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的房子为什么隔音那么差
事实上,在美国越老的房子一般越隔音。这里面有一个建筑技艺发展的原因。100年前的建筑必须要通过更厚的墙,更小的窗户,更坚固的骨架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这些保证稳定性的措施在客观上都增加了建筑的隔音性。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再需要大厚重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新的技术不断出现,隔音性就不再是一个天然的选项。
那么,为什么现在新盖的房子不隔音呢?
第一个当然就是很多人都提到的成本因素。今天的房子如果想要增加隔音,就需要更好的填充材料,更厚的门,双层甚至三层的玻璃等等,这些材料会极大的增加建房成本。在加州,一个1000平尺,大概90平米的公寓,如果使用上述隔音材料,物料成本就需要3万美金,加上人工和其他成本可能就要5万美金。湾区这么高的房价,5万美金可能是毛毛雨,但是放到加州中部或者洛杉矶,一个房子可能才卖20,30万,5万美金的成本增加是很可观的。
第二点有很多人没有提到,我们对于建筑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隔音性只是其中之一。100%的隔音是不可能,除非是特殊的房间,那么我们就要在隔音性和其他要求之间寻求平衡。我们要求房间要有嵌入式的灯,我们要有自然采光的天窗,我们要有足够的插头,我们需要暖气,空调,换气扇,这些都是让房间变得不隔音的设施。我想没人愿意住在一个隔音很好,但是昏暗封闭,窗户小小,一面白墙连插头都没有,取暖纳凉基本靠老天爷的房子里吧?
第三点,最好的天然隔音材料是距离。以湾区一般住宅为例,50年代的房子占地基本都在800平米左右,7,80年代的房子400平米左右。一个房子两层使用面积200平米,占地连车库最多也就150平米。一个lot,一半以上面积都是空间,隔音的很。当然这种情况最近正在改变,上礼拜我去看一个号称的独立屋,占地80平米,三层,所以使用面积也有200多,和邻居家的距离只有半米。这种伪独立屋越来越流行,使用面积不小但是没有院子,隐秘性非常差,长此以往,估计也会开始使用新型的填充材料增加隔音。
2. 1870年-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的钢铁产量分别是怎样的
1870年的时候,英国的工业产量还占了世界总产量的1/3,工业产品出口量占2/5;到回80年代的时候,美国答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不久美国在生铁制造等行业也超过了英国;10年后,德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到1913年的时候,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比例从1900年的29.7%下降到了21.8%。因此,英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结束了其独霸世界的时代;相反,美国经济则迅速赶超,到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的总和。
3. 钢铁究竟有多重要全球陷入“钢铁荒”,澳洲铁矿石成“元凶”
目前,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世界钢铁需求不断扩大,全球钢材供应出现紧缺的状况,加之钢价的暴涨,诸如德国、美国、韩国,以及印度等国家陷入了“钢铁荒”的境地。
而作为铁矿石最重要的出口国,以及美国“马前卒”的澳大利亚,却是趁机“打劫”,凭一己之力坑惨美国。
简单来说,钢铁是由铁矿石提炼而来,钢铁产量能有多少,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铁矿石。
当今世界,铁矿石开采主要由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澳洲力拓矿业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铁矿石巨头所把持,这三家公司一共占据了全球铁矿石出口量的70%。
而澳洲凭借着自身铁矿石资源产量高、品质好、竞争力突出等优势,更是成为世界铁矿石出口的第一大国。
在2020年初,铁矿石国际售价772元/吨,随后一路飙升,达到1042元/吨。这相对于铁矿石20多美元/吨的开采价格来说,简直是一本暴利。
作为铁矿石出口的“一哥”,澳大利亚趁机涨价,可谓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自此,国际钢铁开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钢铁越是紧缺,铁矿石的价格越是疯涨;而铁矿石越是疯涨,钢铁则会越来越紧缺,且变得越来越贵。
这里有世界钢铁协会的一组数据,今年5月份德国热轧卷板的价格是1226美元/吨,美国热轧卷板价格是1644美元/吨。
此外,诸如中国的钢材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比上涨23.95%,越南的钢材价格也较去年同比上涨40%左右。
而韩国的钢筋售价更是达到了97万韩元每吨,大概就是5500多人民币,较去年同比上涨高达50%。
就是在这种全球钢价普涨的情况下,大洋彼岸的美国说是为了保护其国内的钢铁行业 健康 发展,不仅对国外进口的钢铁加收25%的关税,而且以此逼迫其国内有钢铁需求的企业购买自家钢铁。
然而,这一行为却坑惨了这些企业。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美国作为疫情爆发的重灾区,其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产业受影响甚大,大量的钢厂濒临破产。
虽然这种情况在美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得到了大幅的好转,但是产能的恢复却并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
这对于美国已经开始复苏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因为诸如 汽车 制造、家电制造以及其它很多行业的生产都离不开钢铁, 在大量的需求下,钢铁产能跟不上步子直接致使美国钢铁的价格比国外的钢铁还要高个68%的样子,较去年钢铁价格更是上涨160%左右!
