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胀缝的胀缝设置
胀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原则上讲胀缝应少设或不设,笔者认为在进行胀缝设置时应如下考虑。
(1 ) 冬季施工季节施工时,胀缝一般每100~150m设置一道;夏季施工时,如板厚大于等于20cm,可不设胀缝,其它情况施工时一般每100~200m设置一道。
(2 ) 城市道路交叉口各向切点处需设置胀缝。
(3 ) 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应该设置胀缝。
(4 ) 一般情况下在转弯半径R<150m的平曲线和曲经半径R<150m的竖曲线应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
(5 )与柔性路面相接时,如为高等级公路可按图2设置,如为一般等级公路可按图3设置。
(6 ) 竖曲线可以在变坡点处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但对于凹形竖曲线可以不设胀缝,因为温度产生的张力相当于给混凝土面板施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应力,属于对板块有利的应力。
(7 ) 纵坡小的城市道路在凸形曲线上一般可不另外增设胀缝。
(8 ) 隧道内的温差不大,可不设胀缝,一般只在出入口处设置胀缝。
❷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什么是拉杆,什么是传力杆,在胀缩缝中如何布置
看下面的动复画就懂了:
水泥制路面接缝设置
道路工程里的拉杆是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缝位置,拉杆两端固定在纵缝两侧水泥路面板内,与水泥混凝土完全粘结,用来阻止两侧水泥混凝土板的相对位移(包括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与伸缩。
道路工程里的传力杆是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缩缝、施工缝以及胀缝内,传力杆两端插入接缝两侧的水泥路面板内,其中一侧与水泥混凝土完全粘结,另一侧则不固定,灵活可移动,得益于这种构造,传力杆可以阻止两侧水泥混凝土板的相对竖向位移(避免出现错台,影响行车舒适性),但却不阻止两侧水泥板的水平相对位移,这样一来,在水泥混凝土受热膨胀或者受冷收缩时,传力杆不会阻止两侧水泥板的自由变形伸缩,保证路面结构不会受到过大的温度应力,避免路面板断裂。
至于什么是胀缝、缩缝、纵缝,上面的动画里画的很清晰,一看就懂了。
❸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混凝土面板施工(四)接缝
( 1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
(2)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端头挡板,固定于外侧定位模板中。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应检查传力杆位置;浇筑时,应先摊铺下层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在校正传力杆位置后,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拌合物。浇筑邻板时应拆除端头木模,并应设置胀缝板、木质嵌条和传力杆套管。胀缝20~25mm,使用沥青或塑料薄膜滑动封闭层时,胀缝板及填缝宽度宜加宽到25~30mm。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的表面应涂防粘涂层。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并应采用钢筋支架固定就位。浇筑时应先检查传力杆位置,再在胀缝两侧前置摊铺混凝土拌合物至板面,振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空隙部分填补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宜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上的混凝土,嵌入(20~25)mm×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
(3)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进行,宽度控制在4~6mm,切缝深度;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 1 /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 1 /4,且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4)灌填缝料前,清除缝中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并将接缝处冲洗干净。缝壁必须干燥、清洁。缝料充满度应根据施工季节而定,常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冬季施工时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填缝料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❹ 钢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钢筋摆放方式
针对你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以下解析:
1、 首先钢筋的排列问题,道路的受力钢筋是垂直于道路,而分布钢筋平行于道路。
2、受力钢筋设置于下层,分布钢筋在上层。
3、问题的第二点理解是错误的,35d指的是钢筋的搭接长度。
4、问题的第三点指的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对于道路来说,5公分是最小值,施工中是大于它的。
5、问题中的另外一个5公分指的是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垂直距离,施工时用马凳筋垫起来(提示:马凳筋在设计图纸中是不出现的,属于施工措施)。
6、道路混凝土的标号应该在C30~c50之间,小了不抗压,容易损坏,太高造价高且脆性大。
钢筋支架
钢筋标高采用支架固定,钢筋支架不仅要能够保证钢筋网的稳固,其自身也要足够稳定,以防摊铺混凝土时被推倒。
另外,钢筋支架不得嵌人基层,以避免钢筋支架阻碍cRcP面板的自由伸缩,或防止面板伸缩造成支架钢筋破坏基层。为此,采用中16钢筋弯拉制作成“厅’形,并且高度符合要求的支架。
钢筋支架横向间距约为150cm,纵向间距为120Cm,即每隔一根横向钢筋下设置支架。施工时将部分钢筋支架点焊在横向钢筋下方,然后将已焊接好的纵向钢筋绑扎在横向钢筋之上,从而形成稳固支撑的钢筋网。
只点焊部分支架主要原因是:在摊?铺混凝土时,其它部分的钢筋网会受到一定的推力,点焊在横筋上的支架较少,钢筋网受到基层表面的阻力也较小,比较容易产生滑移,可以避免产生翘曲变形。
实践证明,该钢筋支架在摊铺混凝土时,确保了钢筋网的稳固定位,而且该支架还具有加工简便、施工方便、牢固可靠与经济实用等优点
