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区分梁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
其一是次梁上部纵筋置伍差野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上,这样,次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变,主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加厚,增加的厚度为次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径;
其二为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下(特别注明:应经设计确认后采用),这样,主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变,次梁顶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加厚,增加的厚度为主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径。
对于下部钢筋,当平面交叉梁底标高相同时,有两种做法:
其一是将一方向的梁下部纵筋在支座处自然弯起排布于另一方向梁下部同排纵筋之上,梁下部纵筋保护层厚度不变;在自然弯起位置沿梁纵向设置附加钢筋;
其二是将一方向梁下部纵筋整体上移排布于另一方向梁下部同排纵筋之上(需经设计确认),梁下部保护层加厚,增加厚度为另一方向梁下部第一排纵筋直径。标准同时注明:对于同一根梁,其上下腔喊纵筋躲让不应同时进行;当无法避免时,应由设计方对该梁按实际截面有效高度进行复核计算。庆凯
❷ 梁的标注中怎么看什么是上部钢筋什么是下部钢筋
分号前面的是上部钢筋,分号后面的是下部钢筋。
钢筋表面不得允许有裂纹、结疤和折内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容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一侧受拉。而另一侧受压。同时通过截面之间的相互错动传递剪力,最终将作用在其上的竖向荷载传递至两边支座。梁的内力包括了剪力和弯矩。
(2)梁下部在支座处的钢筋是什么扩展阅读:
应按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钢筋代换后应满足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等构造要求。
以高一级钢筋代换低一级钢筋时,宜采用改变钢筋直径的方法而不宜采用改变钢筋根数的方法来减少钢筋截面积。
用同钢号某直径钢筋代替另一种直径的钢筋时,其直径变化范围不宜超过4mm,变更后钢筋总截面面积与设计文件规定的截面面积之比不得小于98%或大于103%。
❸ 梁下部钢筋和下部通常钢筋有什么区别
1、所指的范围不同
梁下部钢筋包括下部通长钢筋和受拉钢筋以及架立筋,而专下部通长钢筋仅仅属是指在混凝土设计中贯穿梁部全长的钢筋,所以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
2、作用不同
梁下部钢筋的受拉钢筋主要的作用是承受梁部的弯矩作用,主要承受拉力。架立筋的作用是支承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而下部通长钢筋是承受拉力的,作用比较单一。
(3)梁下部在支座处的钢筋是什么扩展阅读
钢筋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为: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通长筋
参考资料资源:网络—贯通筋
❹ 梁上部是架立筋下部是什么筋
梁上部有架立筋,也有负弯矩筋,架立筋下部是腰筋(也叫抗扭筋),梁底是水平受力钢筋。
❺ 靠近梁支座或是跨中的原位标注钢筋是什么钢筋,怎么计算其长度
一、是梁的复底部钢筋,其计算方制法如下:
1、跨中筋=支座宽-保护层+弯折+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2、端支座:下部钢筋=直锚+净长+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二、梁底部钢筋的搭接位置:
1. 梁 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45d。
2. 墙、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处错开45d接头。
3. 楼板受力通长钢筋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 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
4. 楼面施工缝处钢筋处理;一般楼面不留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加设置施工插铁,数量为主钢筋面积的30%,长度取3.0m, 两端各伸入缝内1.5m。板插铁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铁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❻ 梁的标注中怎么看什么是上部钢筋什么是下部钢筋
集中标注位置(有根引出线):分号前面的是上部钢筋,分号后面的是下部钢筋,
原位标注位版置(梁线上下权):标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钢筋,标注在梁上方是上部钢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钢筋(7d20)分两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这7根都是下部钢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两排,上下排的净间距是25mm
❼ 支座钢筋指的是什么钢筋啊
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内之为盖筋。支座有负容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的俗称,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承载支座反力也就是负弯矩力而设置的位于支座上部的非贯通短钢筋,人们习惯上叫它扁担筋,因其作用力酷似一根扁担而得名,中间挑起,两端悬浮。
(7)梁下部在支座处的钢筋是什么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
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2、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❽ 如图,梁下部支座处5根25的钢筋表示什么意思
配筋解析:即下部芦枝雀贯通钢筋为5根φ25,自下而上:底层钢筋3根φ25,二陪早排钢筋2根φ25(放置于梁的左右侧面)搭冲。
❾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是什么(标在梁的下部)
问: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是什么(标在梁的下部)?
答:1、4 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内。
2、6 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 25,下排筋4 25。
3、6 25(-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 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 25,全部伸入支座。
4、2 25 + 3 22(-3)/ 5 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 25伸入支座,3 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 25,通长布置。
❿ 上部钢筋 下部钢筋 是什么
这也是问题?
简单的抄说上面的就是上部钢筋,下面的就是下部钢筋,不管是否贯通。
上部钢筋一般有 上部贯通筋、架立筋、支座负筋等
上部贯通筋:贯通整个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但都属于上部钢筋
架立筋:一般在梁最上面的第一排的中间位置,不受力,不贯通
支座负筋:主要在支座(柱)处,长度为:从支座边算起第一排1/3梁净跨度,第二排1/4梁净跨度
下部钢筋:贯通整个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