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
据从1896年到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
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1)1949年我国钢铁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2.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1、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
2、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什么象样的工厂)。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我国什么都不能造。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一切都是“泊来品”,洋货占领中国市场,什么都是洋的。我国被人成为“万国汽车博览会”,“万国轮船公司”,“万国兵器展览馆”,“万国靶场”,“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4.7万吨,煤6000多万吨。发电量30万千瓦。汽车业,最大的一家工厂是长春的汽车大修厂,几百人(1947年东北解放之前只有100多人)。
3、原始的农业。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由于连年兵慌马乱,土地大量荒芜,水土流失。沙漠四起,没有任何水利设施。亩产只有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许多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
4、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小孩不敢走亲戚,怕被亲戚煮吃了
3. 火红年华说的是哪个钢厂
钢厂如下:
有三家,主要是十九冶、攀钢、攀煤等三线工业企业作为故事原型。该剧以“三线建设”为背景,以钢厂企业作为故事原型,全景式展现了一大批意气风发的三线建设者从零开始,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光辉历程。
简介:
钢铁厂是指生产钢铁的厂子,由于旧中国的近代钢铁工业基础薄弱,产量低,品种少,质量差;部门结构和地区分布很不平衡。1949年钢产量仅15.3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的鞍山、本溪、天津、唐山、上海、太原等地。其中以辽宁最为集中。1949年钢产量仅15.38万吨,居世界第26位。我国是世界上炼铁最早的国家之一。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厂。
4. 1949中国钢产量世界排名是多少
据相关资料说:我国的钢产量在1949年是十五万八千吨
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上的材料显示: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而有材料显示说:
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 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通过查阅材料,我只能说当时这个数字是不怎么准确的,我想你应该知道之后有大跃进什么的,大家都虚报数字,为的是赶英超美,所以排名只能推测一下,材料供你参考;不过我强调一点喔,这个问题恐怕专家们也难以解决喔,毕竟资料很零散喔。
希望可以帮到你
5. 中国八大钢厂分别是
分别如下:
1,鞍山钢铁公司,
2,首都钢铁公司 ,
3,宝山钢铁公司 ,
4,通化钢铁公司 ,
5,包头钢铁公司 ,
6,武汉钢铁公司,
7,唐山钢铁公司,
8,马鞍山钢铁公司。
(5)1949年我国钢铁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1,我国是世界上炼铁最早的国家之一。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厂。由于旧中国的近代钢铁工业基础薄弱,产量低,品种少,质量差;部门结构和地区分布很不平衡。1949年钢产量仅15.38万吨,居世界第26位。屈指可数的十几处钢铁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的鞍山、本溪、天津、唐山、上海、太原等地。其中以辽宁最为集中。
2,尽管我国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钢材的质量不够过硬,每年还需进口大量优质钢材,因此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国经过淘汰落后产能及兼并重组后,各钢铁集团的年度钢产量大幅增加,但是由于并未掌握钢材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的话语权,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弱势地位。
6.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长期的战争社会经济十分落后而且破坏严重。因此,从1949年到1952年,新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近1/4,棉花产量减少48%。铁路只有近万公里线路通车,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前期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通货恶性膨胀,市场物价猛涨。1949年城市中失业人数约有400万人,农村灾民约4000万人,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的措施
1、平抑物价
当人们还沉浸在开国大典的欢乐中时,只隔了半个月,从10月15日开始,华北由粮食带头,上海由纱布带头,物价开始大幅上涨。纱布、粮食的价格在一个月内都上涨两倍以上,有的商品上涨到五六倍。
抗战后期以来,物价是民众特别敏感的问题,人心开始浮动。这是关系人民政权能不能站住脚跟的大问题。政务院在陈云同志统一调度下,采取有效举措把物价基本平抑下来。
2、救济失业
在城市,救济失业者成为民众极为关心的问题。旧中国留下了十分庞大的失业大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改组过程中一部分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工厂倒闭,更增加了失业人数。上海1.3万多家私营工厂中,开工户数只占1/4,失业者的生活极为困难。
政务会议两次讨论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建立起人民政权、根本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到1950年9月底,全国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得到救济的已达半数以上。
3、处理自然灾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当时绝大多数是水灾。1949年,全国被淹地区12156万亩,受灾民众4000万人。第二年,皖北连续7天大雨后淮河又大决口,津浦铁路两侧一片汪洋,被淹耕地3100万亩,受灾民众995万人,许多人挤在一块块高地甚至爬到树上求生。
毛泽东同志在看到受灾民众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的报告后,流下眼泪,并且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周恩来同志在政务会议上说:“水灾是非治不可的,如果土地不涝就旱,那就是土改了也没有用。”这在当时是牵动全局的大动作。治理淮河工作全面展开后,很快就取得成效。
4、恢复交通运输业
在1949年和1950年初,首先把重点放在铁路的修复上。在全体铁路员工的努力下,1949年一年内就修复了8300多公里铁路和2715座桥梁,到1950年,修复的铁路达14000多公里,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公路、水运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复,对整个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5、保障农业生产
人民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最主要的是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8月,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又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6)1949年我国钢铁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成就
一、1950年《土地改革法》颁布,在广大新解放区全面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消灭已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全国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二、改变了不良社会风俗。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废除包办强迫婚姻,禁止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陋习。党和政府还以极大力量荡涤旧社会遗留的污泥浊水:废除娼妓制度;禁止吸食鸦片;消除地痞流氓和黑社会帮会等等。