事事爱争第一的美国,这下如愿以偿的再次包揽了一个第一名。
但这个第一,对于美国的钢铁消费企业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你说你不仅比国外进口来的钢铁贵就算了,而且居然还不能够及时交付。
本来用八周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你硬是给我拖到个十五、十六周,这中间的时间差、人力和物力成本怎么算?
其实,这些企业抱怨也没啥办法,干着急没用。
于是随着企业成本的增长,美国企业或者说有关的制造商只能通过加价的方式来进行成本的消化,这却大大减弱了美国相关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在经济大复苏的背景下,钢铁这类大宗商品的涨价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涨价,就得亏钱,精明的美国人会这样赔本赚吆喝吗?
这一时期的美国政府又在做什么呢?
面对国内的经济状况,美国的办法简单粗暴,那就是疯狂印钱,也许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是印的钱不够多。
去年疫情以来,美国大概印了有十万亿美元,神奇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却一直保持在极为温和的水平上。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与美元的霸权地位相关。
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大量印制美元的风险被转移到了国外,也难怪美国可以如此任性了。
这不,今年三月初的时候,在投票商量后,美国又通过了一项经济救助计划,此次通过的救助计划比去年十二月的9000亿美元的那一项救助计划还要多了一万亿美元。
但这些都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罢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钢铁所需。
相比于美国的尴尬处境,作为世界上一年就要生产出十亿吨钢铁的第一产量大国,中国的铁矿石原料虽然也受到澳大利亚铁矿石涨价的影响。
但是,中国高昂的铁矿石进口成本却可以通过提高出口钢材的价格而得到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世界上因为铁矿石涨价而备受摧残的只有美国等国内产能低,但是对钢铁的需求量却很大的国家。
这里,美国似乎要好好“感谢”一下将铁矿石价格抬高的澳洲小老弟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话说回来,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2020年前九个月,全球粗钢产量是13.474亿吨,中国以7.816亿吨的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粗钢产量的58.6%。
不仅如此,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的钢铁蓄积量即将达到120亿吨。
要知道,美国的钢铁蓄积量也不过是40亿吨左右,而中国完完全全是其三倍左右。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当钢铁的蓄积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钢铁的主要原料来源会由铁矿石转变为废钢。
而在中国钢铁总的原材料来源中,废钢所占的比例确实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自2015年到2018年短短三年的时间,中国的废钢占比就由15%上升到了24%。
在我国钢铁蓄积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废钢的占比必然会随之不断升高。
这意味着, 在未来我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会大幅度下降。
而澳大利亚企图用铁矿石长久卡住中国脖子,大赚特赚的目的终将会落空。
不仅如此,中国还从其它源头寻找到了澳洲铁矿石的可替代物,也就是 西芒杜铁矿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高品位矿山,其矿内铁矿石不仅含铁量极高,而且储量非常丰富。最为关键的是,在这里中国说了算。
但不管怎样,当下中国钢铁产业的价格确实随着国际铁矿石原料的价格而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在某些国际资本的有意、无意的带动下,中国相关钢材行业的吨钢均价同比涨幅达到了75%的程度,最高的时候吨钢均价超过了6600元人民币。
而为了维护国内钢材市场,稳定价格, 中国有意调整钢材的出口,使得钢价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区间
2021年5月1日,中国对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及出口退税率做调整,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
5月11日,为杜绝炒作铁矿石的行为,大连商品交易所对铁矿石交易所提交的保证金加以提高。
5月14日,上海以及唐山的监管部门各自与本市钢铁企业进行约谈,大意是共同维持国内钢铁行情的平稳运行。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海外开发铁矿石资源表示大力的支持。
就目前来看,在中国一系列的举措下,随着国内钢铁需求不断被满足,与之对应的钢铁的价格趋于平稳状态。
但这对于美国来说,倘若中国再降低钢材的出口,在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国际钢铁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无疑会再次迎来一波暴击。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就要提到 美国的强基计划 了。
