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铁冶炼的原理
基本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专法炼成钢属,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电子枪。电子枪是电子束熔炼炉的心脏。它包括枪头(一般由灯丝、阴极、阳极等组成)、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等。电子枪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轴向枪(或称皮尔斯枪)、非自加速环形枪、自加速环形枪及横向枪,它们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电子束熔炼过程中的工作情况示于图2。电子枪的数量有单枪、双枪和多枪等。
② 钢铁冶炼属于哪个专业
有钢铁冶炼专业的主要有原来的几所钢铁学院,就是现在 的:北京科技大(北京钢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院)、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院)、东北大学、上海大学、鞍山钢院等等
单独的有钢铁冶炼这个专业的
③ 钢铁中的五大元素对钢铁的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1、碳(C) 碳是钢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钢铁的性能。碳是区别铁与钢,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碳是对钢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元素。碳在钢中可作为硬化剂和加强剂,正是由于碳的存在,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来调节和改善其机械性能, 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由原料矿石引入或脱氧及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少量由原料矿石中引入,主要是在冶炼钢铁过程中作为脱硫脱氧剂有意加入,钢铁中主要以MnS状态存在,如S含量较低,过量的锰可能组成MnC、MnSi、FeMnSi等,成固熔体状态存在,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由原料中引入,有时也为了特殊需要而有意加入,以Fe2P或Fe3P状态存在,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主要由焦炭或原料矿石引入钢铁,主要以MnS或FeS状态存在,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④ 为什么要冶炼钢铁
因为很多人存在误区!而且,很多时候是人为故意造成这种误区!
我认为,现代冶炼的钢材,现代的热处理技术,绝对高于那些所谓的“传统工艺”刀剑。
无论是硬度,韧性,强度,锋利度,都是现代钢材的更高。尤其是,耐磨性,也就是刀具上说的“保持度”,更是传统钢材无法相比的!
现代的工具钢,模具钢,高速钢,无论硬度、强度、韧性,都远远高于手工锻造的碳钢。而那些藏刀什么的,用废旧汽车钢板锻打一下更是毫无科学依据。
现代最好的粉末高速钢,硬度可以达到HRC66-68.而且可以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其锋利度和耐磨度是锻造钢材无法比拟的。
我也是制作手工刀剑的,自己做手工刀剑也有十几年了。在大学我也学过材料学,对材料和热处理也有一定了解。而且我也爱好收藏刀剑,包括古代刀剑和现代刀剑。
从我自己制作手工刀剑、使用刀剑、收藏的古代刀剑,等等综合的体会以及理论知识来看,手工锻造的钢材,必然不如现代工艺的钢材。
很多人存在误区,以为“锻打钢材韧性好”、“花纹钢韧性和硬度兼备”、“花纹钢锋利度高”云云,其实都是扯淡!
我早就在各个刀剑论坛发过帖子,提出过这样一条定理:“无论是采用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模仿传统工艺。但凡花纹钢,其性能必然明显低于类似成分和档次接近的现代均质钢材!”
也就是说,所谓手工锻打花纹钢,其主要意义就是装饰性。而且是为了装饰性降低了其原本的性能!
在古代的冶炼条件下,锻造工艺和热处理水平下,或许手工锻造,花纹钢工艺等,确实是可以提高刀剑的性能。但是在现代钢材冶炼锻造和热处理水平下,再故意做成花纹钢,对于提高性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现在很多广告,很多媒体,甚至包括中央台的某些节目,故意夸大手工锻造的作用,将花纹钢刀剑神秘化。我认为,他们主要还是为了扶持地方民族经济的目的,而对于普及刀剑知识,则是很不恰当的!
当然,现在市面上很多工艺品刀剑,采用普通不锈钢,硬度HRC50左右,那虽然是现代工艺,可是却是粗制滥造的低劣产品,不属于我上面说的范畴。
从性能上排序的话,应该是:
手工打磨现代钢材精品刀剑===机械加工现代钢材精品刀剑》机械加工现代钢材普通刀剑》手工锻打现代钢材刀剑》手工锻打传统钢材实用刀剑》机械加工现代不锈钢劣质工艺品刀剑。
前面说的是实际性能。
如果说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话,个人认为,现代钢材,现代热处理工艺,然后用手工打磨成型,手工做刀柄。这样的话,同样是手工刀剑。
因为,手工刀剑和机械制造刀剑,最大的不同在于:机械刀剑是以设定参数为依据。精度高、质量好的机械刀剑,尺寸就和设定参数完全一样或者非常接近。
而手工刀剑,是没有具体的设定参数的!完全凭制作者的手感,眼睛。是以人的美感、对称感,来作为检验标准的。
很可能同一款式的手工刀剑,两把之间尺寸差距比较大,但是两把却都很美观。就像画家画画,每次画的都不同,但是每次都是佳作,就是这个道理!