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四、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到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生产中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7. 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几1996年,我国钢产量超过多少吨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占当年世界产钢量的0.1%,应该说在世界上排不上号。
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124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
8. 钢铁工业的取得成就
基于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中国从建国开始就一贯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核心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冶金战线全体职工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产量高速增长
产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彻底告别了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还不及现在半天的产量,居世界第26位。1979年改革开放后钢产量持续快速增长,1996年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1位,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需要,扭转了长达40年的被动局面。1999年达到1.22亿吨,连续四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从1949年的不到0.1%提高到15.8%,坐定了产钢大国的地位。
技术装备水平提高
冶金工业积极贯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资金,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方针,加大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了上海宝钢、天津钢管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同时,对鞍钢、武钢、首钢、包钢、攀钢等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目前,中国冶金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提高到30%左右。CSP世界上只有20余套,而中国已在珠江钢厂、邯钢和包钢拥有3套。中国钢铁企业技术水平虽然总体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大型烧结厂、大型高炉、炼钢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连铸、热连轧、冷轧及涂镀层生产线、冷轧硅钢生产线、高速线材轧机、小型棒材连轧机等一大批企业的部分装备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市场占有率
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1978年,全国钢产量中落后的平炉炼钢占35.5%,目前已降到1%以下。标志着钢铁工业综合技术水平的连铸比由1978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82%,已接近世界平均83%的水平(2000年10月开始当月连铸比已超过84%),正朝着高效连铸方向发展。建国之初,中国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和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经过50年的发展与建设,目前已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多个钢种,轧制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板管带比由1978年的32. 3%提高到现在的42%左右。国内长期短缺的薄钢板产量由1978年的133 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05万吨,自给率达到90%以上,其中石油钢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至80%。
冶金工业技术进步
冶金科技和教育全面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有冶金科研机构79个,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32.5万人。同时建立了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冶金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有冶金普通高校13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每年为冶金行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1.5万人。中国还自己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冶金科技专家、两院院士。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行业获科技成果1万多项。截止1998年底,申请专利7813项,授权专利5984项。
行业经济效益提高
创造出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首钢的内部承包制,使该企业成为当时工业企业改革的排头兵。宝钢创造了“科学、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90年代初,武钢走“质量效益之路”;邯钢又创造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先进管理经验。近年来,又有了济钢“系统节能降耗”,唐钢“ 对标挖潜”和水钢、宣钢“扭亏脱困”等一批先进典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率每年都达到3%左右,1999年达到6%,有利地消化了因钢材不断降价造成的损失,使中国钢材价格与国际市场趋于同步,提高了将来进入WTO的竞争力。
1978年冶金行业实现利税50亿元,1998年达到197亿元,1999年达到242亿元,2000年1月至11月已经实现357亿元,预计全年400亿元,创造了两年利税翻番的佳绩。从建国到2000年,冶金行业累计实现利税5260 亿元,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9. 1949年我国钢产量
1949年我国钢产量16万吨
年代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率 年代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率
1949 16 - 1979 3448 8.50%
1950 61 280% 1980 3712 7.70%
1951 90 47.50% 1981 3560 -4.10%
1952 135 50.00% 1982 3716 4.40%
1953 177 31.10% 1983 4002 7.70%
1954 223 26.00% 1984 4347 8.60%
1955 285 27.80% 1985 4679 7.60%
1956 447 56.80% 1986 5220 11.60%
1957 535 19.70% 1987 5628 7.80%
1958 800 49.50% 1988 5943 5.60%
1959 1387 73.40% 1989 6159 3.60%
1960 1866 34.50% 1990 6355 7.70%
1961 870 -53.40% 1991 7100 7.70%
1962 667 -23.30% 1992 8094 14.00%
1963 762 14.20% 1993 8956 10.60%
1964 964 26.50% 1994 9261 3.40%
1965 1223 26.90% 1995 9536 3.00%
1966 1532 25.30% 1996 10124 6.20%
1967 1029 -32.80% 1997 10894 7.60%
1968 904 -12.10% 1998 11559 6.10%
1969 1333 47.50% 1999 12426 7.50%
1970 1779 33.50% 2000 12850 3.40%
1971 2132 19.80% 2001 15163 18.00%
1972 2388 9.70% 2002 18237 20.30%
1973 2512 7.90% 2003 22234 21.90%
1974 2112 -16.30% 2004 22234 21.90%
1975 2390 13.20% 2005 35310 24.80%
1976 2046 -14.40% 2006 42266 19.70%
1977 2374 16.00% 2007 48966 15.90%
1978 3178 33.90% 2008 50049 1.11%
10. 早在______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占有______万吨,居世界第______位;
在我国,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可以炼钢;我国解放初期,钢铁生产落后,年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26位,九十年代后有了巨大突破.
故答案为:春秋战国;15.8;26;1亿;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