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米发糕是哪里的小吃
大米发糕是福建一带的特色风味名吃,主要材料有大米粉、面粉等,辅料有白糖、泡打粉、酵母、温水、色拉油等,属于闽菜系。
做法一
编辑
制作步骤:
1、大米粉适量白糖加冷水调成稀糊状,粉水比例为1:2。
2、隔水加热,其间要不停的搅动,至到米糊出现颗粒状的形态时即可。(不要加热的太过太干,那样发酵时不容易膨胀,口感较干较紧)
3、少许酵母粉用温水调开,米糊温度降到不烫手时,将酵母水调入调匀,倒入容器中密封发酵,天气热的话大概发五个小时就好了,看到米糊的体积变大,表面有好些鱼眼泡时基本就可以了。
4、面上洒熟芝麻,开水上锅,大火蒸25-30分钟即可。
做法二
编辑
食材明细:
大米粉适量、面粉适量、泡打粉适量、酵母适量、温水适量、白糖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大米粉与面粉以1:1的比例与泡打粉以及白糖混合,放
② 马拉糕是哪里的小吃,怎么做味道才是最正宗的
马拉糕,教你几个步骤,做出最传统的味道马拉糕传入广东之后,因为口感独特,被广东人喜爱,并做了一些改进,甚至成了传统的广式茶楼点心,而香港的港式马拉糕,又叫做古法马拉糕,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还是沿着古法制作。
说了那么多,还不知道马拉糕到底怎么做?
小编现在就告诉大家马拉糕的古代制法。
古法制的马拉糕,主要材料是面粉、牛油、鸡蛋、猪油,以及酵母,混合过后经过发酵,再放到蒸笼里蒸熟。
经过发酵后的马拉糕呈金黄色,但一般经过大约三天左右的发酵时间,马拉糕就会变成深褐色,这时放到蒸笼去蒸,才能做出大家都喜欢的那种蓬松的质感。
古代制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只是历时比较久,但是为了能够吃到好吃的马拉糕,多等一下也是可以的啦。
③ 定胜糕哪里的味道最正宗啊
定胜糕是杭州的味道最正宗。
南宋定胜糕始于宋代,千百年来一直为杭州城人民所喜爱。定胜糕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定胜糕的颜色绯红,这其中还有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岳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预示着凯旋。
做法步骤
主料:
粳米 600克、 糯米粉 400克。
调料:
红曲 5克、 白砂糖 200克。
做法:
1.将粳米粉,糯米粉放入盛器,加红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匀,让其涨发1小时。
2.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④ 成都蒸蒸糕怎么制作
1、准备100g低筋面粉,3g泡打粉,15g白砂糖,盐1g,按重量称好,牛奶110ml,枣2-3个洗净。
⑤ 台州特色小吃蒸糕的集体做法
材料
鸡蛋6个,白糖250克,水40毫升,蛋糕粉(高筋面粉)215克,发酵粉2克,杏仁精8毫升,精制细砂糖粉40克,做糖霜用
做法
1.在烧热的水上架好大的竹制蒸笼或蒸蔬菜的蒸锅,
大小要足够放得下烤蛋糕用的直径为22-23厘米的烤盘。在烤盘底部铺上蜡纸。
2.把蛋白蛋黄分开,将蛋黄放在一个大碗里,加糖和水。然后倒进电动搅拌器中速搅拌到体积增加3倍。将面粉和发酵粉搅拌均匀后用筛子筛到搅拌好的蛋浆里,轻轻包裹,
最后加杏仁精搅拌一下。
3.将蛋白在一个干净的碗里搅到稠,
但不干,然后包裹到蛋黄做的胚上。将面团放到准备好的烤盘里,边缘揉捏平滑。在料理台上敲敲烤盘以排出多余气泡。
4.将烤盘放到蒸笼/蒸锅里,上面盖上干净的厨用巾,然后盖锅盖。毛巾会吸收水蒸气防止滴水到蛋糕上。蒸20分钟左右;或用牙签插到蛋糕中心再拿出来,如果牙签不沾渣就说明蒸熟了。拿出来在金属架上冷却,最后洒上糖粉即可。
⑥ 无锡的特色小吃是什么啊
小笼馒头
无锡小笼馒头,是无锡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制作、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香,秋冬时,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三鲜馄饨
三鲜馄饨起源于无锡县东亭乡民间,后逐步发展为无锡传统名点。馄饨以鲜肉、开洋、榨菜制成馅心,故称“三鲜”。并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丝为佐料。皮薄、馅多、汤鲜的三鲜馄钝,是无锡最受市民喜爱的大众化点心。
