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莉亚点评100字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舵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些道理我是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才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的。
书中主人翁保尔柯查金那高尚的品德,钢铁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动了我,特别是他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使他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这使我深深受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的一段文字。是啊,就像书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同志,这个令我听到就信心百倍,浑生充满力量的响亮的名字,一个以超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的生命,却又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党和解放事业中去。虽然双目失明,不能在前线战斗,但他仍然不望在后方继续为解放事业而奋斗!
⑵ 谢廖沙和瓦莉亚是如何牺牲的
谢廖沙是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而瓦莉亚是因叛徒告密而牺牲的,死在波兰白军的绞刑架下。
瓦莉娅·勃鲁扎克的牺牲:是谢廖沙·勃鲁扎克的姐姐,也是共青团员,后因叛徒告密,被波兰白军抓到后,瓦莉亚的案情最重,负责跟波军司令部的报务员联系,还经常到县里做联络工作。
抓瓦莉娅的时候,又搜出了两颗手榴弹和一支勃朗宁手枪。手榴弹就是那个奸细给瓦莉娅的。都是事先做好的圈套,好给瓦莉娅安上蓄谋炸毁波军司令部的罪名。军事法庭判处瓦莉亚和另外两个同志绞刑,其他同志全部枪决。
谢廖沙·勃鲁扎克的牺牲: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书记。具有高尚的革命热情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在之后与敌军的抗争中,充分显示出了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年轻人,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2)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瓦莉亚扩展阅读:
谢廖沙童年时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他也会淘气、会倔强,甚至有点反叛。在学校里,谢廖沙和保尔都把这里的神父恨透了。谢廖沙和保尔一起捉弄神父。
在神父家的厨房里等到补考的时候,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在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的时候,谢廖沙还是没有勇气与好朋友一起承担一时调皮犯下的错误。
谢廖沙·勃鲁扎克的人际关系:
朋友:保尔·柯察金。
姐姐:瓦莉亚·勃鲁扎克(共青团员)。
父亲:扎哈尔·勃鲁扎克(副司机)。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谢廖沙·勃鲁扎克
网络-瓦莉亚·勃鲁扎克
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莉亚形象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万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丧失了80%的视力。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迸发了多发性关节炎,肺炎。从此失去了最起码的健康,并日趋恶化,到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学习文学创作,是躺在病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找到的“进入生活的入场券”。
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规模更大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随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组三步曲长篇小说《暴风雨中诞生》,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贡献。1936年12月,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于瓦莉亚的人物点评100字
冬妮娅
冬妮娅,是前苏联红色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中的完美形象。 这位纯情美丽的乌克兰少女,林务官的女儿,与还没有炼成钢的率真少年保尔相偎在宁静的湖畔,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初恋时光。没有阶层贫富的界限,对残酷的现实生活一无所知。这种令人艳羡的纯粹的爱,只有莎翁的朱丽叶和罗密欧能与之媲美。不同于朱丽叶的柔弱安详,冬妮娅对爱情的追求更加明朗热烈,性情也更活泼,仿佛灿烂春光中的一朵玫瑰,刚刚盛开,沉醉于爱情和世界的幻想,对所有的美好充满了爱恋,信任。全然不知地狱的火焰已经快要冲出晃动的地壳,烧毁她拥有的一切,烧毁她的未来。 现实中的冬妮娅后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苏维埃女教师,并且在后来给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很大的帮助。 但是,现实后的冬妮娅,保尔却接受不了。
性格特点
性格豪爽,性情温和,爱读小说,身上有一种由歌谣 祈祷 诗篇和小说营造的贵族气质。
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莉亚形象
瓦莉娅·勃鲁扎克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谢廖沙·勃鲁扎克的姐姐,也是共青团员,后因叛徒告密而牺牲。她最后死在波兰白军的绞刑架下。
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⑹ 简要概括瓦利亚的革命事迹说说瓦利亚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莉亚形象_ …… 瓦莉娅·勃鲁扎克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谢廖沙·勃鲁扎克的姐姐,也是共青团员,后因叛徒告密而牺牲.她最后死在波兰白军的绞刑架下.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瓦利亚因什么而牺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瓦利亚因 …… 彼得留拉匪徒来到镇上,上校汩罗博公开宣布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分子,居民们也来感... 冬尼娅是高兴地介绍保罗给他的母亲,他的妻子讲述她和保罗不满的Tumannuofu感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利娅人物点评急需_ …… 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保尔,而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也因彼此人生观的不同,她最终没能和保尔走到一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有人物介绍简介_ …… 第一部分!!! 简单的人物介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介绍: 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 瓦莉亚.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简介 …… 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也就是影片中派魏耳)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青年,由于生活的考验、斗争的锻炼,和苏联的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使他从一个饭馆小夥计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仇恨反动阶级,对敌人顽强斗争,对革...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人物介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人物介绍_ …… 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青年,由于生活的考验、斗争的锻炼,和苏联的共产党的教育培养,使他从一个饭馆小夥计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他仇恨反动阶级,对敌人顽强斗争,对革命事来忠诚,在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为钢铁般的革命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雅的人物介绍】 …… 是保尔 柯察金的爱人,在保尔病中,一直照料、鼓励保尔,并协助他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她美丽勇敢、淳朴善良,同时也有点懦弱.
