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圆形接收井底板钢筋布置
做法一:用复CAD画出钢筋布置,制逐根量出长度,然后合计数量;
做法二:中间一根的长度等于圆的直径,其余的可以按照L=2×√(r²-h²),式中:L代表钢筋长度,r代表圆的半径,h代表该钢筋到最大直径的距离。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其实这个问题用初中几何知识就可以解决,自己画图就可以找到答案。
B. 广联达圆形独立基础外侧U型筋怎么布置
用圆形筏板定义,在筏板属性中设置封边构造的U型封边筋。
C. 圆形柱子平法钢筋怎么布置
圆形柱子截面一般采用螺旋箍或者复合箍,当你由计算程序得出配筋面积后,只需要取同一直径的钢筋均匀分布就可以了,但是抗震框架直径必须大于12mm,而且根数均匀分布后还必须考虑中间的复合箍筋满足肢距要求,一般就是不大于200mm.
D. 圆形基础怎样布钢筋和计算下料长度
数学扫盲,用勾股定理就足以。半径不变。 每向圆心减少20它的尺寸就是 {半径的平方-(半径-N个20的距离)的平方}然后开方 乘以2 就是当前位置的钢筋长度。
E. 圆形基础怎样布钢筋和计算下料长度麻烦告诉我
这个很好算,第一根的长度是5米,最后一根的长度是0,如果是直径5米的圆每二十公分放一根,就用半径米除以20公分等于多少,再乘以2,然后再减一,这就是单排一共放置根钢筋,,长度也是以此类推,很简单,]
F. 圆形基础怎样布钢筋和计算下料长度
这个很好算,第一根的长度是5米,最后一根的长度是0,如果是直径5米的圆每二十公分放一根,就用半径米除以20公分等于多少,再乘以2,然后再减一,这就是单排一共放置根钢筋,,长度也是以此类推,很简单,
G. 圆形基础怎样布钢筋和计算下料长度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H. 多边形和圆形基础怎么配筋,有什么区别
圆形基础多半仍然是X、Y两个方向正交布置钢筋,只有圆池的底板可行环向及径向内的配筋。
多边形基础可以容是X、Y两个方向正交布置钢筋,像三角形的承台就平行于三边配筋。多边形基础主要由结构师分析力的传递并计算确定。
I. 圆形柱子怎么布置钢筋
圆形钢筋的安装,一般必须在主筋内侧按1.5-2m间距设置加劲箍,主筋按等间距布置并固定在加劲箍上,箍筋多采用螺旋箍筋其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
J. 圆形基础怎样布钢筋和计算下料长度
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而下料长度指的是钢筋施工备料配制的计算尺寸,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都说的是同一构件的同一钢筋实体,下料长度可由预算长度调整计算而来。其主要区别在于内涵不同、精度不同。 从内涵上说,预算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它包括设计已规定的搭接长度,对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不计算(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考虑在定额损耗量里,清单计价则考虑在价格组成里)不过实际操作时都按定尺长度加搭接长度。而下料长度,则是根据施工进料的定尺情况、实际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并按照施工规范对钢筋接头数量、位置等具体规定要求考虑全部搭接在内的计算长度(相对定额消耗量只不包括制作损耗)有时还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还需要考虑二个流水段之间的钢筋连接。举个例子: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封闭圈梁纵筋以及圆形箍筋、焊接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视为设计规定的搭接,要计算在工程量内。对钢筋定尺(或既有长度)相对构件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清单工程量里不计算,像50m长的筏形基础,一根钢筋中间需要多少搭接接头,施工下料却要根据构件钢筋受力情况统统考虑。 从精度上讲,预算长度按图示尺寸计算,即构件几何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弯曲调整值,并不考虑所读出的图示尺寸与钢筋制作的实际尺寸之间的量度差值,下料长度对这些都全要考虑。比如一个矩形箍筋,预算长度只考虑构件截宽、截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不考虑那三个90°直弯。下料长度则都要考虑。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准确计算钢筋工程量用以确定造价,也是为了相应算出符合实际的下料长度,以期指导施工。钢筋下料的钢筋形状根数长度准确无误否则会造成灾难后果,而钢筋预算仅仅是是量上的误差,最多是误差率超过允许范围而重新计算。 在计算难度上下料比预算要求高,计算一个异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复杂集水坑下料计算必须高度精确,而目前的钢筋预算软件大都是粗糙计算,虽然量上面相差不大,但是没法用于施工。 施工下料有几个关键因素:它的可操作性,规范化,优化下料。能用于施工下料的钢筋软件一定可以用来做预算,反之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