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钢铁为什么会产能过剩 高分!!!!
中国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能过剩。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钢铁需求巨大,钢铁行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2007-201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工业资产及销售规模均呈稳定增长态势。由于中国钢铁行业结构的不合理,一度导致中国钢铁产生过剩。
(1)钢铁行业过剩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2012年1至11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40亿元,同比下降5 .37%;实现利润660亿元,下降57 .73亿元,盈亏相抵利润为亏损19.7亿元,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58%,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4.38%,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到11月末达到68.67%,同比上升近1.64个百分点。
2012年1至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2%,而2011年同期是增长20.5%。
这足以说明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加上钢铁产能过大,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钢材销售异常困难。“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挤压了钢材流通商的利润空间,资金链出现断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行业亏损随之而来。
②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的历史以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历史原因 现状 再结合一下唐山钢铁的情况叙述一下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钢铁整个产能是11亿吨,中国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一年8亿吨,产专能利用率属70%多。宁吉喆表示,70%多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定过剩,但也不是过剩那么多,多出的3亿吨去年已经去了6500万吨,今年再去5000万吨,产能只剩下10亿吨,中国钢铁消费量前两年就是8亿吨了,钢铁的消费还要增长。所以产能利用率算大账就达到80%了,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最近十几年里,河北省对曹妃甸的发展倾尽心血,该给于的政策全部到位,资金也没有少拨付,就连上岛的道路都是省建投出资建设,供水管线也支付了大量的资金,大学城生态城等都给于了全力的支持。曹妃甸发展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政策,而是与思想、团队有关系。要让投资者乐不思蜀,要让好的声望口口相传,不要让恶名远扬,这才是关键。全国钢铁产能最大的省份河北省政府日前印发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化解过剩产能“6643”任务,基本完成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到2020年,力争全省煤炭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和2亿重量箱左右。
③ 钢铁业现全行业亏损 产能进入全面过剩期
钢铁业现全行业亏损 产能进入全面过剩期
“虽无确切统计,但估计我国的钢铁产能已达9亿吨,在数量上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近日在“第八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的一番话,揭示了钢铁业持续低迷的真正原因。
钢铁业首现全行业亏损
作为基础产业,钢铁业近年来的萎靡不振受人关注。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
南京钢铁董事长杨思明说,当前钢铁主业严重亏损,呈现从未有过的三大特点:
一是越大的企业亏损愈加严重。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钢铁公司,几乎全线尽没:首钢股份预亏逾1.4亿元,华菱钢铁预亏逾6.9亿元,鞍钢股份预亏18.9亿元。
二是多少年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从未亏损过的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主业也开始亏损。2011年,我国钢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2.42%,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达到2.7%。这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三是受投资支撑、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继板材企业之后进入亏损通道。这意味着,随着4万亿元计划的红利耗尽,钢铁下游需求再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亮点。
虽然3月份随着国内钢价由降转升,重点钢铁企业盈利逾20亿元,冲淡了前两月巨亏的影响,但铁矿石价格也在连续回落5个月后,再度呈现上行趋势。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吨,较低谷时回升近20美元/吨。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赵湘鄂认为,这将令钢铁企业的盈利难现根本改善。
“去产能化”将成趋势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亏损,钢铁行业经历的巨变,前后不过5年时间。
铁矿石价格暴涨,曾被认为是钢铁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矿价由高峰时的逾190美元/吨下降到150美元/吨,降幅超过20%。而同期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却一度超过40%。“由此可见,钢厂亏损不能完全归咎于铁矿石涨价,而更多地要从内部找原因。”冶金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说
5年来,我国钢铁业产能迅速扩张。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经达到9亿吨。而根据钢铁“十二五”规划,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吨至8.2亿吨。
资深业界人士、“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说,2012年以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然而,从2012年起,行业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即主要钢材品种都已供大于求,且钢材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产能过剩作为钢材市场运行的主要矛盾会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去产能化”将成为钢铁业的未来趋势。这包括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兼并重组和完善行业退出机制等。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非市场力量的干预。
“比如华菱钢铁,去年原本巨亏,却因收到地方政府10多亿元的补贴而勉强盈利。华菱钢铁的第二大股东是跨国企业安塞乐米塔尔,持股比例约30%,这意味着10亿元补贴中有3亿元给了外资。如此补贴是否合理,值得商榷。”有专家认为。
从专注PPI到兼顾CPI?
