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G滑块可以天地侧出吗
可以的,不过要尽量避免。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根据滑块的大小和行程结合注塑机参数,看量产方面有没有有什么影响。确定好之后,要注意:一、天侧的滑块必须以弹簧、限位夹、限位块等保证滑块的开模定位问题。二、地侧滑块也要保证限位(要求比天侧简单),还有模具底部不要忘了设计模脚。
B. 模具上环保标志图案怎么刻上去
零件上凸字---电极刻凹字,放电加工。
零件上凹字---a.雕刻机或CNC直接雕刻 b.激光雕刻
C. 塑胶模具的天地侧是什么意思
天地侧的划分是以模具放在注塑机上来说,模具装在注塑机上,则上侧为天侧,下侧为地侧
再补充一下:1、在工作人员操作的一侧叫操作侧,另一侧也就是背离操作者的一侧叫做非操作侧或背操作侧
2、水路的进出一般不能做在操作侧,为了安全(有的模具接热水,如果爆管会烫伤人)和操作者方便;水路进出一般在非操作侧,其次是地侧;水路进出放在天侧也不可取,因为如果有漏水会流到模具分型面,增加注塑次品率。不可避免的话就在天侧加导流槽,让水通过导流槽流出
3.如果模具有热流道的话,则热流道线槽一般在天侧,有要求在非操作侧的但不多
4.滑块一般在天侧也不可取,不可避免的话就把天侧的滑块加大滑出距离,如果滑块用斜导柱滑出,则滑块需增加滑块弹簧并预压够大、油缸滑出的话则油缸尽量加自锁机构,防止卸荷导致滑块滑落,有位置的话尽量加滑块弹簧双保险
D. 请教塑胶模具 滑块在天地侧时 ,用斜导柱好,还是油缸好(滑块比较大)
塑胶模具用滑块还是斜导柱参考依据是滑块的行程,行程小的用斜导柱,大的用油缸,它跟滑块的大小没有关系。
E. 老师,何为模具的天侧,地侧,操作者侧,反操作者侧
你的这个说法,干了这么多年,还是都一次有这么个说法。对于安装在注塑机上的注塑模具来说,我想天侧应该就是模具的上表面,地侧应该就是模具的下表面,操作者侧应该就是靠近操作者的模具侧表面,反操作者侧应该就是操作者侧的对面。
F. 模具中天侧,地侧是指哪里
天侧是安装在注塑机朝上的那一面,基准角对面,地侧基准方向面安装在注塑机朝下的一面
G. 模具中清角,逃角,避位是什么意思
1、清角指的是清楚零件上的R角,C角。以便需要光面之类的处理。
2、逃角正好相反就是不允许零件上存在尖边,包括螺丝沉孔的边都不许倒R角或者C角。
3、避位:模有一凸台。同它相邻或相连的铁板就要做空。
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7)模具天地侧有什么标志扩展阅读:
模具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注意事项
1、几何形状设计,设计时,经常要综合考虑尺寸稳定性及表面质量。例如,制品设计和尺寸稳定性要求采用阴模(凹模),但是表面要求光泽度较高的制品却要求使用阳模(凸模),这样一来,塑件订购方会综合考虑到这两点,以使制品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生产。经验证明,不符合实际加工条件的设计往往是失败的。
2、尺寸稳定,在成型过程中,塑件与模具接触的面要比离开模具部分的尺寸稳定性更好。如果日后由于材料刚度的需要要求改变材料厚度,可能导致要将阳模转换为阴模。塑件的尺寸公差不能低于收缩率的10%。
3 、塑件表面 ,就成型材料能够包住的范围而言,塑件可见面的表面结构应在与模具接触处成型。如果可能的话,塑件的光洁面不要与模具表面接触。就像采用阴模制造浴盆和洗衣盆的情况。
4、修饰, 如果使用机械式水平锯锯掉塑件的夹持边,在高度方向上,至少要有6~8mm的余量。其他的修整工作,如磨削、激光切削或射流,也必须留有余量。刀口模切割线间的间隙最小,冲孔模修整时的分布宽度也很小,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模具
H. 各位,请问模具天地侧是否会对产品单重造成影响
你应该知道一个塑胶件的大小、质量取决它的体积及塑胶密度M=Vp
所以在一套一模多穴的模具中,假如天地侧的穴号行腔是一样大的,注塑出来的产品单重问题可忽略不计!