此前,峨眉提出了总额高达三万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初始预计投入2.3万亿美元,其投资数额之高,说是“空前绝后”也不为过。
在这份计划里,拜登政府预计会将6210亿美元投入到交通建设里,包括一些基础的公路、桥梁、铁路等,当然还包括一些新型电动车的匹配。
除此之外,还会拿出6500亿美元投入到水电设施和一些建筑的维护上面。可以说美国3万亿的基建项目,不仅数额庞大,而且工程量浩大。
而有能力助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这一目标的国家,在全球来看,似乎也只有有着 “基建狂魔” 之称的中国。
换句话说,美国的3万亿基建项目,根本就离不开中国。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当下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部分。
就拿钢筋和水泥来说,美国此次的3万亿基建项目必然离不开这两样号称交通基建“血肉”的东西。
前面有说到,仅仅在2020年前九个月, 中国就以7.816亿吨的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粗钢产量的58.6%,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由美国钢铁协会的数据可知,早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自中国进口的钢铁总量累计达到81.3万吨。
并且,美国在2018年的时候自中国进口的水泥熟料总量累计达到198.22万吨,是所有从中国进口水泥熟料第二多的国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要从 美国制造业的衰退 来讲起。
制造业的衰退最明显的表现在 社会 阶层当中,曾经的美国中产阶级是美国 社会 中的一股主导力量,但现在他们逐渐发现,最富有的400个人拥有的财富甚至超过了 社会 剩余50%的人的财富,也就是美国剩余的1.5亿人的财富。
社会 开始向两极化发展,顶层的人越来越富有,底层的人越来越贫穷,而曾经坚厚的中产阶级要么成为顶层的精英人士,要么沦落为底层的贫困群众,当然还有两边都不沾的,只能整日忙活于被不断压榨的工作之中,不见天日。
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来自曼哈顿公园大道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一条道顺畅地从精英学校,再到常春藤名校,最后直接成为 社会 精英;
而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在周遭环境种种的影响下,却因为毒品、犯罪等原因而辍学,只能领取最低生活津贴度日。
渐渐地, 社会 阶级开始固化。
中产阶级的萎缩和两头人群恶性循环的加深,间接导致了美国 社会 从意识形态到客观条件的极端分化。
于是,似乎是代表上帝来拯救曾经辉煌的中产阶级的川普也就得以名正言顺的登台表演。
如果现在你对美国的中产阶级说,加油伙计,天道酬勤,你一定会成为美利坚最靓的那个仔,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完全是有非常大的可能的,当时的美国梦让多少世界男女为之神往。
就比如说下面这一位,他是曾经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也就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厂的创始人查尔斯·施瓦布,更是美国梦的杰出代表。
施瓦布的家境并不好,在他15岁的时候就出去做马夫谋生,18岁的时候来到钢铁厂上班,凭借个人的努力,底层出生的他成功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不仅成为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副手,而且在之后更是成为新的“钢铁大王”,并在1904年创立了伯利恒钢铁厂。
但是好景不长,以技术发家的伯利恒钢铁厂,却在发展壮大后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因为忽略技术以及臃肿的管理,加之1973年的时候,美国开始出现钢铁产能过剩,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新技术、低成本工业迅速崛起,利恒钢铁厂很快显露颓势。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彼时强大的美国工会,联合工人罢工、游行,逼迫钢铁企业不断提高薪资,当时来说,再也没有那个传统制造业的薪资能够比钢铁工人的薪资更高的了。
在工业化完成后,美国开始重点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其国内钢铁市场需求开始下降。
加之美国钢铁的成本不断提高,技术不断落后,国家扶持力度不断下降等等,美国钢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八十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国为保护国内钢铁行业免受外国冲击,进行了贸易保护,这无疑大大延缓了美国企业去产能化的进程。
2003年,积重难返的伯利恒钢铁厂宣布解散,长达一个世纪的钢铁帝国黯然退场。
时间的齿轮正在不断拨转。
现在的美国靠着硅谷的一大批顶层精英依旧保持着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却在不断丢弃国家强盛的根本——制造业,其泡沫经济得以建立的根本不过是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但倘有一日,这体系崩溃了美国该怎么办?