面对严峻形势,李新创指出,今年钢铁业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严控产量是业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实起来很难。随着近期钢价上涨,粗钢日均产量迅速反弹,至4月上旬已达到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远超去年全年的187万吨。
“二季度在资金环境好转、保障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推动下,国内钢价有望延续涨势。但产量的加速释放,使后期钢价有较大回落风险。”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副总经理盛志诚说。
由于钢价不具备大涨条件,更多的企业选择进军非钢产业。在吴文章看来,钢厂搞辅业是不得已的选择:去年武钢整体销售利润率为1.67%,而非钢产业达到3.47%。肉价支撑的CPI最新涨幅是3.6%,而钢价支撑的PPI是负0.3%。
“钢铁生产流程很长,各环节衍生机会很多,不用对其搞辅业大惊小怪。”李新创说。事实上,从金融到房地产,从养猪到卖酒,钢铁公司涉足的行业已经五花八门。有专家提醒,钢厂拓展非钢产业要注意与主业的关联性,像德国第一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就选择从钢铁向下游的机械制造、电梯设备延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④ 钢铁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行业亏损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在内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出口,大量的钢铁出口又造成了钢铁价格下跌,最终使得全球钢铁行业越来越不景气。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a78b8e1b451447b.html统计,201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8.227亿吨,是日本的7倍以上。2015年1到9月的粗钢产量为6.09亿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1%。由于需求下滑超过产量减少,为了确保销量,各钢铁厂商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受中国国内需求低迷影响,中国产钢铁大量流向海外。
中国2013年钢铁出口量为6200万吨,到2014年猛增至9400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2015年全年将超过1亿吨。日本2014年度的粗钢生产量约为1.1亿吨,估计中国的出口量将逼近日本的产量。中国产钢铁的平均出口单价方面,2015年上半财年为每吨620美元左右,同比下跌逾两成。
产能过剩的严重性毋庸置疑,钢铁行业想要翻身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⑤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是什么呢中国钢铁行业要多久能缓过劲来
中国钢铁行业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税收,财政方面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国民的经济,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但是钢铁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产业集中度过低,高端产品不足,环保问题,产能过剩,区域分布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发展,钢铁行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中国的钢铁行业不断的发展。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钢铁行业也受到了一些影响,钢铁行业有必要做出变革,否则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钢铁行业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遭遇了困难,一些中小型企业承受不住压力,就只能够面临倒闭的现状,同时一些落后的企业也被社会所淘汰。钢铁行业如果想要发展起来,那么就需要在技术上面做出改变,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去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
⑥ 钢铁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行业亏损
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是2014年到2016年,不过2017年开始,得益于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钢铁行业也全行业扭亏为盈。
⑦ 钢铁产能过的原因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位列成为各大行业首位,为什么几年前的老问题现在更加严重?产能越调越多,结构越调越乱,问题越说越多,原因到底在哪里?
有关分析认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审批、金融、环保、质量、资源五大“门槛”形同虚设有直接关系,而这五大门槛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背后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内部长期存在四大误区:结构调整变成单纯提高“板带比”、淘汰落后只看装备水平、联合重组越大越好、产能过剩缺乏科学预测。
四大误区未厘清
2005年钢铁产业政策已经过了四年,现在来看已经与目前的钢铁产业发展实际不协调,而且政策的误导作用已经产生。
产业政策一味地强调“板管比”,导致“听话”的大钢厂一窝蜂上板材项目,加上淘汰落后标准只看高炉转炉的大小,直接带来热轧产能短期迅速扩大,形成严重的过剩产能,出现长期以来“高附加值”的热卷价格卖不过低附加值的螺纹钢、线材。淘汰落后标准还带来一个后果,大大小小的钢厂都拼命上大高炉大转炉,怕落单被淘汰。实际上大量的钢厂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提高环保标准来谋求发展,而不是单纯上项目扩产能。好在目前,工信部已经认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作一些政策修订。
“联合重组越大越好”已经成为政策的导向,事实上这个提法科学性有疑问。它忽视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边际效应,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出现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甚至强制要求企业必须达到千万吨甚至亿吨的目标。
“产能过剩到底是多少?”从上个世纪90年末开始控制钢铁产能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提钢铁产能过剩。粗钢产量3亿吨过剩、4亿吨过剩、6亿吨过剩、7亿吨过剩,但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钢铁需求到底是多少?峰值在哪里?低谷在哪里?包括目前舆论普遍提出的6.6亿吨产能中有1亿吨过剩产能,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与预测?
