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铁贸易 > 钢铁元帅升帐是什么意思

钢铁元帅升帐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01 07:15:05

『壹』 “以生产压革命”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

“文革”中常说要“抓革命,促生产。”似乎也重视生产,其实不然,“抓革命,促生产”只是说说而已,谁如果真要“促生产”就会被扣上“以生产压革命”的大帽子。“以生产压革命”这句屁话的发明权应该归于“四人帮”,“以生产压革命”这句屁话的目的就是要打倒主管国家经济工作的干部,而其直接危害就是把国家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使中国错过了世界第三次经济浪潮,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与日本的经济总量基本持平,而如今自以为是有钱人的韩国,当时还被世人称为“亚洲乞丐”。但是当我们正在批判“以生产压革命”时,人家赶上了世界的第三次经济浪潮,飞速发展起来了。当我们粉碎“四人帮”噩梦醒来时,我们无奈地发现落后了,被人家远远的抛在后头。我们“大跃进”时发出的“赶英超美”的梦呓已经成为世界的笑柄,我们只能酸溜溜地发现我们的老冤家老对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资料说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的730倍。从60年代初的持平,到70年代末的730倍是什么概念!我们更无奈地发现连从来不被中国人看在眼里的韩国人居然也在我们面前人五人六起来,我们真的被刺激了。但是,我们可曾想过,这就是“以生产压革命”的恶果,欠下的这笔债恐怕要几代人才还得清。

毛泽东经常说“民以食为天”,搞农业“八字宪法”,搞“钢铁元帅升帐”,“粮食元帅升帐”,似乎很关心发展生产。但是,用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搞生产是行不通的。更何况,一旦他的“革命利益”受到影响时,生产就抛在脑后了,剩下的就只是“以生产压革命”的大棒了。

中国失去了最佳的发展机遇,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遗憾,其罪魁祸首就是那句屁话“以生产压革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d5e5e01009niz.html

『贰』 谁有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考卷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2分1题,共50分)
1、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德黑兰会议
2、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 C、“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D、“冷战”政策的出台
3、下列科学家中与发明“原子弹”无关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李四光 D、钱三强
4、下列历史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有 ①土办法炼钢 ②破“四旧” ③批斗资产阶级当权派
④写大字报对别人进行任意攻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然宣称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使命的总统是
A、尼克松 B、罗斯福 C、邱吉尔 D、杜鲁门
6、下列哪一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选项不同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7、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实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
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B、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C、欧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D、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
9、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D、1949年新中国成
10、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独立自主 D、改革开放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世界意义变化之一的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非洲大陆的解放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12、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其中改变了会议航向,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家及领导人是
A、中国周恩来 B、埃及纳赛尔 C、中国毛泽东 D、美国基辛格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持“一边倒”的原则。“一边倒”是指
A、坚定地站在亚洲国家的一边 B、坚定地站在亚非国家一边
C、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14、“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法国邀请近2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纪念活动。美国总统布什并没有因为美国当年组成盟军解放法国而受到礼遇,相反他走到哪里都会听到谴责他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声音。一些美国人也专程直到巴黎参加抗议活动,他们高举美国国旗和示威标语。标语上写着:“美国人反对战争”`“光荣-1944,耻辱-2004”等。据此回答15-17题
15、材料表明当今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是
A、和平问题 B、人口问题 C、贫困问题 D、资源与环境问题
16、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世界大多数人民的情感
A、反对落后,鼓励先进 B、消除贫困,谋求发展
C、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D、反对专制,争取民主
17、材料还表明( )
①维护和平的力量和趋势在增强②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④一些国家政府渴望有新的世界大战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非洲 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奴役非洲历史的终结,而中国 的顺利收回,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A、纳米比亚 香港 B、纳米比亚 澳门 C、埃及 香港 D、 埃及 澳门
19、科学家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使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有力批驳了“中国贫油”的论点,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 ①不畏惧权威的大无畏精神②“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创新精神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④“人定胜天”的革命英雄主义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追求现代化的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代”的出现 ②亚洲国家和地区发展民族经济③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④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发展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关于“冷战”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②是雅尔塔协定的产物 ③一般以“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作为开始标志 ④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冷战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的重大失误和巨大挫折(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出现上题中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有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阅读打油诗,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①这首诗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
③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④当时开展的这项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1949年——1952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了以下哪些成就:①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③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2分1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 分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26题8分,27题10分,28题11分,29题10分,30题11分)
26、历史上,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很多的精神财富,如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标志着我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创造也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你知道的有哪些?请仿照上述格式至少写出两个。(友情提示,精神名称——精神实质——对当时社会的作用)(8分)

