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钢为纲”的发展指导方针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钢铁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对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分的投入会制约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利税贡献,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而言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所以较高比例的投入就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由于钢铁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业,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1978年,钢铁工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36%,能源消耗占整个国民经济消耗能源总量的12.97%。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也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1970~1975年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1974~1976年,曾经连续三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人们称之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
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十二五”钢铁工业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 上海世博会场馆、 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⑵ 二战时美国钢铁产量占世界百分之多少
二战结束时抄候有8000万吨,占世界比例的5.7%
仅1943年;三是从所谓的“中立国”购买二战中德国的铁矿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但由于德国自身铁矿的矿藏储备极为有限,另一个是法国:一是自产(开采德国自己的铁矿)。至于掠夺的主要对象,瑞典当时跟德国的关系已经开始降温,但依然向德国出口铁矿石达750万吨之多,一个是南斯拉夫;二是掠夺(被占领国的铁矿资源),所以实际上二战中德国主要的铁矿来源还是后两者。对外采购的主要对象(所谓的“中立国”)一个是西班牙。据资料记载,一个是瑞典
⑶ 中国何时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2002年。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商报论坛上,德国经济联合会钢铁分会主席阿梅令说,2002年世界钢铁产量突破了九亿零二百万吨,比去年增长了6%,创造了新的记录。中国的钢产量已超过欧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家。
⑷ 1978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只有3178万吨,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4.42%.这里把______看作单位“1”,这个百
1978年,我国钢铁抄总产量只有3178万吨袭,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4.42%,这里把1978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看作单位“1”,这个百分数4.42%是1978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和1978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相比得到的;
2007年,中国钢铁总产量达到4.89亿吨,占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7%,这里是把2007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看作了单位“1”,这个百分率37%是2007年我国钢铁总产量和2007年世界钢铁总产量相比得到的;
故选:C、B、C;D、A、D.
⑸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呢
中国钢铁产量是10.65亿吨。中国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1.52%,占比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
消化环保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为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的钢铁
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1年中国主动战略性压缩粗钢产能,但中国的粗钢产量依然达到10.328亿吨,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4%,依然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在全球钢铁业的排名中遥遥领先,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
在世界钢铁发展历史上,除中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年钢铁产能量超过2亿吨。而当前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则达到10亿吨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的钢铁产能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⑹ 1870年-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的钢铁产量分别是怎样的
1870年的时候,英国的工业产量还占了世界总产量的1/3,工业产品出口量占2/5;到回80年代的时候,美国答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不久美国在生铁制造等行业也超过了英国;10年后,德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到1913年的时候,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比例从1900年的29.7%下降到了21.8%。因此,英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结束了其独霸世界的时代;相反,美国经济则迅速赶超,到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超过了英国和德国的总和。
⑺ 中国何时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中国钢总产量 在1996年超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
2006年超过4亿吨,占到全球产量1/3。2016年钢产量80837万吨。
⑻ 钢铁工业的产量
炼铁和炼钢的大工业生产分别于17世纪2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最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以后在联邦德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陆续得到发展。1875年全世界生铁产量为1400万吨,钢产量190万吨。1875~1913年,西欧各国和美国等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钢铁,又相继大力发展了转炉和平炉,因此,生铁产量和钢产量都迅速增长,1913年分别达8000万吨和7650万吨。1914~195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钢铁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生铁产量和钢产量分别只增长到1.30亿吨和1.89亿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和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带钢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的发展,使钢铁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又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钢铁生产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74年生铁产量增至5.05亿吨,而钢产量更高达7.10亿吨。随后因1973年开始的石油调价和世界性的经济萧条,钢铁生产发展转慢,甚至有些年份反而下降了。到1979年世界生铁和钢的产量才创造了新的纪录,分别达5.29亿吨和7.47亿吨。但是,以后几年又下降了。总的来看,钢铁工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19年美国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9.2%。从50年代中期起,日本、苏联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在世界范围内钢铁生产集中在某一国家的程度大为削弱了。20世纪70年代后几年,最大产钢国苏联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为20%左右。发展中国家钢总产量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因此,虽然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还很小,但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82年全世界产铁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50个左右,产钢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00个左右。年产钢量曾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共有24个。其中年产钢曾达 1亿吨以上的有苏联、美国和日本;2000~6000万吨的有中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1000~2000万吨的有波兰、加拿大、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西班牙、比利时、印度和南朝鲜。
