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内基:由赤贫到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生
卡内基:由赤贫到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生
吉林 王晓云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白手起家建立了生产钢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在功成名就后,这位“钢铁大王”却将几乎全部的财产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因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一、勤奋少年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继承了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庭。
13岁那年,怀着对美国的向往,卡内基和家人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后又辗转来到匹兹堡。移民的生活非常清苦,小卡内基白天做童工,晚上读夜校,十分辛苦。14岁那年,他来到匹兹堡的大卫电报公司做信差。虽然他对路一点儿都不熟悉,却向公司许下诺言,说自己一个星期就可以记熟全城的线路。公司的经理被卡内基的话感动了,留下了他。卡内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了公司的熟练员工。
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的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情况。日积月累,他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网络全书”,这使他在日后的事业中获益匪浅。卡内基回顾这段日子时,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素材点击】
勤奋好学是每个成功者的法宝,人生在世,谁都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展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如安德鲁·卡内基一样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当机遇来临时,他们奋力一搏,便能摘得成功的桂冠。
【运用方向】
本素材适用于勤奋成才,知识的力量,善于读社会这本大书,学识、阅历对成功的重要性等。
二、初试身手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电报技术的卡内基,聘他去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35美元。当时卡内基已是18岁的大小伙了,他怀着强烈的上进心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内基凭着勤奋和机灵,24岁就升任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并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这些技巧是他后来组织庞大的钢铁企业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卡内基也抓住时机,初试牛刀,参与投资,而且频频得手,慢慢积累了一些资产,为他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了,战争创造了大量机会。29岁的卡内基这时已经小有成就了,但是他不满足,他要紧紧抓住人生旅途这一关键阶段,自主创业,另立门户。于是,他向宾州铁路公司提出了辞呈,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
在辞职之前,卡内基曾带人修桥补路,当时他常常思考能否用铁桥代替木桥。当时的匹兹堡虽然钢铁工厂鳞次栉比,但还只是在起步阶段。1862年,他与几个朋友创立了建造铁桥的公司。而1863年7月4日,南北战争的双方开始使用军舰对抗,这给卡内基以启发:帆船时代已经过去了,钢铁时代即将到来。于是,辞职之后,他去欧洲旅行,到伦敦考察了那里的钢铁研究所,果断地买下了道茨兄弟发明的一项钢铁专利,还买下了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他认为,这两项专利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回到美国的卡内基,鼓足干劲,准备大干一场。他把分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成品,需经过许多厂家。加上中间商在每个产销环节层层加码,致使最终产品成本很高。卡内基深知传统钢铁企业的这些弊病,决心建立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
【素材点击】
24岁的卡内基,年薪1500元,这在当时,已经是高薪了。然而,他没有安于现状,毅然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抓住机会自主创业,完成了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蜕变。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是卡内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
【运用方向】
本素材适用于不安于现状、机遇、创新,等等。
三、功威名就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拥有两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 “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成名之后,有新闻记者访问他,问他怎样工作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卡内基回答: “我之所以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小时候常常吃饱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怎么办,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决心长大后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去做。我12岁时做过纺织工人,努力地要把纱纺好。后来又做过邮差,我尽量记住我负责的邮区里每户人家的姓名、住宅外貌,到后来几乎每一家我都熟识了。努力把每一件小事认真地做好,以后才有人敢放心地把大事交给你。”
【素材点击】
卡内基只当股东,不当董事长,也不做总经理,而是任用那些懂管理、懂技术的人才,让他们放手去做。善于用人,人尽其才,也是卡内基成功的秘诀。
卡内基回答记者的话,道出了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积极上进,做好每一件小事。
【运用方向】