产能过剩是事实,但过剩多少?合理过剩值在哪里?何时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这个问题需要权威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否则的话,按照3亿吨就过剩的调控政策,中国现在的钢价早已飞上天了。
五大门槛难作为
在上述四大导向性问题出现误读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控制产能的门槛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非常难。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理论上的钢铁产能扩张,资源、资金应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倾斜,但实际上执行时已经走样。
钢铁产能要扩大,第一关是审批环节,但我们的审批时间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等到批文下来的时候,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来了,企业承担不起,只能偷偷上马,搞“先斩后奏”。民营钢厂这样做,国有钢厂也如法炮制。因此,审批环节阻止不了钢铁项目乱上马。
项目通过审批,银行才会贷款;实际上没有审批的项目,银行也会贷款,新项目上马与GDP戚戚相关,地方政府自然会大力支持。所以,今年粗钢产量叠创历史新高,库存居高不下,就是没有人减产,为什么呢?有银行撑腰,钢厂现金流充沛,能挺住。在这个背景下,更没有哪一家地方环保部门会冒得罪“父母官”、掉乌纱帽的风险,来监控钢铁企业的干净生产。
质量门槛取决于政策标准,但中国钢铁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提高门槛有一个渐进过程。而水、电、矿山等资源的配置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来支配,地方钢铁企业毫无疑问有地缘优势。
上述五个门槛,实际上环保、质量门槛应该由政府来监管,但项目的审批、资金的使用以及资源的整合应该是市场行为,但政府的决策者的行政思维意识一直没有改变过来,迈不过这个“槛”。(中国证券报 济川)
⑧ 钢铁产能过剩是什么
中国钢铁为什么会产能过剩 高分!!!!
目前,我国的大工业,几乎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里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业过多,而且不断在建设。例如,小煤矿、小铝厂、小钢厂等等,只要是能够就地取材的,都会因高额利润的吸引而大量涌现各种小厂。另外一种是包含了大型企业在内的重复建设,比如带材赚钱,那么各大企业就同时新上各种冷轧生产线;型材赚钱,就海现大量挤压线,等等。
这是我个人所切身体会到的两点,再次总结下就是:
1、低端中小型企业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仍旧是不足的;
2、大型企业重复建设某一类型的生产线,缺乏创新。
至于你写论文,建议你还是中规中矩,没有经历和切身体会的东西是写不出创新观点的,而且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论述,很麻烦,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中国钢铁行业 什么时候开始产能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增长,钢铁需求量增长幅度没有同步跟进,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价下滑,钢厂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了局部亏损乃至后来的全行业亏损。
根据材料一概括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危害
未来两年中国钢铁市场不会乐观,产能过剩4亿吨左右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并且民营企业大量的没有生产的钢铁生产线并没有拆除,都在等待时机开炉冶炼,由于有环境保护成本较低当地 *** 不严格监管,用人采取随意性的弹性工作制,税收采取包税制,产品生产工序简化,质量要求降低档次等成本优势,这些虎视眈眈的民营企业就像春天的苍蝇,季节一到立即冒出来繁殖,使的稍微改善的市场立即打压回去。所以,钢铁工业的回暖是要经过国家层面的刮骨疗毒的治理才能实现的。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和供需关系,钢铁产品作为一个普通的商品,也不例外遵循这一规律。目前,我国钢铁经过多年的高盈利期,诱导了这个行业的无序过度膨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投资涉足钢铁厂建设,造成了目前实际上超过十亿吨的产能。随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基建规模的大幅度压缩和基础建设投资强度的降低,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欲望的萎缩,民营企业回流资金的加强,外资企业撤资的加快,钢铁需求不再大幅增加。这必然造成了严重的过剩,钢铁厂为了维持基本的合同量,就相互搏杀,降低价格,使得热轧薄板低于1750元【含税】,棒线材1800元左右盘整,这就是所谓的低于白菜家。这种局面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不会立即转变,也不符合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作为一个钢铁行业的从业者,经历了辉煌到衰落的过程,真是感慨万千。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局面如果国家不进行干预,将会长期下去。很多钢铁厂目前是在坚持之中,等待时机。钢铁火爆不再来,规模十亿变白菜;莫怨市场进严冬,私自上马互拆台;昨日还在当农民,摇身一变钢厂开;炫耀自己能暴富,钢铁老板传后代;收破赖的也建厂,轧棉花的也进来;娶了戏子投股市,资产转移到海外;十代用不尽私财,永远也不去还贷;冰冻期限有多长,我先停炉去躲债;工人生活怎么办,自己想法真活该!