伯利恒钢铁厂的崩塌似乎依旧在眼前映现,川普在位期间曾为美国制造业的重塑所进行过努力,但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曾经拥有不曾珍惜,如今再要如何能够?时间在大步迈前,当以美国制造业为棒喝。
4. 邢台钢铁厂要搬迁到哪里去
许多人都期望拥有结实的肌肉
包括生活在非洲的贫苦大众
他们没有钱去那些高档健身房
但是却无法阻挡他们的训练
石头打制的哑铃
5. 跪求美国钢铁业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美国钢铁业的现状堪忧
美国钢铁业的困境一年比一年严重。仅过去4年,就有28家美国钢铁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占美国钢铁业的多一半,因此而失业的钢铁工人总数高达7万,如果政府不采取新措施,还将有数万钢铁工人很快就会失去饭碗。
钢材价格下跌正在使世界钢铁行业走向前所未有的危机,估计受打击最大的将是美国钢铁业。过去5年美国国内的钢材价格下跌了40%,目前已经跌到20年来最低,即使在热轧钢材价格最近上升了15%的情况下,每吨热轧钢的价格也只达到210美元上下。然而,美国成品钢的平均成本远高于这个价格。根据权威性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计算,旧式钢厂生产的每吨钢材成本为481美元,新型的小钢厂生产成本也高达376美元一吨。
钢材价格长期低迷不振,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钢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美国政府估算,目前国际钢材的生产总能力已经达到每年10亿吨,而世界钢材的实际需求量只有8亿吨,过剩比例高达1/5。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是钢铁业困境的一大原因。
美国的钢材生产开工率长期以来一直徘徊在65%上下,特别是去年全年,从来没有接近过最起码的盈利线83%的开工率。与此同时,美国钢铁行业对美国钢材的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尤其是1999年和2000年。去年的进口比例下降,也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衰退所至。
美国钢铁业的困境还在于非生产性负担太重。据粗略统计,美国钢铁业目前的雇员总数在15万人上下,但却负担着60万退休人员的退休和医疗费用,差不多等于一个工人负担4个退休人员,还不算无法准确统计的家属负担。
美国大型钢铁企业的领导人普遍认为,美国钢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国外的挑战。面对欧洲、日本、韩国等钢铁生产水平先进国家的竞争,负担沉重的美国传统钢铁企业根本没有竞争力。面对巴西、俄罗斯等钢铁出口新秀,美国更缺乏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国外的压力和国内小钢铁企业的竞争,迫使美国传统钢铁企业接二连三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行业前景十分暗淡。
原因
很简单,就是钢铁业在美国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的特点就是产值没有新兴的工业产值高,所以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所以美国的产业是向高产值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不过钢铁行业在发展中国家就不是劣势行业了,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低,所以生产成本也低,而且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建设期,对钢铁行业需求量大。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来,美国可向产值更高的产业发展,二来,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美国的技术和资金。这是双赢的做法。
另外再说说其他的。
面对一系列的不利因素,美国钢材生产业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最近在美国政府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以美国钢铁业内的龙头老大美国钢铁公司为首的多家传统钢铁企业,近日来对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进行密集的院外活动,并向政府递交了书面建议,要求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拯救美国钢铁行业。措施之一是要美国政府拿出120亿美元,把钢铁业内的退休人员福利开支接过去,这些钢铁企业的说辞是,政府拿120亿美元拯救美国钢铁业,总比钢铁业破产让6万钢铁工人和他们的家人流落街头要好得多;措施之二是要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法对钢铁业网开一面,使美国钢铁大企业实行联合,以规模效益和欧洲、日本竞争;措施之三是政府对16种钢材提高20%至40%的进口税收,并同时收紧进口配额,以保护美国国内的钢材市场。
然而,在美国国内与钢铁业保护主义派别唱对台戏的大有人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数十年来,美国政府一直通过进口配额等类似的措施保护钢铁业,其结果却是钢铁业的病态越来越重。”