而机械刀剑,就像复印件一样,复印的比较好的,和原件很接近。复印的如果有瑕疵,就会和原件有不同,就会不好看。
所以,个人认为,只要是手工打磨,用人的美感保证刀剑外型和质量的,都是手工刀剑,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用现代钢材打磨成型的话,无疑会比锻造的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
⑤ 钢铁冶炼是什么导向型的
现在的钢铁行业不断的向装备现代化、规模大型化发展,所需要的劳专动力越来越少喽。目前属中国钢铁行业的钢产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球钢材价格也一路下跌,比菜市场的萝卜还便宜,钢铁全行业去年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04%,几乎是全行业亏损,没两家盈利的,今年的情况还更差。
高档服装属于技术导向型。
有色金属冶炼厂同钢铁行业一样。
⑥ 什么叫做金属冶炼
金属冶炼 金属的冶炼:把金属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常用冶炼法:用 碳 一氧化碳 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 冶炼的原理: 1.还原法: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共热)--→游离态金属 2.置换法:金属盐溶液(加入活泼金属)--→游离态金属 火法冶炼(Pyrometallurgy) 又称为干式冶金,把矿石和必要的添加物一起在炉中加热至高温,熔化为液体,生成所需的化学反应,从而分离出粗金属,然后再将粗金属精炼。 湿式冶金(Hydrometallurgy) 湿法冶金这种冶金过程是用酸、碱、盐类的水溶液,以化学方法从矿石中提取所需金属组分,然后用水溶液电解等各种方法制取金属。此法主要应用在低本位、难熔化或微粉状的矿石。现在世界上有75%的锌和镉是采用焙烧-浸取-水溶液电解法制成的。这种方法已大部分代替了过去的火法炼锌。其他难于分离的金属如镍-钴,锆-铪,钽-铌及稀土金属都采用湿法冶金的技术如溶剂萃取或离子交换等新方法进行分离,取得显著的效果。 常见金属冶炼方程汞:热分解法:2HgO=加热=2Hg+O2(气体) 铜:置换法:CuSO4+Fe==Cu+FeSO4 (又叫湿法炼铜) 铝:电解法:2Al2O3=通电=4Al+3O2(注意不能用AlCl3,因为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 镁:电解法:MgCl2(l)==通电== Mg(s)+Cl2(g)↑ 钠:电解法:2NaCl=通电=2Na+Cl2 钾:原理是高沸点金属制低沸点金属:Na+KCl==K+NaCl(反应条件是高温,真空。) 铁:热还原法:2Fe2O3+3C=高温=2Fe+3CO2↑
⑦ 钢铁的性质
钢是铁的合金。而铁的合金分为生铁和钢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含碳量不版同。你所说权的铁是纯铁还是生铁?纯铁物理性质: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沸点都较高,(具体的我记不太清了)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化学性质:较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能与氢气反应/能从排在它后面的金素盐中置换出金属,能与酸性氧化物。
⑧ 冶金工程与钢铁 冶炼有什么区别
呵呵,巧了,我就是这个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这个专业专就是研究属钢铁是怎样从铁矿石冶炼成钢水的。实际上就是冶炼的过程。而冶炼就是把铁矿石中的铁成分不断提纯的过程,当然主要手段是靠高温的炉体了,比如高炉、转炉等等。
这个专业毕业后不愁工作,全国各大国营企业抢着要人,留级的、补考的统统招收!
