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压铸模具顶针经常断的问题
铝合金压铸模具的话,顶针断了一般都会卡死在模芯的顶针孔内,不能用敲打的方式来取出。如果缺少这根顶针产品还可以出模并且不变形的话,应急处理方法就是用角磨机打磨断针,继续生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线切割的方法,在断针主割一圈,比如8毫米的顶针割6毫米的孔,就可以很轻松地打断针敲出来。
2. 压铸机顶针顶不出是怎么回事
如果压铸机的顶出油缸有动作而模具的顶针顶不出的话,可能是顶针或回针卡死的原因造成的,模具上有产品的的话可能是包紧力过大造成。当然不要忘记了安装顶棍噢。 如果压铸机的顶出油缸没有动作,就要考虑信号问题了。压铸机的动作都是联锁的,首先压铸机的动模板要完全回退到位(开模到位)才会将信号传递给。
3. 模具顶针板结构不合理,试模容易顶弯,该怎么办
顶针板顶弯,有多种方面原因,具体说明如下:
1.顶针本身排布上不合理,单边或局部密集,导致受力不均匀,顶出时就易顶弯。如能调整位置,尽量调整。
2.局部顶针与模仁配模不顺,摩擦力大,顶出时也易顶弯。方法是要重新配模,做到顶针进退自如。
3.顶针板本身不够厚,不能承受顶出压力,造成变形,这个需要设计重新计算,使用合适厚度的顶针板。
以上方法可以排查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4. 压铸模具现场怎样应对断顶针
顶针容易断一是因为顶针孔不圆,或孔径太大或太小,一般孔径比顶针大0.025-0.04,同时顶针孔与顶出板的孔同心要好,如偏得超过1MM顶针就容易卡死折断。第二,是压铸机的顶出棒不一样长或拉杆不一样长或其中一两根松动都会导致顶针顶出或退回不均斜顶或斜拉而折断。第三,是顶出孔磨损进铝卡死,需焊接修复孔口再用手工修磨再铰孔修复。第四,是因顶针尾部厚度太薄,一般是4MM的,这是塑料模用的,要用铝压铸模用的尾部是加厚的,在受力时不易折断。第五,是顶针孔的避让孔不能太大,一般比顶针大1MM就可以,太大容易导致顶针弯曲,进而折断。第六,是顶针孔太靠近侧面壁厚较薄的部位,容易受挤压卡死。第七,是主浇口部位顶针因浇口开裂严重顶出力变大,或主浇口的分流锥冷却不足导致粘铝严重顶出不易导致顶针断。模具设计加工时,就该考虑这个问题,将薄弱的顶针加托,受力大的地方多加顶针等。
断针说明顶出时阻力太大,检查硬件有无拉伤变形的地方,适当改善出模斜度。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 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5. 塑胶模具注塑出的产品表面有顶针的痕迹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1、产品顶凸造成的顶针印
产品顶凸属于产品硬顶伤,是产品抱紧力比较大,在顶出时产品表明被顶塑性变形,在产品表面形成顶出凸包,轻微顶凸有时候不太明显,容易和热应力印混淆,在此提醒注意判断。造成产品硬顶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产品顶针周边抱紧力大,顶出力使得产品顶出变形。
解决方案就是减少抱紧力。可以通过增加顶出机构,抛光模具,加大拔模角等常规方法就可以解决。
(2)产品顶出力不平衡,在产品顶出时由于设计顶出机构不合理,造成产品顶出时局部受力过大,造成产品顶凸,此种顶凸看产品上的顶针痕迹就很容易判断出来。
解决就是要考虑整个产品的抱紧力,来判断在哪些区域需要增加顶出机构,或者加大出模角度和模具抛光等处理。
(3)产品冷却不充分,因为产品注塑周期就是金钱,哪怕缩短一两秒效益都很客观,所以缩短了冷却时间造成产品没有充分冷却就顶出,产品也会被硬顶凸。
解决办法就是要找出利益平衡点,是增加冷却时间还是增加顶出机构,需要取舍,我建议设计充分的顶出机构和冷却水路,缩短成型周期是正确的思路。
(4)设计顶针时尽量不要排在产品过薄区域,要排在产品容易受力的区域,如:肋的下方、BOSS下方、侧壁的下方等。
二.热应力造成的顶针印
顶针热应力痕原因就是在注塑时模仁表面和顶针表面都是热的,在产品冷却时模仁表面的温度被冷却水路带走了,顶针上的热量没有被有效带走,就造成顶针表面温度与模仁表面有明显的温度差,所以反应到产品上就是顶针接触的区域就是热应力痕。
在产品壁厚在1.5以下的产品会很明显,主要改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在设计薄壁外观产品模具时顶针不要设计过大,一般顶针直径不要大于产品壁厚的3倍,如壁厚为1.5的尽量不要超过直径5MM顶针,注意是外观件才有此规则;
(2)在设计薄壁外观产品模具时顶针顶面处理成粗纹,增大散热面积,也可以减轻顶针外观热应力痕;
(3)在设计薄壁外观产品模具时顶针与模仁顶针孔配合接触面要足够长,一般配合长度是直径的4~5倍左右,即顶针避空不要太多了。顶针热量可以通过接触模仁散热,减轻热应力;
(4)在顶针周边要设计水路冷却,便于带走顶针热量,在顶针对侧的母模面要设计水路冷却,也是减少顶针热应力的有效方法。
(5)压铸模具顶针多肉怎么造成的扩展阅读:
注塑机维修注意事项:
1、非专业维修人员或未经专业维修人员允许,不可自行拆模维修。
2、生产过程出现小的故障,调机人员根据情况解决,例如:
进胶口粘模:应用铜针在进料嘴处敲出,不可用钢针等硬物敲打模具。
型腔轻微模痕:可根据型腔的光洁度选择抛光材料,有纹面不可使用砂纸等抛光材料,一般用铜刷蘸钻石膏或金刚砂浆刷洗,由专业维修人员完成。