更有分析家指出,美国钢铁业的问题主要出在那些大型传统钢铁企业自身。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国内钢材产量一直维持在一亿吨上下,然而,大型传统钢铁公司在其中占的比例,却从原来的90%,下降到今天的50%,而竞争力强的小钢铁公司的产量已经上升到总产量的50%。目前,大钢铁公司每吨钢材的劳动成本在135美元左右,而小钢铁企业的只有45美元左右。大钢铁企业为退休人员负担的医疗保险费用如平均到自己生产的每吨钢材中,要高达26.40美元,而小企业只有27美分。从各方面看,大钢铁企业根本就不是小企业的竞争对手。
基于大钢铁企业的竞争劣势,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让已经没有竞争力的传统钢铁企业自然破产,对美国整体经济发展更有好处,美国经济的力量所在,正是其对新形势的适应性,旧的企业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越早被淘汰越好,即使这一淘汰过程是残酷的。其它行业的人士还提出,政府没理由偏袒钢铁业,此次美国经济衰退中多少信息公司倒闭,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挽救这些泡沫公司,现在如果采取特殊政策挽救钢铁公司,以后其它行业出现类似情况怎么办?
所以经济学家的提法是合理的,对美国有利,对其他国家也有利。不过美国钢铁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很强,所以现实很难做到这一点。
不知道我这样解说你听得明白不?
如果有问题再提出
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美国钢铁行业的竞争能力当然下降了,因为美国的工资比发展中国家的工资高嘛,那么生产成本也会增加,这削弱了他的竞争能力。所以美国应该生产产值更高的产品,这才是美国的优势。
举个例子,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假如美国的资源只可以生产100吨钢铁,或者1000台电脑。钢铁是500美元一顿,电脑是600美元一台,那么两者生产总值之比就是5000:60000,你是说美国会生产什么?当然是电脑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只可以5000件衣服,或者生产80吨钢铁,衣服是5美元一件,钢铁是500美元一顿,那么两者生产总值之比25000:40000,你是说他们会生产什么?当然是钢铁
也就是说美国生产电脑有优势,发展中国家生产钢铁有优势。
6. 钢铁基本知识钢铁的种类
钢铁是一种由铁与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合金,当中最普遍的是碳。那么你对钢铁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钢铁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钢铁的概述
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智研咨询网站发布的 报告 显示:一是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放松,房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在下滑;二是欧债危机继续困扰全球经济运行,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三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仍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行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实施兼并重组,以应对总体环境不利带来的冲击。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另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城镇化、基建设施等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开始转型,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其中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据有关资料,美国4月耐用消费品订单意外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月初值为56.2、5月消费信心指数攀升,均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出现更快的扩张速度。欧元区5月综合PMI初值为53.9,略低于54点的4月读数,而4月终值为近3年高位(54.0)。该指数预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0.5%,这将成为3年来的最强增速。
尽管如此,受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疲弱的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仍然脆弱。为了巩固经济复苏,下半年发达国家将坚持或者加码货币宽松。欧元区有可能于6月份宣布再降利率,实施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表示如有必要,将实行新的“QE”;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由于美国通胀率预计仍将低于2%的目标水平,美联储将继续采取刺激性 措施 压低失业率。也就是说,在今年终结债券购买计划以后,还会在一段时间里将其基准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
