点的。后来人们就把具有门扇和门框的运动特点的连接叫做铰接。铰接在力学分析中以及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7)pkpm钢构怎么定义刚铰接扩展阅读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理想刚接边界条件下支撑受力性能
1、内核构件无外伸段及无加强段
外围约束构件处于被动受力状态,仅与内核构件发生侧向接触之后才发挥作用。刚接边界条件下内核构件端弯矩的存在,使得内核构件与外围约束构件的接触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外围约束构件受力状态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2、仅有外伸屈服段的构件
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3 个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承载力,而具有相同几何尺寸的两端铰接模型则发生外伸屈服段破坏或因端部附加偏心距过大而出现整体破坏,说明刚接边界条件能有效防止外伸屈服段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对防屈曲支撑整体受力性能更为有利。
⑻ 在钢结构工程中,什么叫刚接什么叫铰接二者分别适用那类节点或什么结构部位回答的越详细越好!
1、刚接是指构件与构件之间既能传递垂直和水平作用,又能传递转动力矩的连接方式内。刚接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容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力、水平力和弯矩。
适用部位:外围约束构件处于被动受力状态,仅与内核构件发生侧向接触时;仅有外伸屈服段的构件时用。
2、铰接,指用铰链连接。具有门扇和门框的运动特点的连接叫做铰接。铰接在力学分析中以及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适用部位: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
(8)pkpm钢构怎么定义刚铰接扩展阅读
铰接的应用:
1、建筑上: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2、公交车上:铰接公交车有16m长和18m长,著名的铰接公交车生产厂商有青年客车,宇通客车,海格客车及黄海客车等。大多数铰接车采用后置引擎全承载布局,少数采用前置布局,极少数采用中置布局。
⑼ PKPM设计框架结构梁什么情况可以定义成铰接
一般都不点铰接,但如果你在计算时出现梁配筋图VT超限及抗扭超限,也就是钢筋红了,而且注明是VT,这时你就需要在次梁上点铰接。
还有就是梁的一端在柱子上,一端在主梁上,这种情况可在主梁那端点铰接,我的经验是红了才点,不红就不点
⑽ 用PKPM设计钢结构基础的时候,分为刚接和铰接,刚接有一段混凝土短柱,刚接是怎么设计的
插入基础完全可以,干嘛要郁闷呢?这种做法称为埋入式刚性柱脚。
而有一段短柱的刚接,称为外包式刚性柱脚。
这两种做法都是比较可靠的刚接柱脚,有条件的话应该尽量选取这两种做法之一。
不过这两种做法也不是随便做的,有其构造要求。
相对而言外露式柱脚做成刚接的话节点刚性偏弱一些,不适宜做大型柱脚。外露式比较适合作为铰接的形式。
关于各种柱脚构造做法,见图集《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01SG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