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信部强力要求压缩粗钢产量,这有什么深意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好转的共振下,我国粗钢产量再创新高,需求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引发业界对新一轮钢铁产能过剩的担忧。围绕碳高峰和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减少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逐年下降。在31个制造业类别中,钢铁业的碳排放量最大。在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钢铁工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必须从现在开始付诸行动。
去年,中国钢铁产量的高增长完全是由需求推动的。目前,钢铁产需相匹配,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去年钢铁消费的增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消费强度出现了异常,这主要是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而采取的刺激政策所致。因此,要保持理性,不要对不正常的生产和消费过于乐观,按需组织生产。在中国钢材消费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钢材价格跌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后,防止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在中国由来已久。目前,随着国民经济钢材需求强度的持续下降,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何文波指出,虽然我国钢材需求旺盛,但供给强于需求、生产强于消费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坚决防范产能过剩风险,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增长。目前,我国钢铁产能与增长需求基本匹配,但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格控制。
Ⅱ 粗钢去产量
粗钢去产量
关于这轮周期行情,全球大放水和经济回归正轨已经基本没有预期差了。
但阿策注意到一个细节, 2021年,我国粗钢竟然要去产量! 这个供给端的变化或尚未被充分定价。
官方表态清晰明确。
2020年12月29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1年2月8日,工信部网站《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进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 确保 2021 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
去产量意图从何而来?
碳中和。
按照我国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整体目标,新能源要大力发展,老工业更要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作为工业部门中仅次于电力行业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 碳排放量位居 31 个制造行业之首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的比例在 15%左右。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压降粗钢产能产量是碳中和承诺下的优先项。
那么为何21年钢铁行业政策可能大超预期呢?
历史 上中国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极为少见,实际上1990年以来只有一年负增长,就是 2015 年。2016 年以来主要还是“去产能”而非“去产量”。
即使是疫情下的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仍同比增长 5.2%。
而展望下游,2021年粗钢的需求不会太差。
粗钢下游包括建筑、 汽车 、机械、家电等行业,其中建筑业用量占比一般55%以上。
2021年,中国名义GDP增速仍处于扩张期,投资需求在扩张而非收缩,比如来自制造业的需求将明显上升,货币政策不急转弯,财政政策预计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这样的大环境,即使有地产“三道红线”的制约,也很难想象2021年粗钢需求会下降。保守估计粗钢消费增速在2-4%左右。
即2021年,粗钢大概率呈现“供给收缩+需求上升”的错配格局。
从中钢协旬度粗钢产量来看,2021年1月日均产量286.1万吨,同比增速为7.6%,这意味着要实现“同比下降”目标, 后面产量需要环比进一步压缩 ,至少严格控制产量增长为合意假设。
如果粗钢去产量真的在ZF意志下得以实现,你很难想象,钢厂乃至整个黑色产业链,会不赚钱。
若2021年是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元年,有以下影响:
一方面,在碳达峰目标约束下,供给侧改革后只降产能,产量无序增长问题有望得到制约,平滑利润波动;
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低碳创新(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竞争力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投资机会,短期看,供给影响带来产品价格和利润的弹性加大;长期看,将带来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价格波动首选硅铁。
高耗能行业投资机会已在焦炭上演(山西去产能),陕西黑猫、金能 科技 。
硅铁 行业当前政策环境类似,去产能控能耗逻辑相仿,且同为高弹性小品种。