下半年发达国家继续实施货币宽松,刺激了实体经济复苏,成为中国钢材出口的新动力。智研咨询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累计,全国出口钢材2587万吨,同比增长29.5%。其中4月份出口754万吨,同比增长36%。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继续拉动钢铁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距离发达国家70%的标准仍有较大空间,“”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对钢铁行业是一个利好信号。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距离工业化后期50%以上的参照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目前工业化的速度来看,完成工业化至少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该时期内钢铁消费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人均钢铁消费继续攀升。我国目前的人均钢铁消费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7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711千克,年均增速大约在5%左右,而2009年我国人均钢铁消费只有416千克,如果以年均增长5%的速度来测算,要达到70年代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预测数字显示,未来5-10年我国钢铁需求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我国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相比目前增长0.7-1.2亿吨。
钢铁的种类按含碳量不同区分
铁碳合金分为钢与生铁两大类,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碳钢是最常用的普通钢,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应用十分普遍。按含碳量不同,碳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随含碳量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合金钢又叫特种钢,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耐腐蚀性,等等。经常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合金钢的资源相当丰富,除Cr、Co不足,Mn品位较低外,W、Mo、V、Ti和稀土金属储量都很高。21世纪初,合金钢在钢的总产量中的比例有大幅度增长。
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生铁硬而脆,但耐压耐磨。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中碳以Fe3C形态分布,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生铁。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分布的称灰口铁,断口呈银灰色,易切削,易铸,耐磨。若碳以球状石墨分布则称球墨铸铁,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接近于钢。在铸铁中加入特种合金元素可得特种铸铁,如加入Cr,耐磨性可大幅度提高,在特种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钢铁中碳的来源:炼铁的原料之一是铁矿石,铁矿石主要成份是Fe2O3,没有碳。
炼铁的原料之二是焦碳。
炼铁过程部分焦碳留在了铁水中,导致铁水中含碳。钢铁的生产 由铁矿石炼生铁。
由生铁作原料炼钢,炼钢的过程主要是除碳的过程,还不能把碳除尽,钢需要有一定量的碳,性能才达到最佳。
按化学成分分
一、碳素钢 碳素钢是指钢中除铁、碳外,还含有少量锰、硅、硫、磷等元素的铁碳合金,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
⑴低碳钢--含碳量wc≤0.25%。
⑵中碳钢--含碳量wc>0.25%~0.61%。
⑶高碳钢--含碳量wc>0.60%高碳钢一般在军工业和工业医疗业比较多。
二、合金钢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冶炼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炼成的钢,如铬钢、锰钢、铬锰钢、铬镍钢等。按其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可分为:
⑴低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
⑵中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5%~10%。
⑶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含量>10%。
按冶炼设备分
⑴转炉钢 用转炉吹炼的钢,可分为底吹、侧吹、顶吹和空气吹炼、纯氧吹练等转炉钢;根据炉衬的不同,又分酸性和碱性两种。