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现在到底有多么严重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的供给侧改革和化解落后产能工作,已经削减了近一亿吨的落后产能,但是目前的产能还有11亿吨多,钢铁的需求量8亿吨,出口一亿吨,还有将近2亿吨的过剩产能需要淘汰,这还不包括0.8亿吨的地条钢非法产能。
钢铁产能过剩 对哪些行业有影响
钢铁产能过剩危害最大的还是钢铁行业本身,其次是相互竞争压价拖累了煤炭行业经营环境,挤死了矿山行业的利润,打击了航运市场的发展,干扰了港口和铁路行业正常的收费标准,摧毁了钢铁贸易商的资金链,也使得低价格的劣质钢材进入建筑领域,留下后患。
钢铁产能过剩,多出来的钢铁怎么处理?
出口,产能越过剩,则出口价格越低。牛奶是直接倒掉,这种情况中国也已经发生了。
中国为什么钢铁会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的大工业,几乎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里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业过多,而且不断在建设。例如,小煤矿、小铝厂、小钢厂等等,只要是能够就地取材的,都会因高额利润的吸引而大量涌现各种小厂。另外一种是包含了大型企业在内的重复建设,比如带材赚钱,那么各大企业就同时新上各种冷轧生产线;型材赚钱,就出现大量挤压线,等等。
这是我个人所切身体会到的两点,再次总结下就是:
1、低端中小型企业过多导致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仍旧是不足的;
2、大型企业重复建设某一类型的生产线,缺乏创新。
至于你写论文,建议你还是中规中矩,没有经历和切身体会的东西是写不出创新观点的,而且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论述,很麻烦,搞不好就是弄巧成拙。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为什么还研究其生产
钢铁行业和钢铁产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只要人类不消亡,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还没有什么材料能可靠、廉价地全面替代钢铁,因此,既然钢铁行业还要与我们人类并存许多年,那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就是人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况且这个行业太大了,里面商机无限,目前的产能过剩并不代表这个行业要灭亡。况且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产能过剩背后隐含的重要意义:人类的技术进步已经彻底超越了可怜的“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奠定了进入商品极其丰富的时代,人类已经有能力为自身制造使用不完的产品,为了这一天,人类奋斗了200多年(甚至是2000年),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这是人类值得骄傲的一天。可某些人却简单无知的认为产能过剩是洪水猛兽,太失之偏颇了。以我总工程师的经历和参与过省级工业经济管理的体会,产能过剩,无非是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必需有竞争危机意识、必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价格、获得消费者满意的这样一个重要机会而已。继续研究钢铁生产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钢铁产能过剩,为什么越减越多
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一些民营钢铁企业,一边享受着削减产能带来的结合升高利好,一边释放已经关停的产能,个别的不法企业还在扩建产能。目前,我国钢铁12.6亿吨产能,8.5亿吨消耗量,1.4亿吨极限出口量,过剩产能2.7亿吨过剩产能。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 *** 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拆除。
钢铁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行业亏损?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在内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出口,大量的钢铁出口又造成了钢铁价格下跌,最终使得全球钢铁行业越来越不景气。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bg.qianzhan/...b统计,201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8.227亿吨,是日本的7倍以上。2015年1到9月的粗钢产量为6.09亿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1%。由于需求下滑超过产量减少,为了确保销量,各钢铁厂商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受中国国内需求低迷影响,中国产钢铁大量流向海外。
中国2013年钢铁出口量为6200万吨,到2014年猛增至9400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2015年全年将超过1亿吨。日本2014年度的粗钢生产量约为1.1亿吨,估计中国的出口量将逼近日本的产量。中国产钢铁的平均出口单价方面,2015年上半财年为每吨620美元左右,同比下跌逾两成。
产能过剩的严重性毋庸置疑,钢铁行业想要翻身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⑨ 中国钢铁行业 什么时候开始产能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增长,钢铁需求量增长幅度没有同步跟进,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价下滑,钢厂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了局部亏损乃至后来的全行业亏损。
⑩ 如何解决中国钢铁产能过剩
中国的钢铁工业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到了二十世纪末规模、机能完专善。特别是在2008年前后中国又购买了国属外的铁矿和廉价煤炭。从开采、运输、煤炭、冶炼、先进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到了2012年前后,我国房屋建筑和汽车制造业又处于过剩状态。以致现在钢铁相对于制造业出口、内需还不完善,那么钢铁虽然也限制了一些小钢铁,但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目前,国家在打通制造业出口的各种途径,相信一两年的时间,中国钢铁会仍然会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