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筏板基础钢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筑工来程筏板基础钢筋布置自要求如下:
1、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2、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对梁板式筏基,墙柱的纵向钢筋要贯通基础梁而插入筏板中,并且应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相关拓展:钢筋的加工制作
1、箍筋:箍筋一般都用细钢筋,加工时采用机械折弯。这些钢筋切断时可用切断机、钢筋大剪或砂轮锯,切断后应将不同的样式、型号、规格分别放置。成型时,每个样式的箍筋先做一个样板,然后校核各部位尺寸及角度,无误后批量加工。
2、主筋:主筋的加工制作应按图示规格尺寸和规范的规定,端部的锚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2. 筏板底附加筋怎么布置
问题一:筏板局部有板底附加钢筋怎样布置正确 筏板基础都至少有两层钢筋,结施图上都会标注明白。
怎么布置,只能按图施工,细部构造,依照11G101-3第79页(梁板式筏板)或83页(平板式筏板)大样布置。不能听网友说或自己做主布置。
问题二:工程中筏板结构附加钢筋如何布置 10分 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梁板式筏基,墙柱的纵向钢筋要贯通基础梁而插入筏板中,并且应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问题三:广联达GGJ2013中筏板附加筋怎么画?用筏板负筋只能画底部附加,顶部附加怎么画? 10分 建议还是用筏板负筋画,软件不扣减重复。 如果是集水坑附近的附加筋,如果用筏板主筋画会影响工程量。建议画好后汇总查看钢筋三维确定
问题四:广联达中筏板基础这种下铁附加筋怎么画?详见图 用筏板负筋定义,画线布置即可;
问题五:筏板基础电梯井周围附加筋怎么放?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附加筋长度的确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10章第1节
第10.1.3条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第10.1.4条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第10.1.5条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第10.1.6条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
问题六:集水坑遇到筏板附加钢筋时,需要布置附加筋吗 你说的附加钢筋应该是非贯通筋吧,这是布置在筏板底部的,不需要弯折的。板的非贯通筋在上部,弯折是为了支撑,保证保护层厚度,不至于在浇筑的时候或人踩上去的时被压下来。筏板的是在底部,弯折没意义。
问题七:筏板的附加钢筋是布置在上部还是下部的 知道楼主问的什么东西?只有混凝土筏板基础,没有钢筋筏板基础?筏板上部!题说的是“通长”还是“通常”、下部都有受力钢筋
问题八:筏板基础放射筋怎么布置 附加筋多在受力较集中处,比如角部、制作处。它是与主筋隔一布一,就是放在两根主筋中间,同样保证了间距200。所谓置于第二排,就是边上一根是主筋。
筏板: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问题九:筏板基础里有柱子的底下又另加的附加钢筋怎样布置 钢筋的布置和标号图纸上都有,附加钢筋一般起到抗弯矩的作用。伐板的最大弯矩处一般设置附加钢筋。加强强度。
问题十:请教一下,下图中的“底板钢筋附加钢筋”和“附加钢筋”是怎样的排列方式? 直径14和12的间隔放,14、12之间间隔是100,同种钢筋间隔200
3. 广联达GTJ2018中筏板基础底板筋外伸到筏板边,顶筋到墙边如何设置
底筋伸到外侧正常布置
面筋只到墙边用自由绘制来确定范围
4. 无梁筏板基础钢筋搭接位置有什么要求吗
车库顶板无梁,顶板钢筋搭接位置有要求吗
5. 筏板基础钢筋如何布置
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梁板式筏基,墙柱的纵向钢筋要贯通基础梁而插入筏板中,并且应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6. 筏板侧面钢筋怎么配置
1、在筏板属性编辑中的"筏板侧面纵筋"是几根,要看筏板厚度及图纸要求,是单向的。
纵向的是b12@150在U型封边钢筋中输入,横向的是b12@200在筏板侧面纵筋中输入。
2、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建筑物基础。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
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6)筏基钢筋和边墙钢筋连接怎么设置扩展阅读:
1、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
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2、筏板基础厚度的确定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
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
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为1600mm。
3、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
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常用简化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将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3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静力平衡体系,分割成3个部分,独立求解。
倒楼盖法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倒楼盖法适用于地基比较均匀、筏板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大、柱轴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点是完全不能考虑基础的整体作用,也无法计算挠曲变形,夸大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作为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的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与地基连接界面处变形协调,整个体系符合静力平衡。
对于基础,由于考虑了上部结构的贡献,使其整体弯曲变形和内力减小,而取得较为经济的效果;对于上部结构,由于考虑了因基础变形引起的变形,这种变形将使上部结构产生次应力,考虑了这种次应力,结构将更安全。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在筏板基础内力计算中得到广泛运用,该分析法基础按弹性地基上板考虑,地基模型一般采用文克尔地基、弹性半空间地基和压缩层地基等地基模型,常用数值分析方法为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其中有限元法较为常用。
参考资料
网络-筏板
7. 筏板基础 , 筏板钢筋搭接连接位置有何要求
一、筏板基础钢筋为上下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当设计无说明时,底板钢筋位置按照“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上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上排,长跨钢筋置于下排”进行布置,且每个交叉点处均应采用绑丝绑扎牢固。
四、框架柱插筋应按照机械连接考虑。筏板基础和上返梁受力钢筋全部采用机械连接。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五、受力钢筋焊接或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底部贯通筋轴网l0/3(包括l0/3,l0为左跨和右跨之较大值)范围内为贯通纵筋连接区,顶部在柱网l0/4范围内为顶部贯通纵筋连接区。
六、绑扎电梯井及基础钢筋时,因受力原因,下层钢筋,长向钢筋绑扎在下,短向钢筋在上,上层钢筋缺嫌培正好相反。
七、墙、柱插筋伸至筏板底层筋上边,平直段长度200㎜,在筏板内部按间距不大于500㎜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或箍筋)与主筋绑扎,其中柱箍为非复合箍伏唯;在筏板顶面以上二分之一墙身水平分布筋(或箍筋)间距绑扎第一道水平筋或箍筋。
8. 筏板基础钢筋如何布置
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基础底板底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筏板基础的钢筋通常为双层双向钢筋,对于上皮钢筋,一般长向钢筋为底筋,短向钢筋为面筋;下皮钢筋则是相反,长向钢筋在上,短向钢筋在下。双层双向钢筋交叉垂直摆放底筋和面筋。
(8)筏基钢筋和边墙钢筋连接怎么设置扩展阅读: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
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为1600mm。
9. 这个筏板基础的钢筋怎么布置的,其中架立筋又是什么形状
筏板基础的钢筋布置: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基础底板内底容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架立筋的形状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