这段素材中。卡内基的三句话可用于论证人才对于企业管理,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成功在于积极进取;只有把小事做好才有希望成就大事等话题。
四、回馈社会
1890年,已经是亿万富翁的卡内基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 “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开始实施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此后直到1919年8月11日去世的近20年间,卡内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1901年,即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16年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设立“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用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年迈的卡内基夫妇身心俱疲,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5亿美元设立“卡内基公司”,让公司管理捐献资金。
【素材点击】
卡内基之所以宣布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源于他对财富和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卡内基的弟弟、母亲,以及他最得力的助手相继去世,生离死别的打击让他决定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转而做慈善,回报社会,让短暂的生命更富有意义。
【运用方向】
这段素材适用于生命、人生、价值、爱心、财富等话题。
2. 安德鲁·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
一直听说“美国梦”,但从未了解过什么是美国梦,直到最近才知道,美国梦就是大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创意,在美国白手起家创造财富。最近我国也一直提倡中国梦,那什么是中国梦呢?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重要的是有车有房。卡内基,这位曾经的美国钢铁大王,白手起家,最后成为美国个人资产最富有的人。他的成功或许能给许多想要白手起家的人一些经验。
年轻人最大的特点是,有精力,有时间,有想法,不怕失败。之所以大部分的年轻人最终创业失败,我想金钱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他们经验不足,对于创业路上的各种失败和突发状况,他们无法快速地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
成功需要运气,运气是个重要因素,包括时机,除时机之外的第二个因素,就是作为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需要遇到一位导师,一位贵人,当你尊重和敬仰的长辈对你充满信心时,你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我从创业初期一路走来,很感谢遇到的所有老师,因为他们的分享和严厉教导,让我少走许多弯路,最终创业成功,并积攒了许多经验。对此,我给许多刚踏入社会,或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点忠告:“年轻时找工作不要只看钱,更重要的是看你上级的人品和学识,如果能在年轻时遇到一个好的上级或者导师,这将是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创业和打工是两个世界,打工是服从命令,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办事,大部分的上班生活都是朝九晚六,家和公司两点一线,唯一的盼望是升职加薪。而创业不同,创业本身就在冒险,很有可能你费尽周折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没人需要,最终落得家破人亡;但或许你运气好,一次创业就赶在风口上,最终创业成功,实现阶级的跨越。
不知大家是否了解过财富四象限,收入最低的是打工者,其次是自由职业者,接着是管理者,创业家和投资者。随着财富的不断累积,对于个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如果说打工是多劳多得,但从自由职业者开始,后面的所有工作都不是只有努力就行,甚至很多情况下,你努力了,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我常把打工比作温水煮青蛙,因为打工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不用总是思考,久而久之就开始厌倦一切风险,害怕现在的安稳生活被打破;而创业家则正好相反,他们酷爱挑战,总是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他们厌恶平淡无奇的生活,总想着闯出一番事业。这两种生活没有孰优孰劣,人都是环境下的产物,当你体验到经历重重苦难,最终收获一笔财富的经历之后,你就很难安心回公司上班了。同理,当你习惯了安安稳稳的生活,你就不愿再折腾自己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他所擅长的领域,人们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深耕,最后才有可能成功。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不怎么爱学习的人,不爱学习学校里的知识,不爱上课。但我很喜欢读书,小时候读儿童书,读书期间读言情书,大学期间读名著,现在喜欢读财经和历史类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学一门你不喜欢的科目时,你会觉得上课很无聊,这个学科好枯燥,不愿意记,也学不会。你需要老师在一旁不停地催促打气,最后才往前走一点,就这样停停走走,你觉得累,老师更累。而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不用旁人说什么,你就一股脑儿地投入进去,恨不得把毕生所学都用在撩对象上,哪怕被对方给拒绝,你也不愿放弃。 这就是兴趣的最大魔力,它能帮助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并持之以恒。
每个人都会失败,或许我们在某一领域取得了成功,收获了荣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把其他所有事情都给做好。
成绩好的同学有个优点,就是不服输,但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害怕失败。不服输是一件好事,表明你还愿意往前冲,想要达到更远的目标,但害怕失败则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阻碍。
我很喜欢理财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失败,我们只是还未成功。”是啊,难道这次我没把事情做好,就证明我不行,我失败了吗?不,我只是还未成功,但我离成功又进了一步。换一个说法,失败就没那么可怕了。