⑨ 冶炼金属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冶炼是将化合态金高通过冶炼得到较纯的金属。即化合物变单质,应属化学性质。
⑩ 中国的钢铁是如何冶炼的
铁矿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但是人类发现铁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晚。首先,这是由于天然的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其次是它的熔点(1 539℃)比铜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于熔炼。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中含铁的质量分数很高,它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今天伊拉克境内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乌尔(Ur)城的古代苏美尔人(Sumerians)的坟墓中,发现一把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至第六王朝(公元前2400年前)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着太阳神等当时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这显然也是从陨石得来的,因为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阿拉伯人传说,天上的金雨落进沙漠里变成了黑色的铁。在古希腊文里,“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2年,在我国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的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066)遗址曾出土一件铜钺,上面镶铸有铁刃。钺(yuè)是我国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铁刃铜钺的发现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已经认识了铁,掌握铁的锻造性能,识别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能够把铁进行锻打加工并和青铜铸接成器,增强铜的坚韧性。铁刃虽已全部锈蚀,但经过科学鉴定,证明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因为铁中不含有人工冶炼过程夹带的硅酸盐等杂质,同时铁锈中含有镍和钴。
我国出土的用陨铁锻成的铜器还有:1931年,在我国河南浚县出土的商末周初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各一件,于解放前流入美国,现存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还有,1978年在北京市平谷县南独乐河出土的商代铁刃铜钺。
由于陨石来源极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最初提炼出来的铁在硬度和防腐蚀性能等方面都不如青铜,但是由于铁矿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比铜广泛,而且铁器的好些性能比铜器好,遂使铁器能够迅速取代青铜器和石器。
我国古代人民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虽然说法不一,但多数历史学者和科技史研究者断定是在公元前1 000年的前后。
从目前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公元前722~公元前481)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之交的时期出现的。江苏六合县程桥镇春秋墓出土的铁条、铁丸和河南洛阳市水泥制品厂战国早期灰坑中出土的铁锛(音bēn,削平木料的平头斧)、铁(音bó,古代锄田除草的农具)是迄今为止能确定的我国最早的生铁工具。经过冶金学家们检验,铁条属于早期的块状炼铁锻成的;铁丸和铁锛、铁是生铁铸件。这些铁器证明我国在春秋晚期出现块状炼铁的同时或稍后就出现了生铁冶铸技术。人类在冶炼铁的过程中,最初因鼓风设备的限制,炼出的铁不能熔化,只是块状的海绵体熟铁,性质柔软,可锻而不可铸,不宜制作硬度较大的工具,只是在提高炼铁炉的温度后,才能得到熔融的生铁,用于铸造。
欧洲一些国家在公元前1 000年前后也生产块状炼铁,但多废弃不用,直到公元14世纪才使用铸铁,其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道路。而我国古代只用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一技术的突破,出现了铸铁。
我国生铁的发明是人类用铁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英国科学史学家贝尔纳(J.D.Bernal)在他编著的《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82页)一书中写到:“在欧洲,实在直到14世纪,古代所用的铁,总是在手力鼓风的小型泥炉内,用木炭经低温还原法而制成的。把所得的海绵状的未经熔过的纯铁锭,打成比较软的熟铁条,再经锻工和熔接,就成一些更复杂的铁制品。”又写到:“在古时候,作为金属的铁却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炉中鼓风不够,就熔不了它,所以浇铸就留给青铜独用了,例外的是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已能铸铁。”这说明我国生铁的出现比欧洲早1 000多年。
我国的生铁铸造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除铁制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兵器外,又出现大型铸造的宗教艺术品。如现存的西安雁塔里的大铁钟,是唐代(618~907)的作品;世界上著名的河北省沧州大铁狮是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的作品;山西太原晋祠铁人是北宋年代(960~1127)的作品。
我国炼钢技术的发展也很早。汉朝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记载着:“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阖闾是春秋末年今江苏一带的吴国君(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在位)。可见,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炼钢,而且规模还不小。文中的“橐”(tuó)按今天的字意解释是“一种口袋”,在古代是指鼓风用的皮囊;“濡”(rú)按今天的字意解释是“沾”、“渍”,在古代又作“柔韧”讲。
1978年8月5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刊出一则消息:“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形、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来看,可以断定它是春秋晚期的墓葬。从而说明我国炼钢技术的出现,至少应推前200年左右,即春秋战国之交,而不是过去认为的战国中、晚期。经取样分析,这口剑所用的钢是含碳量0.5%(质量分数)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我国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中、晚期出现了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制成不同含碳量的钢的炒钢技术。这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半固体的状态,再进行搅拌,利用空气或铁矿粉中的氧,进行脱碳,以获得熟铁或钢。1974年在山东苍山县出土的汉安帝永初六年(112)的钢刀和1978年在徐州汉代砖室墓中发掘出的汉章帝建初二年(77)的钢剑经鉴定都是以炒钢为原料,经多次反复加热折叠锻打而成的。
欧洲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开始出现,比我国要晚1 900余年。
在汉代炒钢技术的基础上,到南北朝(420~581)时期,我国又出现了灌钢技术。这是先将含碳量高的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上,使碳渗入熟铁,增加熟铁的含碳量,然后分别用牲畜尿或油脂淬火而成钢。淬火是钢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温度,随即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在欧洲的坩埚炼钢技术发明之前,灌钢法是一种先进的炼钢技术,对后世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