⑵平炉钢 用平炉炼制的钢,按炉衬材料的不同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一般平炉钢多为碱性。
⑶电炉钢 用电炉炼制的钢,有电弧炉钢、感应炉钢及真空感应炉钢等。工业上大量生产的,是碱性电弧炉钢。
按浇注前脱氧程度分
⑴沸腾钢属脱氧不完全的钢,浇注时在钢锭模里产生沸腾现象。其优点是冶炼损耗少、成本低、表面质量及深冲性能好;缺点是成分和质量不均匀、抗腐蚀性和力学强度较差,一般用于轧制碳素结构钢的型钢和钢板。
⑵镇静钢属脱氧完全的钢,浇注时在钢锭模里钢液镇静,没有沸腾现象。其优点是成分和质量均匀;缺点是金属的收得率低,成本较高。一般合金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都为镇静钢。
⑶半镇静钢脱氧程度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的钢,因生产较难控制,产量不多。
按钢的品质分
⑴普通钢 钢中含杂质元素较多,含硫量ws一般≤O.05%,含磷量wP≤0.045%,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等
⑵优质钢 钢中含杂质元素较少,含硫及磷量ws、wp,一般均≤0.04%,如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弹簧钢、轴承钢等
⑶高级优质钢 钢中含杂质元素极少,含硫量ws一般≤O.03%,含磷量wP≤0.035%,如合金结构钢和工具钢等。高级优质钢在钢号后面,通常加符号“A”或汉字“高”以便识别。
按钢的用途分
一、结构钢
⑴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钢筋钢等。
⑵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二、工具钢
一般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按用途又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三、特殊钢
具有特殊性能的钢,如不锈耐酸钢、耐热不起皮钢、高电阻合金、耐磨钢、磁钢等。
四、专业用钢
这是指各个工业部门专业用途的钢,如汽车用钢、农机用钢、航空用钢、化工机械用钢、锅炉用钢、电工用钢、焊条用钢等。
按制造加工形式分
⑴铸钢 铸钢是指采用铸造 方法 而生产出来的一种钢铸件。铸钢主要用于制造一些形状复杂、难于进行锻造或切削加工成形而又要求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的零件。
⑵锻钢 锻钢是指采用锻造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各种锻材和锻件。锻钢件的质量比铸钢件高,能承受大的冲击力作用,塑性、韧性和其他方面的力学性能也都比铸钢件高,所以凡是一些重要的机器零件都应当采用锻钢件。
⑶热轧钢 热轧钢是指用热轧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各种热轧钢材。大部分钢材都是采用热轧轧成的,热轧常用来生产型钢、钢管、钢板等大型钢材,也用于轧制线材。
⑷冷轧钢 冷轧钢是指用冷轧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各种冷轧钢材。与热轧钢相比,冷轧钢的特点是表面光洁、尺寸精确、力学性能好。冷轧常用来轧制薄板、钢带和钢管。
⑸冷拔钢 冷拔钢是指用冷拔方法而生产出来的各种冷拔钢材。冷拔钢的特点是: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冷拔主要用于生产钢丝,也用于生产直径在50mm以下的圆钢和六角钢,以及直径在76mm以下的钢管。
钢铁的常用术语1、标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 经验 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国钢铁产品执行的标准有国家标准(GB、GB/T)、行业标准(YB)、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技术条件 标准中规定产品应该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称为技术条件,如化学成分、外形尺寸、表面质量、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内部组织,交货状态等。
3、保证条件 按照金属材料技术条件的规定,生产厂应该进行检验并保证检验结果符合规定要求的性能、化学成分、内部组织等质量指标,称为保证条件。
4、质量 证明书 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一样,是按统一的标准规定进行的,执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不合格的金属材料不准交货。对于交货的金属材料,生产厂提供质量证明书以保证其质量。金属材料的质量证明书不仅说明材料的名称、规格、交货件数、重量等,而且还提供规定的保证项目的全部检验结果。质量证明书,是供方对该批产品检验结果的确认和保证,也是需方进行复检和使用的依据
5、质量等级 按钢材表面质量、外形及尺寸允许偏差等要求不同,将钢材质量划分为若干等级。例如一级品、二级品。有时针对某一要求制定不同等级,例如针对表面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针对表面脱碳层深度分为一组、二组等,均表示质量上的差别。
6、精度等级 某些金属材料,标准中规定有几种尺寸允许偏差,并且按尺寸允许偏差大小不同,分为若干等级,叫作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按允许偏差分为普通精度、较高精度、高级精度等。精度等级愈高,其允许的尺寸偏差就愈小。在订货时,应注意将精度等级要求写入合同等有关单据中。