凡是伟大的企业家,都在成功前经历过许多次失败,有些失败是没预料到,有些失败是突发状况,有些失败是经验不足,有些失败是能力不够。每次失败都是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失败后及时复盘,总结经验,避免下次犯类似的错误。
对于未知事物,人的本能是感到恐惧,不愿接近,因为它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我们害怕它会伤害到自己。
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我认为很多情况下,不在于是否有恐惧,每个人都会恐惧,但区别在于你如何面对恐惧,你会想办法克服它吗?还是让它击垮你,我觉得这就是成功人士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
每年做一件自己曾经不敢或讨厌的事情。这是我给自己的目标,这么做的好处是我的舒适圈被不断地打破,我的能力范围越来越强,抗压能力也越来越强。年轻时的抗风险能力最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果我们不选择在这个时期里走出舒适圈,拓宽自己的领域,老了之后就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了。
之所以有些人有气场,是因为他经历过很多,看到过很多。遇到事情之后,别人都在手忙脚乱,就他淡定自若,冷静地思考并处理问题,这样的人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程度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每个人看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成功或许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思考,但失败却往往就在一瞬间,几个细小的决定之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失败?我们需要一个和我们性格完全相反的合作伙伴,两人因为看待世界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一起讨论时,或许能尽可能地还原事情的本来面貌,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全面。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决定总是被他人否定,当你决定找一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一起工作时,早期的磨合期不可避免。因为性格不一样,经常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彼此看不惯对方的言行举止,如果处理不当,很快两人就分道扬镳了。但通过磨合期的考验之后,两人之后的合作应该能实现1+1>2的双赢局面。
END
作者|Aminess
3. 《卡内基自传》: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逆袭人生
自传的作者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11月25日,他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小镇,1848年5月,随父母一起,全家移民美国。
卡内基传奇人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卡内基青少年时期的打工生涯:
卡内基从13岁开始在匹兹堡做童工,第一份工作的周薪是1.2美元。匹兹堡有不少事业有成的苏格兰人,会关照新来的老乡。
卡内基打工遇到的三个老板,都是苏格兰人。他将进入电报局做信差,视为真正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一年后,他成为了这里的电报员,并有机会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大贵人斯科特。
第二阶段是他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职场历程: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驻匹兹堡的主管斯科特,聘用卡内基为自己的电报员和助理,18岁的卡内基开启了他为期12年在铁路公司的职场生涯。
斯科特对卡内基很关照,不但主动给他涨工资,还一路提携他。六年多之后,卡内基也有机会坐上了该公司驻匹兹堡主管的位子,年薪达到了1500美元。
第三阶段是他成为钢铁大王的创业之路:
卡内基从1862年开始创业的,他创业的特点就是,他成立的每一家公司,都是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他在这家公司的资源和人脉,是卡内基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内部管理上来看,他的钢铁厂可以站稳脚跟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注重成本管理,
第二,不惜重金更新先进生产设备,
第三,高薪聘请化学家。
当贝西默炼钢法实验成功后,卡内基马上购买了专利,与多人合伙成立了新的钢轨公司。该公司是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总裁汤姆森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显示出卡内基的心机。
到了1901年,卡内基钢铁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利润达到了4000万美元,卡内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荷姆斯泰德罢工事件可以说是卡内基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污点。
1901年,卡内基在65岁的时候,一口价把钢铁公司以4.8亿美元卖给了银行家摩根。
第四阶段是他在卖掉钢铁公司后,一心做慈善事业:
卡内基认为,富人在死的时候还拥有巨额财富,是可耻的。他在去世之前,总共捐出的资产超过了3.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数百亿美元,应该算是裸捐第一人了。
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曾经发布过一个美国历史上十五大富豪的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上,卡内基位居第二,仅次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远高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人。
卡内基以出身贫寒为荣,他很喜欢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两句诗,“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主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4. 卡耐基和卡内基是同一个人吗他们分别有什么成就和贡献
不同。他们是两个人.
