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给水管径计算公式
标称管径DN的单位mm(毫米)、流速u的单位m/s(米/秒)、流量q的单位m3/h(立方专米/小时)属。
给水允许流速u:DN≥500时,u为0.5~1.5m/s、DN<500时,u为1.5~3m/s。
管径计算公式:
d=18.8×[(q/u)^(0.5)]=18.8×[sqrt (q/u)]
根据d的数值选择与其最接近的标称管径的给水管。
(资料引自《简明管道工手册》,P.54~55)
例如
若流量q=5 m3/h、流速u=2.6 m/s。
按公式计算得 d=26.07mm,
可选择DN25的管道。
⑵ 给水管径计算公式如何理解
管径计算公式:
d=18.8×[(q/u)^(0.5)]=18.8×[sqrt (q/u)]
例如
若流量q=5 m3/h、流速u=2.6 m/s。
带入公式计算 d=18.8×[(5/2.6)^(0.5)]=26.0709=26.07mm,
可选择DN25的管道,计算结果应该没有问题!
⑶ 给水水管管径计算公式和泵扬程的选择
这个肯定有计算公式,
流量根据用户的每户的用水点情况,根据用水当量统计,
扬程根据最不利用水点高度加上局部损失、延程损失及富裕水头可得
根据流量扬程,根据你想选择的水泵,可选择合适的型号,就可以知道水泵功率
管径根据经济流速可得:计算公式:
管径:DN=[4Q/(V×3.14×3600)]0.5×1000,
式中:Q:为水泵流量m3/h,
V:水流速度m/s,
DN:管道公称直径mm
追问
水的流速怎么知道?
回答
水的流速一般按照经济流速计算:
管径(mm) DN<250 250≤DN≤1000 1000≤DN≤1600 DN≥1600
进水管流速(m/s) 1.0~1.2 1.2~1.6 1.5~2.0 1.5~2.0
出水管流速(m/s) 1.5~2.0 2.0~2.5 2.0~2.5 2.0~3.0
追问
流量30吨/小时的话,管径是多大?麻烦按上面写的公式详细计算一下。谢谢了
回答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流量30吨/小时的话,管径在DN<250,所以进水管流速(m/s) 1.0~1.2
出水管流速(m/s) 1.5~2.0
可选择进水流速:1.2m/s;出水流速:2.0m/s。
计算进水管径:DN=[4Q/(V×3.14×3600)]0.5×1000=94mm,最小选选DN100
同样出水管径最小选DN80
⑷ 供水设备流量和扬程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没有公式
肯定有计算公式,
流量Q(m3/h)计算
Q=[(m×q)/t]×K
即:最大每小时流量(m3/h)
={【(用水人数×用水标准)】/(用水时间×1000)}×小时变化系数
K——变化系数(一般为1.5-2.5)
q——用水标准(华南一般采用300升/人.日;高级住宅采用400升/人.日)
t——用水时间(一般采用12小时/日)
m——用水人数(一般一户按4-5人计算)
1000——升与m3/h之间的单位换算率
扬程
扬程H(m)计算
建筑层数:1,2,3,4,5,6,7,8,9...
最低水压:15,19,23,27,31,35,39,43...每增加一层扬程增加4米
说明:建筑物所需有效供水压力减除市政供水或外来水压即为设备的扬程。
验证流量
在保证计算不出错的情况下,若计算出的流量小于自来水管道流量即计算正确。
--------------------------------------------------------------------------------
案例演示
某城市小区,共有8栋楼每栋15层,楼房标高67米,每层8户,自来水管道压力为0.15-0.35MPa,市政工程水管管径为DN250。求该小区的最大供水量和扬程?
