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剪力墙竖向钢筋根数怎么计算 需注意什么
答: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 50mm开始 布置)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⑵ 屋面暗梁配筋二百的墙厚,应设计多少条钢筋
这个只能以现场的经验来给你说了。
一般我接触的施工图纸,如果板上有墙的部分,一般在板底筋上额外附加3~4根12或者14的钢筋,这是这个加强带,并非暗梁。
暗梁的更多用途是当板太大又不想设计梁时,或者在剪力墙的阳角板位置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开裂,在这些部位进行设置。暗梁最多的情况是无梁板。
⑶ 地下室剪力墙端部配筋很大
很大
一、剪力墙的主要分类:
(1)、按照结构的分类有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剪力墙按照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墙身、暗柱、暗梁、连梁。
(3)、按照部位划分有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等。
(4)、按照洞口情况可以划分有洞墙和无洞墙,端部斜角的钢筋弯折按照90角处理。
二、剪力墙的配筋情况:
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型
(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三、剪力墙钢筋计算:
显示所有大图
四、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墙身 :
水平钢筋的构造要求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无暗柱时
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端部时应加弯折)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3、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
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
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基础层中的水平筋和拉筋不能漏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机械连接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度———机械连接锚固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Lae
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和墙柱竖向构件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墙身竖向筋遇连梁锚固处理.
4、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间距+1
[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水平筋间距的1/2)开始布置]
5、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六、基础插筋:
七、墙身拉筋 :
1、长度=墙厚-2×保护层+2d + 2×弯钩(弯钩长度=11.9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端)柱剖面积-暗(连)梁面积;
拉筋的布置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八、门洞加强筋 :
门洞加强筋长度=洞口宽+2*lae(la)/ 洞口高+2*lae(la)
九、墙柱(暗/端柱):
暗柱(翼柱、暗柱、角柱)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墙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暗柱竖向钢筋可参考墙身竖向筋构造
暗柱:
基础层插筋同柱要求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度———机械连接锚固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Lae
拉结钢筋根数= [(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暗柱变截面插筋:
(与剪力墙竖向筋的顶部构造同)
1.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与上层钢筋搭接——绑扎搭接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500———机械连接
2.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绑扎搭接
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500-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机械连接
十、连梁:
受力主筋
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端部锚固值=0.4Lae+15d
中间锚固值= max(Lae,600)
(1)端部洞口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max(Lae,600)+(0.4Lae+15d)
(2)单洞口(单跨)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Lae,600)
(3)双洞口(双跨)连梁主筋长度=双洞口宽度(含洞口中间墙宽)+2×max(Lae,600)
箍筋根数:
1.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排数
2.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段-100)/150+1]*2 } *排数
3.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弯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端支座宽-100)/150+1]*2} *排数
4.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一端为直锚,另一端为弯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端支座宽-100)/150+1] +[(连梁锚固段-100)/150+1]} *排数
拉接钢筋根数=排数*(洞口宽-100)/(2*箍筋间距)
十一、暗梁 :
暗梁是墙体里面的一条加筋带,当墙上暗梁配置了侧面纵筋,在计算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布置根数时应扣除暗梁的高度,其暗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长度计算同墙水平分布钢筋。
纵筋长度
1.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端柱的边缘算起
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直锚、弯锚)
2.暗梁(或边框梁)纵筋锚固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但墙顶上部纵筋伸至构件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Lae, ≧La.
(若墙的两端无端柱时,则暗梁的纵筋伸至自身所附墙的端部-2*保护层后弯折15*d即可;有端柱时0.4 Lae+15d)
拉接钢筋根数=暗梁净长/ (2*箍筋间距)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2*50)/ 间距+1
⑷ 剪力墙钢筋 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的根数怎么计算它们上面有箍筋和拉筋吗 根数怎么算
剪力墙的钢筋是计算设计好了的,所以会有钢筋的间距在上面,通过间距来专算钢筋的根数
比如:属剪力墙Q1的标注如下
Q1
墙厚250
水平:Φ10@200
竖向:Φ10@200
拉筋:Φ6@600(双向)
且你量出该墙体的高3m,墙长度6m
那么该剪力墙每侧水平钢筋是3000÷200=15根
拉筋比较特殊,一般双向布置,
竖向3000÷600=5,水平6000÷600=10根,总共5×10=50根(像算方格数一样)
剪力墙身有拉筋,剪力墙梁有箍筋
⑸ 这剪力墙柱表的钢筋根数怎么识别
右侧900*900的柱子外围钢筋是 角筋4根20 b边和h边都是5根20 箍筋10的间距150
其余L型暗柱部分左侧角筋4根18 右侧和方柱相连的边3根18
左侧矩形柱B边各2根14 H边各4根14 共12支
⑹ 暗梁主筋一般多粗
在梁的上部分要用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下部分要用直径25毫米的钢筋。
为了稳固大梁,上部分要埋2根,下部分埋5根。此外,还要在大梁的侧面放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总共要放4根,两边各放2根,才能保证稳固。
⑺ 剪力墙中暗梁设置
剪力墙与层板结合来处都要设置暗源梁的!03G101上有说明!暗梁的钢筋规格大小和暗梁尺寸是根据剪力墙的厚度来确定的!还有洞口大于800的要设置补强暗梁!(钢筋配置同上)洞口小于等于800的则设置补强筋就可以了!详图集或总设计说明!
⑻ 怎样计算剪力墙钢筋的工程量
从结构施工上看只要看结构图,就有钢筋的具体数量了;从预算的角度,而钢筋是一根一根地计算的,另外,我们还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钢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含钢量。
总之,精确的算,必须逐根计算后汇总。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⑼ 剪力墙的定位钢筋要多少根
钢筋根抄数的确定分为三种情况袭
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
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高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如砌体墙;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在抗震设防区,水平荷载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因此剪力墙有时也称为抗震墙。
剪力墙 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
⑽ 怎样计算一栋楼要用多少钢筋啊
要根据结构施工图,对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规定的图集,编制钢筋成型加工单或者钢筋翻样图,一根一根的算出来,这需要专业人才。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10)剪力墙暗梁侧面钢筋多少根扩展阅读:
钢筋计算方法注意事项:
1、基础中,多层钢筋的型钢支架、垫铁、撑筋、马凳等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并用量计算,执行金属结构的钢托架制、安定额执行。现浇楼板中设臵的撑筋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用量与现浇构件钢筋用量合并计算。
2、预埋铁件、螺栓按设计图纸以吨计算,执行铁件制安定额。
3、预制柱上钢牛腿按铁件以吨计算。
4、采用搭接焊时,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工程量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结构施工图