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介绍
谈到轮闷散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现阶段,我国对沉降后浇带施工有什么规定?基本规定情况如何?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建筑术语后浇带基本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
1、根据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腊氏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2、根据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3、根据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4、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5、根据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
后浇带只能用来消除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不能直接解决温度应力的问题,对温度应力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施工阶段的结构长度,以减少施工阶段的收缩应力和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但其并不能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不宜使用罩销施工后浇带解决结构超长的温度应力问题,习惯上分为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一般间距30~40m,贯通结构的基础、顶板、底板和墙板,最小宽度800mm,在两侧混凝土浇灌两个月以后浇灌(防水规范要求42天,高层建筑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进行),混凝土标高一般比两侧提高一级。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㈡ 主楼超过多少米后要设置后浇带是哪本规范的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这里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后浇带的册袭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及基础防水等不容易处理。
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常采取有效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尽量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念樱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
(2)沉降后浇带钢筋如何处理在哪本规范扩展阅读: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仔姿丛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㈢ 后浇带处梁板钢筋是否需要断开规范有没有相关规定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处梁板钢筋是否都需要断开
1、按设计设计为准
2、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构造规定有关于伸缩缝的说明,但无明确的后浇带的说明,后浇带本身是一种结构处理手段
3、一般收缩后浇带钢筋不断开,反而要加强,等两配卖边混凝土收缩后(一般45天)再进行补浇混凝土。沉降后浇带考虑不均匀,所以本身清知的结构构件就是断开的,钢筋自然也是培正逗断开的
㈣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㈤ 结构设计时,什么时候设置后浇带哪本规范
一、后浇带的设计要求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
由于这些规范、标准是由不同的专家组编写,其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拿升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二、后浇带的类型后浇带分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四种类型。(1)为解决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砼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消困老的后浇施工缝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砼因温度变化造成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温度尺让后浇带”。
(4)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
三、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钢筋处理及砼浇筑
(1)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
(2)钢筋是保持原状还是断开,这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3)后浇带砼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砼的强度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
㈥ 后浇带位置的钢筋能否100%搭接,有具体规范什么的吗
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可以100%搭接。
后浇带钢筋搭接有以下要求:选用的钢筋与筏板、或是墙、梁钢筋规格型号一致。后浇带钢筋加筋一般不小于原配筋率的30%。后浇带钢筋一般为双层钢筋,如梁和筏板均有面底筋。其位置设置于最上层面筋的下面;最底层底筋的上面。
作用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㈦ 后浇带处梁板钢筋是否需要断开规范有没有相关规定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处梁板钢筋是否都需要断开
需要的,规复范有相关制规定。都需要断开。梁纵向钢筋的上部是4成一排,只有下部纵筋也是独一无二的4成一排,在同一表面上,有是箍筋梁纵筋外包最外层的尺寸为准,其他的马镫是基于两个纵向钢梁中间外包尺寸为准,用2组5套直径箍筋,箍筋间距为1250毫米。
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
(7)沉降后浇带钢筋如何处理在哪本规范扩展阅读: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㈧ 后浇带钢筋设置规范
后浇带砼浇筑,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
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后浇带砼浇筑,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
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砼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
(8)沉降后浇带钢筋如何处理在哪本规范扩展阅读:
后浇带施工要求规定:
1、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2、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3、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㈨ 后浇带的钢筋怎么处理
后浇带的钢筋是和浇筑前钢筋同时绑扎,预留的钢筋在两月后浇筑后浇带,清除原有混凝土浮动面石子和钢筋上的铁锈、混凝土浆,并清洗干净后浇筑。
㈩ 后浇带加强筋规范在哪个图集
在16G101-1图集。后浇带加强筋是在钢筋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困数高层房子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后浇带的宽度和高度,都是有规定的,在后浇带加强筋布模尺判置需要按照16G101-1图集107页进行布旦改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