1.流量Q的确定
Q={(用水人数4×8栋×15层×8户×小时变化数2×华南用水标准300L/人)/时间12小时}÷进率1000
Q=192m3/h,取整为Q=200m3/h
2.扬程H的确定
小区市所需水压力H=67米,减去市政管道压力0.15MPa=15米
最终设备所需扬程为H=67-15米=52米,取整扬程=60米
3.验证水量是否高于市政供水量
按照GB50015-2003《国家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取1.0-1.5m/s,此处去V=1.2m/s
故市政管道流量Q=πr×r×V=3.14×0.125*0.125*3600=212m3/h
由此,市政供水量大于小区所需供水量,选型合理。
⑸ 给水管道管径计算公式
给水管道管径计算公式为D=((4V)/(πu))^1/2。
根据流量计算公式流量=流速x横截面积来计算给水管道管径。
设给水管道的管径为D(单位:米),那么水管的横截面积S=π*(D/2)^2。
设给水管道中流体的流速为u(单位:米/秒),管道的流量为V(单位:立方米/秒)。
那么根据流量计算公式流量=流速x横截面积,即流量V=u*S=u*π*(D/2)^2,
换算就算可得管径D=((4V)/(πu))^1/2。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封闭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体量,又称瞬时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段管道的流体的体积,称为该横截面的体积流量。简称为流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立方米每秒,则流量的方程为:Q=Sv=常量。其中S为截面面积,v为水流速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流量
⑹ 写出确定给水系统的供水压力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项的含义。
一般民用供水系统中的供水压力是这样确定的;楼层为二楼以下时0。12MP、往后每加一层加0。04MP就可以了。如7层楼的供水压力就为0。32MP。
⑺ 给水管道水量计算公式
Qh=mqKh/3600T。
式中 Qh—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给水流量),L/s;
m—用水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等;
q—生活用水定额,L/(人·d),L/(床·d)或L/(人·班)等;
Kh—小时变化系数;
T—用水时数,h。
(7)给水模具公式怎么算扩展阅读
管道的压力规定:
(1)PVC-U给水管道所示的压力均表示为公称压力,用Mpa表示,1Mpa≈10kgf/cm2即管材在20℃条件下,输送介质的工作压力。但随着介质的温度的升高(不得输送>50℃的介质)工作压力随之减小,这从客观上在选择给水管道须考虑足够的压力的安全系数。
(2)给水管材的公称压力规定为:0.6Mpa、0.8Mpa、1.0Mpa、1.25Mpa、1.6Mpa等5种。
(3)同等规格管材的公称压力的大小一般以管材的壁厚来划分。
(4)每个压力区的最小口径的管材规定为:0.6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63mm,0.8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50mm,1.0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40mm,1.25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32mm,1.6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20mm和25mm。
(5)给水管材的公称压力一般为1.6Mpa,且与各种压力的管材相配套。
⑻ 给排水管径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管径计算公式:d=18.8×[(q/u)^(0.5)]=18.8×[sqrt (q/u)]
⑼ 给排水管径的计算公式
管径计算公式:d=18.8×[(q/u)^(0.5)]=18.8×[sqrt(q/u)]
排水管主要承担雨水、污水、农田排灌等排水的任务。回排水管分为塑料排水管、混凝答土管(CP)和钢筋混凝土管(RCP)。
排水管排水管规格有管内径DO(100mm--3000mm),长度LO(1m--20m)压力指数,Ⅰ级Ⅱ级Ⅲ级口径分为:平口、企口、承插口、双插口、钢承口。
(9)给水模具公式怎么算扩展阅读
管道的压力规定:
(1)PVC-U给水管道所示的压力均表示为公称压力,用Mpa表示,1Mpa≈10kgf/cm2即管材在20℃条件下,输送介质的工作压力。但随着介质的温度的升高(不得输送>50℃的介质)工作压力随之减小,这从客观上在选择给水管道须考虑足够的压力的安全系数。
(2)给水管材的公称压力规定为:0.6Mpa、0.8Mpa、1.0Mpa、1.25Mpa、1.6Mpa等5种。
⑽ 模具设计常用到的数学公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