从乌兰察布到包头到电价调整,限制高耗能行业政策陆续出台。内蒙地区作为硅铁主产区之一,影响开始显现。21年内蒙地区能耗控制压力同样巨大,硅铁或将重复2017年的故事。
图:硅铁十年价格走势复盘
硅铁相关标的:鄂尔多斯。
从不同生产工艺来看,长流程碳排放要大大高于短流程,而长流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烧结和高炉生产过程,特别是高炉的还原过程。
从产品来看,短流程多生产棒、线、型材,受影响较小。而板材大多用长流程生产,受限产影响的比例相对较高。
目前国内政策手段是限制粗钢产量。
对于短流程企业来说,主要原料为废钢,主要能源为电力,碳排放大大低于长流程企业,预计受到的影响较小。而长流程的限产则更多会影响卷板的供给。
板材相关标的:华菱钢铁、宝钢股份。
参考研报:
《广发证券-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华泰期货-碳中和 钢达峰》
《国金证券-硅铁~碳中和下钢铁产业链最佳弹性品种 》
《长江证券-通胀大势下,钢铁的超额收益在何方?》
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终究还是走出来了。阿策把1月12日的观点重复一下,看法没变,估值数据就不做更新了,反正还算在底下趴着:
每一代通信网络制式的切换,运营商都经历一轮估值重塑周期。
过去五年提速降费政策造就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运营商业绩并未随数据量的爆发而明显提振。类似于银行在经济不景气时响应号召放水。
当前时点,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已过,政策压制基本出清。运营商刚砸了大钱投建5G,政策上再让他们献血的概率很低了。
2019H2以来,三大运营商ARPU值同比增速均呈现改善趋势,中国联通2020H1 ARPU值同比正增长。
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降费压力逐渐趋缓,例如2019年9月,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取消不限量套餐,流量价格降幅得到控制。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ARPU值分别为48.9、44.4、41.6元/户/月,较2019年相比分别-0.2、-0.4、+1.2元/户/月,改变了2017年之后大幅下滑的趋势。
同时,2021年是5G普及年,中金预计2021年5G渗透率将超过30%。
在5G周期之初,运营商在整体用户规模增长停滞的背景下,增长焦点转为用户粘性的培育和单用户价值的耕耘。5G套餐价格有望企稳,高ARPU用户加快渗透将推动整体ARPU止跌回升,提振收入端重回增长。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纷纷拓展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包含IDC、ICT、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收入及占营收比均呈提升趋势。
运营商借助自己的资金、土地和带宽资源方面等优势,大力发展IDC业务,市占率超60%。
运营商依托云管端侧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势,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面向B端的产业互联网业务,享受政企数字化的时代红利,充分发挥优质网络资产的利用价值。
每一代新的网络技术投入高峰期平均维持2-3年,运营商今明两年的资本开支将在温和上升后达到5G周期峰值,此后进入资产长回收期。
目前三家运营商估值水平均处于 历史 中枢之下,移动、电信、联通的2021年股息率分别为7.7%/6.9%/4.7%,P/B跌至 历史 平均水平的1/3,与稳健向好的基本面相悖。
且全球比较来看:
4家欧美主要运营商商(AT&T、Verizon、Vodafone、Orange)2020-2022年平均PE为13X、12X、10X,平均PB为1.3X、1.4X、1.3X;
3家韩国运营商(SK、KT、LG U+)2020-2022年平均PE为10X、9X、8X,平均PB为0.7X、0.6X、0.6X。
无论是PE还是PB,中国运营商估值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关标的: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参考研报: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重点推荐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中金公司-电信服务行业:多重拐点催化,运营商估值修复还远吗?》
抱团股
今日贵州茅台、药明康德、阳光电源、石头 科技 等前期抱团股/核心资产大跌。
阿策看股吧、雪球等地仍有不少朋友不服输,坚定信仰持有,甚至想抄底。
不禁想起某大佬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已经亏了很多了,亏损可能才刚刚开始” 。
阿策仍然认可这些标的的基本面质量,但想强调,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投资收益仍然来自于买卖价差。
为优质资产付出超高的价格,也很难获得正收益。
核心资产拔估值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全球利率下行周期下的折现率降低。盘面表现上先是北向持续买入,后是公募的坚定跟随。
当全球疫情可控,当利率上行成为一致预期,当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成为共同动作,我们何苦去抢最后一个铜板?
不要高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要尝试博取能力圈外的收益。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说个有趣的。春节期间,雪球有人在但斌帖子下面发问,大意为:
但斌总,你曾经写文章说最后悔的事之一是2007年茅台80PE的时候没有卖出,犯了和巴菲特没有在90PE卖出可口可乐一样的错误。那么目前茅台又接近了80PE,请问你这次准备卖出吗?
