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力墙竖向起步筋规范是什么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8mm 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且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剪力墙拉筋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由于剪力墙表面比较光滑,附着力比较差,前期需要做好界面处理。目前界面剂存在的问题,强度低,覆盖率低。界面剂的质量很关键,首先是强度,要有良好的强度才能起到中间的连接作用。然后是覆盖率低,剪力墙裸露,导致粘结效果差,界面剂要有足够的有效面积。
虽然剪力墙做了界面处理,但砂浆一次施工的厚度需要控制在≤10mm,施工过后会由于砂浆的自身重力导致砂浆下坠,与墙体粘结力差,导致开裂空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剪力墙拉筋、网络-剪力墙结构、网络-钢筋施工质量标准
B. 在剪力墙机构中,墙立筋离暗柱钢筋多少距离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1、在剪力墙结构中,墙立筋离暗柱钢筋多少距离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专2、在剪力墙中,属如两暗柱的净距为100(或者为50,150,200,250),而立筋间距为@200的时候两暗柱间是否设立筋,如果设立筋时几根?
1、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2、两暗柱距离大于或等于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时设置。
C. 剪力墙第一根竖向钢筋与柱钢距离
剪力墙第一根竖向钢筋与柱钢距离:钢筋长度的1/2,剪力墙竖向第1根钢筋与暗柱角筋的距离等于剪力墙竖向钢筋间距。
其中有端柱的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第一根竖向分布筋,距端柱的距离不大于100毫米。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排布,要求距楼板的上、下结构面或基础顶面不大于100毫米。也可以从基础顶面开始连续排布水平分布钢筋。注意楼板负筋位置宜布置剪力墙内水平分布钢筋,以确保楼板负筋的正确位置。
概念分析
剪力墙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一般是结构自重和楼面荷载,通过楼面传递到剪力墙。竖向荷载除了在连梁(门窗洞口上的梁)内产生弯矩以外,在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可以按照剪力墙的受荷面积简单计算。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受力分析实际上是二维平面问题,精确计算应该按照平面问题进行求解。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精度高,但工作量较大。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剪力墙的受力特点,进行简化计算。
D. 剪力墙第一根竖向钢筋离暗柱的距离的规定是多少,第一道水平筋距离板面是多少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按间距的1/2及S/2起步计算。按间距的1/2及S/2起步计算。 “但是下面的竖向分布筋间距小于等于200”间距的1/2,无论它是小于或大于。
第一根竖向钢筋在距离暗柱边缘一个布置间距处开始布置;第一根水平钢筋在距离地面(基础顶面)50mm处开始布置。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距一般为50mm,垂直筋起步是S(墙柱主筋与剪力墙纵筋之间距离)。
(4)剪力墙钢筋第一竖筋应距离柱子多少在哪个规范上扩展阅读
剪力墙水平筋一般置于暗柱纵筋外侧,如伸入暗柱内侧,水平筋需向内弯折,形成“颈缩”,反而不利于受力的。另外,从形态上看,墙水平筋一般置于墙竖向纵筋外侧,暗柱箍筋一定是在暗柱纵筋外侧,当墙水平筋通过暗柱纵筋外侧时,墙竖向纵筋与暗柱竖向纵筋位于同一层面,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在同一层。
暗柱不是剪力墙的支座,所以不存在锚入暗柱的问题。墙水平筋与暗柱是共同受力体,它们是组合构件,暗柱是墙身的竖向加强带。剪力墙水平筋加弯折不是锚固的问题及需要,而是要形成构造收边,所以,不管暗柱有多长,墙水平筋都需要弯折。
E. 剪力墙起步筋的距离是多少
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
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5)剪力墙钢筋第一竖筋应距离柱子多少在哪个规范上扩展阅读:
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剪力墙结构中墙与楼板组成受力体系,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F. 剪力墙与构件之间第一根竖向钢筋的间距是多少
03G101-1
第一根竖向分布钢筋距柱主筋中心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的位置绑扎。一般取5cm就行了
G. 剪力墙竖向钢筋第一根起步筋间距是多少,16g 那页有依据!
起步筋间距:剪力墙端部都有边缘构件,自边缘构件最内一根纵筋起,不大于墙竖筋间距起步。
暗柱间距: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起步筋,距离边缘构件就近纵筋一个间距(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图集不是规范,它是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构造大样,不能要求16G101-1图集面面俱到,不能要求16G101-1图集完整包含各种规范所有内容。
(7)剪力墙钢筋第一竖筋应距离柱子多少在哪个规范上扩展阅读:
剪力墙的特点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4-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
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呈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外围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