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纵向构造钢筋有何构造要求
当梁腹板高度大于等于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且对称配置。
B. 梁高大于多少时需要加腰筋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有关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即飘转腰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钢筋构造。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条连接筋 (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实际中又称为腰筋)。
腰筋分二种:一种为抗扭筋,在图纸上以N开头,一种为构造配筋,以G开头。
梁的抗扭 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当梁高达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按规范或图集受力钢筋要求设置,构造配筋的锚固长度按15d要求设置。(11G101-1 P28)
腰筋在梁的两侧对称配置,且有受扭纵向钢筋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11G101-1 P87)
当梁高超过700mm时,为防止由于温度变形及砼收缩等的原因在梁中部产生竖向裂缝,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2010<砼规范> P122)
注: 1、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 或L lE (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11G101-1 P87)。
C. 平法中什么时候需设架立钢筋
凡是需要固定受力钢筋的空间位置的时候(例如梁里面要求成形状的钢回筋笼等)就需设架答立钢筋,当有受力筋又能起到这个作用时,架立钢筋就可免了。
平法只是一种只用平面(不必用截面)来表达设计配筋的标注方法及其规则,架立筋不是平法需不需要,是设计需要,平法把它表达出来。
D. 梁腹板hw大于等于(450)MM时,必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吗问题是图纸为什么没有标注,钢筋应该用多大的,
按照混凝土规范规定,梁腹板高度大于等于450时要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但这里要明确的是梁的腹板高度的计算,如果是按T型梁设计,那么hw指的是梁高减去翼缘厚度。如果是按矩形梁设计,那么hw指的是有效高度。如果图纸没有注明,设计说明里也没有提及,建议向设计单位确认。
E. 框架梁中架立筋什么时候设置
架立钢筋设置在来梁的受自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也就是说,一般梁中上部如果没有纵向钢筋,则设置架立筋,只是为了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
F. 梁中架立筋的构造要求
架立筋是连接负筋够不着的地方的,一般梁的设置为负筋---架立筋----负筋----架立筋----负筋,你这里负筋也没有标注,得看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