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塔莉娅对保尔的影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瓦莉亚对保尔的成长影响:教会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教育了无数中国革命青年。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瓦莉亚为什么会牺牲
瓦莉娅·勃鲁扎克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谢廖沙·勃鲁扎克的姐姐,也是共青团员,后因叛徒告密而牺牲。她最后死在波兰白军的绞刑架下。
故事情节如下:
“一天夜里,我们大伙一下子全给抓了起来,有个无耻的内奸出卖了我们。我们全部落到了宪兵队的魔爪里。保尔,他们打人打得可真狠哪!我比别人少吃点苦头,因为刚打了几下,我就昏死过去了,可别的同志身体比我结实。我们没什么再要隐瞒的。
宪兵队什么都知道,比我们自己还清楚。我们干的每一件事,他们都掌握了。“我们中间混进了奸细,他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那些日子的事真是一言难尽哪。
保尔,有好些人你是认识的:瓦莉亚·勃鲁扎克,县城里的罗莎·格丽茨曼,她还是个孩子呢,才十七岁,是个多好的姑娘啊,一对眼睛总是那么信赖别人。还有萨沙·本沙夫特,你大概还记得,他也是我们厂的排字工,小伙子成天乐呵呵的,常拿老板画漫画。
另外还有两个中学生:诺沃谢利斯基和图日茨。这几个人你都认识。其余的人是县城和镇上抓来的。一共二十九个,当中有六个女的。大伙都受尽了极其野蛮的折磨。瓦莉亚和罗莎第一天就被强奸了。
那帮畜生,谁乐意怎么干,就怎么干,把她们折磨得半死,才拖回牢房。从这以后,罗莎就说起胡话来,过了几天,就完全疯了。 “那帮野兽不相信她真疯,说她是假装的,每次提审都打她一顿。后来拉出去枪毙的时候,她都没人样了。
脸给打成了紫黑色,两只眼直瞪瞪地发呆,完全像个老太婆。“瓦莉亚·勃鲁扎克直到最后一分钟表现都很好。他们死得都像真正的战士。我不知道,他们打哪儿来的那股力量。保尔,要把他们死难的情况全说出来,难道可能吗?不可能。
他们死得真惨!没法用言语形容……瓦莉亚的案情最重,她负责跟波军司令部的报务员联系,还经常到县里做联络工作。抓她的时候,又搜出了两颗手榴弹和一支勃朗宁手枪。
手榴弹就是那个奸细给她的。都是事先做好的圈套,好给她安上蓄谋炸毁波军司令部的罪名。军事法庭判处瓦莉亚和另外两个同志绞刑,其他同志全部枪决。
(8)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瓦莉亚扩展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是中国一代代青年人心中的英雄。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童工,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塞佩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
虽然红军一度解放了塞佩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水兵出身的革命者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来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朱赫来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的花园门前。冬妮亚喜欢保尔热情、勇敢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
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在她家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阿尔青把弟弟送去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再上前线,便参加了地方上的劳动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的暴风雨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和个人的成长与成熟,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他们已经明显地分属两个阶级。于是只能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差了。
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
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状态下,他重新找到了“归队”的方式和力量:他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在病榻之上,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