❺ 道路中的胀缝,缩缝如何设置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米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其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设置的胀缝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
道路上的各种缝:
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路面接缝有这样几种:纵缝和横缝。纵缝是平行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一般设在道路横向变坡点的纵向通缝,也称纵向缩缝,通常设传力杆;横缝是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分为缩缝和胀缝,胀缝又叫伸缝,缩缝是为满足道路收缩变形而设的,间距一般仅为3~5米,为假缝,不设拉杆(与施工缝重合时设拉杆),用道路切割机切成,深度为路面厚度的1/3左右(路面收缩仅作用于表面),胀缝是为满足道路砼温度膨胀变形而设的,间距较大,一般在100米~300米之间,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位,缝宽约 10~20mm左右,为预留缝,通常设滑动传力杆,加套管。上述这些接缝组成道路的分仓网格,共同协调路面的变形。
伸缝与缩缝的区别
伸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臵的伸胀缝。
缩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臵的收缩缝。
❻ 钢筋混凝土路面的钢筋安放问题
主要问题可能在抄路基袭,一般路基好的话,20cm厚C20混凝土路面不会经常被压碎的。
直径10毫米,双向双层间距160,底面钢筋离底部垫层4公分,垫层厚度10公分。上层钢筋离砼表面距离不少于两公分半。混凝土标号为C30(最好购买商品混凝土,自配的话注意配合比)角隅钢筋就是钢筋yi夹角形式焊接,用于受力特殊位置,加强作用,锐角交叉处和涨缝用到。
(6)道路胀缝钢筋怎么设置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
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❼ 钢筋混凝土路面需要设置胀缝吗
在临近桥梁或其它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版胀缝。
设置要求权:
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设置补强钢筋支架,将传力杆焊接在钢筋支架上,其下面用设置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并用钢纤固定,以确保传力杆准确定位。胀缝采用真缝,缝宽2.5cm。在板厚中央设有带套筒传力杆,传力杆采用Ⅰ级钢筋ф30,长度L=40cm,间距30cm,传力杆一半以上涂上沥青,并在涂沥青端加塑料套筒,塑料套筒长10cm,端头要密封,内留3cm空隙,填以纱头沥青木屑,套筒内径较传力杆直径大3mm;最外边的传力杆距纵缝或自由边距离为15~25cm。传力杆必须保证相互平行并平行于路中心线,并使其保持在同一中性面内,有套筒端与无套筒端应相间放置,拆模时严禁用力敲打、扳弯传力杆钢筋。胀缝下部为填缝板(浸透沥青),上部为塑性填缝料。胀缝、纵缝及工作缝两侧,路面不允许出现高差不均及错台现象。角隅筋、横向、纵向边筋位置应得当。
❽ 什么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和缩缝
看这个动画就懂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纵缝:左右两幅水泥路面板之间的缝隙,因为摊铺机摊铺宽度有限,并且水泥板尺寸不宜过大的原因(太大容易断裂),所以一次不能摊铺全部的道路宽度,需要分两次或者更多次,这样一来两次摊铺之间就存在接缝,这就是纵缝。纵缝里设置拉杆,拉杆完全与水泥混凝土粘结,限制相邻两块板的相对位移与伸缩。
横缝:顾名思义,横向的缝隙,和纵缝一样,也是因为摊铺水泥板尺寸不宜过大,或者因各种原因施工中断造成的缝隙。其中分为胀缝、缩缝和施工缝三种。胀缝是给水泥板受热膨胀用的,让水泥板在胀缝处膨胀;缩缝是给水泥板受冷收缩用的,也是让水泥板在缩缝处收缩;施工缝是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施工(比如要去吃午饭,下午再开工啥的),再次接着施工时留下的缝隙。
传力杆:上面说了胀缝和缩缝,是给水泥板伸缩用的,那么传力杆的作用就是在水泥板水平向伸缩的同时,限制它们竖直方向的相对移动,把他们卡死,避免出现错台,危机行车舒适性与行车安全。
❾ 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接缝的设置要求
供参考:
①纵缝
纵缝必须与路中线平行,纵缝采用平缝加拉杆,拉杆采用长度为800 mm的Φ16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涂热沥青二遍进行防锈处理。拉杆距横缝或自由边不小于10cm,支模时应严格掌握纵缝的顺直度。
②缩缝
所有缩缝采用传力杆假缝式。机切假缝宽5mm,缝深7cm,用焦油型聚氨酯填缝料灌注缝口。传力杆设在板厚中央,采用Ⅰ级钢筋ф32,长度L=45cm,间距30cm,传力杆一半以上涂上沥青,将无沥青侧传力杆焊接在钢筋支架上,涂沥青侧传力杆绑扎在钢筋支架上,并用钢纤锚固,确保传力杆准确定位。
③胀缝
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设置补强钢筋支架,将传力杆焊接在钢筋支架上,其下面用设置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并用钢纤固定,以确保传力杆准确定位。胀缝采用真缝,缝宽2cm。在板厚中央设有带套筒传力杆,传力杆采用Ⅰ级钢筋ф32,长度L=45cm,间距30cm,传力杆一半以上涂上沥青,并在涂沥青端加塑料套筒,塑料套筒长10cm,端头要密封,内留3cm空隙,填以纱头,套筒内径较传力杆直径大3mm;最外边的传力杆距纵缝或自由边距离为15~25cm。传力杆必须保证相互平行并平行于路中心线,并使其保持在同一中性面内,有套筒端与无套筒端应相间放置,拆模时严禁用力敲打、扳弯传力杆钢筋。胀缝下部为填缝板(浸透沥青),上部为塑性填缝料。胀缝、纵缝及工作缝两侧,路面不允许出现高差不均及错台现象。角隅筋、横向、纵向边筋位置应得当。
④端缝
水泥砼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处设置端缝。端缝处采用在沥青路面内预埋3.0m水泥混凝土板块,具体见“路面接缝构造图”。
⑤横向工作缝
每日施工终了或浇筑过程中因故中断浇筑时,必须设置横向工作缝。其位置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设在胀缝处的工作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缩缝处的工作缝,应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⑥填缝材料
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本次设计采用焦油型聚氨酯。一般在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缝内,填缝前须将缝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最好在浇灌填料前先用多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然后再加填料,其高度夏天与板平齐,冬天稍低于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