戴尔-卡耐基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他著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写给女人〉〈语言的突破〉等等。 安德鲁-卡内基 美国的钢铁大王。因为有明确的目标、十分善于发现人、理解人和使用人、有积极的心态、有善于学习的精神、善于把握机遇,所以他的秘密口诀是“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年11月24日—1955年11月1日),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戴尔·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其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弱点》,70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他在1912年创立卡耐基训练班,以教导人们人际沟通及处理压力的技巧
在美国,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的名字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钢铁大王”。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卡内基钢铁公司通过白手起家建立成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获得优势,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由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成长记录
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名字是个传奇,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财阀一样,曾经影响着整个美国的金融状况。但让世人为之惊讶的是,他在自己事业的最巅峰,放弃了所有的一切,追求另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并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是他捐资修建的,匹兹堡的卡内基大学是他建立的,还有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卡内基图书馆”。这就是卡内基,财富对于他而言,不是第一位的,享受人生,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他生命的真谛。
5. 卡耐基的成功经验具体的!要有案例!
相信大家对戴尔·卡耐基这个名已经不陌生了吧。没错,他就是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他所写的书畅销全球,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它们不仅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的教科书,也是趣味无穷、使人受益匪浅的课外优秀读物。
不过现在先让我介绍一下卡耐基的生平。他生于1888年11月24日,逝世于1955年11月1日,享年67岁。
戴尔·卡耐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勉的农夫,而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的童年和其他的农家男孩子没什么区别,唯一就是他受了他的母亲很大的影响。
他的母亲鼓励他多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传教士或者一名教师。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校。要在学校里具有特殊影响和名望的人,必须是棒球球员,或者是辩论和演讲获胜的人。为了寻找出人头地的捷径,他选择了在演讲比赛中获胜,因为他知到自己没有运动员的才华。开始时,他连连失败,不过他没有灰心,仍然认认真真的练习。然而,在第二年里,他开始获胜了。
后来,他当过教师、推销员和演员。不过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最后,卡耐基开始了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他曾到过很多城市和学校公开演讲,他还开设许多关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的训练班,学生除了有社会各个阶层的的人外,还有名人、州长、市长、国家总统……卡耐基写的书实例很多,非常有说服力,那些实例都是他与别人的交谈中得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想法。
他的课程与书籍使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得到快乐,得到健康,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与幸福。
安德鲁·卡耐基---工业巨子卡耐基
经商办企业的成功往往被比喻作一条充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其间的艰险苦涩非亲历者难能体会。至于成功者是靠运气还是靠自身努力,哪个成分居多,例来颇费争议,就连大师们也是各执一辞。既有称百分之百依靠勤奋的,如李嘉诚;也有认为仰赖运气的,如保罗·盖蒂。在笔者看来,商业的成功和许多其他风险事业的成功一样,其中运气固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更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成功者自身的素质和个性。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AndrewCarnegie)就是很好的例子。20世纪初,卡耐基曾是与洛克菲勒、摩根齐名的美国经