产品粘模:一般用热的塑料包覆产品及顶出部位,待冷却后顶出。如用火烧注意不要损伤模具表面。
3、专业人员维修模具时,不可随意更改结构,需要更改结构须经质量工程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4、保证维修质量,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工具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最快速度完成。
6. 铝合金压铸件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A、拉伤,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的深度,严重时为一面状伤痕。另一种是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焊合,粘附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肉或缺肉。
产生原因:型腔表面有损伤,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顶出进偏斜,浇注温度过高,模温过高导致合金液产生粘附。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铁含量低于0。6%等。
B、气泡:铝合金压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也有皮下形成的空洞。
产生原因,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模具排气不良,熔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脱模剂太多。
C、冷隔,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线性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时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可能。
产生原因:两股金属流相互对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无夹杂存在其间,两股金属结合力奶薄弱。浇注温茺或压铸模温度偏低,选择合金不当,流动性差,浇道位置不对或流路过长,真充速度低,压射比压低。
D、变色、斑点:铸件表面上呈现出不同于基体金属颜色。
产生原因:不合适的脱模剂,脱模剂使用量过多、过勤,含有石墨的润滑剂中的石墨落入铸件表面。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PfV5F_fax-
7. 老是听说注塑压模,顶针断,行位烧死,顶针烧死,是怎么一回事,谢谢。
1. 压模--指产品还没有取出,模具就再次闭合造成的压伤. 很严重的损毁.
2. 行位烧死--抽芯的相对滑动位置由于反复摩擦,挤压造成的金属粘连性磨损. 主要原因是材料硬度接近或摩擦阻力太大(角度过大).
3. 顶针烧死--类似行位烧死, 只不过是顶针和模具型芯摩擦损毁造成的.
8. 压铸机顶针顶不出是怎么回事
如果压铸机的顶出油缸有动作而模具的顶针顶不出的话,可能是顶针或回针卡死的原因造成的,模具上有产品的的话可能是包紧力过大造成。当然不要忘记了安装顶棍噢。
如果压铸机的顶出油缸没有动作,就要考虑信号问题了。压铸机的动作都是联锁的,首先压铸机的动模板要完全回退到位(开模到位)才会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动作,对于没有液压抽芯的模具,开模到位才能进行下一个顶针顶出动作;对于有动模液压抽芯的模具,开模到位后,动模的液压抽芯要完全抽出到位并给出信号才能进行下一个顶针顶出的动作。有时虽然开模及抽芯抽出都到位了,但由于行程开关损坏或触碰块的位置设置不对,也会没有信号传递给下一个动作的。有些更先进的压铸机顶针顶出动作还与自动安全门是否开到位相关联的,具体要看什么品牌的压铸设备。
按照上面的要点自查一下相信能够解决问题的。当然不希望是顶出油缸坏了不动作哈。
9. 模具顶针总断的原因
如果是注塑模具的话,可能是脱模斜度有点小或者模具型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够高。应该加大脱模斜度,提高型腔的表面粗糙度,减小脱模力就可以避免顶针折断。
10. 都有什么原因会造成模具顶针断呢谢谢!
原因:应力集中。
轴在加工台阶时容易在直径变化突然的部位(其他工件在形状变化突然的部位)形成应力集中,从而在使用工程中遇到外力作用(特别是径向力)时开裂或断裂。
解决办法:
1--选用质量好的顶针。多数塑胶模的顶真在制造工程中都要热处理,淬火后不经过回火或回火时间不够的产品易出现质量问题。当然这也和使用的材质有关,用中碳或高碳钢不如用40Cr,GCr15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要受到径向力,用含Mn类的模具钢作为顶针材质是理想的。
2--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使顶针径向受力。
3--在设计模具时考虑孔的变径部位采用圆角过渡或增加应力释放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