7、牌号 金属材料的牌号,是给每一种具体的金属材料所取的名称。钢的牌号又叫钢号。我国金属材料的牌号,一般都能反应出化学成分。牌号不仅表明金属材料的具体品种,而且根据它还可以大致判断其质量。这样,牌号就简便地提供了具体金属材料质量的共同概念,从而为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8、品种 金属材料的品种,是指用途、外形、生产工艺、热处理状态、粒度等不同的产品。
9、型号 金属材料的型号是指用汉语拼音(或拉丁文)字母和一个或几个数字来表示不同形状、类别的型材及硬质合金等产品的代号。数字表示主要部位的公称尺寸。
10、规格 规格是指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号金属材料的不同尺寸。一般尺寸不同,其允许偏差也不同。在产品标准中,品种的规格通常按从小到大,有顺序地排列。
11、表面状态 主要分为光亮和不光亮两种。在钢丝和钢带标准中常见,主要区别在于采取光亮退火还是一般退火。也有把抛光、磨光、酸洗、镀层等作为表面状态看待。
12、边缘状态 边缘状态是指带钢是否切边而言。切边者为切边带钢,不切边者为不切边带钢。
13、交货状态 交货状态是指产品交货的最终塑性变形加工或最终热处理状态。不经过热处理交货的有热轧(锻)及冷轧状态。经正火、退火、高温回火、调质及固溶等处理的统称为热处理状态交货,或根据热处理类别分别称正火、退火、高温回火、调质等状态交货。
14、材料软硬程度 是指采用不同热处理或加工硬化程度,所得钢材的软硬程度不同。在有的带钢标准中,划分为特软钢带、软钢带、半软钢带、低硬钢带和硬钢带。
15、纵向和横向 钢材标准中所称的纵向和横向,均指与轧制(锻制)及拔制方向的相对关系而言,与加工方向平行者称纵向;与加工方向垂直者称横向。沿加工方向取的试样叫纵向试样;与加工方向垂直取的试样称横向试样。而在纵向试样上打的断口,是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故叫横向断口;横向试样上打的断口,则与加工方向平行,故叫纵向断口。
16、理论质量和实际质量 这是两种不同的计算交货质量的方法。按理论质量交货者,是按材料的公称尺寸和密度计算得出的交货质量。按实际质量交货者,是按材料经称量(过磅)所得交货质量。
17、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 公称尺寸是指标准中规定的名义尺寸,是生产过程中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但在实际生产中,钢材实际尺寸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实际所得到的尺寸,叫作实际尺寸。
18、偏差和公差 由于实际生产中难达到公称尺寸,所以标准中规定实际尺寸和公称尺寸之间有一允许差值,叫作偏差。差值为负值叫负偏差,正值叫正偏差。标准中规定的允许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叫作公差。偏差有方向性,即以“正”或“负”表示,公差没有方向性。
7. 美国1950美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1950 年世界钢产量18960 万吨,其中美国钢产量8785 万吨,日本484 万吨,中国钢产量15.8万吨。
到2016年,世界钢铁工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世界钢动态公司(WSD)于今年6月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详见本期A06版)。自2010年重获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以来,韩国浦项已经连续七年蝉联这一殊荣,可以说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实至名归。与上年相比,今年进入世界级钢企竞争力排名的企业增加一家,即伊朗穆巴拉克钢铁公司,总计达到37家,并且排名也出现较大变化。
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钢企,浦项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工人熟练程度、联盟与合资、所在国家风险等方面获得10分的满分,但在获取铁矿石和炼焦煤等炼钢原料、能源成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来自邻近竞争对手威胁等方面存在短板,得分相对较低,该公司以加权平均得分8.02分继续高居榜首,较上年得分(7.91分)有明显提升,但与第二名(新日铁住金公司7.77分)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在入围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国家中,印度有六家企业入围,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其次是中国有五家入围,俄罗斯和美国均有四家入选,巴西则有三家;日本和韩国分别有两家,并且排名非常靠前,可见日韩两国大型钢铁企业竞争力都非常强。
在最新的竞争力排名榜单中,中国入围的五家钢铁企业分别是宝钢(6.70分,排名第23位)、沙钢(6.29分,排名第30位)、鞍钢(5.85分,排名第34位)、武钢(5.73分,排名第35位)以及马钢(5.52分,排名第37位),排名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滑。虽然中国钢企入围数量不少,但竞争力普遍不是很强,在入围企业中基本处于中下游水平。这反映尽管中国钢企粗钢产量排名较高,但综合竞争力仍相对较低,还处于大而不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