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30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完成。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心态。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对内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镇压反革命势力,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对外抗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新政权。这部小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作者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形象,歌颂了在革命战争时期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难、勇斗病魔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哪个国家的情况
前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当过童工,饱尝过屈辱。十月革命后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转到劳动战线,跳进第聂伯河打捞木材,因而患上伤寒和风湿症。后来又因劳累过度,健康日益恶化,终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在致友人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1934年冬,他开始写《暴风雨所诞生的》。小说以1918年末到1919年初国内战争为背景,反映乌克兰人民击败波兰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全书原计划写三卷,作者只完成第一卷便去世了。
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也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表现了小说人物的特殊素质。
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他说;“我这个长篇首先是一部艺术作品,在这个长篇里我使用了虚构的权利。”作者的意图是“要在作品中创造一种典型,一种在我们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青年革命者的典型。”
中译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经典情节及分析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绘了乌克兰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从独立、革命到加入苏联的历史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苏联红军与乌克兰民主主义者彼特留拉“匪帮”以及波苏战争的背景。
2. 乌克兰内战与波苏战争的背景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在3月7日成立了“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乌克兰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最初,乌克兰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互相承认,但后来俄临时政府推翻了之前的协议。
3. 1917年11月20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服从苏俄政权管辖。12月24日,在苏俄的支持下,乌克兰各地起义,乌克兰分裂,内战爆发。
4. 1918年,乌克兰中央拉达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宛协议》,以换取德国派遣军队帮助镇压抵抗苏俄武装。然而,德国和苏俄都无法持续战争,1918年3月,双方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苏俄放弃了大片领土。
5. 1918年秋,德国战败,乌克兰布尔什维克支持者组成了临时工农政府。1919年,民族主义的执政内阁成立,彼得留拉带领乌克兰军进入西乌克兰,与波兰军队战斗,引发了波乌战争。
6. 1920年4月,波兰和乌克兰军队在毕苏斯基的统帅下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即波苏战争。8月,苏俄红军兵败华沙城下,战争以苏俄兵败告终。1921年3月,波兰与苏俄签订了《里加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土。
7. 历史中的彼得留拉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追求乌克兰的独立。他反对德国、波兰的侵略,以及苏俄对乌克兰的野心。然而,他过于相信波兰人,后来兵败,遭到波兰人的扣留,流亡海外。
8. 虽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但现在乌克兰已经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苏联也不存在了。乌克兰人对中国人对这本书的追捧感到恼火。
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背景是哪个国家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家:苏联
创作背景: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基。完成瘫痪或并不在场,并且双目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奥斯特洛夫斯基决议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企业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士里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熬得萨科托夫骑士里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的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再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
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涵受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作者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故事就取材于他的身身经历。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面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时代哪个国家
希望对你有帮助:大背景是十月革命,前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 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极大的艺 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英式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所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的亲戚家。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瞆的豪言壮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 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苏联作家版尼古拉·权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1942年,苏联根据原著小说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