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筏板基础钢筋如何布置
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基础底板底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筏板基础的钢筋通常为双层双向钢筋,对于上皮钢筋,一般长向钢筋为底筋,短向钢筋为面筋;下皮钢筋则是相反,长向钢筋在上,短向钢筋在下。双层双向钢筋交叉垂直摆放底筋和面筋。
(1)有角度的筏板筋钢筋怎么布置扩展阅读: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
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为1600mm。
㈡ 地库筏板是有角度的,那么钢筋在有角度的地方怎么做呢
筏板受力钢筋都是双向布置的,起码就是有90°的,哪有没有角度的?
对于版施工方,有不同于权90°角的时候,图纸上必会画有大样,或者有注明,你只有责任照图施工,若设计不明白,你有权质疑设计人;
对于设计人,你怎么计算的就应会怎么布置,新手拿不准可请教师傅,或参考标准图集,总之,你必须在施工图上交代明白,才能指导施工。
㈢ 筏板基础中拉结钢筋该怎么布置
1 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2 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假定地基均匀,筏板为刚性板,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压应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Pvkmax=++
Pvkmin=--
其中:ex、ey── 竖向构件合力作用点的偏心距
Wx、Wy ── 基底截面抵抗矩
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应力按下式控制:
≤1.2
Pvkmax≤fa
其中: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风荷载或地震荷载组合下,基础底面应力按下式控制:
Pmax=Pvkmax+≤1.2fa(1.2faE)
Pmin=Pvkmin-≥0
其中: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3筏板基础厚度的确定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为1600mm。
4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
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常用简化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将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3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静力平衡体系,分割成3个部分,独立求解。倒楼盖法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倒楼盖法适用于地基比较均匀、筏板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大、柱轴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点是完全不能考虑基础的整体作用,也无法计算挠曲变形,夸大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作为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的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与地基连接界面处变形协调,整个体系符合静力平衡。对于基础,由于考虑了上部结构的贡献,使其整体弯曲变形和内力减小,而取得较为经济的效果;对于上部结构,由于考虑了因基础变形引起的变形,这种变形将使上部结构产生次应力,考虑了这种次应力,结构将更安全。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在筏板基础内力计算中得到广泛运用,该分析法基础按弹性地基上板考虑,地基模型一般采用文克尔地基、弹性半空间地基和压缩层地基等地基模型,常用数值分析方法为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其中有限元法较为常用。
根据共同作用的分析原理,由节点平衡条件有如下方程:
( [ Kb ] + [ Ks ] ) {δ} = { F }
其中:[ Kb ] ── 整个结构(包括基础)的刚度矩阵
[ Ks ] ──地基刚度矩阵
{δ}──节点位移列向量
{ F }──荷载列向量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节点位移,由节点位移求得筏板基础基底反力和内力。根据计算结果,按有关规范可验算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及计算构件的配筋。
运用上述设计原理,计算筏板基础的内力及验算地基变形,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地基基床系数。地基基床系数与土的类型及下卧土层类别、基础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基础的埋置深度等因素有关。
有关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地基压缩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层时,采用传统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由于土样的扰动使测得的土压缩模量偏小,计算结果往往偏大;而采用土的变形模量作为计算参数,计算结果则与实测结果接近。本工程筏板基础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将筏板基础划分为许多小块,采用土的变形模量计算各小块的地基基床系数Ki:
Ki=
式中:aibi──第i小块筏板基础的面积
αi──地基应力影响系数
hi──第i小块土层厚度
E0i──第i小块土变形模量
土的变形模量E0可由现场压板载荷试验得到。当无条件试验时,对于残积土、全风化岩及强风化岩,可用标准贯入击数N'按下式估算:
E0=(2.0~3.0)N'
本工程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将筏板基础划分为1m×1m的板单元,筏板基础底面地基土变形模量E0i=36MPa,计算得地基基床系数为5000kN/m,同时,考虑五层上部结构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进行内力分析,结构计算模型详图如下。
计算结果:本工程筏板配筋为双层双向Φ25@200拉通,局部内力较大处加密至Φ25@100 ;建筑物地基沉降变形均匀,最大值为50mm。
5筏板基础的配筋构造
筏板板筋宜双向双层配置,局部柱距较大及内力较大处钢筋间距可局部加密,配筋率≥0.15%。筏板厚度变化处或标高变化处,宜采用放斜角平滑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㈣ 工程中筏板结构附加钢筋如何布置
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
设计受力钢筋承载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钢筋,分为附加纵向和附加横向钢筋(吊筋和箍筋)。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物采用何种基础型式,与地基土类别及土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工程设计中,常遇到这样的地质情况,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层为风化残积土层、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或中风化软岩层,因此,有可能采用天然基础。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而就成为较理想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主要构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㈤ 筏板基础钢筋布置
筏板钢筋布置,对下层钢筋,若是双向板,一般哪根钢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别受限制。对于单向板,受力筋在下,附筋在上。对于上层钢筋,跟下层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层的厚度,钢筋搭接及端部钢筋的锚固。
筏板基础的钢筋通常为双层双向钢筋,对于上皮钢筋,一般长向钢筋为底筋,短向钢筋为面筋;下皮钢筋则是相反,长向钢筋在上,短向钢筋在下。双层双向钢筋交叉垂直摆放底筋和面筋。
注意事项:
1、注意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所以筏板基础上很多上部结构要以预埋钢筋的形式来施工。
2、独立柱、基础剪力墙、楼梯结构等钢筋都要在筏板上锚固生根,需要充分理解图纸,把钢筋准确锚入筏板。
3、还有一点特别注意,如果是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在水平施工缝上要留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也是钢筋安装的一部分,这也是重要环节,一定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筏板
㈥ 独立基础钢筋与筏板基础钢筋的布置!