英国的钢产量在1885年以前、生铁产量在1889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分别于1886和1890年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保持了八十多年之久。苏联生铁产量从1970年起居世界首位,钢产量1971年首次超过美国,197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1980年日本钢产量占第二位,以下依次为美国、联邦德国、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在主要产钢国中,日本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日本年产钢量从2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只用了13年,苏联花了18年,而美国经历了48年。在相应期间内,钢产量年平均增长率,日本高达13.8%,苏联为8.6%,而美国仅为3.4%。近十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是南朝鲜,其钢产量1970年仅为48万吨,1980年即达860万吨,十年间平均每年递增33.4%其次是巴西,1980年钢产量达1534万吨,1971~198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1%。
⑼ 我所知道的中钢发展史作文
钢铁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之轮。时至今日,钢铁材料已无处不在。未来,钢铁仍将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的钢铁技术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溯到夏商时代至今的上千年里,中国钢铁技术在淬炼中不断创新,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来了解钢铁的历史吧。
一、中国钢铁发展历程
夏商
夏商时代是我国已知用铁的最早时间。不过那时候的铁并不是人工制成,而是来自天空落下的陨星,被称为陨铁。
春秋
春秋初期我国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出土于甘肃灵台的秦国铜柄铁剑是最好的证明,它也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铁冶炼技术在春秋晚期问世,这次技术上的飞跃,领先欧洲国家一千九百多年。
战国
中国在春秋战国之交时,正式进入铁器时代,标志着新一代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此时铁器逐渐取代铜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华夏诸国的生产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战国早期就已出现白口铁柔化术,而欧洲的铸铁柔化术是在十七世纪下期才出现,可见当时中国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球。
秦朝
冶铁技术在秦朝进一步发展,其中高炉炼铁已成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炼铁方法。
高炉炼铁,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冶铁方法,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长期流传。
汉朝
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治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此外,球磨铸铁也在汉代被发明。
百炼钢:它的特点是增加了反复加热锻打的次数,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成语由此而来。
西汉中后期,高水平的冶铁技术带动军事装备质量的大幅提高,汉将陈汤有云“夫胡兵五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译为一个装备精良的汉兵可以战胜五个胡兵。
公元三十一年,东汉后期南阳太守杜诗创造了“水排”。利用“水排”鼓风生产钢铁,比人力,畜力鼓风“用力少,见工多”。
三国
三国时期的百炼钢技术得到进一步。曹操令工匠为他专铸五把百炼宝刀,经三年完成,自留两把,其它传给三子;刘备让名匠浦元造五千把宝刀,上刻“七十二炼”。
在三国,上好的铠甲都用“百炼钢法”锻造。据说诸葛亮还监造过一种名叫“筒袖铠”的铁甲,选料精良,制作考究。
南北朝
进入南北朝,我国出现了新的炼钢技术“灌钢”。北齐信州刺史綦毋怀文依此法炼造的宿铁刀,一下可砍断三十余块叠在一起的甲胄铁片!在近代炼钢法发明前,“灌钢法”应算是古代最先进的技术。
唐宋
在唐宋时期,我国实现了“铸制改锻制”的历史性转变。官营和民营冶金业均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长江、珠江流域或闽、浙等地冶铁业的迅速成长,使全国冶铁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北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冶铁的国家。在北宋时期,煤已经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相比于木炭,煤可以克服木炭温度不能升得太高的缺点,并且用煤作燃料可大大提高铁产量。
北宋时期还发明了可移动的炼炉——行炉。铁炉和风箱都放置在一个架子上,可抬着行走。风箱上有一木扇,木扇有拉杆是通过推拉木扇给熔铁炉鼓风以熔铁汁。
明代
明代初期对已有的“灌钢法”进一步优化,出现了“生铁淋口法”,尔后再有苏州冶铁工匠提升为“苏钢法”。
明代中期的人们不仅懂得了炼焦,还用焦炭进行了冶炼。用焦炭代替煤作燃料,就可以避免煤的缺点,我国使用焦炭炼铁,至少起于明代。
近代
近代,我国传统钢铁技术发展开始缓慢,而此时的西方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其工业、科技、军事突飞猛进。
洋务派发起的“借法自强”洋务运动使我国近代新法冶金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1885年兴办贵州青溪铁厂是我国早期钢铁工业建设的一次尝试。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铁政局,成立汉冶萍煤铁公司,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钢铁厂”。4年后汉阳钢厂1号高炉投产,日产铁100吨,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全面起步。
现代
现代的中国钢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建国后新型工厂的成立,为祖国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钢铁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人正在把中国带入钢铁强国时代!
二、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1、规模更大、排放更低、联系更紧密
2019年9月,中国宝武与马钢重组签约,让中国宝武距离产能一亿吨的目标更近一步。3年前,中国宝武由原宝钢武钢实施联合重组成立。2019年11月11日,河北敬业集团与英国钢铁公司达成一项收购协议,原则上同意以7000万英镑收购英国钢铁公司。
由此可预见未来几年,钢铁行业将可能出现大搬迁、大重组、大调整、大提升的“四大趋势”,即:跨省市县产能转移和退城搬迁;钢企兼并重组范围会更大,可能形成若干个生产规模更大的钢铁集团,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方向和产能、产品结构和品种将出现大变化;大高炉、大转炉等大型化生产设备升级将陆续开始。
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万物互联”的未来,要净化钢铁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理念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硬件升级,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设与发展方面,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合作关系,依靠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与活力,鼓励、支持和规范行业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绿色的发展环境和产业链链条,建立良好的钢铁生态圈。
⑽ 美国的工业在二战时期处于半停产状态,为何它那时候还是世界第一
在世界大战的时候说很多的国家都进行了战争,但是美国没有进行战争,所以虽然在工业半停产,状态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虽然美国的工业半停产状态,但是美国靠着出售自己的军事武器发展战斗,才所以在国家上是非常富有的。
美国还靠着出售军事武器,赚取了非常多的财富,所以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的国家,随后几年的发展,美国依靠记者的财富发展很快的科学技术。所以美国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不卷进世界大战,但是经过战争的心理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