27、材料一:某市16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状况
年份 人均储蓄额 人均居住面积 电脑(百户) 轿车(百户)
1989 1865元 6.6平方米
2005 19880元 20.2平方米 19.6台 5辆
材料二: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再举两个方面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 ,谈谈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党的十六大对此提出的更高的目标是什么?(4分)

(2) 要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有哪些?(4分)

28、材料一: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材料二:20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以后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1) 材料一诗句中的划线部分反映的是我国在哪一计划中的哪一项工程建设?你认为这一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尘封已久的大门最早在哪里打开?(3分)

(3) 材料一、二的事件分别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9、材料一:据统计,1960年的时候,最富国和最穷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为37倍,而现在则达到了74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资产相当于48个最穷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材料二:有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⑴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2分)

⑵ 你是否赞同美国历史学家的观点?请阐述理由。(4分)

⑶ 发展中国家为谋求发展从未停止过斗争。试举例说明哪些事件能说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4分)

30、材料一: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来不,也永远不害怕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材料2: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飞抵北京,还未走下飞机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长达一分钟,历史见证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镜头。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政策有了重大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⑴ 材料1中的“邻人”指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进行了一场什么战争?(3分)

⑵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⑶ 我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政策有何重大发展?(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D D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A C A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D C A
二、非选择题
26、(共8分)(1)孟泰精神——埋头苦干、公而忘私、爱厂如家——使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初步奠定了我们工业化的基础。
(2)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最终结束了中国贫油的面貌
(3)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科技创新精神——是我国的国防势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27、(1)只要从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与材料不重复即可(2分)
(2)从温饱到总体小康。(2分) 全面小康(2分)
(3)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任写两点得4分)
28、(1)一五计划中武汉长江大桥
(2)改革开放、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中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分)
29、(1)发展问题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在扩大。(2分)
(2)有道理(1分),因为非洲大多数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统治或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损害非洲国家的利益。(任答一点得两分)(3分)
(1) 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亚非会议的召开等(4分)
30、(1)朝鲜,抗美援朝战争(3分)
(1) 从敌对、隔绝到接触、建交(2分)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与苏联争霸,联合中国牵制苏联、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等(2分)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2分)

