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筑物的板有哪些构造要求
1.板的最小厚度:板的截面厚度除需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抗裂的要求外,还要考虑使用、施工等因素。现浇板厚度一般取1.0mm的倍数,工程中常用厚度为60mm、70mm、80mm、100mm和120mm。
2.板的支承长度:现浇板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小于120mm,且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要求。预制板的支承长度,在外砖墙上不应小于120mm,在内砖墙上不应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梁上不应小于80mm。
3.板的配筋:板中一般布置有两种钢筋,即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板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弯矩在板内产生的拉力。板中纵向受力钢筋常用直径为6~12mm的HPB300级钢筋,大跨度常采用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其中,现浇板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板中受力钢筋间距一般为70~200mm;当板厚h>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不宜大于15h。
(2)分布钢筋。分布钢筋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布置,且放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其作用是将板上的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拉应力,还可以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分布钢筋按构造配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规定: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其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有较大集中荷载作用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B. 现浇板钢筋规范要求
1、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长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直径等于或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Z,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2)楼板分布钢筋构造要求是什么扩展阅读
楼面养护
1、跨度在8米以上的混凝土强度为≥100%,8米及8米以下≥75%方可拆模;砼强度≥1.2MPa时楼面方可上人及施工。(一般在浇灌后24小时强度可达≥1.2MPa,春、夏、秋正常养护下7~9天;冬天在正常养护下10~15天能够拆模)。
2、在正常保养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次;每次要确保楼面有11~16分钟的积水。
3、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4、待楼板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
C. 楼板钢筋的放置规定有哪些
楼板钢筋的放置:
施工 照工程结施图上的标注,按10G101-1图集有关规则放置;
设计 经承载能力专计算并复核属挠度及抗裂后,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节各款规定布置。
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写出。
愿意解答具体问题。
D. 板内分布钢筋的构造
分布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指分布钢筋放在板面筋或者板负筋的下层面,
方形板分布钢筋是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的
楼层面的阳角(转折)处,板受力钢筋是呈扇形布置的,分布钢筋就成弧形布置!
E.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筋配筋有何构造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
受力钢筋外,还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配置必要的构
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合理配置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
筋和分布钢筋,不仅有利于保证楼(屋)面板的正常
使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主要是指:1)板简支边
的上部构造负筋;2)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
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3)控制板
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
合理布置构造钢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规范》的
要求限制构造钢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保证构造
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比如上述第1,2
项的板上部
构造负筋,按规范要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
不宜大于20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
三分之一。笔者认为,此构造负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
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否则,当板的受力钢
筋的配筋率小于0.45%时,会出现板支座上部构造负
筋的截面面积反而小于分布钢筋面积的不合理现象。
对“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
之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不论受力钢筋和构造钢
筋是否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筋,一律将受力钢筋面
积除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2)当受力钢筋的强
度等级高于构造钢筋时,将受力钢筋的面积换算成与
构造钢筋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的面积,然后除以3
作
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显然,后一种构造钢筋的配
筋方法较合理。
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按规范要求
其间距为150~200mm,纵横两个方向的最少配筋面
积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
表面配置。已配置钢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
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可不配置温度、
收缩钢筋。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温度、收缩钢筋
应与已配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
钢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钢筋,主要是指:1)单向板
(两对边支承板,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底面
处垂直于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2)垂直于板支座上部
负筋的分布钢筋;3)2<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
宜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按单向板计算配筋时垂直于
板底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
长短边之比<2
的板应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当钢筋混凝土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
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
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
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
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
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以楼板和基础底板为支
承点的单跨、双跨或多跨板)计算墙的竖向受力钢筋
配筋时,除墙的竖向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
要求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
率要求,而且墙的水平分布筋的强度等级应与墙的竖
向受力钢筋相同。
板的分布钢筋和支座构造负筋如图1
所示。
图
1
板支座构造负筋及分布钢筋配筋示意
应当指出,对于普通梁板类受弯构件,混凝土强
度等级宜采用c20~c35,不宜过高;当板的受力钢筋
选用hrb335
级钢筋或hrb400
级钢筋时,可以获得
比选用hpb235
级钢筋更好的性价比,因而也更经济。
注:两对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短边之比等于和大
于3
的四边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单向板设计计算。
F. 钢结构楼板钢筋的构造要求做法
钢结构楼板钢筋的构造要求做法:
1、钢结构楼板是在钢梁之上铺设楼承板;
2、在楼承板的上部设置横向钢筋,在楼承板的凹槽内设置纵向钢筋;并将纵筋用吊钩吊在横向钢筋上(留足纵向筋保护层高度);验筋后浇筑砼。
G. 剪力墙结构中,分布钢筋的作用是什么构造要求是哪些
分布钢筋的作用:
1、使剪力墙有一定的延性,破坏前有明显的位移和预兆,防止突然内脆性破坏;
2、当混凝土容受剪破坏后,钢筋仍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剪力墙不会突然倒塌;
3、减少和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4、当因施工拆模或其他原因使剪力墙产生裂缝时,能有效地控制裂缝继续发展。
构造要求:
1、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0.2%,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2、剪力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采用双排钢筋;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6mm。
(7)楼板分布钢筋构造要求是什么扩展阅读
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1、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2、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3、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4、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5、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H. 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板的受力钢筋应满足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锚固长度、间距等要求,分布钢筋应主要根据受力钢筋的型号、直径来确定其型号、直径,并满足间距的相关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规定的一般间距为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