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筋计算公式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
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
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根数
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
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
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
三、板钢筋
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
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
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
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四、独立基础钢筋
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② DKL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怎么计算
梁箍筋加密区和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N=(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 加密区长度怎么确定? 公式N=(1.5Hb-50/加密区间距)×2+(Ln—2×1.5Hb/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1.5Hb-50 非加密区长度=Ln—2×1.5Hb是这样吗? 还是取梁净跨长的1/3? 梁的箍筋设置加密区域主要为抵抗剪力,在梁端部剪力是较大的区域所以加密箍筋。 在箍筋的设置上一般情况下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在梁端多长的区域设置加密钢筋,计算方法为由竖向承重结构的边缘向外50mm为第一个箍筋设置位置,然后用设计注明的长度减去50再除以箍筋间距加1即为现场实际所用箍筋的根据,但在注意是几肢箍筋。 如在设计中未注明加密范围可按照施工手册中构造的箍筋加密区域进行计算,方法同上面一样。 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结构,为2倍梁高,500mm二者取较大者; 2-4级抗震结构,为1.5倍梁高,500mm二者取较大者。 框架梁箍筋有加密区是因为在抗震设计中,对梁端有强剪弱弯的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以增强梁端部的抗剪能力,并起到约束端部纵向钢筋和混凝土的作用,而次梁不参与抗震计算,所以并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仅根据抗剪计算和最小配箍率进行配筋。 砖混结构的梁要求同框架次梁,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加密区长度=1.5Hb(500)取大值(算箍筋个数应每边-50), 非加密区长度=Ln—加密区长度
③ 砖混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如何计算的
构造柱钢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计算方法如下:
加密范一般为上下1/6层高,不小于450mm,以层高为5米计算的话:加密高度为:5/6*2=1.66m,非加密区高度为5-1.66=3.34m,1.66/0.1+1=17.6根,按18根计,非加密区的根数3.34/0.2=16.7按17根计算,总根数为18+17=35根。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设置的规定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柱子的端部和每层梁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加密区长度为2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加密区长度为1.5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
④ 我想问一下关于你回答《砖混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如何计算的》一些我的疑惑
构造柱不是框架结构。“箍筋加密区”、“箍筋加密”是抗震框架结构独有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若不是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的其它构件没有“箍筋加密”的说法。不要见到有几个间距小的箍筋就叫“箍筋加密”!把梁上有集中荷载出的附加箍筋、绑扎搭接范围加几个箍筋等都叫做“箍筋加密”,那是不正确的!
鉴于构造柱是砌体结构的重要抗震构造措施,规范只要求构造柱的柱顶、柱脚500高内适当增加几个箍筋以加强。请不要把框架结构的规定生搬硬套用在构造柱上!
⑤ 梁上钢筋“非加密区”的箍筋的个数是怎么算的
量好了梁的总长度,除以15或20的间距再加一个就是总数。怎么算都不可能很精确,差个一两到5,6个都难免的。
⑥ 钢筋有加密区非加密区怎么计算钢筋的工程量
我来解答正确的
非抗震梁端箍筋规格和数量直接标明的
抗震梁~~加专密区:一~二级抗属震:≥2h
且≥500
三~四级抗震:≥1.5h且≥500
(h为梁截面高度)
箍筋起步距50
你的数据没标明根数
说明是抗震的梁······
假设你的该梁净长为l
抗震为一级
那么加密区=2*700=1400
那么
加密区根数(两段都有加密)
=
2*[(1400-50)/100+1]=29根
非加密区根数=(l-1400*2)/150
-1=
可懂?
⑦ 砖混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如何计算的
砖混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计算,11G101
1-3平法施工标准图集,一般情况下,加密区高度为500mm(≤6层),位置在楼面以下及楼面以上各500mm;其余为非加密区。
⑧ 多跨梁的非加密区的箍筋根数怎么计算求个公式
只有框架梁才有箍筋加密区,普通多跨梁是非框架梁,没有箍筋加密区;
题目没有指定梁的截面高、没有指定框架抗震等级,无法具体计算;
设某跨净跨长为Ln、加密区共长为a、加密间距100、非加密间距200,则该跨内的箍筋个数=(Ln-2×50-a)÷200+a÷100+1.
⑨ 在算梁的箍筋根数时,无加密区,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①梁的长度/间距+1 ②(梁的长度-2*50)/间距+1;都不是计算箍筋非加密区根数公式
要计算非加密箍筋数,必须得知道该梁的加密区范围
某跨非加密区箍筋数=(梁净跨-加密区长度×2)/非加密间距-1
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加密区长度为2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加密区长度为1.5倍的梁高和500mm取大值。
柱子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不小于1/3的该层柱净高。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
(9)钢筋非加密区怎么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底层柱(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的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以后的加密区范围是按柱长边尺寸(圆柱的直径)、楼层柱净高的1/6,及500mm三者数值中的最大者为加密范围。
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