呃………………忘了这个没答案了,再来份。
1、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成立 D、朝鲜战争的爆发
2、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都是经济贸易集团
3、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冷战时期的是
A、东西柏林墙的建立 B、美国在日本长崎投原子弹
C、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D、美国在越南发动侵越战争
4、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标志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纳米比亚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5、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为争取经济权益,改变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
A、召开亚非会议 B、组织七十七国集团
C、开始南北对话 D、正式结成不结盟运动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这运动中,各项指标愈订愈高,甚至出现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不正确的口号;出现了各行各业为“钢铁元帅升帐”服务,几千万劳力调去大炼钢铁的情况。据此回答7——8题。
7、历史上,这场运动是指
A、整风运动 B、大生产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对这场运动的不正确评价是
A、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基本国情
B、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自然资源
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这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的一次重大失误
9、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A、内地展开 B、农村展开 C、城市展开 D、沿海地区展开
10、在香港有这样一种说法:回归后的香港“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这现象说明
A、“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使香港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保留下来
C、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D、回归后香港公民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
11、自朝核问题再次显现以来,中国一直通过各种外交努力,为促成六轮六方会谈,中国特使穿梭于俄、朝、美等国之间,功不可没。中国政府的外交斡旋说明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参与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③中国负有维护世界和平及核不扩散的义务④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其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村合作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持“一边倒”的原则。“一边倒”是指
A、坚定地站在亚洲国家的一边 B、坚定地站在亚非拉国家的一边
C、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的一边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
14、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获得圆满成功。台湾各界强烈要求当局“包机直航”成为“每天直航”。对于两岸通航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能使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两岸人民互相了解,增进共识 ④有利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重大事件有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④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成功举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下列新中国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与钱学森、邓稼先贡献最为相似的是
A、 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钱三强
18、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
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②吸收外国资本 ③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④实行“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是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白俄罗斯 D、塔吉克斯坦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是指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搞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试卷Ⅱ(非选择题 4小题,共50分)
21、(10分)“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亚非会议于何时何地召开?此会议表明什么力量的兴起?(3分)
(2)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引申和发展了哪一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3)2005年4月25日,参加亚非峰会的胡锦涛和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重走当年的路线,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沿着亚非大街前往亚非会议的旧址——独立大厦,请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22、(10分)阅读歌词与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某军战歌
(1)上述歌词与图片反映的是 (历史事件)的场景,它开始于 年。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 。(3分)
(2)从当时的形势考虑,对这次出兵的必要性,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次出兵是有必要的 观点二:这次出兵完全没有必要
你赞同哪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为此国人怎样称誉他们?(3分)
23、(12分)下面是某校初三(1)班有关台湾问题的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片断:
学生甲:我是《宏志报》的记者。最近,台湾教育部门公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暂行纲要草案,把所谓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单独编排成册,致使“国父”孙中山成了外国人;并把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充塞其中,烙满了“去中国化”的痕迹。请问发言人:你对陈水扁当局精心导演的这次“文化大合唱”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乙:我是“校园广播之声”的记者。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有人说这是一部“对台动武法”。 请问发言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假如你是新闻发言人,你会如何回答这两位小记者的提问? (8分)
(2)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4分)
24、(18分)

阅读上述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方框中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3分)
(2)有人将1949-1966年的中国历史评述为“有成就也有失误”。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3)上图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哪几个重大时期?(3分)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4)回顾共和国走过的历程,“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更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请你列举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三个重大史实并谈谈你对“两弹一星“精神是如何理解的?(5分)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B B C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A A D D B C B
二、非选择题:
21、(1)1955年 印尼万隆 第三世界。(每点1分,共3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分)
(3)为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1分)积极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2分)
22、(1)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 彭德怀(每格1分,共3分)
(2)有必要,因为朝鲜的存亡是与中国安全密切相关的。若不出兵,中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这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利的。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若回答没有必要,且能作出简要分析的,最多只能2分)
(3)军队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标志是:1953年美国侵略者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每点1分,共3分)
23、(1)甲:陈水扁的导演的“文化大合唱”的实质是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2分)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注定要失败的。(1分)
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因为①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成为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1分)②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因此,这并不是一部所谓的“对台动武法”。 (3分)
(2)积极宣传和学习《反分裂国家法》,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保卫祖国的本领(答案接近即可,共4分)
24、(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开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每格1分,共3分)
(2)成就: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等(任选三点作答即可,(3分)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2分)

(3)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66-1976十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3分)启示:如社会主义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中前进的过程。(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4)史实: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3分)
认识:“两弹一星“精神是指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2分)