又是独立基础,又是筏板基础,这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估计是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吧。
这样的基础按独立基础的布置,板的话按短边与长边相互垂直进行布置。与独立基础的夹角多少没有关系。
如实在搞不清楚,而存在争议的话, 则请设计明确。(设计书面明确的内容,就是规定。)
补充了问题使我的回答相当的尴尬。如您实在想搞清楚的话,请打电话
180 7280 3639相信您现在就在网上,不久我就可以接到您的电话了。
㈦ 这个筏板基础的钢筋怎么布置的,其中架立筋又是什么形状
筏板基础的钢筋布置:基础底板顶面短向钢筋在上层,长向钢筋在下层;基础底板内底容面短向钢筋在下层,长向钢筋在上层;方便记忆,就记成筏形基础板钢筋为“短向钢筋夹长向钢筋”,象夹芯饼一样,长的在中间,短的在两面。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架立筋的形状见下图:
㈧ 筏板基础钢筋如何布置
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梁板式筏基,墙柱的纵向钢筋要贯通基础梁而插入筏板中,并且应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㈨ 鲁班钢筋筏板筋如何布置
一 高低筏板的筏板筋布置,钢筋弯折角度的计算 高低筏板整块布置后切割,再分块布置筏板筋;要注意的是:不能用“绘制板筋区域”命令布置筏板筋!二 筏板外围的筏板筋弯勾设定值 高层建筑一般都是由主楼与裙楼构成的,在基础中在就存在主楼的筏板基础与裙楼的筏板基础不同厚度,且同时在基础相交处一般均要留后浇带来防止沉降不均。筏板的配筋一般为双层双向配筋,在筏板的边缘各做各的封边构造,如上部筋下弯12d,下部筋上弯15d等。但是在软件处理时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用编辑钢筋功能键显示钢筋结果时发现为“30000-40+34d+12d-40”。这说明两个不同厚度的筏板基础在相交处做了锚固34d,另一端做了12d的下弯,这与实际不符,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呢? 一般的情况主楼的筏板基础与裙楼的筏板基础厚度不同,如果让主楼的筏板与裙楼的筏板分开,或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就可能各做各的封边;这样我把所有裙楼的筏基偏移离开主楼的筏基1mm,通过汇总后,再编辑钢筋查看结果为“30000-40+15d+12d-40”这说明:主楼与裙楼的筏板基础的钢筋各做各的封边构造。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知道以计算结果来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问题,通过影响不大的调整来达到与实际相符的计算结果。软件在处理的时候,各种构件交叉以后在软件中就会出现关联关系,而且这种关联关系又不可以去掉,在大多数情况下构件是在关联的,一个1mm虽然差不了多少,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逆向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每一个使用软件的造价人员在工作中应掌握的一种技巧。 在实际施工中,按图纸说明外,端部有外伸构造时应该上下封边形成搭接(La)三 同一筏板基础中三种以上板厚的筏板筋布置 三种以上板厚的筏板,除电梯间的板最厚用集水井布置外,中部板厚由于筏板基础中间不能切割成块,就又只得用集水井布置;但将集水井的井口设为50*50;高度为0即可四 厚筏板的拉筋设置: 暂时用衬脚布置:将衬脚间距设置成拉筋间距的两倍,衬脚的上面长度和衬脚脚的长度修改;使得计算的量与两个拉筋的量一样。五 计算结果排列的顺序为自北(上)向南(下);自西(左)向东(右)六 鲁班钢筋预算版V19.0.0 版本新增自由绘制集水井功能,支持调整钢筋方向及各边的放坡参数(放坡参数调整支持角度输入方式和放坡水平长度输入方式)
㈩ 转角楼筏板在转角处的钢筋应怎样排布
楼板和筏板钢筋安放顺序: 1.楼板底部的钢筋,短向在下,长向在上;楼板面部的钢筋,短向在上,长向在下。
2.筏板的下部钢筋短方向在下,长方向在上;上部钢筋短方向在上,长方向在下。
接头头位置。
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