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双向板纵横向钢筋如何布置
双向板纵横向钢筋布置方法如下:
1、现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焊接接头位置要保证50%的截面比例。
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长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钢筋间距的一半,从梁外侧筋外侧开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侧模外5公分。
2、从设计角度来讲,当楼板大于150mm厚时,一般是建议采用上下上层配筋的。因为楼板厚度大的情况下,通长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上部跨中负弯矩的作用,虽然理论上没有跨中负弯矩,但是考虑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支模、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钢筋。
布置双向钢筋的时候,短跨是计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也要取决于板的长宽比,当长宽比接近于1:1的时候,双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应当配置在外侧。
3、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
(1)怎么在多个板上同时布置钢筋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子的竖向钢筋就是纵向钢筋,水平钢筋(箍筋)就是横向钢筋;墙中与地面垂直的为纵向钢筋,与地面平行的为横向钢筋;而梁的底部和顶部沿梁跨度方向的钢筋是纵向钢筋,梁的箍筋和拉筋为横向钢筋;沿楼板短向的为横向钢筋,沿楼板长向的为纵向钢筋。
柱、墙、梁中的纵向钢筋可以抵抗拉力和压力,横向钢筋抵抗剪力。对于双向板,其纵向和横向钢筋均为主要受力筋;而单向板中的横向钢筋为受力筋,纵向钢筋为分布筋。
钢筋的检验首先要检查钢筋的标牌号及质量证明书;其次要做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 ,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创伤和叠层,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许和偏差,钢筋每一米弯曲度不应大于四米。
接下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若小于60吨则从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两段,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在截取试件时应除去钢筋两端100-500MM,在截取试件大于60吨还需在取相应的钢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
② 请教板钢筋如何布置
图1是单层配筋板标准的平法标注。即只画出非通长筋(即上部负筋),底筋会在某处标写内B:X Φ×@××容×、Y Φ×@×××,当双向相同时,标写B:X&Y Φ×@×××。
当双层双向时,可标写B & T: X&YΦ8@200(假设的直径和间距)。
图2,方格网就可能是‘未标注’的,应为Φ8@200双层双向。
截图比较局部,尚不能全面看清楚。
③ 板带中不同型号钢筋如何布置
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回力筋 、上部负筋、分布筋答。布置如下:
一、受力筋
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 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二、分布钢筋
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三、构造钢筋
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④ 双向板钢筋怎么布置
在建造楼房的时候,是需要使用到钢筋的,在绑扎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埋下隐患,因而需要特别注意。那么双向板钢筋怎么布置,以及钢筋绑扎需注意什么,各位是否了解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双向板钢筋怎么布置
双向板钢筋可以通过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分别布置,也可以同时进行布置,不过最省时间的布置方法,就是在上下钢筋一致时,采取双网双向的布置。另外,由于负筋无法通长布置,也就意味着负筋不可布置双向板。
二、钢筋绑扎需注意什么
1、安装钢筋之前,需要对钢筋的型号、直径、尺寸仔细的核对,看其是否和设计图中的一致,毕竟钢筋的种类比较多,每一种的效果都是不同的,用在的位置也不同,若是使用错,极有可能导致隐患的存在,不利于楼房建造。
2、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是需要严格根据要求来执行,焊接一定要错位并确保焊接接长是不得超过10d,焊接的位置也是要符合规范的。另外梁钢筋需要保证主筋和箍筋符合规定的数,不得有任何遗漏,同时钢筋的间距也要控制好。
3、当钢筋的直径在22mm以上时,可以使用焊接接头,而当钢筋直径是在22mm以下时,可使用绑扎接头,并且让搭接的长度达到标准规定。另外,搭接长度的末端,和钢筋弯处是需要确保一定的距离,必须在钢筋的10倍以上。
关于双向板钢筋怎么布置,以及钢筋绑扎需注意什么,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各位是否了解了呢?双向板钢筋的布置方法有好几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保证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哦。
⑤ 现浇板分布钢筋如何布置
分布筋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200。放在底层的在纵筋上,面层的在纵筋下。这是单向板。现在的单向板很少了,多的是双向板,底层没有分布筋。
⑥ 现浇板上的钢筋为什么布置不上应该怎么布置
现浇板上的钢筋简单,照平法不照平法都行。
双层双向的,十字线拉通各跨板,保证每板块都有两个十字线(一个表示上层,一个表下层),标注直径、间距。红色、加粗为 25或30;
单层双向的,十字线拉通各跨板,保证每板块都有一个十字线,标注直径、间距。另外梁上画负筋,标注直径、间距、长度。板边构造负筋同理。分布筋不用画,说明交待;单向板的, 短向受力筋,能拉通则通,梁上画负筋,其它边构造负筋,分布筋不用画。
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 、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
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 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
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三、构造钢筋
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痩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
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开洞
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300≤D≤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A10,
3、当D>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五、板柱节点
在板柱节点处,为提高板的冲切强度,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箍筋应配置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0范围内,其间距不应大h0/3,如图2-25a,箍筋外形宜为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组成,如图2-25b。其倾斜度应与冲切破坏斜截面相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应小于3根。
⑦ 多板布筋时,不同标高,要求钢筋通长,怎么布置
底板底筋短在上,长在下。面筋长在上,短在下。于楼层内板筋布置相反。可看看单向板,双向板的区别。
一般图纸如果没有注明按照大跨度的在下
小跨的在上
基本上和楼层板是相反的。
⑧ 双向板的受力钢筋怎么布置
双向板则全部板端均为支座、板下部板双向全为受力筋,上部四周均需设置内构造负筋。受力状态更为合容理经济。
双层双向配筋的板用任意一种布置方法都可以的,可以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布置,也可以同时布置。不过最快的方法是当上下配筋一样时可以用双网双向布置的方法;当板的上下配筋不同时可以用XY向布置的方法来布置,布置时要选择一下底筋和面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双向的板不可以用负筋来布置的,因为负筋不是通长布置的,只是局部布置了板跨的1/3或者是1/4。受力筋和面筋都是整块板通长拉通的配筋。
⑨ 当板、次梁与主梁、圈梁同时出现时,钢筋如何布置
次梁与主梁上层钢筋交叉处钢筋安的通常顺序。 P125梁板钢筋绑扎: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圈梁是构造性的构件,只是用于加强整体刚度和防震。
通过柱的为主梁。次梁为架在主梁上面的梁,看截面大小。一样截面的看有没有附加钢筋,如吊筋或梁穿梁处箍筋是否加密(有的话是主梁)。
主次梁是相对而言的,两根梁,其中有一根的两端支撑在柱或墙上,另一根的一端支撑在这根梁另一端在其他梁或墙柱上的,前者为主梁后者为次梁。
一般框架结构梁有框架主梁(KL)、框架次梁(L)、悬挑梁(XL)、连梁(LL)等,KL、XL一般直接支承在墙、柱等承重构件上,次梁较多的支承在KL上,也有支承在墙柱上的。
(9)怎么在多个板上同时布置钢筋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一般应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一砖时,圈梁不宜小于2/3墙厚,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等于砌体每皮砖厚度的倍数。钢筋砖圈梁应采用不低于50号的砂浆砌筑,圈梁高度一般为4~6皮砖,分上下两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一般采用现浇,但也可以采用预制装配现浇接头方式。
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圈梁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其所引起的墙身开裂。在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就显得更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