有答案的都找不到的说……
唉…………还是自己做做吧……

『叁』 求钢铁元帅军衔升级方法

1958年大炼钢叫“钢铁元帅”升帐

『肆』 第一次郑州会议的概况

第一次郑州会议的背景
北戴河会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于9月10日公布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确保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中央提出了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的要求。在“以钢为纲”的口号下,一个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不但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冲乱了整个国民经济。由于全民大炼钢铁,这一年的积累从1957年的24.9%猛增到33.9%。煤、电、运输、基建项目投资一年内增加了一倍。国家职工由2451万人增加到4532万人。结果不仅造成了工业内部的比例失调。忽视质量、拚设备等严重问题,而且给农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在大炼钢铁中,各地组织“大兵团作战”,全国参加大炼钢铁的人数一增再增,最高达到过9000万人。在农业秋收大忙季节,农业第一线的强劳力被抽去大炼钢铁,使得这一年的农业丰产却没有能够丰收。
在大炼钢铁的同时,以“一大二公”为指导思想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一哄而起。至9月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有12个省、市、区100%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10个省、区有85%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4个省、区即将基本实现公社化,只有云南省稍晚一点,10月底实现。到10月底,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农业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总农户的99%以上。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搞了“穷过渡”,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也发展起来,给农村中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明确提出要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两个界限。
这次会议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广泛地讨论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针对普遍存在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情况,在会上的讲话和读书谈话中,在肯定人民公社是实行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的同时,反对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他明确指出,必须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不能混淆。他肯定现阶段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目前人民公社基本上是集体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他说,将来达到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也不等于就是实行共产主义。毛泽东指出,有些人总想三五年搞成共产主义,认为可以立即宣布为全民所有制,可以立即进入共产主义,谁不赞成就说谁右倾。这是错误的。两个过渡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两个过渡只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能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立即完成这个过程。这正如我们以前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农民脱离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一样,也只能逐步完成上述两个过渡。 二、批驳了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指出,现在,在有些人看来,人民公社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他们认为人民公社只有自给自足,才是有名誉的,如果进行商品生产,就是不名誉。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他指出,人民公社应该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有计划地从两方面发展生产,既要大力发展直接满足本公社需要的自给自足性生产,又要尽可能广泛地发展为国家,为其他公社需要的商品性生产。通过商品交换,既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公社生产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
毛泽东针对陈伯达等人要求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实行商品调拨的错误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的问题。为了团结几亿农民必须发展商品交换。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之势,一提商品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倾向不要商业了,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商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果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剥夺农民。 为了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更多地了解马、恩、列、斯对于商品和价值法则等经济理论问题的观点,以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毛泽东在会议期间(11月9日)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建议他们读两本书,一本是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他说,“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他强调指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内,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具体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了。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其对一切同志有益。”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带领与会同志,认真地阅读和讨论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伍』 让钢铁元帅升帐的人是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钢铁的重要性尽人皆知。曾有人把钢铁形象地比喻成工业生产中的元帅。而让这位元帅升帐的人,是19世纪英国的发明家亨利·贝色麦爵士。

『陆』 谁知道超英赶美大炼钢活动的事,给我讲下。谢

好象是57年吧 毛泽东去苏联参加了一个什么会议 会上苏联说好象要用10年时间超过美国 希望中国在这个事上也要有所帮助

后来毛回国后 就说中国要用10年时间赶上英国 到58年吧 思想就膨胀了 说要用3年时间赶超英美 结果为了硬性钢产量的指标 就号召人们上山砍树 每家每户大炼钢铁 结果砍了不少荒山出来 而且田里的庄稼放着也没人收 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3年困难时期

『柒』 有一篇五.六十年代课文,记得几句----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吃的面包坐的沙发,

