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常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国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
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于何时何时出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在中国的影响
1942年梅益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英文版翻译成中文[3],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
中国共产党党员吴运铎在军火研制过程中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但他坚持工作,写做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80年代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也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影响比它在其他国家,甚至包括苏联、俄罗斯本国,都更大,其中一个原因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被中国政府当作共产主义思想教材来提倡青年阅读,其中保尔筑路一段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文;另一原因是这本书的发行以及推广都异常到位。
影视剧目
这部小说曾经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
1942年苏联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拍摄了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57年苏联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拍摄了电影《保尔·柯察金》。
1999年时,中国大陆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改编了一部同名的电视剧,剧中使用了多名乌克兰演员并用中文配音。这是第一部中国改编的苏联电视剧。2000年播映受到好评。编剧:梁晓声等。总导演:韩刚。该剧获得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2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长篇奖
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中途因寄到出版社时被邮递员弄丢而开始从头写起,直到1935年才正式出版
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哪一年出版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哪个出版社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5)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出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
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 出版社
作者: 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 1961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995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曹缦西、王志棣译,译林出版社 1996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尚之年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6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仰熙、凤芝译,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7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剑译,华龄出版社 1997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兆林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王志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心语译,新世纪出版社 2000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田国彬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黄小芃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2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龚逸群译,学林出版社 2003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楼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柯原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洁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黄树南译,漓江出版社 2003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纲译,南方出版社 2007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邢兆良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露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军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心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袁崇章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6)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出版扩展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作品影响
在苏联,作者 1936 年 12 月 22 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 50 次。在苏联解体之前,这部著作先后用 61 种文字印行了600 多次共 3000 余万册,同时流传国外。
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历经半个世纪,粗略统计大概也有二十余种译本。
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资料
网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出版社、字数、书号
找到几个版本的,你参考一下吧。
出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印刷:中国科学院印刷厂1999年11月第2次印刷
纸版:850*1168
大32开本
399页
371千字
译林出版社,2005.1重印(译林世界文学名著)
ISBN:7-80567-425-6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张:15.25
插页:4
字数:370千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开
本】大32开
【装
帧】平装
【页
数】467
【ISBN】754071625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印次】1952
年12
月北京第
1
版【ISBN书号】7-02-000100-9/I.101
【开本】32
开
【装帧】平
装
【国别】
苏联
【页数】531
页
出版社:岳麓书社
开本:32开
版次:2005年1月
第1版
印次:2005年1月
第1次
出版:2005-01-01
ISBN号:780665535
译者:富华
页数/字数:91/30000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458页
书号ISBN
7-80611-334-7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湖北一版
32开498页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主题词】:
长篇小说(地点:
苏联
年代:
现代)
【ISBN号】:
7-80615-381-0
【出版日期】:
2000
页
数】:
484页
【尺
寸】:
20cm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4月出版
32开
395页
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出版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1961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中途因寄到出版社时被邮递员弄丢而开始从头写起,直到1935年才正式出版
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在中国是哪一年出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在中国出版是: 1942年梅益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版英文版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权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 梅益简介: 梅益(1913~2003)中国新闻家,翻译家。自幼家贫,毕业后从事报刊编译,参加左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翻译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03年9月13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 1913年1月2日生于广东潮州市毕业于城南小学,金山中学,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31年到北平从事报刊的编译工作,1935年在北平 (今北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后任书记。创办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译报》、《每日译报》,并主编《华美周刊》 、《求知文丛》 、《 上海一日》 。1938年翻译英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