济三巨头之一。以卡耐基当年拥有的个人财富,如果折算成今天的美元,特别是以常人需要耗费多少个生命周期来积累的话,比当今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先生实有过之。
卡耐基1835年出生于苏格兰,幼时移民到美国。由于家境极度贫寒,13岁时就到当地一家纺织厂当小工,周薪才1.2美元。小卡耐基颇有悟性,对人际关系犹加注意,17岁时他幸运地遇上了当时宾西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的主管,也是卡耐基后来多年的商业伙伴斯考特,从而被聘为电报员。
斯考特长卡耐基13岁,二十几岁时就当上宾铁公司西部管区的主管,也算是少年得志,不过斯考特一生最大的成绩就是发现卡耐基是个可造之材并加以提携。凭此一项,足以令斯考特在工商企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卡耐基早期的商业活动大多都是与斯考特合作进行的,二者间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维持了20年之久。
年轻时代的卡耐基已表现出一些卓而不群的素质,使斯考特确信此人将来在事业上必然大有作为。首先,卡耐基勤于工作和学习。在每天长达12个小时的辛苦劳作之后,卡耐基还抽空学习各种技术,以弥补自己正规教育的不足。后来令卡耐基在管理上如虎添翼的会计复式记账法,就是卡耐基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数英里之外的夜校学会的。其次,卡耐基能够很快掌握各种技术的细节,并且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第三,卡耐基勇于突破,敢于果断决策。卡耐基后来在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 ,曾特别强调:"为维护上司利益,要勇于不断地违背上司的命令"。卡耐基在刚刚加入宾州铁路公司时,有一次铁路全线瘫痪而又找不到当时的主管斯考特,情况十分危急。身为电报员的卡耐基果断地冒用斯考特的名义发出电报,指示火车如何运行 ,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在斯考特的关照下,不出几年卡耐基就成为西区主管,收入也上升到每月1500美元,而此时斯考特已升任宾铁公司总裁。卡耐基又在斯考特的指导下开始涉足股票投资,不久就深谙资本市场的运作之道。卡耐基的眼光独到,又善于借力使力,因而常能在股票市场有所斩获。卡耐基曾预测随着铁路旅行距离的大大延长,乘坐卧铺早晚会成为铁路旅行的主要方式, 于是倾其所有,买入一家卧车公司八分之一的股权。那家名叫普尔曼的卧车公司其时已很有名气,卡耐基估计到业主普尔曼不愿割舍,就一反当时的常规,建议被并购后公司仍叫普尔曼,于是很快为普尔曼先生接受。以放弃冠名权换得成功的低价收购 ,卡耐基赢得了他的初战。随后他又向铁路公司阐述加载卧铺车厢的好处,鼓动他们大量定购卧铺车厢。随着卧车公司股价的上扬,卡耐基自然大发了一票。
凭借在股票市场以及早期的一些实业投资中掘到的第一桶金,卡耐基辞去在宾州铁路的工作,买下一家炼铁厂,专心从事他认为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炼铁业。由炼铁起步而涉足采矿业、运输业,以及铁板、铁钉加工等关联产业,最后进军制钢业。不到30年的时间,卡耐基一步步构筑起了钢铁王国。这些建树绝不是"运气"二字所可涵盖得了的。
论学历,卡耐基充其量不过小学程度,也从未受过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但于管理之道似乎很有天份。管理的新方法、新理念被卡氏一一演练,居然得心应手地挥洒自如。事实上,卡氏首创的大量管理方法至今仍为业界奉为经营成功的不二法门。例如,他所阐述的产业关联策略后来被众多企业效法,大大提升了美国企业群体的整体水准和平均规模。
卡耐基十分重视成本会计,这得益于他早年在夜校补习的会计。在他经营的工厂里,卡耐基建立起了一整套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对每一个生产步骤的投入/产出分析控制,及每一个岗位员工工作效率的精心测度,使得产品的平均成本远远低于竞争同行。
卡耐基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决断能力堪称一流。1872年,在去英国途中,卡耐基目睹了制造钢铁的新方法,预见到炼钢将是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又倾其所有,成立了卡耐基钢铁公司。到20世纪初,这家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拥有员工超过2万人,产量超过当时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
卡耐基同时十分注重技术革新。他曾斥巨资购进一座当时最新的炼钢炉,为了弄清其工作原理,专门雇佣了一名德国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从钢炉底部吹入高压热气流的炼钢方法。用此法炼钢,虽然钢炉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但由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钢炉的平均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了。
在用人方面,卡耐基的举措更是高人一头。他深知人才之于企业成功的关键意义,因此每当他发现能力出众的青年人 ,都会倾力提拔;对于其中特别杰出的,甚至会吸收为合伙人,按他的规矩,赠予1%的干股。卡耐基曾颇为自负地说,就算有一天我的全部工厂被大火烧毁,但只要和我一起奋斗的这些人还在,不出一年,我就又会成为百万富翁。在卡耐基的墓碑上 ,写着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埋在这里的人,懂得如何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为他所用"。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是卡耐基成功经验的画龙点睛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