电灯电话 楼上楼下
赵德铭
近日回商州老家,临走时,弟媳说让我拿回点苞谷糁,我对她说,咱们这儿磨苞谷糁要人推磨,多艰难,不用了。弟媳说,你那都是老皇历了,现在都是电磨,一会儿就磨好了。
记得在我儿时,人们照明用的是由松树劈成的一个个如指头粗的“松明子”,晚上一照亮,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孔里都是黑灰;打麦子、打豆子用的是连枷;磨面要靠人推磨,根本就不知道电是什么。
后来,我到临潼伯父家去上学,也没有见过电灯,在初中上物理课时,老师给我们讲解关于电的知识时,拿出一个教学示范板,板上安装了几个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给我们进行演示后,我方才对电、对电灯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的那些日子里,我正在上初二,全校停课,为“钢铁元帅升帐”,或是去背铁矿石,或是到渭河滩里去淘铁沙。已是初冬季节,同学们
全都卷起裤筒,赤着脚,踩着冰碴子,站在冰冷的河水中,用洗脸盆将那水流中的铁沙淘出来,干劲十足,都想“跑步”进入“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楼上楼
下,电灯电话”的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1960年,我初中毕业入伍,来到长安县王曲镇的一所军营,第一次见到了电灯,有些没有
见过电灯的战友,还想用电灯泡点香烟,但怎么也点不着。班长告诉我们说,不能随便卸开灯泡,那里有两个铜柱柱会“咬人”。我们不信,等班长不在时,把灯泡
卸开用指头一摸,还真的“咬人”。星期天到西安去逛街,见路旁竖立着两个水泥杆子,在水泥杆子上方夹着一个铁疙瘩,还嗡嗡作响,不知为何物。有一位山东新
兵笑着对我说,你们陕西除了八大怪之外,还有一怪——公共汽车用杆子撑起来。我也说不清有的公共汽车,为什么要用两个长杆子撑着。
我们
部队是一支通讯工程部队,通过在部队对电工学进行系统学习后,我懂得了电为什么会“咬人”,西安街头那铁疙瘩是变压器,用双杆撑着的是电车,而且从此与电
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我们部队帮助陕西地方在秦岭原始森林里架线的那些日子,我深深感受到外线电工的许多苦楚,我们不仅要在崇山峻岭里度酷暑、战严
寒,与天斗,与野兽斗,而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我的一位战友,就是在秦岭原始森林里架线时,从杆子上摔下来,摔成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下肢瘫痪……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也换了人间。如今,且不说是平原上的农民都过上了电气化的日子,就是我们商州的山里农民,也早都过上了“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电力已实现了村村通电,只要哪里有人家,条条银线就向哪里延伸。脱粒机替代了连枷,电视机替代了收音机,电话替代了写
信……即使山里人,也在天天念着“电经”。
于是,我常常寻思,假如没有电,人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尤其是大都市里,可以说就没法活了。因此说,电,是城市和乡村的神经;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命脉。

『捌』 大练钢铁是什么技术

1958年 全民大炼钢:几个月呆在炉前不回家是常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9-28 发表评论>>
1958年 全民大炼钢

1958年8月底,北戴河会议确定当年钢产量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随后很快形成全民大炼钢的局面。不切实际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积极性。

口述者:朱永贵

71岁,温州人,大炼钢铁时,因为工作积极,曾被委任为炉长。

记得大炼钢铁那年我才20岁,在温州市二轻局所属的供销公司上班,后来被单位专门抽派去炼钢,因为工作积极,我还被委任为炉长,所在的炼铁炉在市区矮凳桥附近。

所谓的炼钢炉,就是用一些耐火砖砌起来,里面糊着焦碳粉和黄泥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备,炉建好后,加个鼓风机就算大功告成了。因为炼铁炉体积较小,在三立方米以下,所以称为小高炉。

我们不知道如何炼钢,也不知按什么比例投放,就估摸着将焦炭、石灰石、云英石再加矿石放在炉内猛烧,鼓风机使劲在下面鼓着风。矿石经高温熔化后,由于铁的密度大一些,铁水就会往下流,流到下面挖的沙坑里时,铁水遇冷就慢慢变成了一块硬硬的大饼状。因为有别于正规的钢铁厂炼出的条状铁坯,所以当时人们形象地称这些土炼钢炉为“大饼炉”。

由于当时的铁矿含铁量不是很高,用的又是土法,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很差,里面含有大量的杂质。于是不少人认为,再加些生铁可能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就会好些。当时吃大锅饭,很多人家里的锅派不上多大用场,就有人把家里的锅砸了送往炼钢炉。后来,农户和居民家中触目可及的铁块也都被动员起来统统送入了熔炉。那时每个人的积极性很高,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这个宏伟目标刺激着,连家里的铁门栓都取下来了,种田用的锄头也被送来。铁门就更不用说了,像秤砣、秤钩,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只要你想得到的铁器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得到。

那时传闻温州木材贮木厂(现温州木材集团公司)附近的泥土含有大量的铁矿,是因为有人无意中在那里看到翻出的泥土里含有红褐色的铁锈,于是人们的神经再一次被拨动起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那里取土。大家奔走相告:温州发现铁矿了!温州发现铁矿了!