油豆腐干
油豆腐干,无锡传统小吃。将老豆腐用刀切成一厘米厚,逐块放入油锅煎成金黄色,盛入碗中,用剪刀剪碎,浇上熟酱油、甜面酱、葱末、姜末、白糖等佐料即可食用。此小吃香气诱人,外脆内嫩,颇受市民喜爱。
萝卜丝饼
萝卜丝饼是无锡风味小吃。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萝卜洗净刨成丝,用少许食盐略腌后,挤去水份,放入葱末拌匀。另用面粉和冷水调成浆湖状,再用白铅皮做成的随圆形模勺,底层铺满粉浆,放入萝卜丝,再用面浆封面,放入油锅内煎成金黄色脱模即成,食时美味可口。
酒酿圆子
酒酿圆子在无锡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白糯米粉用热水拌和搓韧,切成小方块,用扁筛滚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圆子。另将酒酿捣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将煮熟的圆子连汤盛于碗中即成。酒酿圆子软糯香甜,是老年市民的可口小吃。
四色汤圆
四色汤圆,是无锡传统名点。它选用上白元七成、上白梗三成,用清水淘净浸入水内,然后带水磨成水粉,装入布袋内用石块压去水份,揉和搓匀,再包入鲜肉、菜猪油、芝麻、豆沙等馅心。吃时下沸水煮熟即可,软韧滑爽,馅味鲜洁。
牛肉线粉
牛肉线粉亦是无锡的特色风味小吃。将牛肉切成薄片后,加入淀粉、黄酒、精盐和味精拌匀,待锅里水滚后,先放牛肉片,盖上锅盖略滚即加入用开水发好的粉丝,盖上锅盖煮五分钟左右,开盖加精盐、味精后再烧沸,盛入汤碗,淋上麻油即可。
糖芋头
糖芋头,无锡传统名点。创制于一八五八年,它选地方产的上等芋头的芋籽,去皮、洗净、放碱,烧至芋籽呈紫红色时再转为火焖,放入红塘和甜桂花,煮沸即成。具有芋艿酥烂、色泽鲜红,甜汤鲜洁、香味四溢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应时小吃。
玉兰饼
一八五○年由无锡『孙记糕团店』创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而得名。此饼选用糯米粉加开水揉和摘成小块,做成饼坯,包入菜猪油、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放入平底锅用油煎烙,呈金黄色,外皮香脆,内壳软糯,甜咸适口,香味诱人。
豆腐花
豆腐花是无锡传统小吃。它将豆腐花制作在大口坛内,边卖边烤,既嫩又热。食时,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成为无锡老少风味小吃。
梅花糕
梅花糕,无锡风味小吃。它选用上等面粉,酵粉和水拌成浆状,注入烤热的梅花模具,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玫瑰等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烤熟即成。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银丝面
银丝面是无锡特色名点之一。它选用精白粉,放入鸡蛋,经过糅合,轧成面条,用肉骨头、鸡肉吊汤。银丝面色白似雪,条细似弦,汤清味鲜,柔滑软爽,美味可口,是市内外顾客喜爱的点心。
方 糕
方糕,无锡名点。一九四三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再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春 卷
春卷是无锡时令小吃。它用上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平底锅中摊烙成圆形皮子,然后将制好的陷心(肉末、豆沙、菜猪油)摊放在皮子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春卷皮薄酥脆、馅心香软,别具风味,是春季的时令佳品。 一块大洋 吃个崇安寺崇安寺是老无锡心目中的“市中心”,它既是一个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商业中心。说它是商业中心,最明显的表征反映在吃上,尤其是小吃的繁盛,体现了传统商业文化的发达程度。