如果你是但斌,你会如何回答呢?
Ⅲ 今后几年我国钢铁形势分析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五年,续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3亿吨后,2006年我国钢铁产量再次跨过4亿吨大关,新增钢铁产量达到7000万吨,同时,2006年我国钢铁贸易局面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举成为钢铁净出口大国,当年实现净出口钢材钢坯近3500万吨。正是这一巨大的净出口,才极大的缓解了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稳定了国内钢材市场。而在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现结合我们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形势分析判断一下未来几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
1、今后两年钢铁产能仍处于扩建高峰期,2009年后国内钢铁产能扩张力度才会减弱。受国内市场需求拉动,近些年我国钢铁企业扩建规模逐步加速,每年新投产的产能幅度不断扩大,而从2003年开始,国内产能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2004年国内新增产能达到7000万吨,2005年新增产能更是高达7300万吨,2006年虽有所减少,但仍投产了6200多万吨。截止到去年底国内高炉有效生铁产能为4.48亿吨,粗钢有效产能为4.91亿吨,国内热轧钢材总产能达到4.7亿吨。按我们统计,2007年我国还将新增生铁产能6100万吨,新增炼钢产能6500万吨,新增热轧钢材产能7900万吨,再创年增钢材产能新纪录。2008年国内还将新增生铁产能5200万吨,新增炼钢产能5500万吨,新增热轧钢材产能6600万吨。此外,2009-2012年国内还有1.2亿吨的钢铁项目计划建成,考虑到受市场形势压力影响,届时部分项目可能推迟或取消,并且那时许多落后产能可能已被淘汰。不过虽然按国家要求2010年前要淘汰5000万吨落后产能,但我们认为如果国内钢材市场仍长期保持目前的利润水平,这项工作进展就不会太顺利,所以我们仅按淘汰2000多万吨来核算未来国内产能。按我们掌握的钢厂建设项目规划进度,预计2009年国内可新增钢铁产能3600万吨,2010年国内可新增钢铁产能2500万吨,即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铁产能在6.2亿吨,粗钢产能在6.7亿吨,热轧钢材产能在6.75亿吨。从上可见,2007-2008年我国年增钢铁产能仍相当大,即从2003年开始的这轮钢铁产能扩建高峰期一直会延续到2008年才基本结束,之后我国钢铁产能将进入低速增长期。
2、国内钢铁产量增速虽进入下降趋势,但2007-2008年仍处于产能释放期。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在2003年国内粗钢产量突破2亿吨后,又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再次突破3亿吨和4亿吨。从产量同比增幅上看,2005年以前几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05年达到26%,这是近几年我国钢铁产量同比增幅最高的年份。而从2006年开始,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幅开始出现下降,当年下降到18%,而按我们计算,2007年国内粗钢产能同比增幅将继续下降到16%左右,2008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0%左右,2009年以后还会下降。即我国钢铁产量增速从2006年开始放缓,并且表现越来越明显,从2009年开始,国内钢铁产量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增速会低于8%)。不过,2007年-2008年当年国内新增产量仍在7000万吨和5000万吨左右,这个增量仍比较大,即2007-2008年我国仍处于新增产能的释放期,2010年之后,这个释放期才基本完结。
3、未来我国钢铁需求仍会增长空间,但增长速度将逐步减慢。
Ⅳ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10亿吨。
2019年,河北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和安全等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全年共压减退出钢铁产能1402万吨,廊坊钢铁产能全部出清。此外,压减煤炭1006万吨、水泥334万吨、平板玻璃660万重量箱、焦炭319万吨,火电50万千瓦。2020年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压减钢铁产能1400万吨。
发展趋势
随着去产能、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着力推动特定区域的钢铁企业搬迁或关停,主要包括城区钢厂、城市周边钢厂、大气污染运输通道城市钢厂、沿江(湖)钢厂等类型。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福建等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搬迁、新基地成为重要内容之一,一批沿海钢铁基地项目在建、拟建,一批已有沿海钢铁基地扩建,沿海地区钢铁产业占比逐渐提高。
Ⅳ 2021年要求钢铁降产量!可能真会实现
钢铁老板送祝福啦~~~
开门六福降临
福星高照,福缘深厚
福禄双全,福如东海
福纳百祥,福气冲天!
