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平法配筋的钢筋表示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表示: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箍筋表示: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1)梁平法标注下层钢筋怎么表示扩展阅读: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 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平法的原理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㈡ 梁钢筋标注怎么看
梁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梁上部筋
说明: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梁腰中筋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2)梁平法标注下层钢筋怎么表示扩展阅读: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
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㈢ 如何分辨梁的上下排钢筋 在图纸上是怎么标注的
一、上下排钢筋的区分
1、方向不同
(1)上部钢筋弯钩朝向是:向右和向下。
(2)下部钢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2、布置方法不同
(1)下排钢筋
短跨的钢筋布置在下部,长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钢筋
短跨在上面,长跨的在下面。
二、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
1、平面图中集中标注
平面图中集中标注的:前面是上筋,后面是下筋,以符号“;”区分。
2、按字母区分
如果带字母BT的:B是下筋,T是上筋。
梁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梁上部筋
说明: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㈣ 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代号 梁的标注中怎么看什么是上部钢筋什么是下部钢筋
1、上部分用T表示。下部分用B表示。
2、集中标注位置(有根引出线):分号前面的是上部钢筋,分号后面的是下部钢筋,
3、原位标注位置(梁线上下):标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钢筋,标注在梁上方是上部钢筋
4、钢筋表面不得允许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一侧受拉。而另一侧受压。同时通过截面之间的相互错动传递剪力,最终将作用在其上的竖向荷载传递至两边支座。梁的内力包括了剪力和弯矩。
㈤ 钢筋平法中的过梁配筋标注8φb4的b是什么含义
1、梁钢筋如果采用来B开头,则自表示梁的下层钢筋,以T开头,表示上层钢筋。2、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不同,则按原位标注优先。3、如果钢筋标注在梁的上侧则表示梁的上层钢筋按原位标注,如果下没有标注则按集中标注做。同理,如果标注在下侧,那么表示梁的下层钢筋按原位标注做,上层没有原位标注则按集中标注做。
㈥ 梁平法标注详解是什么
第一行:表示此梁为框架梁,编号为1,有两跨,两跨梁截面均为250*500mm,无悬挑。
若是两端均有悬挑,则则将A改为B,即KL-1(2) 250x500(B)。需注意的是次梁也可表示为LL-1(2) 250x500的形式,但在带有连梁的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一般也用LL表示,怎么区分要看梁的位置,一端搁置在剪力墙上,另一端也在剪力墙或柱上则为连梁,否则为次梁。
(6)梁平法标注下层钢筋怎么表示扩展阅读:
梁平法标注注意事项:
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弯箍机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也就是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㈦ 梁的标注中怎么看什么是上部钢筋什么是下部钢筋
集中标注位置(有根引出线):分号前面的是上部钢筋,分号后面的是下部钢筋,
原位标注位版置(梁线上下权):标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钢筋,标注在梁上方是上部钢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钢筋(7d20)分两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这7根都是下部钢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两排,上下排的净间距是25mm
㈧ 梁的标注中怎么看什么是上部钢筋什么是下部钢筋
梁的配筋在平法中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是通长筋,前边是上部钢筋,用分号分开,后边是下部钢筋。原位标注是加强钢筋,标注在梁上的是上部钢筋,梁下的是下部钢筋。
㈨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是什么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按本规则第4.2.1条的规定处理(集中标注【例】3?22;3?20及15.870~26.670梁平法施工图中L1(1)、L4(1));图4.2.1 平面注写中红圈圈住的梁下部纵筋(原位标注)。
4.2平面注写方式
4.2.1 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如图4.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