如果产生单重相差过大,说明模具天地侧的穴号在加工中有精度不佳及误差过大导致行腔体积不一致造成的。
I. 模具天侧面的区分
第三部分 注射模的结构设计3.1 浇注系统设计所谓注射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的通道.其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满塑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因此,浇注系统十分重要。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浇注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塑件的外观,物理性能,尺寸精度,成型周期等.设计浇注系统时,应将流道设计的尽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Ra值为0.8μm~1.6μm。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造应塑料的工艺性;②排气良好;③流程要短;④避免料流直冲型芯;⑤修整方便,保证塑件外观质量⑥防止塑件变形⑦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容积也尽量少,这样即能减少塑料耗量,又能减小所需锁模力.⑧浇注系统的位置尽量与模具的轴线对称,浇注系统与型腔的布置应尽量减小模具的尺寸。 3.1.1 主流道衬套设计主流道是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是熔体最先流经模具的部份。按主流道的轴线与分型面的关系,浇注系统有直浇注系统和横浇注系统。该塑件成型的注射机为卧式,其主流道轴线垂直于分型面,位于模具中心线上,属于直浇注系统。它与注射机喷嘴的轴线重合,以利于浇注系统的对称布置。此模具的主流道设计在模具的浇口套中。为了让主流道凝料能从浇口套中拔出,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设计如下:根据手册查得xs-zy-500型注射机喷嘴的有关尺寸:喷嘴球径Sr=18mm喷嘴孔径d=�0�45mm主流道球径、小端孔径比喷嘴球径、孔径大(0.5~1mm)主流道球径取SR=18.5mm主流道小端孔径取d=�0�45.5mm锥度a取a=5o主流道长L=35mm要考虑到在注塑过程中,为了能充分保压以及补缩,主流道部分的塑料应最后固化。其浇口套是镶嵌在定位圈上,它们之前采用H9/f9的配合,其浇口套与模板间的配合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浇口套的材料采用的是碳素工具钢T8A或T10A制造,热处理淬火硬度为50~55HRC。3.1.2 分流道设计分流道设计要点:1.在保证足够的注塑压力使塑料熔体能顺利的充满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截面积与长度尽量取小值,分流道转折处应以圆弧过度。2.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的末端应开设冷料井。对于此模来说在分流道上不须开设冷料井。3.分流道的位置可单独开设在定模板上或动模板上,也可以同时开设在动,定模板上,合模后形成分流道截面形状。4.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度。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这一段塑料熔体流动的极短通道。在分流道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小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流道的容积。表面粗糙度一般取1.6um左右,不需要很低。该塑件的体积比较大,但形状不算太复杂,且壁厚均匀,可考虑采用多点进料方式,缩短分流道长度,有利于塑件的成型和外观质量的保证。根据零件分析选择截面是半圆形的分流道,查有关手册得: 分流道直径d=�0�473.1.3 浇口的设计根据分析零件结构及塑料成型性能和浇口的分析比较,确定成型该塑件的模具采用点浇口形式。可得采用点浇口,并多料口进料浇口长度L=2mm锥角a=20 o圆弧半径R=2mm d=nk 式中 A:塑件的表面积 N塑件的材料系数 K塑件厚度函数系数 N=0.6 K=0.272 通过PRO/E测量塑件的表面积A浇口直径d= �0�41.5mm冷料井设计冷料井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处于分流道末端,其作用是接受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的凝料拉出。冷料井的直径宜大于大端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基于本次设计的模具,可采用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井,这类冷料井的底部由一个拉料杆构成。拉料杆装于型芯固定板上,因此它不能随脱模机构运动。利用球头形的拉料杆配合冷料井。3.2 排气系统的设计排气系统对确保制品成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排气方法以下几种:① 利用排气槽。排气一般设在型腔最后被充满的部位,排气槽的深度因塑料的不同而异,基本上是以塑料不产生飞边时所允许的最大间隙来确定。② 利用型芯、嵌件、推杆等配合的间隙或专用排气塞来排气。③ 有时为了防止制品在顶出时造成真空
J. 模具中天侧,地侧是指哪里
你好!
天侧是安装在注塑机朝上的那一面,基准角对面,地侧基准方向面安装在注塑机朝下的一面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