2020年冬,相关部门大提“压缩钢铁产量”,但2020年粗钢产量10.5亿吨,同比增长5.2%,2021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钢需将从各方面开启,那减产量这个想法真的能实现么?
一、政策面:要求产量必须降
工信部明确回应,将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
从出发点看,这与供给侧改革中淘汰落后产能还不一样,此次提出压减钢铁产量,也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碳排放指标或成钢企重点考核指标之一,但具体怎么制定,我们拭目以待。
二、供需面:盈利水平有限影响产量提高
从目前稳居高位的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来看,2021年仍将保持上扬态势。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铁矿石供需总体平衡,但由于海外需求继续复苏,全球铁矿石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下降。
加之,钢材需求端,2020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9%,钢材实际消费同比增长7%左右,展望2021年,在下游行业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预计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但很重要的是,供应能力的增长抵消了需求的扩张,通过统计,2020年投产的置换项目产能规模在7千万吨左右,制约了盈利的向上弹性。当然,2021年置换项目投产的力度仍然不小。
由此可见,需求虽有所增长,但是成本攀升,是否能激起商家卯起劲提升产量真的不好说。
三、环保面:环保限产没有控制住产量
钢铁行业的排放量在工业领域一直被极度重视。炼钢过程中,从烧结到焦炉等各环节都会产生污染,而且减排过程相当困难。另外,钢铁行业还是二恶英排放的第一大来源,烧结工艺也是钢铁行业污染产生的第一大工序,产生钢铁行业20%的颗粒物、70%的二氧化硫、50%的氮氧化物和90%的二恶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环保限产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疫情发生前后并未严格执行。停限产的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其操作灵活,禁止“一刀切”之后,地方政府放松停限产标准,降低停限产频率,或拉大不同等级钢厂的停限产差异,反而还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因此,单从环保限产上来说,空气质量好了很多,但产量并没能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年底部分钢厂被打到亏损边缘,但全年还是有利润的,所以产量的增加仍然是利润驱动的结果。 按照2020年疫情下投资和基建情况,乃至下游需求恢复式增长,2021年大概率钢铁需求仍要保持增长。如果这个增长成立,控制钢产量下降,难度加大。
综上,2021年粗钢产量会压缩吗?一方面取决于原料价格,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供需。如果需求下降,在市场作用下,钢铁产量自然下降,同时可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当然如果需求下降加上原料价格上涨势必会导致产量压缩。
钢小妹:2021年要求钢铁降产量!你觉得能降下来么?
Ⅵ 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 什么意思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压减钢铁产能1亿到1.5亿吨,其中,去年计划压减钢铁产能4500万吨左右,已超额完成目标。
由乐从钢铁世界网提供,希望能帮助的到你!
Ⅶ 分析未来中国钢铁的发展趋势
各地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方法,助推钢铁超低排放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即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未来5年钢铁产能超低排放的改造进度提出具体目标:预计2020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完成60%产能改造;2025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内完成80%的产能改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Ⅷ 中国将关停多少钢铁厂
这次去产能复的政策是以市场挤压、制政策引导、技术设限、节能门槛、环保监控、银行抽贷、拆除僵尸为手段,以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强力的考核问责为措施进行,不具体分指标到某一企业,谁在线内谁拆除。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3亿吨,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大概在12亿吨。赵喜子在做了大量的预测研究和趋势性分析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到2020年钢铁年产量必须下降到6亿吨左右,产能减少3亿吨。
Ⅸ 我国计划2016-2020年减少钢铁粗钢产能多少吨,目前已提前完成任务
我国计划2016-2020年减少钢铁粗钢产能1-1.5亿吨,目前已提前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