后来经查实,原来有一艘破轮船曾经在那里沉没,后来甲板长时间埋在泥土里高度腐蚀,就使得泥土里有了大量的铁锈。这样,开发温州的“铁矿梦”很快就破碎了。

炼过钢铁的人都知道,小高炉前是不能离人的,时不时地要填焦碳,因为如果不保持炉内的高温,一旦里面冷却下来铁水凝固住了,那么,整个炉就要报废。如果炉内壁淤积的灰烬太厚,就很容易使熔出的铁水流不下来,也会导致前功尽弃。拆炉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全部拆了再造一个炉,就会使炼铁的进度放慢。我们日夜守候在高炉前,特别是夏天,每天汗流浃背的,身上的衣服根本就没干过。

那时大家都没有回家,困了,在炉前眯一下眼睛打个盹;饿了,就啃点食堂送来的干粮。熊熊的炉火照得每个人的脸都异常地兴奋,所有人的情绪都在“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的口号声中变得异常高涨。几个月呆在炉前不回家是常事。只要炉内能流出红红的铁水,对所有的人来讲,比自家生个大胖儿子还高兴!

这种幸福之情以报喜的方式迅速蔓延开来,如果哪个炼钢炉使用好几个星期都没凝固住报废,或者哪个炉出铁量比较大,这个炉的负责人便马上写好喜报,然后大家敲锣打鼓地到市政府报喜。不管是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还是在城里宽敞的马路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报喜的队伍,队伍里有年迈的老人,后面还跟着雀跃的孩子。敲锣打鼓还不算,有的还一路放起了鞭炮。不管怎样,所有的人都为梦想而亢奋着。

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炉的负责人被叫去开誓师大会。我也参加过这种大会,就是喊口号,如果有人在会上表态要一个月内炼100公斤钢铁,就马上有人高喊,奋战一个月,炼它几百公斤。最后这个数字被人们越喊越大,几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称要天天“生产放卫星”。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林一笑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蔡经

『玖』 大炼钢的过程

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全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还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业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了2倍。指出1959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钢产量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认为实现此计划,我国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除电力等少数几种外,都将超过英国。但截至58年8月底,全国钢产量仅450万吨,只剩四个月要完成650万吨。9月1日发表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奋斗。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要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提出“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于是开展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10月经如高潮,成千上万群众不分行业,男女老幼一齐上前线,劳动力由7月底的几十万增至6000万。土高炉由3万座增至数百万座。而且来源多为从各家各户搜集锅等铁器。这是无法想象的历史壮观: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1百多天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全部投入到炼钢运动之中。主要做法是: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 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3、对原有企 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1958年12月19日党中央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 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阅读全文

与钢铁元帅升帐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80不锈钢含多少镍 浏览:554
钢筋检尺怎么算 浏览:52
钢铁侠3讲什么看不懂 浏览:939
华帝不锈钢不粘锅炒锅价格多少 浏览:971
90度弯头怎么切割30度弯头 浏览:423
慈溪哪里有模具培训学校 浏览:692
焊接螺纹钢柱子用什么焊机 浏览:478
钢板折边线怎么画 浏览:988
钢铁华尔兹源铝怎么得 浏览:468
焊缝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浏览:777
焊钢板什么焊机 浏览:497
不锈钢玻璃门多少钱一方 浏览:449
细小零件怎么焊接 浏览:624
天津二手高频焊管机组 浏览:536
模具制造专业是什么意思 浏览:785
亚索的无缝e怎么学 浏览:310
多个路由器怎么实现无缝切换 浏览:979
如何配钢筋大小 浏览:912
合金发热电缆的电磁辐射是多少 浏览:678
注塑机模具吨位是什么意思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