清代咸丰和同治年间,崇安寺先后两次火灾.大部分寺院被焚毁。光绪元年{1874)县令廖纶为恭维皇帝,特在此建造“圣谕亭”.亭内供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牌位.空地上陆续出现了卖拳头的伤科、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说滩簧、变戏法的民间艺人.吸引了城乡过客沓至围观,许多摊担小吃和饮食店铺应运而生,云集成市,成为名闻遐迩的”皇亭小吃”。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崇安寺小吃已经极一时之胜了。1935年1月23日《锡报》曾开辟“小吃专”号副刊,苏醒吾在《吃在寺里》一文中就将崇安寺与上海的满庭芳和城隍庙、法租界宝裕里、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北平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济南的大名湖相提并论了。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摊担创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当时号称著名的摊担至少有22家:龚长山的八宝饭、莲子羹、藕粉和绿豆汤.孙纪泉的油豆腐、线粉、血汤和豆腐肉圆子.钟良卿的五香排骨、爆鱿鱼和雪蒸糕,尤同福的酒酿棉子团和元宵,丁都根的牛肉汤、牛肉线粉汤和冷拌面,丁阿六的鸡肠线粉汤.汤宝林的鸡鸭血线粉汤,周伯荣和林阿三的五香梅花糕,宦伯清的油酥饼,李志的羌饼和高庄馒头,三姑娘的牛肉,许金宝的糖粥,王阿梅的糖烧芋头,阿荣爷的宁波汤团,根大的豆腐花,夏纪荣的豆腐浆.殷关宝的清油豆腐干,李林宝的熟面摊,姚金荣的生煎馒头,姚金昌的大饼油条,祝公兴的小笼馒头,大三元的白粥。
老报人孙云年先生有篇《崇安寺小吃剪彩》刊登在那期的”小吃专号”副刊上,他记述道:
“本邑崇安寺,几乎全部给小吃摊头,占了整个的场面,每天年后,如果在那里经过,在顺风的空气中,会有一阵阵甜酸的香味,扑入鼻孔,不由得使人馋涎欲滴!崇安寺的小吃摊头,外表瞧去,七横八落,俯拾即是,内里他们是各有阶段,谁也不能侵犯疆土,要如像这许多小吃摊的各守秩序,世界大战,一定永远不会爆发。信步走入这小吃纷陈的崇安寺,眼瞧着许多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究竟吃了哪一件好?一时有使人左右为难之感!甚至有人吃了甜的,再吃咸的,好得一块大洋,能够吃个崇安寺”
据锡报调查,崇安寺当时有各类摊担29个,其中甜粥摊,汤团1摊、牛肉汤2摊、五香排骨1摊、鱿鱼1摊、鸡鸭血汤1摊、油豆腐线粉4摊、梅花糕1摊、八宝饭1摊;酒酿圆子1摊;咖喱鸡鸭汤1摊、豆腐浆1摊、小笼馒头1摊、百叶结2摊、熏猪肠1摊、荤汤豆腐花5摊。店多成市,各家摊担为了拉生意,都视主顾为衣食父母,生意不分大小,总是笑脸相迎,还送点心进茶馆浴室,方便客人。夜市一般做到晚上散书场散戏馆才打烊。摊担与摊担之间还要”别苗头”,甚至为达到挤垮别家而”斗气“。如姚金昌与徐福根两个饼摊,今天你比我做得大,明天我做得再大一点,弄得大饼蛮蛮大。大三元粥摊与新生粥店大竞争更突出,大三元最后以”米涨粥不涨。奉送粥莱”招徕生意.硬把新生粥摊挤垮了。摊担按照时令和风俗习惯,还经常更换经营品种,有的摊担主为了提高技术和翻新花样,还特地到苏州上海去尝新偷艺:使崇安寺小吃长盛不衰。在当时的崇安寺周围,还有王兴记馄饨店、菜根香素面素斋店、鲍锡初、高顺兴面店、万华楼、刘正兴等家常便饭店、六芳斋点心店,还有迎宾楼、聚乐园、乐和园等菜馆与升泉园、三万昌、听松院、孙记、王和轩等茶楼,整个崇安寺地区店多摊多:再加上走江湖卖艺的,各种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崇安寺繁盛归繁盛,小吃摊担的生计却很艰难。在此地摆个摊担卖卖小吃,也要有”路子”。认识了区公所里的人才能领得到执照,平时也有得照应。摊担逢年过节也要向上面送礼送钱”孝敬”。若得罪了管事的或地痞,就叫你摊头摆不牢。小吃摊担一般都是摊主自己操作.子女帮忙做下手,营业虽好.但本短利薄,很难维持,有的摊担因为靠高利贷作本,往往每月仅可糊口,付利息而已。
解放初期,由于政府对菜馆进行“转化”,部分菜馆关张,有些人员流散出来摆摊谋生.崇安寺小吃也破格增多起来,仅面摊就达到12家之多。后来小吃摊担成立了合作店,到1958年崇安寺菜场升格为国营副食品商场,摊担小吃也进入商场了。
⑦ 钵仔糕是哪里的特产
钵仔糕,是广东省的地方特色传统糕点之一。
其主料是粘米粉或澄粉、木薯淀粉,以爽滑可口、口味丰富著称。
钵仔糕可以分成两大类:老式钵仔糕和水晶钵仔糕。老式钵仔糕在以前比较多,多见的是水晶钵仔糕。
⑧ 请教成都小吃高人,本人想购买一套蒸蒸糕制作模具,求教哪里能买跪谢啊!!!
你好!我想问一下你要买的冲冲糕的模具有没有买到.如果买到了麻烦你告诉我一下在哪里可以买的到?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